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魚我所欲也中考閱讀題

時間:2024-09-19 07:31:47 魚我所欲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魚我所欲也中考閱讀題

  魚我所欲也中考閱讀題有哪些內容呢?魚我所欲也中考閱讀題有助于我們學習和掌握魚我所欲也的重點知識。

魚我所欲也中考閱讀題

  自貢市2004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7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魚我所欲也》)

  6.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①患:

  ②何不用也:

  7.按要求填空。(4分)

  ①這段文字先設喻引出論點 ,然后從 兩面論證論點。

  ②文中所說的“甚于生者”指的是 ,“甚于死者”就是 。

  二、(10分)

  4.①左手牽著黃犬,右手托著蒼鷹。 ②胸懷還很寬闊,膽氣還很豪壯。

  5.D

  6.①禍患,災難。 ②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7.①舍生而取義者也,正反。 ②義,不義。

  江蘇鎮江2004

  (一)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7—10題。(13分)

  [甲]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岳陽樓記》)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萬鐘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然則何時而樂耶 ④微斯人,吾誰與歸

  8.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3分)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譯文:

  9.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體體現是 ;甲乙兩段都運用了 的表現手法。(3分)

  10.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勵著一代代仁人志士身體力行,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請簡述一例。(3分)

  答:

  7.(4分)(1)益處 (2)止,這里是“止而不為”的意思 (3)(既然)這樣,那么 (4)非,(如果)沒有(每個詞1分)

  8.(3分)原先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施舍,今天卻為了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譯正確的,每個扣1分)

  9.(3分)(1)本來就有的羞惡廉恥之心(1分,答“義”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1分,用自己的話概括也可以) (3)對比(1分)

  10.(3分)本題不設統一答案。評分要點:人物、事跡、思想各占1分。

  呼和浩特市2004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文言文,完成8~11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B.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公與之乘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

  9.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

  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譯文:

  10.在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觀點?這一觀點是怎樣提出的?

  11.古今中外有許多舍生取義的英雄人物,試舉出兩位,并用一句話概括其事跡。

  7.①亂花漸欲迷人眼 ②潭影空人心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④云橫秦嶺家何在 ⑤羌管悠悠霜滿地 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⑦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⑧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8.A 9.①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寧愿)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②不僅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這種本性,(只是)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10.舍生而取義;用“舍魚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答成用“魚”和“熊掌”作比喻提出的也可)11.參考:文天祥寧死不降元。朱自清寧愿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

  2004廣東河源市、梅州市

  二、文言文閱讀(14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5.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3分)

  (1)茍:       (2)辟:       (3)喪:

  6.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句子。(4分)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

  7.下面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人皆有之 屬予作文以記之

  B.舍身而取義 環而攻之而不勝

  C.故不為茍得也 己克,公問其故

  D.賢者能勿喪耳 陳勝者,陽城人也

  8.簡答:(5分)

  (1)孟子在文中闡明了怎樣的觀點?(3分)

  答:

  (2)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請用原文回答,2分)

  答:

  二、文言文閱讀(14分)

  5. 3分 (1)茍且(2)通“避”,躲避(3)丟掉、遺失

  6.(1) 2分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

  (2) 2分  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          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

  7. 2分 A

  8.(1) 3分 舍生取義

  (2) 2分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004廣西桂林

  二、古詩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8~13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如果)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愿意)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爭論)一言以相殺,是義貴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

  (選自《墨子·貴義》)

  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故不為茍得也 茍富貴,無相忘

  B.是義貴于其身也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C.死亦我所惡 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

  D.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 予觀夫巴陵勝狀

  9.請指出甲文中的一個通假字,并指明其意義。

  通 意義:

  10.下列句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斷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翻譯兩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譯文:

  ②萬事莫貴于義也。 譯文:

  12.甲乙兩文都運用了比喻論證闡明觀點,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論證“萬事莫貴于義”,甲文則用 論證 的觀點。

  13.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與乙文中 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你認為兩文中的“義”的內涵是什么?今天我們還有堅持的必要嗎?為什么?

