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岳陽樓記》教案

時間:2024-06-04 16:14:24 岳陽樓記 我要投稿

【優選】《岳陽樓記》教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岳陽樓記》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選】《岳陽樓記》教案15篇

《岳陽樓記》教案1

  學習目標:

  1、學會自讀淺近文言文,體會本文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結合一起的寫法;

  2、品味文章的語言,體味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了解古代政治家的憂國憂民情懷;

  重點、難點:

  品味語言,體味蘊涵文字中的古代政治家的政治抱負和思想情懷。

  課時設計: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究竟這水、這樓因這文而出名,還是范仲淹這《岳陽樓記》因這水、這樓出名,讀完這篇千古傳誦的名篇,你也許就不難判斷了。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方面也相當有成就。人是環境的產物,下面是《宋史》里關于范仲淹的簡略介紹,閱讀完,也許對我們理解《岳陽樓記》的思想內容會有所幫助,請同學們先讀一讀。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思考:1.范仲淹少年時為什么發憤苦讀?2.范仲淹論政事奮不顧身,力主改革,勤政愛民,他的思想基礎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行為取決于他的思想,一個高尚的行為取決于一顆高尚的靈魂、一個崇高的信念。

  二、朗讀、感受:

  1. 讀準字音:

  謫守( ) 朝暉夕陰( ) 遷客騷人( ) 霪雨霏霏( )

  潛形( ) 薄霧冥冥( ) 岸芷汀蘭( ) 心曠神怡( )

  皓月( ) 寵辱偕忘( ) 檣傾楫摧( ) 陰風怒號( )

  2. 教師范讀,學生朗讀,體味:作者敘的是重修岳陽樓的緣起及作記的原由,描寫的是洞庭湖的勝景及晴景、雨景,抒發的是觀景的悲喜感情,議論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學生把握層次并歸結大意(略)

  三、細品課文,疏通詞義,體味內涵:

  1、 重點詞語點撥:

  謫守 越明年 百廢具興 增其舊制 作文 勝狀 大觀

  一湖 涯 備 極 得無異乎 遷客 騷人

  2、 翻譯、理解:

  1)為什么藤子京被貶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為何愿為他作記?

  (因他倆都能以百姓利益為重,不是太看重自己的得失)

  2)“洞庭天下水”,如此壯觀的美景,作者卻寥寥幾筆,為什么?

  (因為“前人之述備矣”,故不必詳述,再者,此文寫景是為下文議論、抒情服務的)

  3)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仔細體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引導要點:作者善于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字連用,更使靜景富于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朝暉夕陰”的“暉”換成“晴”字,義通順,但作者用“暉”而不用“晴”字,因為“暉”字具體,容易使讀者聯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4)本節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應的關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系或作用。

  引導要點:“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線。“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行文前顧后盼,文理綿密。

  5)遷客騷人匯聚岳陽樓會是怎樣的情形,試運用想象描述一下。(不拘一格)

  3. 小結:

  第二課時

  一、 細品3、4段,體味“遷客騷人”的悲喜情懷:

  1. 導入:

  遷客騷人匯聚岳陽樓觀賞洞庭景色,心情會否不同呢?清代文學評論家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遷客騷人各自的境遇不同,心情當然也各有不同,觀賞自然景物的感觸自然也不同了。

  2. 學生各自放聲朗讀,討論:(1)這兩段寫的是實景還是想象中的虛景?為什么?

  (虛景。因為一,范仲淹只到過岳陽樓一次,而本兩段顯然不是描寫一次之景;二,“若夫”一詞不似實寫)

  (2)重點詞語點撥:

  1).要重點理解的句子。

  “則有……者矣”是一長定語句。“者”指代“覽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為例,從“去國懷鄉”到“感極而悲”都是“者”的定語。第4段末句的結構相同。這兩句可分別譯為“登上岳陽樓,就會產生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憂慮讒言,懼怕譏諷,滿眼凄涼,感傷到極點而悲痛的心情了。”“……就會產生一種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譽和屈辱一齊忘記,端著酒杯面對和風,充滿喜悅的心情了。”

  景--“日光”。 錦鱗--鱗,指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浮光躍金--這句寫月夜有風時湖面上的景色。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著的碎金”,造成了一種動態美。 靜影沉璧--這句寫月夜無風時湖面上的景色。它寫的是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把--動詞,持,握。 其喜洋洋--洋洋,眾多或盛大貌,這里形容喜的樣子。朗讀時“喜”字后要稍頓一下。這句可譯為:那喜悅真是達到了極點。

  2)學生試譯,要求在直譯的前提下,譯成優美的寫景片段。(10分鐘)(小組交流)

  (3)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寫歡樂之景是喜氣洋洋。寫景取得這樣的效果,“奧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細讀這兩段寫景的部分,說說作者為表現“悲”“喜”兩種不同的感,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

  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為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凄慘的.畫面就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耀”“潛行”“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點與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

  (4)遷客騷人在觀賞不同的景色時,感情有如此大的反差?為什么?

  (不具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那么,作者是否贊同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呢?請欣賞文章最后一部分。

  第三課時

  一、齊讀最后一段,體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內蘊。

  二、點撥重點詞語,疏通文意:

  求 心 或 異 為 以 居廟堂之高

  處江湖之遠 是 然則 微 斯 歸

  三、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教讀應著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層層啟發,設問: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概況,記了登樓所見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為一篇“記”,寫了這些也夠了,但作者的本意卻不在寫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聾發聵的討論來。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筆鋒突轉,提出了一個“古仁人之心”來,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請想一想: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學生討論、歸結: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么跟什么有關系呢?

  學生討論、歸結: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系。他們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國家命運相關的。

  (3)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學生歸結:有。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后古仁人才會快樂。可見他們的或憂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4)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并不存在。聯系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作者的資料,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要議論這種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種“先憂后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托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

  四、 朗讀全文。要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領會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以及具有音樂感的語言特色。

《岳陽樓記》教案2

  【導入新課】

  復習第一堂課內容,找學生復述內容。

  【新課探究】

  一、整體感知、討論課文的結構

  1、朗誦全文。

  2、背誦前要理解文章層次結構,這樣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內容,快速背誦。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全文共6段,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寫岳陽樓周圍的景色,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全文的主體)

  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的景色并提出"遷客騷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

  第二層(3~4段):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因景而異。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借對"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發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第四部分(6段):點明作"記"的時間。

  二、分析第一段。

  1、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2、思考與討論

  (1)整體分析:首段從"慶歷四年"談起,點出人物:滕子京,交代地點:巴陵郡:述說遭遇:謫守,指的是滕被御史中丞王拱辰奏貶岳州之事。"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一句極贊滕子京的政績,這雖不免有過譽之詞,但據《巴陵縣志》記載,他著實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是個頗有點才干的官吏。然后在些基礎上重修岳陽樓。其樓裝飾一新,一定是彩壁輝煌,飛閣流丹,但作者并沒有詳細描述,只有一句"增其舊制"表明增設規模,增刻詩賦,是說明重修后其樓的騷趣雅致。從文章結構上看,也為下文"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埋下伏筆,最后一句,"屬予作文以記之"點明寫作本文的緣由;密合題意,循題目的"記"字,交代作文的緣起,指的是滕子京繪一畫《洞庭晚秋圖》,派人帶信和圖去請范仲淹寫"記"的事。

  (2)首句中"謫"字點明了滕子京當時的處境。滕被謫以后心清不好,準備修好岳陽樓后"憑欄不慟數場"。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開頭就點出這個"謫"字,這不是存心觸痛老朋友嗎?試聯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是否別 有深意?

