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君子之道》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余秋雨《君子之道》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余秋雨《君子之道》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余秋雨《君子之道》讀后感1
我讀余秋雨這篇文章,心中很佩服作者的讀書功力及記憶力,筆觸所到,思隨文至,傳統經典信手拈來;層次、段落,似無刻意打造,卻自成體系,可能是一種讀書的高境界罷。我的疑慮主要是就作者為文的總立意來的。君子之道,就是剖析君子,歌頌君子,褒獎傳統,拜服經典吧。然則,君子、傳統、經典就真的這么重要么?聯系到20多年來社會上掀起的一股股崇古覆儒的思潮,我總在憂慮它們到底要將中國引向何處。于是,我開始認真閱讀此文,并將自己的思索追問逐一記下。
首先,余秋雨談到了西方學者榮格,講到他關于文化的作用在于培養集體無意識的人格。這個觀點說得玄乎,其實從思想灌輸的角度看則很清晰:無非一個民族的觀念文化熏陶其后代所致的思想思維特點,并且由此而發的特定行為方式和文明類型罷了。余秋雨關注的`可能在于榮格看重中國文化的態度,及中國不要跟著西方走的希冀,特別還推出了道家物極必反法則遠超西方思想。余的這段文字很值得質疑。現代化是不是跟西方走?物極必反的道理究竟有多深,中西于此(具體)所受益損究竟何在?
余秋雨對于中西文化的總體屬性有一個簡賅的概括,即西方是霸道文化,中國是王道文化。霸道文化者,可能著意于其侵略性破壞性,王道文化者則是強調其自修德行圓滿。問題是這種概括似乎只是存在于作者心中美好想象中的概念。讀者只要稍微回到幾千年中西歷史的無窮事實中去想,從中西各自在其基本思想理念引導的發展趨勢下去想,就根本得不到這樣的結論的。簡單的詰問可這樣下,請余秋雨思考回答:其霸道文化建基于平等意識,王道文化建基于等級意識,何談后者之優?
當然,余秋雨看重的王道文化自修功德也不全是無稽之談。實質上所謂內圣外王說到底還就是儒家的修齊之道。人們通過各自的道德修養來提升自身素質很有必要。但這種修養未必僅只中國人獨有。事實上,基督教的繁復誦讀經書、牧徒懺悔贖罪和現代心理學講究的自省自究,未必就不是另一種修齊之道。從儒家一些基本思想理念所具有的落后性去分析,王道文化也注定了存有許多破漏。比如上面提到的等級意識就是一個犧牲多數的淵藪。由其執鞭,個體修養之域尚可,社會群體卻是壓抑性的、無知性的、被動性的。
聯系后文,余秋雨講到自己曾寫過小人,那是對一些頑劣人性的批判,現在則是對立于小人寫出其君子以及褒贊,作者似可長抒口氣,嘆為大成了。可是我左讀右想,并沒有覺得余秋雨的這篇君子題材有什么大好大善的。聯系實際評價的話,倒認為余文更多的是書生意氣。我的邏輯是這樣的,歌頌君子尋找君子實踐君子,已經是中華文人幾千年樂此不疲的熱鬧話題,但它一直從來都沒有真正使故國的君子更多起來。為什么?因為傳統觀念文化的落后性使然必然。坐而論道不如扎實學習先進,治國還靠法治。君子不如法治。
為什么君子不如法治?其答案應與為什么人治不如法治相似。人性總是兩面的,思想信仰才是確定的,法治規束則能夠讓習慣成自然。人性的兩面性可分許多兩兩相反的對立取向,如善良性與惡毒性、上進性與墮落性、文明性與野蠻性、仁愛性與仇恨性、真誠性與虛偽性、全面性與片面性,等等。任何人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都會存在這兩種人性的可能,只是被其當即的思想狀態才確定了其行為取向的。所以由既定的思想信仰來確定人們的行為具有根本性意義。而法治的規束則能強制性地確定人們行為習慣的發展走向。
上述可見,余秋雨的君子之道實質是一種脫離實際的書生空議。要命的是像這種脫離實際的思考常常普遍地存在于儒家及崇拜者中。他們脫離的實際不是別的,就是中西文明發展不同類型及其趨勢下無窮對比鮮明的事實而已。在這個視角下,更可看清儒家君子(學說)之難:在信仰之弱,在神督之缺,在思維之淺。儒家最終追求沒有上升到純粹崇高的精神層面,停留在低下的器物利益中而意志不堅。崇拜凡人偶像,行為缺乏神只監督的巨力。缺信仰,求器物,勢必思維膚淺;進一步看,思維膚淺則造成了君子不力。
余秋雨《君子之道》讀后感2
《君子之道》是余秋雨先生的一本書,書中提到了君子懷德是君子之道的起點,作為君子,放在人生最前面的必須是道德。有了道德,才會是真正的人。也就是道德為本。
通過這句話我聯想到了曾經寫過的一篇作文,通過陶行知說的一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到底是學高為師重要,還是身正為范更重要。沒有成為一名教師前我會覺得學高為師更重要,因為當時我認為一個老師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如何來教學生。但現在成為一名教師后,如果讓我再選我會認為身正為范更重要。因為學高為師是基礎,身正為范才是根本的。因為很多時候身教勝于言傳,一個老師要博學但更要正直,給學生做一個好榜樣,就像孔子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為我們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合法的'社會公民。另外書中還提到了厚德載物,不能是厚物載德,更不能完全沒有德,也是說明了德有多么重要。
《君子之道》這本書值得學習的地方太多太多,除了德還有很多,像怎樣才能算的上是一位君子,這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我認為只要為人處事上謙恭有禮,大方得體,個人修養上不斷進取,終生學習,能夠獨善其身之后,有兼濟天下的胸懷即可。君子非一日而成,今天要比昨天更好。