  8.B 9.“辟”通“避”意義:躲避 10.D 11.①不是只有賢明的人才有這樣的知識 ②任何事都比不上“義”重要 12.舍魚而取熊掌 舍生取義 13.萬事莫貴于義 “義”是正義,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堅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堅持。

  咸寧市2004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2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故不為茍得也(茍且偷生)

  B.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

  D.乞人不屑也(值得)

  21.下列語句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

  B.呼爾而與之。 呼喊你并且把東西給你。

  C.故患有所不辭也。 所以有的災禍不躲避。

  D.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不僅僅是賢人有這種本性。

  22.這則文字的論點是 。

  23.這則文字第一段第一句運用了 的手法,其作用是

  。

  24.第2段的事例后來引申出一個成語,這個成語是 。

  (四)20.D 21.B 22.舍生取義 23.設喻 使下文的論證形象、易懂 24.嗟來之食

  2004年襄樊市

  (二)閱讀《魚我所欲也》中的片段,完成17—21題。(10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秦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①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18.下列句中“窮”字意義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復前行,欲窮其林。 B.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C.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D.窮山之高而止。

  19.文中“ ”這幾句話與“嗟來之食”的故事相近。(2分)

  20.請摘引原文回答:有人貪利忘義,目的是為了□□□□,□□□□,□□□□□□□;原因是□□□□。(2分)

  2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文:

  17.①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1分)

  ②已:停止(或放棄)(1分)

  18.C(2分)

  19.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1分)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1分)

  20.宮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識貧乏者得我 失其本心

  21.(見了)優厚俸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或:(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厚奉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萬鐘”、辯、“受”、“加”四個詞應譯出)

  郴州市2004

  [文段四]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含義或用法。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者( )③人皆有之( )

  19.你能說說文中“舍生取義”的“義”與社會上哥們義氣的“義”有什么不同嗎?(限定50字以內)

  20.請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一句譯成現代漢語。

  18.①辟通“避”,躲避 ②則:那么 ③皆:都 19.孟子的“義”指的是大義,它事關人民、民族、國家的利益。而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有關的江湖義氣。 20.(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得到,那么就舍棄生命,選取正義。

  常州市2004

  (四)閱讀下面《魚我所欲也》選段,完成18-21題。(共12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須答出該字的意思。)(2分)

  (1)萬鐘于我何加焉( )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3)鄉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

  19、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2分)

  20、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作者的觀點。(答題不得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數。)(2分)

  21、閱讀下面《不食嗟來之食》,完成文后問題。(6分)

  齊(齊國)大饑(饑荒)。黔敖(齊國的一位富商)為食(準備了食物)于路,以待餓者食之(給他們吃)。有餓者蒙袂(mèi)輯屨(jù)(袖子遮著臉,拖拉著鞋),貿貿然(兩眼昏昏無神的樣子)來。黔敖左奉(捧)食,右執飲,曰:“嗟(喂)來食!”(餓者)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終不食而死。 (選自《禮記.檀弓》

  (1)上文與《魚我所欲也》選段中的哪些語句相對應?把它摘錄在下面橫線上。(2分)

  (2)“嗟來之食”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成為人們熟知的成語;模仿《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成語“拔苗助長”的釋義,試解釋它的意義。(4分)

  【拔苗助長】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夸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見于《孟子.公孫丑》)。后來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嗟來之食】(提示:答題不超出100字。故事情節須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譯。)

  (三)(共12分)

  18、(1)好處、益處、裨益等 (2)感謝、感激、感恩等 (3)從前、以前、昔日等

  (4)停止、拋棄、丟棄等(2分。答對兩個給1分。意思對即可。通假字如只答出本字不得分。)

  19、一碗飯,一盆湯,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2分。意思對即可。)

  20、人不能為獲取高官厚祿而舍棄禮義。(2分。意思對即可,從正面闡述亦可。如只是套用課文中的原句作簡單翻譯,最多只能得1分。)