  引導要點:從這個"謫"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說的"遷客騷人",作者一開頭就點明滕的處境,其實暗暗包含著對老朋友的勸勉:你雖然身處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遷客騷人那樣為個人的遭遇而悲嘆,應該像"古仁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這樣寫也暗寓與老朋友同處逆境、自勉勉人之意。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陽樓記》所以傳誦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記事寫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遠的好文章。

  (3)提問: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3、齊背第一段。

  三、分析第二段。

  1、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2、思考與討論

  (1)整體分析:

  "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既是說明洞庭湖集岳州諸景之大成,又是說作者的筆墨是以它為主要描寫對象,這便行云流水般地過渡到洞庭壯景的描繪上。

  先寫氣勢闊大。"銜遠山,吞長江",洞庭之于遠山是"銜",于長江是"吞",兩個動詞超神入化,賦予洞庭以宏闊的氣象。凝練形象的語言既交代湖與山、湖與江之間的關系,又描摹了洞庭巨嘴般的形象,將靜止的景物注進入生命,變靜態為動態。

  次寫水勢浩大。"浩浩湯湯"。重疊式的用語寫出煙波浩淼、浪濤洶涌的景象。爾后,把筆推開去,"橫無際涯",極目而不見邊際,盛夸范圍寥廓。

  再寫景象變幻。"朝暉夕陰",晨昏不同,明暗相異,自有說不盡的萬千氣象,最后,以總體性的`描述和概括性的評論總括一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用"大觀"同"勝狀"呼應,文章肌理綿密。

  作者拎起來后,再一筆宕開去:"前人之述備矣"說明這不是作者筆墨中心,最后又用"然則"一詞轉過來,直入本文主旨————隨物賦感,因景生情。

  騷人——課本注解: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后世也稱詩人為騷人。但在某種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兩者不能對換,如本文"遷客騷人"若換成"遷客詩人"就不恰當。因為《離騷》的作者屈原是一個遭到貶逐的詩人,所以"騷人"比"詩人"有時還多一層"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騷人"與"遷客"相配比較合適。

  (2)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仔細體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引導要點:作者善于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字連用,更使靜景富于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朝暉夕陰"的"暉"換成"晴"字,義通順,但作者用"暉"而不用"晴"字,因為"暉"字具體,容易使讀者聯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3)本節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應的關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系或作用。

  引導要點:"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霆雨罪罪"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線。"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行文前顧后盼,文理綿密。

  (4)提問: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同"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5)提問: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討論并歸納:

  (1)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2)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6)提問: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3、齊背第二段。

  四、總結

  1—2節的內容及詞語。

《岳陽樓記》教案3

  教學目標:

  1、積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

  2、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翻譯和朗讀的能力。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4、背誦全文教學

  教材分析:

  重點:1.掌握重要加點字詞,背誦課文

  難點:1.學習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2.抓住本文駢散結合的寫法。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合理停頓,抑揚頓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達到順暢地背誦全文的目的。.

  教學設想:

  本課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譯理解外,還要學習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因此學習中把重點放在文言知識的掌握上,難點放在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封建時代許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窮則獨善其身,大則兼濟天下”當作自己的人生信條。他們為官時積極從政,力主改革,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貶時,則寄情山水,獨善其身。蘇軾、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別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表現出了闊大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成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名篇《岳陽樓記》。

  二、作家作品簡介

  1.作家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歲登進士第,因敢于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

  寶元三年,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功。慶歷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后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背景資料: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而貶官河南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膝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眾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箴知己的好機會,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貶中,亦有抒發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自己胸襟、規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陽樓: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巴丘山下,原來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朝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雅客登樓賦詩。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鵲起。

  三、合作探究

  (一)研讀第1段。教師范讀課文,從情感上抓住學生。

  1.對照書下注釋,理解重要的詞句。

  詞:

  越明年、謫、守、增、制、屬、作文

  句子: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2.思考與討論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內容?

  明確: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

  (2)作者開篇用“謫”字點明了滕子京當時的處境。可見滕被謫以后心情不會太好,作者開篇直指,有何用意?

  滕子京雖被貶岳州,卻積極從政,政績斐然。“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既是為了稱贊好友不以個人沉浮為意,一心寄情與民的高尚情懷,也是為了勉勵他像

  “古仁人”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也是為了自勉勉人。

  (二)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朗讀朗讀,然后學生合作解決重要的詞句。

  1.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詞:夫

  、勝狀、暉、備、然則、極、

  騷人、得無異乎

  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

  (l)找出本段概括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確(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重點句子的賞析

  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氣勢磅礴。“銜”、“吞”字連用,化靜為動,使描寫的景物富于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加強氣勢,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這一節的寫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從岳陽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開闊的景致描寫,引出“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由此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異”和感受之“異”為結尾的議論作了鋪墊。

  大聲朗讀這兩段,在熟練的基礎上背誦

  四、總結:重修岳陽樓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五、作業設計: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古文教學離不開預習,沒有學生主動的閱讀和預習,古文的學習往往就是囫圇吞棗。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按照自己的安排,認真督促學生預習。

  而預習的方式就是通過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在每個人自己獨立閱讀思考的基礎上,再把不明白的問題向小組長或者組內同學提出,大家商量解決。上課的時候,我只把需要強調的文學常識提示以后,就讓孩子們自己閱讀,可以讀給自己聽,也可以讀給他人聽,再把一些字、詞打上記號,去看注解或查閱工具書,主動解決。然后再參與到小組中去,進行上面的活動。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小組內還不能解決的,就每個組派人到黑板上板書出來,向老師提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活動的空間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師所給的時間要足夠,不要慌著去收攏他們,讓他們自由的發揮優勢,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結果,很多問題都是大家能夠解決的,只有少數問題,比如《岳陽樓記》中幾個句子的朗讀節奏和幾個過渡句的翻譯向老師提了問。這樣的方式理解的東西,才能真正裝進他們的頭腦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岳陽樓記》教案4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全文,感受品味并積累形象豐富的語言。學習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2、學習范仲淹放眼世界、胸懷天下的博大胸襟,從小樹立高遠的志向。

  3、自主合作探究,師生互動交流,取得共識。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課文,掌握常用文言詞語與語法,記住范仲淹的警句。

  【教學難點】

  掌握文章重點句的深層含義,品味并學習古人的博大胸懷和人生理想。

  【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1、 由文章標題導入,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2、朗讀課文,點撥文言詞義及語法,學生口頭翻譯。

  3、疏通文意,初步了解寫作思路和寫作意圖。

  4、布置作業:落實書面上的翻譯。

  【教學步驟】

  一、由文章標題導入,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同學們,我國的很多名勝古跡,都留下了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洞庭北路,古城西門城墻之上。岳陽樓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昌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傳唱不衰。

  2、記,古代的一種文體,將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辟,目的是為了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念)。本文相當于現代文中的一篇游記。

  3、作者及寫作背景: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像,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二、朗讀課文,讀出節奏。教師點撥文言詞義及語法,學生口頭翻譯。

  (一)朗讀課文,讀出正確的停頓。

  慶歷四年春,滕(téng)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yǐ)。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連月不開,陰風怒號(háo),濁浪排空;

  《岳陽樓記》閱讀練習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岳陽樓記》)

  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詞。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蔭。謂:為,是。嘗:曾經。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2、《醉翁亭記》的作者歐陽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幾位是誰嗎?請寫出兩位及其作品名稱。

  答:蘇軾《水調歌頭》、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韓愈《馬說》等。

  3、“或異二者之為”一句中“二者”指 。“為”的意思是 ,文中具體指什么? 。(用原文回答)

  答:遷客騷人 心理活動 “去國懷鄉……感極而悲者矣。”“心曠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4、聯系所學課文,寫出下聯。

  歐陽修醉翁亭里與民同樂,范仲淹岳陽樓上天下為先。

  5、《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都是抒情散文。試比較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異同?

