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余秋雨《筆墨祭》閱讀答案2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會經常接觸并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你所了解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余秋雨《筆墨祭》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余秋雨《筆墨祭》閱讀答案1
閱讀下文,完成1~4題。(12分)筆墨祭
余秋雨
、贂ㄋ囆g在總體上是一種形式美,它與人品的關系曲折錯綜。許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卻有一副奇崛的筆墨,而沙場猛將的字跡倒未必有殺伐之氣。
②中國傳統文人面壁十年,博覽諸子,行跡萬里,宦海沉浮,文化人格的吐納幾乎是一個渾沌的秘儀,不可輕易窺探。即如秦檜、蔡京者之流,他們的文化人格遠比他們的政治人格曖昧,而當文化人格折射為書法形式時,又會增加幾層別樣的云靄。
、郾桓登嘀魉撇黄鸬内w孟,他的書法確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卻又嶙嶙峋峋地有著許多前人風范的沉淀。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說,見到一幅趙孟的墨跡,乍看全是趙孟,但仔細一看,這個過于純凈的趙孟就不可能是趙孟。趙孟學過二王,學過李北海,學過褚河南,沒有這些先師們的痕跡,趙孟只剩了一種字形,顯然是贗品。
、苓@個論斷著實高妙。像趙孟這么復雜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結構匯聚和溶化的結果;已經匯聚、溶化成了一個卓然獨立的大家,竟還可以一一尋其脈絡,并在墨跡指認出來。這種現象,與人們平時談藝時津津樂道的“溶匯百家而了無痕跡”正好相悖。這里,展露了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特征。
⑤“溶匯百家而了無痕跡”的情況也是有的,主要出現在早期創業者群體中。如王羲之,曾悉心學習過衛夫人的書法,后來又追慕鐘繇和張芝,還揣摩過其他許多秦漢以來的碑跡。他自稱隸勝鐘而草遜張,終于融會貫通而攀上萬世矚目的書學峰巔。要在王羲之行書中一一辨認出他所師法過的前代書家痕跡,不太容易。但是,當高峰樹起之后,它也就成了后世書家不能不繼承的遺產。繼承者又成了高峰,遺產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疊的迷宮,使代代子孫既富足又惶恐,即便力求創新也擺脫不了遺傳的干系。蘇東坡算得敢于獨立創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綱卻一眼看破,說蘇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帶有晉賢風味的那一種。二王余緒的遠代流注,連蘇東坡也逃不過。
、捱@就是可敬而可嘆的中國文化。不能說完全沒有獨立人格,但傳統的磁場緊緊地統攝著全盤,再強悍的文化個性也在前后牽連的網絡中層層損減。本該健全而響亮的文化人格越來越趨向于群體性的互滲和耗散。互滲于空間便變成一種社會性的認同,互滲于時間便變成一種承傳性定勢。個體人格在這兩種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維艱。生命的發射多多少少屈從于群體情性的熏染,剛直的靈魂被華麗的重擔漸漸壓彎。請看,僅僅是一枝毛筆,就負載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許無奈。
1.第②段中有“文化人格的吐納幾乎是一個渾沌的秘儀”一句,聯系全文,“吐”“納”的具體含義各是什么?(4分)
2.第④段開頭說:“這個論斷著實高妙!逼渲小斑@個論斷”指的`是什么?(2分)
3.試對第⑤段的內容作一個簡要的概括。(2分)
4.下列對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中說的“中國文化”,不單指書法藝術,文章的觀點也適用于其他文化藝術。
B.書品與人品是不完全一致的,其關系是曲折錯綜的。
C.傅青主認為,趙孟的書法有甜媚之弊,但也沉淀著許多前人的風范。
D.末段說:“剛直的靈魂被華麗的重擔漸漸壓彎。”其中“華麗的重擔”這個比喻指的是優秀的傳統文化。
E.這篇文章,作者旨在說明:個性人格在社會和傳統的習慣勢力作用下,雖沒有完全消失,但要保留卻很艱難。
答案:
二、1、“吐”的含義是:吸收的基礎上形成個性、風格;“納”的含義是:吸收優秀的文化傳統。(解析:本題難度較大,需要從全文角度出發去答題。要找出哪些是例子,哪些是論述,然后根據論述歸納總結。每項1分)
2、過于純凈的趙孟就不可能是趙孟。(意思對即可得分。解析:“這個論斷”指代前文說的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的見解,只要略加歸納即可。)
3、書法家高峰迭起之后,(1分)子孫們力求創新也擺脫不了干系。(1分)(解析:這里是考查歸納信息的能力,本段中的一個主要意思是談書法的繼承與創新問題,重點是談創新難的問題,再根據原文的語意歸納。)
4、CE(解析:C項“但也沉淀著許多前人的風范”不是傅青主所認為的;E項“個性人格”理解不對,文中的“個性人格”是指中國文化的個性人格。)