  21、(1)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2分。多答少答扣1分。)(2)參考答案:古時候齊國發生了大饑荒。有個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飲食,對一個饑餓的人大聲吆喝:“喂!來吃。”饑餓的人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個地步的。終于不食而死(見于《禮記.檀弓》)。今泛指帶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故事敘述大致完整得2分,點明出處得1分,成語意基本解釋清楚得1分。)

  2004海口市實驗區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16-19題(滿分8分,超量分4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選自《魚我所欲也》)

  1 6.用橫線在文中畫出點明中心論點的句子。(2分)

  17.給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注音或釋義。(下列兩小題,任選一題作答,每題2分,多答加分)

  (1) 故不為茍得也 茍(注音) 賢者能勿喪耳 喪(釋義)

  (2) 死亦我所惡 惡(注音) 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釋義)

  1 8.翻譯下面的句子。 (下列兩小題,任選一題作答,如兩題都答,只評第(1)題)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分)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2分)

  19.下列兩小題,難度各異,分值不同,請任選一題作答。(如兩題都答,只評第(1)題)

  (1)古往今來,仁人志士舍生取義的故事數不勝數,請你用簡明的語言說出一例。(2分)

  (2)你贊成孟子“舍生取義”的觀點嗎?在新時代的今天還值不值得提倡這一觀點?談談你的看法。(4分)

  16.“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7.(1)茍(gǒu) 喪(喪失) (2)惡(wù) 患(禍患)

  l 8.(1)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2)因此,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

  19.(1)只要能列舉出為了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的人和事即可。例如:荊 軻刺秦王;愛國詩人屈原;愛國將領文天祥;民主戰士李公樸、

  聞一多;共產主義戰士江姐等。

  (2)答案多元。贊成不贊成都要說明理由,只要能列舉出為了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以及正義事業而舍生忘死的人和事均可。

  05寧夏(一)

  1.用“/”標出下面句中最明顯的一處停頓。

  ①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 福:

  3.翻譯下面句子。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4.蘇轍寫《上樞密韓太尉書》意在求見,卻以議論“浩然之氣”開頭的用意是什么?

  5.《魚我所欲也》中,“所識窮乏者得我與”一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孟子親民愛民的民本思想,與此同時,在孟子看來,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你認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一)1.①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信:信用 福:賜福、保佑。 3.悠悠然與天地之氣融為一體,卻不知它的邊際;快樂地與造物者同游,卻不知道它的盡頭。 4.①表明人生態度與追求。②強調做人原則,渴望被接納被重用,以“浩然之氣”報國。③“浩然之氣”對人的重要性。④寫好文章的關鍵在于加強內在修養。⑤作文先做人。⑥間接說明自己的文章具備“浩然之氣”的風格。⑦為后文介紹自己“浩然之氣”的形成及經歷作鋪墊。⑧開宗明義,點明主張。 5.因為“義”的價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棄“義”的前提,用“不辯禮義”之財來讓人茍且求生,更何況是出于讓“貧乏者”“得我”的個人目的。

  05甘肅省

  (二)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1—15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與善人居,如入芝蘭①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②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③之肆④,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乙文注釋:①芝蘭:一種香草。②化:同化。③鮑魚:咸魚。④肆:店鋪。⑤丹:丹砂,礦物名,紅色。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故不為茍得也 茍得: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是以:

  12.下列各組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游于是乎始

  B.即與之化矣 春冬之時

  C.久而不聞其臭 婦拍而鳴之

  D.亦我所欲也 亦與之化矣

  13.翻譯下列句子。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14.人生經常面臨各種選擇,關鍵看你怎樣取舍。請仿照文中畫線的句式,用現代漢語另寫一個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觀。

  15.請分別說出兩文的主要觀點,并指出其共同的論證方法。

  甲文的觀點

  乙文的觀點

  共同的論證方法

  11.茍且偷生因此

  12.D

  13.就像進入了放滿香草的屋子,時間久了,也就聞不到香味了,就是被香草的氣味同化了。

  14.如:金錢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當兩者不能同時得到時,我將放棄金錢,保全人格。