  示例一: 同的方面:《岳陽樓記》提出“后天下之樂”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記》抒發與民同樂的思想。這兩種思想境界都是積極向上的,很可貴的。異的方面:《岳陽樓記》作者主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規勸滕子京,并勉勵自己,表現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記》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謫居的苦悶情懷。

《岳陽樓記》教案5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2、有感情地誦讀

  3、掌握重點文言詞語意義及用法

  教學重、難點:同目標2、3

  教學用品:錄音機

  教學環節

  師生共研內容

  教學法指導

  修正欄

  導入:

  合作探究

  同學們,這里有一副對聯: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你們能知道:它涉及的是哪篇文章,哪一個人嗎?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為官以后始終嚴于律己,以人民疾苦為念,并以所得俸祿在家鄉置“義田”千畝,救濟族中貧寒的人,死后無余財;在朝廷則敢于直言進諫,被歐陽修譽為“立朝有本末”,雖屢遭貶謫,而全不在意。俗話說,“文如其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范仲淹的代表作.《岳陽樓記》,看看他是怎樣通過自己的文章來真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一)誦讀課文

  1自主朗讀

  學生自由讀課文,正音,整體感知課文。

  2指名朗讀

  3分組活動

  【投影】①謫(zhé)屬(同“囑”)(zhǔ)浩浩湯湯(shāng)

  若夫(f0)憂讒畏譏(chán)偕(×īé)

  【投影】②銜/遠山,吞/長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4聽錄音,可以輕聲跟讀。

  5再次自由讀,讀通課文。

  6.展示交流

  指名學生朗讀,學生自由點評。

  【討論】朗讀每一小節應帶著怎樣不同的感情?‘為什么?

  合作交流,解談探究,學習一、二節

  1.自學尋疑。

  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書下注釋和工具書閱讀前兩節。口述文章大意,疑難處作出標記。

  2.互助答問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疑問,回答力求簡潔有個性。

  3.積累突破

  指導學生積累重點字詞,對照投影內容自我檢測。

  【投影】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并理解句意。

  ①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②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歲賦其二

  更若役,復若賦

  ③予觀夫巴陵勝狀

  ④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4.引導分析

  討論這兩節在文中的作用。

  (三)課堂小結

  學生談學習收獲。

  指名回答。板書岳陽樓記范仲淹

  簡介范仲淹

  1引導學生放聲自由朗讀課文,利用書下注釋、字典或同桌交流解決閱讀障礙。

  引導評價

  3指導學生對照投影內容,分小組朗讀課文(相互糾正字音和斷句)

  6【點撥】第1節用敘述性的平和的語調誦讀。第2節是對洞庭湖美景的氣勢磅礴的.描繪,應帶著贊美之情朗讀。第3節是對陰雨天景色的描繪,畫面陰冷,感情悲傷,誦讀時語調要低沉,速度要緩慢,要讀出壓抑感。第4節是對晴天美好景色的描繪,畫面晴朗,感情喜悅,誦讀時語調要輕快,停頓宜稍短,要讀出喜悅感。第5節要把理性思考的韻味讀出來。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視答疑。

  指名回答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岳陽樓記》教案6

  課題

  岳陽樓記

  教學目標

  1、先天下之樂而樂,后天下之憂而憂的遠大抱負和博大胸襟

  2、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

  教學重難點

  文化常識、文言詞語的積累、遠大抱負和博大胸襟的表達

  集 體 備 課

  二次備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識記文化常識;疏通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江南有三大名樓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這些建筑都曾讓歷代文人墨客魂牽夢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文佳句。崔灝為黃鶴樓描繪了“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美景;王勃在滕王閣看到了“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奇觀;范仲淹在岳陽樓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絕唱。今天我們就學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起觀賞美景、體會情感。

  介紹“記”這種文體

  二、細致的朗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對照注釋初步把握文章內容

  1、 重要字詞正音

  謫(zhé)守 屬(zhǔ)予作文浩浩湯湯(shāng)霪(yín)雨霏霏(fēi)

  檣(qiáng)傾楫(jí)摧岸芷(zhǐ)汀(tīng)蘭

  2、 補充詞句解釋

  (1)重點詞句:

  謫:降職,貶謫。同時識記P221的“文化知識”。

  越明年:越,到了

  前人之述備矣:備,詳細、完全

  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增其舊制:增,擴大。舊制,原有的規模。

  得無異乎:得無,豈不是、怎能不

  銜遠山,吞長江:(洞庭湖)連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耀,名詞,光輝;潛,沒于水,引申為潛藏、隱沒。

  心曠神怡:胸懷開闊,精神愉快。

  古仁人之心:心,這里指思想感情。

  (2)通假:百廢具興(“具”,同“俱”,全、皆);屬予作文(“屬”同“囑”,囑咐)

  (3)異義:屬予作文(寫文章); 氣象萬千(景象)

  (4)多義:

  極 :南極瀟湘(至,到) 此樂何極(窮盡)

  國 :去國懷鄉(國都、京城) 敵國外患(國家)

  一 :一碧萬頃(一片)長煙一空(完全)

  或 :而或長煙一空(或,有時)?或異二者之為(或許)

  三、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譯,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四、在以上兩步的基礎上嘗試背誦。

  五、完成《指導用書》的字詞翻譯練習。

  六、作業:背誦課文及注釋;思考文章的思想和寫作特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從工整的對句,精當的煉字的角度研讀課文,體會情感;分析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一、集體背誦課文

  二、研讀課文

  1、? 朗讀第二段,找出其中兩組對句,體會其妙處。

  明確:“銜遠山,吞長江” 中“銜”、 “吞”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湖與山、江的位置關系,更使靜景富于動態美。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寫出了湖的獨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時為“遷客騷人多會于此”鋪墊。

  2、? 朗讀第三段,找出其中兩組最工整的對偶句,加以品味。

  明確:“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中“陰”“濁”“怒”渲染了悲愴的哀景。“日星隱耀,山岳潛形”極寫天氣的`昏暗陰沉,“隱”“潛”運用擬人手法,化靜為動,為畫面增添了動感。

  3、? 朗讀第四段,找出其中兩組最工整的對偶句,加以品味。

  明確:“沙鷗翔集,錦鱗游泳”一句由上而下寫飛鳥游魚,用動感十足的畫面與上下文的靜態美景相映襯,富于趣味。“錦鱗”用借代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一句用比喻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4、? 朗讀第五段,找出其中對句,加以品味。

  明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運用互文的手法借古仁人表明自己博大的胸懷,同時也是對好友的慰勉。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蘊涵了作者對古仁人的欽佩和向往之情。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是點睛之筆,概括了作者一生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對自己的鞭策和對好友的慰勉。

  討論:怎樣評價本段的思想?

  5、 討論:二、三、四段與第五段的關系

  明確:第二段“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引出以下兩段寫景內容,寫景實質是在寫“覽物之情”,從而引出“古仁人之心”,借以表達自己的胸襟與抱負。

  三、齊讀全文

  四、拓展部分

  讀杜甫的《登岳陽樓》、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與本文相比,所表達的思想有何異同

  五、通過討論小結本文的特點

  1、? 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

  2、? 對偶手法大大增強了表達效果

  六、作業:復習課文,完成自主作業

《岳陽樓記》教案7

  教學目的

  1、熟讀成誦,理解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寫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并領會本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3、理解整句與散句結合,使文章既和諧又富于變化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

  4、掌握重點字詞的意思。

  教學重點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寫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記事、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

  2、理解整句與散句結合,使文章既和諧又富于變化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課前準備

  1、制作課件。

  2、學生收集與岳陽樓相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誦詩導入

  1、展示詩歌杜甫的《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2、學生誦讀詩歌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3、導入語

  事實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陽樓留下的我們讀到的這兩首名詩,古往今來,遷客騷人為洞庭湖壯麗的景觀書寫了浩如煙海的千古絕唱,岳陽樓上更是題滿了文人的詩詞歌賦。但是面對前人熠熠生輝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卻另辟蹊徑,用神來之筆使岳陽樓再放異彩,使他的名篇《岳陽樓記》從此名于世,傳于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聽讀課文,感知內容

  1、聽朗讀,感知課文。

  2、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師在學生朗讀結束以后提問:作者洋洋灑灑寫了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用課文原文回答。

  3、學生在理解文章表達的感情基礎上齊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感情。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析文章結構,領會文章寫法

  [點撥]板書(一)交代,寫作緣由——敘述;(二)描寫岳陽樓景色——寫景抒情;(三)表達自己的胸襟抱負——議論。

  2、賞文章美景,體會文章語言

  (1)岳陽樓的景色是怎樣的?文章共幾處寫了岳陽樓的景色?分別是從哪些方面去寫的?