余秋雨《筆墨祭》閱讀答案2
中國傳統文人有一個不存在例外的共同點;他們都操作著一副筆墨,寫著一種在世界上很獨特的毛筆字。筆是竹竿毛筆,墨由煙膠煉成。濃濃地磨好一硯,用筆一舔,便簌簌地寫出滿紙黑生生的象形文字來。
在毛筆文化鼎盛的古代,文人們的衣衫步履、談吐行止、居室布置、交際往來,都與書法構成和諧,他們的生命行為,整個兒散發著墨香。
但如今毛筆文化,似乎已經無可挽回的消逝。
其實,我們今天失去的不是書法藝術,而是烘托書法藝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文人苦練書法,也就是在修煉著自己的生命形象。由此,一系列現代人難以想象的奇跡也隨之產生。傳說有人磨墨寫字,日復一日,把貯在屋檐下的幾缸水都磨干了;有人寫畢洗硯,把一個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邊走路邊在衣衫上用手指劃字,把衣衫都劃破了……
在這么一種整體氣氛下,人們也就習慣于從書法來透視各種文化人格。蘇東坡和董其昌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人。在董其昌看來,濃冽、放達、執著的蘇東坡連用墨都太濃麗了,竟譏之為“墨豬”。他自己則喜歡找一些難貯墨色的紙張,滑筆寫去,淡遠而又浮飄。有些書法家的人格更趨近自然,因此他們的筆墨也開啟出另一番局面。漢代書法家蔡邕則一心想把大自然的物象納入筆端,他說:“凡欲結構字體,皆須像其一物,若鳥之形,若蟲食禾,若山若樹,縱橫有托,運用合度,方可謂書!边@些書法家在講寫字,更在吐露自己的人生觀念。只有把書法與生命合而為一的人,才會把生命對自然的渴求轉化成筆底風光。
終于,有了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
終于,有了胡適之和白話文。
終于,有了留學生和“煙土披里純”。(英文“靈感”一詞的音譯)
終于,有了化學分子式和數學定理。
毛筆文化的一統世界開始動搖了。新文化隊伍中的人士,寫毛筆字在總體上不如前代。對他們來說,“文房四寶”,已完全維系不住他們的人格構架。毛筆它敵不過鋼筆和墨水。在總體上,它應該但淡隱了。
這并不妨礙書法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光耀百世。喧鬧迅捷的現代社會時時需要獲得審美慰撫,書法藝術對此功效獨具。
我知道健全的人生須不斷立美逐丑,然而,有時我們還不得不告別一些美,張羅一個個酸楚的祭奠。世間最讓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對美的祭奠。
只好請當代書法家們好生努力了,使我們在祭奠之后還能留下較多的安慰
小題1:請根據下文意思,揣摩作家的內心,你認為在余秋雨看來,“我們今天失去的不是書法藝術”,而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題2:文章連用四個“終于,有了--------”,而且單獨成段,作用何在?(2分)
小題3:如何理解“喧鬧迅捷的現代社會需要獲得審美慰撫,書法藝術對此功效獨具!毙☆}4:自古書畫一體,“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笔俏闹刑岬降哪奈辉娙嗽u價哪位詩人的作品?。(2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小題5:讀完全文,請你闡述一下你對該標題"筆墨祭“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失去了烘托書法藝術:“社會氛圍(整體氛圍、社會風氣、社會環境)、或文化人格”。(取其一便得分)
小題1:醒目的展現新的文化不斷涌現的現象,強調作家對毛筆文化衰退的內心無奈感和遺憾。(一點1分)
小題1:理解可以從“書法藝術”對人的精神撫慰作用入手分析。(分析有理即得分)小題1:蘇軾 王維 (各1分)
小題1:運用象征手法,以“筆墨”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載體,以“祭”為名,來表達作者對越來越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消失的傷感;同時將傷感寫得含蓄而獨具美感,從而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3分)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解答此題只要結合上下文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文章中特殊句式的作用。特殊句式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思考、設置懸念、強調情感等。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重點語句的能力。解答此題時一定要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情感,同時要抓住關鍵詞。
小題1:本題考查對古代文史知識的認知能力。
小題1:本題考查文章標題的理解。文章標題的理解:修辭、點明主旨等方面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