  15.舍生取義君子慎其所處 比喻論證。

  05重慶市

  二、閱讀孟子《魚我所欲也》選段,完成12-15題。(15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 屋舍儼然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C.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同舍生皆被綺繡

  是進亦憂,退亦憂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3.根據文段內容填空。(5分)

  ⑴選段中,作者將      比作魚,將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張:當二者不能兩全時,應

  。(3分)

  ⑵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與文段中的“    ”這個詞含義相同。(2分)

  14.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4分)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翻譯:

  *15.孟子認為“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請舉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賢者”,并寫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氣節的名句。(3分)

  答:

  二、文言文閱讀(15分)

  12.C (3分)  13.⑴生  義  舍生取義 (3分,每空1分)⑵賢者(2分)

  14.由此可見,采用某種手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4分)

  15.符合題意即可,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分)

  05南寧(課)

  (一)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 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巳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 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孟子《魚我所欲也》))

  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

  C.呼爾而與之 與:

  D.萬鐘于我何加焉 加: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 由是則生而不用也 B.蹴爾而與之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行道之人弗受

  C. 所惡有甚于死者 D.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

  7、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8、請說說畫線句子中的“是心”具體指什么?(2分)

  (一)5.①禍患,災難 ②這,這樣 ③給 ④增加,益處 (答對1空給1分)

  6.A(2分 A 轉接 B 代乞人;結構助詞,的 C 比;在 D 為了;是 )

  7.(我)所喜歡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意思對即可。)

  8.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該舍生取義。(或直接摘錄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如果籠統回答天性、天良或“義”給1分。2分)

  05宿遷

  (一)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7-10題。(15分)

  [甲]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①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隨妻而泣。其母曰:“母還,顧反為汝殺彘③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節選自《韓非子·曾子殺彘》)

  [注]①辯,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參,孔子的學生。③彘:zhì,豬。

  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4分)

  ①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與:

  ②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止:

  8.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萬鐘則不辯①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譯文:

  9.古往今來,舍生取義的志士仁人很多,請舉出兩個人物,并簡要概括其事例。(4分)

  10.從“曾子殺彘”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樣的教子思想?(3分)

  (一)甲文中“辯”“歟”“向”有的版亦作“辨”“與”“鄉”。

  7.①給,給予 ②同“德”,動詞,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勸阻,勸止)(共4分,每小題1分,意對即可)

  8.①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它,萬鐘的俸祿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呢?(共2分,其中“則”和“加”沒有翻譯正確的,每個扣1分)②現在你欺騙他(兒子),這是教他欺騙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譯錯的,每個扣1分)

  9.示例:文天祥寧可為民族利益而死,也決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共4分,寫出人名得1分,寫出其事跡,且能體現“舍生取義”得1分)

  10.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對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對即可)

  05臨沂

  二、文言文閱讀(共13分)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做6---9題。

  【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與民由⑨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節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釋〕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時男子二十歲稱作成年,要舉行加冠禮。③〔命〕教導 ④〔夫子〕丈夫 ⑤〔妾婦〕婦女,這里“妾”“婦”連用 ⑥〔廣居〕寬大的房子,孟子用來比喻“仁”⑦〔正位〕正確的位置,孟子比喻“禮”⑧〔大道〕大路,孟子用來比喻“義”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①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③ 往之女家 之:

  ④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順:

  7、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①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8、甲、乙兩文中,孟子各闡述了怎樣的主張?(4分)

  答:

  9、甲、乙兩文中,孟子論述的觀點一致的地方是什么?這其中又有何差異?(3分)

  答:

  二、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②已:停止 ③ 之:到……去 ④順:順從(2分,解釋對兩個給1分)

  7、①萬鐘的俸祿不分辨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了它,萬鐘的俸祿對我們有什么益處呢!②富貴不能惑亂我的心,貧賤不能改變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與原文完全一致,翻譯正確、無語病即可)

  8、甲文:義重于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舍生取義(或任何情況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應該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要堅守仁、義、禮(或人要堅守仁、義、禮)(4分,各2分)