  [點撥]全文共寫了三處景色:一處是課文第二段描寫洞庭湖的景象;二處是課文第三段想象陰天岳陽樓的景象;三處是課文第四段想象晴天岳陽樓的景象。

  (2)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洞庭湖煙波浩淼的水勢,又要想象一陰一晴兩幅畫面?

  [點撥]通過描寫洞庭湖景色的陰晴變化,引出遷客騷人一憂一喜的兩種心情,為后面表明自己的志向作鋪墊。

  3、探文章思想,理解文章主旨

  (1)“以物喜,以己悲”是人生的兩種情景,你對此有什么看法?你是贊同還是反對?為什么?

  (2)作者對“以物喜,以己悲”又是怎樣的看法?表達了怎樣的志向?

  [點撥]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與“遷客騷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亦憂,退亦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即不計較個人得失,心憂天下,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同時表達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

  四、課文延伸,拓展提高

  1、你還知道在我國歷史上哪些人是憂國憂民的.楷模?請舉出他的類似“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一句名言來。

  2、今天我們如何評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

  五、課堂小結,作業布置

  1、小結語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為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范仲淹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讀這篇文章,我們好像站在岳陽樓上,那浩瀚無涯的洞庭湖水,給予我們恢宏的氣勢,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就讓我們點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時代天空的一角,做一個個當代的范仲淹吧!

  2、作業

  (1)背誦全文。

  (2)仿照課文3、4兩段,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嘗試用文言文創作)。

《岳陽樓記》教案8

  《岳陽樓記》教案

  課前預習:

  搜集“江南三大名樓”相關資料及有關的名句;回顧作者有關常識,了解本文寫作背景;反復朗讀文本,標劃生字詞,試劃分節奏;完成《助學》第47頁“預習積累”部分。

  相關課程標準:

  “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并能熟練背誦全文。

  2、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夠正確翻譯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品味文章的語言,學習作者的寫法。

  4、體會古人曠達的胸襟,學習他們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評價任務: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和節奏。

  2、再讀課文,掌握詞義理解內容。

  3、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的博大胸襟與抱負。

  4、賞析本文情景交融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打開課件出示“江南三大名樓”圖片。

  教師:同學們,我國的很多名勝古跡,大都留下了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

  《岳陽樓記》文言文復習

  一、作者及作品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謚“文正”,世稱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

  本文寫于慶歷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慶歷五年,范仲淹貶放鄧州。第二年六月,騰子京重修岳陽樓,即將落成,去信請范仲淹作記,并附上《洞庭晚秋圖》。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就這樣寫成了。

  二、文章思想內容

  課文雖不足400字,但語言凝練,字字珠璣,文約而義豐。全文可分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為第一段,簡要記述了騰子京重修岳陽樓以及作者寫作本文的緣起。第二部分包括二、三、四段,在概寫洞庭湖景色的基礎上,著力描寫天氣或陰或晴的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遷客騷人因此產生的或憂或喜的心情。第三部分“率章顯志”,作者正面闡述觀點,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換負。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敘事、寫景、抒情都是為它作鋪墊的。

  課文除結構上很有特點外,在語言上也很有特點。它雖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講究句式的運用,散句、駢句、長句、短句、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富于音樂美。

  三、中考鏈接

  1、解釋下列帶點的字。

  百廢具興:都,全;興辦。/增其舊制:規模。/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浩浩湯(shāng)湯:形容水勢洶涌壯闊。/橫無際涯:邊。/朝暉夕陰:日光。/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前人之述備矣:全面,詳盡。/南極瀟湘:盡,直到盡到。/連月不開:放晴。/日星隱曜:光芒。/薄暮冥冥:迫近。/去國懷鄉:朝廷。/滿目蕭然:凄涼冷落。/春和景明:日光。/波瀾不驚:平靜。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沙鷗翔集: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游泳:美麗的魚。/郁郁青青:形容香氣濃郁。/長煙一空:全;消散。/登斯樓也:這。/寵辱偕忘:一起。/把酒臨風:端著。/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曾經;探索,探求;品德高尚的人。/或異二者之為:心情,思想。/不以物喜:因為。/居廟堂之高:喻指朝廷。/處江湖之遠:泛指四方各地。/是進亦憂:指居廟堂之高。/退亦憂:指處江湖之遠。/微斯人,吾誰與歸:無,沒有;這種;歸附。

  2、重點語句翻譯。

  《岳陽樓記》復習綱要

  一、常考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百廢具興具:通“俱”,全、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托。

  (二)重點注釋

  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謫:封建官員降職或遠調守:做州郡的長官

  2.越明年越:到了明年:第二年

  3.增其舊制制:規模。

  4.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托。以:來之:代指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5.予觀夫巴陵勝狀夫:那勝狀:勝景,好景色。

  6.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浩浩湯湯:水波浩蕩的.樣子橫:廣遠際涯:邊。

  7.朝暉夕陰暉:日光

  8.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大觀:雄偉的景象

  9.前人之述備也備:詳盡

  10.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然則:雖然這樣,那么……極:盡,直到

  11.遷客騷人遷客: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

  12.若夫淫雨霏霏若夫:像那淫雨:連綿的雨霏霏:雨雪繁密的樣子

  13.連月不開開:放晴

  14.日星隱曜山岳潛行曜:光輝潛:隱沒

  15.薄暮冥冥薄:迫近

  16.去國懷鄉去:離開國:國都

  17.憂讒畏譏讒:讒言,說壞話譏:批評指責

  18.春和景明景:日光。

  19.波瀾不驚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20.沙鷗翔集翔:飛翔集:鳥停息在樹上

  21.而或長煙一空或:有時一:全空:消散

  22.此樂何極極:窮盡。

  23.寵辱偕忘寵:榮耀。偕:一起。

  24.把酒臨風把:持、執臨:對著

  25.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曾經求:探求仁人:品德高尚的人仁人

  26.或異二者之為或:“或許”“也許”的意思。為:心理活動。

  2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為

  28.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廟堂:朝廷居廟堂之高:在朝廷做官

  29.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這樣進: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3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31.微斯人,吾誰與歸微:沒有歸:歸依

  (三)詞類活用

  百廢具興廢:形容詞作名詞用,愿意為廢棄,這里的意思是廢棄的事。

  北通巫峽北:名詞作狀語,愿意為北面,文中的意思是往北

  (四)一詞多義

  觀:予觀夫巴陵勝狀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和:政通人和至若春和景明

  空:濁浪排空而或長煙一空

  或:而或長煙一空或異二者之為

  通:北通巫峽政通人和

  一:而或長煙一空一碧萬頃

  極:南極瀟湘感極而悲者矣

  之:屬予作文以記之覽物之情

  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先天下之憂而憂

  以:屬予作文以記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勝:予觀夫巴陵勝狀高處不勝寒

  二、重點句子的翻譯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譯: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2、屬予作文以記之。

  譯:囑托我寫篇文章來記下這件事。

  3、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4、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譯: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

  5、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譯: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的情懷,再抬眼望去,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到極點而十分悲傷了。(去,離開

  6、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譯: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月光閃耀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

  7、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譯: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譯: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

  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就為君主擔憂。

  10、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譯:他們一定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

  11、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12、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譯: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杯暢飲,真是喜氣洋洋呀。(寵,榮耀;偕,一起)

  三、文學常識

  1、《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岳陽樓與武漢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3、出自本文的成語。

  百廢具興政通人和氣象萬千心曠神怡浩浩湯湯

  4、文章中心概括: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友人滕子京的勸勉和期望之情。

  四、理解性默寫

  1.贊美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寫洞庭月夜美景的句子是“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3.《岳陽樓記》中描寫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4.從空間角度描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5.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用《岳陽樓記》中原句答)

  7.與“進亦憂,退亦憂”相照應的句子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8.突出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9.與現在“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0.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樂觀曠達的胸襟面對生活,而不是患得患失,正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岳陽樓記》中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表現了“古仁人”在不同的處境中都憂國憂民的思想境界。

  五、問題探究

  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卻仍然“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么?

  答: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奮發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襟。

  2、三、四兩段寫出哪兩種不同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的不同覽物之情?