余秋雨《君子之道》讀后感3
余秋雨在《何謂文化》一書中,給文化下了一個定義,那便是:“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它通過積累與引導,創建集體人格”。而中華民族在集體人格方面的最獨特的文化標識便是君子。把君子作為人格理想,是中國文化獨有的特征。而做個君子,通俗意義上講,就是做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國人。
《君子之道》結合儒家與諸子百家的理解,在人格模式上,作者闡述了君子之道。儒家用一種劃界確定法,將君子與小人定義出來。小人作為君子的對立面,如影相隨。它們既可以存在于不同人群之間,也存在于同一人群,用可以存在于同一人身上。每個人身上既有君子的一面,又有小人的一面。每時每刻,這兩個“我”都在斗爭。西方的弗洛伊德說,每個人的潛意識里都有自我、本我與超我。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哲學家阿德勒說過,“人生就是自卑與自我超越的博弈。”這種博弈的直接體現便是我們所倡導的修身養性。比如,“三人行,必有吾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以及“一日三省其身”等。在不斷的自我超越中,最終讓君子接近中庸之道,在人格上盡善盡美。
首先,在君子之道中君子懷德處于首位。因為君子懷德是君子之道的起點,是公民社會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在價值取向上也是“利人利他利天下”。德是一個宏大的.范疇,仁義禮智信可以作為其臨近概念。君子懷德,君子弘道,君子以厚德載物,只有德才可以行天下。就教師而言,首先要有公德,其次要有師德。
其次,君子中庸讓君子之道與中庸之道合流,中庸成了最高的道德。中庸避免了極端,允執其中,從而遠離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困局。因此,中庸不僅僅成為生活中的方法論,而且成為我們的價值觀。就教師而言,教育的中庸之道就是回歸教育原點,關注人的發展。人既是教育的起點又是教育的終點,人是教育的目的而非手段。只有在教育實踐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作為一個自然人與社會人的屬性,符合教育規律與學習者的認知規律,設置多樣化的課程,鼓勵個性化的選擇,搭建育人平臺,最終幫助學生,成就學生。這樣的教師,我們才可以稱為真君子。
最后,君子不器時刻提醒君子不要跑偏。君子不器簡言之,君子不是器具。我們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盡量不要變成器物的奴隸,自己也不要變成器物。余秋雨先生在書中說道,“很多老師都是“年年歲歲人相同”,他們用完全一樣地語句和口氣復述著同一本陳舊的教材。雖毅力稱道,但未免太“器”了。因為他們讓多彩的生命變成了復制之器。”教書到最終成了教書匠,匠氣十足。教學變成了一潭死水,那些鮮活的生命最終在教學生產線上變成了考試機器。而課堂模式化,更是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趙校長在《我們的教育追求》冊子中說過,271教育不再提模式。因為模式一詞,容易束縛人的思維,讓一切形式化,固化和僵化,將課堂環節化是簡單粗暴的。我們的課堂,不論是以前的討論展示點評還是現在的三環節,一開始是為了引領老師有章可循。但課堂的目的絕不是環節,而是放手學生讓他們自由自主。這一點,我感同身受。二,不要把他人變成器物。有的教師在素質教育的路上越走越遠。對他而言,學生的大腦只是知識的容器。一切的重復與練習只是讓學生的高分。育人等同于育分,認同了分數,卻割裂了學生基本的人格屬性,忽略學生的情感,是一種對教育的犯罪。這種唯我試圖,唯分數圖的價值觀無異于殺雞取卵,最終葬送的是學生的未來。最令人擔憂的是,課堂更成了扼殺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的場所。萬瑋在《向美國學教育》一書中寫道,通過自己對西方教育的感性認知,會像大學時期的教育課是多么的可怕。教育學老師用最不符合教育學的原理完成了教育學的授課,那便是照本宣科。那種課本中心論與教師中心論,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情感訴求,把學生看做一個個冷冰冰的客體。照本宣科越多,學生的想象力與好奇心損耗就更厲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恢復其兒童的天性,就要從課堂變革。
總之,君子之道向我們展現了作為社會人的我們追尋的最高人格規范。它不僅是獨處的文化,也是群處的文化。它不僅是個人的修養,也是團隊的歷練。君子之道如同水利萬物而不爭,自然流暢,道法自然。君子用一個理想的人格形象來引領著我們的前行,不斷給我們傳遞這正能量。在教學實踐中,只要我們踐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想的信念,懷揣君子弘道的理想一路走下去,那么我們的教育之路定會越走越寬。
【余秋雨《君子之道》讀后感】相關文章:
分析余秋雨《君子之道》(精選6篇)06-23
余秋雨《君子之道》讀后感范文08-16
易經講解:君子之道07-19
《君子之道》閱讀附答案06-21
余秋雨的主要作品08-13
余秋雨《莫高窟》全文06-15
余秋雨經典美麗情話07-19
關于余秋雨的話10-26
余秋雨作品風格06-27
余秋雨《莫高窟》原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