  9、為人處世應該講求“義”(1分) 兩文都表達了大丈夫要有追求“義”的骨氣,但乙文中還體現了孟子“仁”、“禮”的主張(2分)

  06金華

  (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0.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賢者能勿喪耳

  21.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22.文中以“舍魚而取熊掌”這一生活常理為喻有什么作用?(3分)

  23.古往今來,有許多“舍生取義”的志士仁人,請你舉出一例,并簡要說說他(她)的事跡。(不超過20字)(4分)

  20.(1)通“避”,躲避。 (2)丟掉

  21.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具有的話,我就犧牲生命選取大義。

  22.引出“舍生取義”的觀點。

  23.略(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肯吃美國的救濟糧)

  2006河池市

  (二)魚我所欲也 孟 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8、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解釋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人不知而不慍

  C、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受任于敗軍之際

  9、請用“/”標出下面語句的朗讀節奏。(2分)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則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10、翻譯句子。(2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答: 。

  11、《陋室銘》、《魚我所欲也》兩文分別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態度,你是怎樣看待這種情趣和態度的?(4分)

  答:

  (二)8、B (2分)

  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每處停頓1分,共2分)

  10、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失掉了人的天性。(2分,每半句1分。)

  l1、示例:劉禹錫追求的是一種保持高尚節操、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極避世的思想卻是不可取的。(圍繞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表明觀點的1分,能作分析1分)

  示例:孟子表明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舍生取義的人生態度,表現了一種高尚的氣節,對當時及后世都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圍繞舍生取義表明觀點的1分,能作分析1分)

  2006河池(課)

  (二)魚我所欲也 孟 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7、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解釋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人不知而不慍

  C、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受任于敗軍之際

  8、請用“/”標出下面語句的朗讀節奏。(2分)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則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9、翻譯句子。(2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答: 。

  10、《陋室銘》、《魚我所欲也》兩文分別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態度,你是怎樣看待這種情趣和態度的?(4分)

  答:。

  (二)7、(2分)B

  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每處停頓1分,共2分)

  9、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失掉了人的天性。(2分,每半句1分。)

  l0、示例:劉禹錫追求的是一種保持高尚節操、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極避世的思想卻是不可取的。(圍繞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表明觀點的1分,能作分析1分)

  示例:孟子表明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舍生取義的人生態度,表現了一種高尚的氣節,對當時及后世都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圍繞舍生取義表明觀點的1分,能作分析1分)

  2006廣西欽州市(課)

  (二)

  (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乙)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關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嗚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4分)

  (1)蹴爾而與之( ) (2)萬鐘于我何加焉( )

  (3)才美不外見( ) (4)策之不以其道( )

  9、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1)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2)不效則治臣之罪

  B、(1)鄉為身死而不受 (2)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C、(1)馬之千里者 (2)漁人甚異之

  D、(1)策之不以其道 (2)以中有足樂者

  10、請將文段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食之不能盡其材。

  11.在(甲)文中,作者認為人應該有寧死也不接受“嗟來之食”的傲骨。你贊成這一觀點嗎?請聯系歷史或現實中的事例談談你的看法。(3分)

  8、(1)用腳踐踏(或:踐踏、腳踏) (2)好處、益處(3)同“現”,表現、顯露

  (4)鞭打、驅使

  9、A

  10、(1)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3分) (2)喂養它卻不能使它竭盡自己的才能。(或:喂養它卻不能讓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3分)

  11、答案多元,贊成或不贊成都要聯系事例說明理由。贊成或不贊成1分,能聯系事例1分,言之有理、語句順暢1分。

  2006貴陽市(課)

  文段(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2.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4分)

  生亦我所欲: 故不為茍得也:

  故患有所不避也: 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

  23.翻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個句子。(2分)

  翻譯:

  24.文段中所說的“有甚于生者”和“有甚于死者”分別指什么?(2分)

  答:

  25.請聯系文段并結合你的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所欲”有哪些內容。(列舉兩點即可,要求思想內容健康)(2分)

  文段(三)

  22.也(本) 所以 躲避 禍患(各1分,共4分)