  景色一:天氣陰冷(陰);相關覽物之情: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悲)

  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關覽物之情: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喜)

  3、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人議論,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豁達胸懷和高尚情操。突出全文的主旨。

  4、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與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5、“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分別指什么?“進”和“退”分別照應什么?

  “居廟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處江湖之遠”指不在朝廷做官。

  “進”照應“居廟堂之高”,“退”照應“處江湖之遠”。

  6、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滕子京的勸勉,結尾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慨。就全文來看,這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表達對友人的勸勉之意,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

  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愿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

  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8、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曾被無數仁人志士奉為座右銘。聯系社會生活,談談這種思想在當今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一種以天下為已任,憂國憂民的的濟世情懷,是一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高尚精神,在當今仍有很好的現實意義。雖然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但是還會面臨許多困難,需要我們以天下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民族立于國際強林之中。

  9、距離范仲淹近千年的現代人,是否還有必要具備“古仁人之心”請簡述你的看法?

  示例:有心要具備“古仁人之心”。①因為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成敗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們擺正心態、豁達面對,練就一顆平常心才能立于競爭前列。②雖然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但是還會面臨許多困難,需要我們以天下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民族立于國際強林之中。

  10、岳陽樓風景管理處擬在門票上印制“岳陽樓簡介”,請你根據文章內容寫一段說明性的文字。

  示例:岳陽樓位于湖南岳陽,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登上岳陽樓可以觀賞洞庭湖的壯美景象。歷代文人墨客登臨抒懷。寫下了許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學家范仲淹曾寫下千古絕唱《岳陽樓記》,岳陽樓因此聞名天下。

  11、古人描寫洞庭湖的詩句: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李白)

  12、“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之產生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13、微斯人,吾誰與歸?”中的“斯人”指什么人?這個句子所運用的句式,對表達作者的思想起什么作用?

  答:“斯人”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或古仁人)。句子運用的感嘆和反問句式,強烈表達了作者渴望與“斯人”同道的理想和愿望。也含蓄地表達了對友人的勸勉和期望之情。

《岳陽樓記》教案9

  【教學安排】

  一、初一上期,二班的孩子們就提前背誦了初二下期的課文《岳陽樓記》。

  二、第一課時,創意朗讀。主要方法和上一屆的《絕唱——》美文誦讀課的方式相近。以美讀初步進入課文。特別難忘的是廖思琦小組用書法、舞蹈詮釋了文本之美。很有創意。參加創意朗讀的還有冉雪立、鄭可、龍天河、余秋帆、楊森瑞。領讀的是周虹宇、黎建志、龍天河。應該說,在進入咬文嚼字之前,美讀的準備非常充分了。

  三、第二課時,咬文嚼字,從“大美”入手討論《岳陽樓記》之美。名篇的解讀如汗牛充棟,教案設計也豐富多彩。我想,“大美”這個角度應該是一個比較新奇的角度吧,小而深,由此切入,學生應該有比較厚重的收獲。從課堂教學實效來看,我的教學預測基本準確。

  四、課外完成練習冊《點金訓練》。我的天,從應試教育這個角度來看,這本輔導書編得實在太好了。所有基礎知識幾乎條分縷析地一網打盡,還和中考聯系得很緊。這根本就是一本變了臉的教參。我想,學生手里拿著這樣一本書,教師如果對文本沒有獨特的詮釋,真的是不敢上課啊!這本書要求學生認真做,自己批改。我認真檢查,但從不評講。實在太無聊了。純粹應付考試的東西,我都反感。如果中考不這樣考,我絕對不會讓學生做。課外練習的最好方式,還是應該繼續閱讀同類作品或者閱讀同類解讀作品。

  所以,還是在戴著鐐銬跳舞。努力爭取跳得好點兒罷了。

  【第二課時課堂實錄片段】

  師:讀了《小石潭記》和《岳陽樓記》,請談談你從整體上感覺到的它們的不同。

  生:《小石潭記》是純粹的情景交融,而《岳陽樓記》既有情景交融,又有單獨的記敘段、描寫段、抒情議論段。

  生:《小石潭記》作者的情感的變化很微妙,而《岳陽樓記》作者情感的變化跌宕起伏。

  生:《小石潭記》的主色調有些憂傷,而《岳陽樓記》的主色調很開朗鮮明。

  生:《小石潭記》很“小”,旅程很短,景點很小,作者情感很細膩,是一種“小美”。而《岳陽樓記》給人大氣磅礴的感覺。是一種大美。(特別記憶:這句話是王夢雨同學說的,太經典了。我們基礎不好但是一直在努力的王夢雨越來越有靈氣了。向她敬禮。)

  師:同學們真有洞察力!《岳陽樓記》是一種典型的“大美”。范仲淹是如何通過文字來表達傳遞這種大美的呢?今天我們就圍繞著這個問題來探討。請同學再此朗讀,圈點勾畫,不要討論,獨立思考,然后暢所欲言。

  (生高聲朗讀)

  生(沈丹婷):作者寫的景物本身就很大。我是從“銜遠山,吞長江”看出來的。

  師:注意咬文嚼字,分析感悟有理有據,不能只說結論。

  生:“銜”字和“吞”字很有氣魄。

  生:為什么有氣魄呢?還要深入。

  生:能夠把山銜著,把浩浩蕩蕩的長江吞進肚子里去,還不夠氣魄嗎?

  師:哦,是吞進肚子里面去嗎?

  生:應該是互相吞吐。只有洞庭湖和長江都浩大的時候,才用這個詞。

  師:我想如果我來寫,我就寫“連遠山,接長江”或者“咬遠山,吃長江”,如何?

  生(王悅):不好。“銜”和“吞”有動態,似乎可以讓我們看到水波動蕩的感覺,“連”和“結”就沒有動態美了。“咬”和“吃”給人的感覺很兇惡,不美。而且“咬”和“吃”也沒有“銜”那么悠閑大氣,雍容大度。

  (中途不斷組織引導學生朗讀關鍵詞語關鍵句,略,朗讀一直貫穿全課,下文也略)

  生(楊森瑞):我覺得不應該忽略“山”是“遠山”,山是聯綿不絕的。洞庭湖和聯綿不絕的山連接在一起,更顯闊大。

  師:很有見解!同學們再聯系前后文看看。

  生:作者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這個“一湖”讓我感覺特別有氣魄,作者對洞庭湖充滿了肯定。如果改成為“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湖”。意思沒有變,但是氣魄就差了。

  師:這叫做數詞傳神,一詞傳神。

  生:作者稱巴陵為“勝狀”、“大觀”,這些詞語都讓我感覺到是一種大美。

  師:是。有規模的美才能稱為“大觀”。《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就是這么來的——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名應賜大觀園。

  生(梁明媚):我從“北通巫峽,南極瀟湘”中也感受到大美。“北”和“南”表達出了地域的廣大。“通”和“極”更讓讀者感覺無邊無際。

  師:讓地域的大來表達大美,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大家再找一找,品一品。

  生: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生: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生(吳語寒):“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就從高低遠近的角度把空間距離拉得特別大,更顯示出無論處于何種境界范仲淹都以天下為己任的闊大情懷。

  生(周子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天下”這個詞語的應用,它讓我們感受到無限廣闊的生活世界和無限廣闊的內心世界。

  師:說得太好了!后來張藝謀在電影《英雄》中讓無名手書“天下”二字,說不定也是受到了范仲淹的啟示呢。

  生:還有反復出現的“憂”和“樂”,似乎寫盡了人生的所有情懷。

  師:“進”和“退”也幾乎是人在生活中的非此即彼的選擇。人生百態都寫盡了。

  生(龍天河):剛才同學們說的句子都能夠讓我們直接感受到范仲淹心胸的廣大,覺得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但是我從“予觀夫巴陵勝狀”這句中也感受到范仲淹的高大。因為“予”在“巴陵勝狀”的襯托下似乎也變得高大了。

  師:這樣的感受很獨特啊!這里面有正襯的效果。就像用青松高山襯托英雄的高潔挺拔一樣。(后來想到應該這樣點評: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也如是。我見岳陽湖多雄壯,料岳陽湖見我也如是。可惜當時沒有能夠反應過來)

  生:“淫雨霏霏,連月不開”,時間很長。

  生(楊珮璇):“濁浪排空”也讓我感覺境界很闊大。

  師:請咬文嚼字。

  生:“濁浪”很有氣勢。

  生:“排”字非常有力量。

  師:改成為“濁浪擊空”如何?

  生:不行。“排”有排山倒海之意,而“擊”就是那么一下子,力量有,但是地域太狹窄了。

  師:這讓我們想起毛澤東的“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橫”字的.氣魄。

  生:還有文中選擇的意象“山岳”、“商旅”、“日星”、“虎猿”等等都很大。

  師:是啊,如果不是“虎嘯猿啼”而是“雞飛狗跳”,你可以比較,浩然之氣就少得多了。(生讀,全班哈哈大笑)

  生:還有“蕭然”的是“滿目”,感慨是感慨到“極點”,也是一種大。

  生(冉雪立):“靜影沉璧”居然也讓我感覺到大,這是因為什么原因呢。

  師:結合前后句子來分析。

  生:月影要像沉入水中的璧玉,水面就必須特別平靜。

  師:這個時候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水面確實很安靜。

  生:“皓月”讓我感覺月亮特別大,特別白特別飽滿。

  師:這里沒有波瀾壯闊驚濤駭浪,但是我們還是感覺到一種大美。就如莊子所說:天地有大美——

  生:而不言。

  師:對啊,寧靜中也能創造大美,心靈的回聲雖然無言但是常常也能震天撼地。

  師:會不會有人覺得沙鷗、錦鱗、岸芷汀蘭是小的呢?

  生:這些景物確實都不大,但是,從字里行間,我們能夠感受到它們是聚合到一起形成了規模的。否則就不會出現“翔集”“郁郁青青”的壯觀了。

  師:有見解!(課后想到應該這樣來點評:景語皆情語,如果不是心胸的闊大,心態的樂觀,同樣是鳥,那可能就是“揀盡寒枝不肯歇,寂寞沙洲冷”的鳥了)

  師:能說說文中的人之“大”嗎?

  生:范仲淹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人,沒有他豪邁的心胸,就不能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

  生: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個“大人”,雖然遭到貶官,但是第二年就能夠讓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師:滕子京也是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

  生:“遷客騷人,多會于此”,這個“多”字很重要。這一類人很“多”,范仲淹這樣寫,用“多”來反襯出了像他們這樣心憂天下的人很少。

  師:太少了啊!所以,范仲淹才在最后感嘆到:微斯人,吾誰與歸?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

  師:同學們,這是一種人生的寂寞感,其實這里邊也有大。

  生:范仲淹很寂寞,他的周圍就很空曠。

  師:空白越多,寂寞感越深刻,偉人的選擇就顯得越發的可貴。

  師:少與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討論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想到了魯迅的《自序》中的名句: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這篇文章在學習《藤野先生》的時候我作為拓展材料給學生讀過。沒有時間在課堂上提起,但是,學生心中應該有烙印的。或者會在未來的日子里豁然貫通的)

  師:是啊,同學們,我們在抗震救災的這個時候來學習《岳陽樓記》,大家的感受應該更深。在民族的大災難面前,不是“微斯人,吾誰與歸”,而是大災有大愛,大災出英雄,中華民族空前團結,無數人都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同學們,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文字但愿能夠給大家的心中增添更多的浩然之氣。希望同學們都成長為頂天立地的“大人”,有大胸懷,大眼光,大氣魄,大追求。

  (因為沒有時間了,我推薦的二十句有“大情懷”的愛國名句沒有能夠拿出來,放在了第二天早上的積累時間讓學生們讀一讀,背一背。這些詩句為: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需待合棺。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陽樓記》教案10

  教學要點

  1、誦讀全文。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教學設計

  一、解題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記”,古代一種無固定模式的文體,敘事、寫景、狀物的成分居多,而且目的在于抒發作者的情操和抱負;或闡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觀點。在寫法上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一類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發出情理,而常以“卒章顯志”的方式表現出來。本文屬于第二類。

  二、朗讀正音

  謫守zhé浩浩湯湯shāng朝暉hui遷客騷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潛形qián檣傾楫摧qiáng jí薄暮冥冥bó míng

  岸芷zhǐ汀蘭tīng皓月hào心曠神怡yí寵辱偕志xié

  三、學習第一段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1、[解釋]

  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增其舊制:增,擴大。制,規模。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以,來,表目的`的連詞。

  [翻譯]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務推行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展它舊有的規模,把唐代和當代的賢士、名家的詩賦刻在上面,(并)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成語]政通人和百廢俱(具)興

  2、理解

  提問: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3、小結:寫作記緣由。著重說滕子京謫守后的政績,由此生發出一篇之意。

  四、學習第二段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解釋]

  予觀夫巴陵郡勝狀:夫,那。勝狀,勝景,好景色。

  在洞庭一湖:一,整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就是。南極瀟湘:極,最遠到達(某處)得無異乎:得無,表猜度,怎能不會。

  [翻譯]

  依我看來,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噬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變化,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些就是岳陽樓的壯麗的景象。前人已經描述得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么,(此地)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達瀟湘,被降職外調的官員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景物時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成語]氣象萬千

  2、理解

  提問: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同“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提問: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1)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2)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提問: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么?

  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提問:“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怎么理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一個“異”字,領出下文“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

  3、小結: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五、學習第三段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1、[解釋]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去國懷鄉:去國,離開國都。滿目蕭然:蕭然,蕭條冷落的景象。

  感極而悲者矣:感,感慨。極,到極點。

  [翻譯]

  在那春雨連綿不斷,整月不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浪翻騰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輝消失了,山岳也隱藏在陰霾之中;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歪斜,船槳折斷;(特別是)在傍晚時分,湖上一片昏黑,(只聽到)老虎的長聲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人們登上這座樓來,就會產生被貶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到誹謗和諷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橫生而十分悲傷的了。

  2、理解

  兩句話,前一句話寫景順序怎樣?

  天氣→湖面景象→遠處景象→人物→動物

  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極力渲染“悲”的氣氛。(描寫)因己而悲。(抒情)

  六、布置作業

《岳陽樓記》教案11

《岳陽樓記》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現代散文佳作。學習時,門生可在聽課文范讀灌音、看“岳陽樓勝景”錄像的過程中,充實感受本文言語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的特點。對文章體現的深入的頭腦內容的理解,可在教師的開導點撥下完成。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正確理解難詞、難句,可以經過讓門生借助工具書自學。在此底子上構造討論來完成。言語文字的.美感,宜在重復誦讀中體會。警句的深入內在,宜在教師得當增補背景知識下理解。

  學法引導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頭腦境界應該怎樣評價,是學習的一個疑點,宜在教師的引導下,接洽作者所處的特定社會階段,進行正確地闡發。岳陽樓記教案

  四、課時擺設二課時五、教具學具預備灌音機、影碟機六、師生互動運動設計一.門生借助書下注釋,工具書自學文章,理解難詞、難句,了解文意。二.門生結合聽范讀,看碟片和自在誦讀,一邊明白岳陽樓美景,一邊感受本文語句參差有致,富于音樂美的特點。

  預習

  一.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拼音。

  謫守(zhé) 朝暉夕陰(huī)20xxqq唯美傷感網名遷客墨客(sāo)

  霪雨(yín)霏霏 (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潛形(qián) 岸芷汀蘭(zhǐtīng) 皓月(hào)

  心曠神怡(yí) 寵辱偕忘(xié) 浩浩湯湯(shāng)

  二.朗誦全文,做到根本成誦。

  霪雨(yín)霏霏 (fēi) 薄暮冥冥(míng)

  三.查字典,比較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一.作家作品簡介岳陽樓記教案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學習心得體會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清貧,幼年喪父,對基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曾提出十條革新步伐,因遭守舊派阻擋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當前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東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都城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七一六),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們登樓賦詩。岳陽樓記教案

  一零四六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做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富厚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