  23.不僅僅賢德的人有這種精神,人們都有這種精神,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保持它罷了。(2分)

  24.“有甚于生者”指的是比生命更被人喜歡的義,“有甚于死者” 指的是比死亡更受人厭惡的不義。(各1分,共2分)

  25.開放性試題,不設統一答案,只要思想內容健康,言之成理即可。(列舉兩點便可得2分)

  06寧夏12.《魚我所欲也》中,“此之謂失其本心”的“失其本心”指什么?給你怎樣的啟示?(2分)

  12.①“失其本心”指的是失去“義”。

  ②要求:能圍繞“在任何情況下無論出于何種目的,都不能舍義取生”作答即可。

  06寧夏(實驗區)

  l、用“l”標出下面句中最明顯的兩處停頓。(2分)

  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

  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含義。(2分)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釀泉也。

  翼: 臨:

  1、由是I則可以避患I而有不為也。

  2、翼:像張開的烏翅一樣 臨:靠近(緊貼)

  06山東(課)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1~27題。

  (一)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②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為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13.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

  14.試舉一例,談談你對“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句話的理解。

  11.①禍患,災難 ②做,采用 12.①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 ②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 13.本段文字提出并闡明了“舍生取義”的道理。(意思對即可) 14.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單是賢人有這種重義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賢人沒有喪失罷了。例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生與義不可兼得時寧死不降、舍生取義,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2007年蕪湖市

  (三)(15分)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勿喪耳。

  (節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陽,見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厓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國亡不能捄④,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節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注】①弘范:元軍元帥。②捍(hàn):保衛。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樣子。④捄:同“救”

  1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譯文:

  (2)弘范遂以客禮見之。

  譯文:

  19、請從乙文中分別找出最能體現文天祥“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

  答:①富貴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為印證了甲文中的哪句話?(1分)

  21、請結合文體特點,簡要分析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何不同?(4分)

  17、(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淚。(1分)

  18、(4分)(1)由此可見,人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所厭惡的有比兀亡更嚴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賓客的禮節來會見文天祥 。(2分)

  19、(4分)①國亡不能捄,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②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

  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或“舍生取義者也”)

  21、(4分)甲文:通過比喻引出論點,接著從正反兩方面進行闡述,最后得出結論。(2分)乙文:以時間為順序,通過對話、動作和神態來刻畫人物。(2分)

  2007遼寧省(實驗區)

  (一) 閱讀[甲][乙]兩個語段,回答10—13題。(10分)

  [甲]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選自語文出版社《語文》九年級上冊)

  [乙] 荀巨伯①遠看友人疾,值②胡賊③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④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獨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郡并獲全⑦。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①荀巨伯:漢桓帝時人。 ②值:遇到。 ③胡賊:胡人入侵的軍隊。 ④敗:毀壞,舍棄。 ⑤男子:這里表示輕蔑的稱呼。 ⑥止:停留。⑦全:保全。

  10.解釋選文中加點的詞。(4分)

  (1)故不為茍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 (4)遂班軍而還

  11.用現代漢語翻譯選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12.請概括出[乙]文所寫的故事。(2分)

  13.[甲] [乙]兩文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都體現了 的思想。(2分)

  (一)10.(1)茍且(注:使用語文版教材的學生還可以答為“茍且。這里指為了生而不擇手段”) (2)禍患,災難 (3)丟下,拋棄 (4)于是,就 每詞1分。

  11.(1)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得到,(我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或得到)正義(2)朋友對荀巨伯說:“我現在就要死了!你可以離開了。”每句1分,大意正確即可。

  12.荀巨伯在危難關頭不拋棄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確即可。

  13.舍生取義

【魚我所欲也中考閱讀題】相關文章: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03-24

中考魚我所欲也03-28

《魚我所欲也》閱讀答案05-28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以及答案04-05

《魚我所欲也》的閱讀心得04-16

魚我所欲也閱讀練習03-24

魚我所欲也 中考復習03-24

魚我所欲也課后題答案04-09

魚我所欲也的課后題答案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