《岳陽樓記》教案12

  教學目標

  1、文體復習,了解所學過的相關古代文體。

  2、思想貫通:了解古代的貶官文化和隱士文化。

  3、寫作技巧: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4、文言基礎:疑難句子及句式的翻譯。

  教學重點

  人文文化熏陶,了解中國古代的貶官文化和隱士文化。

  教學難點

  疑難句子及句式的翻譯

  教學方法

  情景陶冶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習題、實物投影、錄音機、彩粉筆、筆記本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配樂詩朗誦

  指名讀:

  成就可以更大,但你必須大膽夢想。當然實現夢想的過程必定艱辛萬分,因此你必須保持一種愉快的態度,用輕松的心情面對挑戰。這樣你才能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適應壓力,放飛心靈,才能在踏實中筑夢,才能順利走向成功。緩解緊張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情感體驗

  古之中國,宦海沉浮,稍不留意,就遭貶謫,在數不清的遭貶人員中,不乏飽讀詩書的志士。由于對認識變遷和世態炎涼有了更清醒更深刻地認識,創作的作品往往更有意味和品位。

  學生舉例:

  如:屈原的'《離騷》、司馬遷的《史記》、劉禹錫的《陋室銘》……為解決本課重點埋下伏筆。

  明確目標

  今天我們就付息一下《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感受這些孤獨而又高貴的靈魂,體驗他們發自內心深處無奈而不屈的聲音。粗略回顧三篇文章,并指出異同。(分小組討論)

  復習過程

  1、提示三篇文章的基礎知識

  2、復習記這種文體既可以敘事,如:《桃花源記》,也可以敘事、描寫、議論相結合。

  板書:敘事,描寫,議論

  3、像這樣文體隱含在題目當中的文言文你還了解哪些?

  板書:說:闡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序:臨別贈言

  4、提出問題《小石潭記》時樂常憂《岳陽樓記》因國而樂《醉翁亭記》因景而樂過度:“樂”也好,“優”也罷,三篇文章的表現方式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景物描寫來體現。

  5、勾畫突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屏幕顯示)隱士文化與貶官文化

  6、練習描寫景物(屏幕顯示)一段有關秀美山川的錄像

  點撥:語言內容主旨

  A文體都是“記”。

  B柳宗元、范仲淹、歐陽修三作者同為貶官,但對貶官的態度不同。

  C都有景物描寫,作用不同。(屏幕顯示)讓一名學生讀:記是古代一種不定文體,一般來說,作者對現實生活中某件事情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記下來,都可以稱記。

  學生舉例:

  依據問題,分行思考,選代表作答:

  1、《小石潭記〉中先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傖幽邃,如何理解這一樂一憂。

  2、《醉翁亭記》中“四時之景不同而樂意無窮也”與《岳陽樓記》“后天下之樂”中的“樂”的內涵是否相同。

  學生動筆:

  小結:

  同是寫景抒情,但主旨不同,文筆也不同,愿與作者的經歷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學生閱讀理解學生習作了解所學過的古代文體完成目標。

  寫作技巧的點撥完成目標。了解中國古代的貶官文化和隱士文化,完成目標2。

  練習

  布置習題:

  練習疑難句子及句式的翻譯,突破難點。

  課堂小結稻粱發酵以成美酒,少材躬壓以成犁轅。范仲淹這些大臣在漫長的遭貶過程中,成就了另一番學業,那酵成的美酒芬芳誘人,那工成的犁轅帶著信念走向春的田野,劃出美麗的詩文!

《岳陽樓記》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鞏固重點詞、句翻譯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寫作意圖

  3、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后天下人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能力

  目標

  1、誦讀指導

  2、中考知識遷移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2、結合實際領會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曠達的思想情懷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第二十七課《岳陽樓記》請大家觀看幻燈片現在大家所看大到的圖片即是岳陽樓的岳陽樓使建于唐代,現在我國湖南境內,它和滕王閣、黃鶴樓并稱我國南方三大名樓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名傳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現在大家欣賞到的是岳陽樓的兩幅遠景圖

  二、復習

  (一)下面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安排:

  1、了解了本文的文常知識以及寫作背景

  2、疏通全文文意

  3、概括段義

  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引出下文抒情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比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二)知識檢驗

  1、《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字希文,蘇州吳縣人,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慶歷三年,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私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

  2、解釋下劃線詞語

  增其舊制通“增”增加擴大前人之述備矣詳盡,日光至若春和景明日光,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曾經。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百廢具興通“俱”都,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托

  3、翻譯句子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矣

  登上這座樓,就有離開國都思念家鄉之意,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和悲傷的心情到了極點

  3、或異二者之為?

  或許不同于上述兩種人的心情?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再樂

  三、講授新課

  (一)接下來我們來學習新課

  師:請大家看圖片,根據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請判斷這是表現哪段內容的圖片?(第二自然段)師: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滕子京的政績和寫作緣由從表達方式上屬于敘事

  師:這一段的內容安排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么? (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師:作者的寫作思路由第一自然段的敘事轉入寫景再轉入抒情表明由寫景轉為抒情的句子是(覽物之情的無異乎) (二)再請同學看這幅畫面這又是表現哪段內容的圖片?(第三自然段)

  師:齊讀3自然段思考:

  1、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悲的氣氛;以己悲)

  2、第3段寫悲景抒悲情,找出體現“悲”景意味的詞句;體現悲情意味的句子

  3、朗讀時語調應表現為?(語調較低沉)

  (三)再請同學看這幅畫面這又是表現哪段內容的圖片?(第四自然段)

  師:齊讀4自然段思考:

  1、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喜的氣氛;以物喜)

  2、第4段寫喜景抒喜情,找出體現“喜”景意味的詞句;體現喜情意味的句子

  3、朗讀時語調應表現為?(語調較高、輕快) 4、以上兩個自然段從內容和表達方式上是相同的,都是寫景議論相結合

  (四)師:齊讀5自然段思考:

  1、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們有什么不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指古仁人這里暗指滕子京,從而表示對友人的勸勉之意) 3、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4、師:結合當今時代,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給你怎樣的啟示

  抒情轉入議論

  (五)誦讀指導

  在剛才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時候,幫大家簡單的概括誦讀的方法,下面系統的給大家歸納誦讀的方法并加以實踐練習語調語調的高低與朗讀的感情色彩相聯接較高——表達輕松歡悅、激憤熱烈的感情較低——表達沉重憂傷、低回婉約的感情練習 ———三、四自然段重音以語意的主次為依托即,作者著意突出的內容就要加上重音練習 ———節奏節奏即停頓,其原則首先是不破讀練習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屬于作文以記之以上方法請同學們熟記,并在實踐中運用鞏固誦讀指導就到這里

  (六)知識遷移練習

  1、一詞多義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初極狹,才通人國國恒亡通正通人和,百廢具興則有去國懷鄉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或而或長煙一空

  或異二者之為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居面山而居

  居十日曠土地平曠

  則有心曠神怡

  2、下列詞語中“薄”字與“薄暮冥冥”中“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厚此薄彼B日薄西山C廣種薄收D厚今薄古

  四、小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岳陽樓記》教案14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一)《岳陽樓記》是我國古代散文的名篇。雖然冠名為“記”,實際上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登臨游記,而是借題發揮,表現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曠達的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友人;表達了自屈原以來文人士大夫兼濟天下一脈相傳的報國情懷,對學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語言駢散結合,表達方式靈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語言美、思想美為一體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們品味和探究的。

  (二)教學目標

  依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能夠閱讀淺顯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及“通過誦讀,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我預設了兩個教學目標。

  ①反復朗讀并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②在領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鑒于本課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及課下注釋全面的特點,我把教學的重點設為:引導誦讀,理解文本。難點則預設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抒寫復雜的情感。這是因為學生受到年齡,閱歷和人生經驗的局限理解起古代遷客騷人的感情會比較困難的緣故。

  二.教材處理

  (一)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是初二學生,通過前兩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一定地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識積累。因此,可以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探究基本知識,將授課的側重點放在鑒賞閱讀上。

  (二)教法與學法

  1、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重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營造氛圍法:新課標強調課程資源的整合,實現教學最優化。而且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極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體播放名家配樂朗誦,并以岳陽樓風景圖片為背景,營造出詩意的學習氛圍。

  ②點撥法:利用本文的語言優勢,進行朗讀技法點撥,引導學生誦讀,提高其朗讀能力。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賞析本文的美。

  2、學法

  ①一字以蔽之——“讀”。〈〈岳陽樓記〉〉的語言極盡音韻節奏之美,不反復吟誦則不能盡其興,因此,不同形式的誦讀將貫穿整個授課過程,以讀促學,以讀生情,以讀明理。

  ②在學習中要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賞析環節充分利用勾畫和批注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三、教學流程(第三課時)

  (一)先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岳陽樓的'文化資料(名聯和詩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本節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新課學習

  1、齊讀課文,為找尋本文美點做準備。

  2、小組交流討論,可以從哪些角度來賞析本文。

  文章句式美、景美、情美、表達美、修辭美、思想美……

  3、以小組為單位自選角度組內進行賞析交流,為展示做準備。

  4、展示交流結果。

  1、句式美

  ----本文駢散結合,文中描寫登上岳陽樓所見洞庭湖景色的幾段話,幾乎都是四字句,大多用的是同韻字,既整齊又押韻,如同詩歌,瑯瑯上口,具有語言的音樂美。其他地方則長短句交錯運用,短到一個字,長到九個字,參差錯落,讀來抑揚頓挫。全篇亦駢亦散,獨具一格。

  縱觀全文,四字駢句占了文章的大半山河,盡鋪張之能事。如“日星隱曜,山岳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壁”等。作者把豐富的思想內含熔鑄到駢散結合的句式中,讓文字簡潔凝練、節奏鮮明、音調鏗鏘、意境優美、意趣無窮,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

  ②欣賞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作者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寫歡樂之景則喜氣洋洋,這主要在于景物的選擇和氣勢的渲染。-----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筆勾勒出登樓遠眺的洞庭全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這幅圖景大氣磅礴,雄偉壯觀,放眼望去,只見洞庭湖水波瀾壯闊,無邊無際,連莽莽群山,滾滾長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陰晴變化,更是神秘莫測:或是陽光燦爛,或是暮色蒼茫,或是暮靄朦朧,或是云霞滿天。浩渺的水勢,萬千的氣象,這就是作者登樓所見的雄偉壯觀的景象美。

  ----作者用“若夫”開篇,工筆描繪,給我們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圖景,天陰沉,浪渾黃,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無光,多么暗淡,多么凄涼!更有甚者,陰風怒號,密雨瀟瀟,濁浪似萬馬奔空,檣楫如朽木斷裂,傍晚時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厲聲吼叫,猿猴尖聲哀鳴,這一切,又多么恐怖,多么陰森!真是:騷人遷客下瀟湘,霪雨連綿夜不光;濁浪排空風怒吼,猿聲凄厲斷人腸。

  ------同樣工筆描繪,給我們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艷的圖景:碧空如洗,波平浪靜,天光水色,交相輝映;堪銷魂,天上鳥兒飛,水中魚兒游,洲上草青青,恬適的景致多么靜穆,多么宜人!夜幕降臨,長煙散盡,隨著夜色加深,天上一輪皓月,水里一塊璧玉,人間天上相映成趣,最蕩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馳懷,漁舟唱晚,歌聲流韻。這一切又多么愜意,多么怡神!真是:云散霧消天放晴,沙鷗去后夜來臨;一輪玉鏡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樣明。

  3、情美

  ---作者借景抒情,曹操《觀滄海》中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象的雄渾景象征是詩人胸襟開闊,抱負遠大的體現,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寫洞庭湖雄偉壯觀的景象,我認為已在表現意在表現他博大的胸懷,非凡的氣度。

  ----三、四段極盡描寫洞庭湖的一陰一晴,借以抒發遷客騷人登樓是的悲喜情感。

  -----作者善于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字連用,更使靜景富于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

  4、修辭美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這句話,這組對句由上到下寫飛鳥游魚,用動感十足的畫面與上下文的靜態美景相映襯,富于趣味。“錦鱗”,指美麗的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這個句子。“陰”“怒”“濁”三字渲染了悲愴的哀景,極富感染力。“怒號”運用了擬人,似乎在為遷客騷人的不幸境遇而吶喊。

  -----“銜遠山,吞長江”這個句子。“銜”和“吞”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湖與山、湖與江的關系,更使靜景富于動態美。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浮光躍金”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著的碎金”,展現了景物的動態美。“靜影沉璧”寫的是景物的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兩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5、表達美

  ----文章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記事簡明、寫情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6、思想之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達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就要不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境的順遂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

  ----我認為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對我們來說,仍有著

  7、課堂小結: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為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范老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讓繼承并發揚“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8.布置作業:請大家以“讀范仲淹名言有感”為題,把范仲淹的這句名言帶給你的感受寫下來。

  這篇語文第六單元教案模板參考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岳陽樓記》教案15

  【教學設計思路】

  這篇文章內容充實,情感豐富,不朗讀不足以充分理解,悉心領會;文章駢散并行,駢句辭彩華美、音韻和諧,散句抑揚頓挫、富于變化,不朗讀不足以體會;意境優美而多變,不朗讀不足以涵詠品味。教師宜指導學生朗讀,以朗讀和背誦帶動其他教學環節。

  組織學生課前收集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的資料,如范仲淹生平、滕子京與范仲淹的友誼、范仲淹逸事、《岳陽樓記》寫作背景、岳陽樓、與岳陽樓有關的詩文、岳陽樓名聯……安排學生在課上交流,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組織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通過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在此環節作適當點撥即可。

  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品讀文章,鑒賞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學習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逐步加強文言詞匯的積累。

  ⑵認識作者、寫作背景及文體特征。

  ⑶概述本文寫景抒情、對比出旨的特點及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⑷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⑴指導學生朗讀,繼續提高誦讀能力,品味意境,讀出情感。

  ⑵揣摩本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⑶揣摩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語言美,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

  思考本文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的作者的政治抱負及其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多方面的意義,激發學生走出自我,胸懷天下,以利民為己任,以強我中華為宗旨,積極進取,大膽開拓,做一個精彩的人,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學習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理解“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異”字的內涵及其在篇章結構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的作者的政治抱負。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文獻法。

  3、討論點撥法。

  4、品讀法。

  【教學媒體】

  幻燈片、示范朗讀磁帶、錄音機、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導入新課;資料展示,創設氛圍,走近范仲淹,走近岳陽樓,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力求讀得通順、流暢,讀得鏗鏘悅耳,聲情并茂;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嘗試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岳陽樓上有一副對聯:

  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問:范希文是誰?“后樂先憂”是何意?請從《岳陽樓記》中尋找答案。

  設計二:

  同學們,我國有許多名勝古跡都留下了文人詞客的詩詞歌賦。比如我國古代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許多美文妙句,如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傳唱不衰。《岳陽樓記》遂成為寫景狀物抒發真情的名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篇美文。

  設計三:

  多媒體播放洞庭湖、岳陽樓的風景畫,形、聲、色俱備,引發學生觀賞興趣。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湖山輝映,自古以來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勝地;岳陽古稱巴陵,位于洞庭湖與長江匯合處,枕山帶湖,為巴、蜀、荊、襄之要沖。北宋慶歷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應朋友之約,為重修的岳陽樓作記,千古名文《岳陽樓記》于是誕生。

  二、資料展示,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的`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各組選出較好的資料交付老師,圖片可由實物投影顯示,文字資料可由學生自行朗讀或實物投影顯示。在交流過程中,大家互通有無,實現資源共享。教師也可酌情介紹一些必要資料。

  多媒體顯示:

  1、范仲淹簡介范仲淹(989~1052),宇希文,蘇州吳縣(現江蘇省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1040),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功。慶歷三年(1043),范仲淹還朝,任參政知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死后謚號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岳陽樓簡介岳陽樓是岳陽城的西門樓,緊靠洞庭湖,可以飽覽“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樓址在現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臨賦詩。自宋滕予京重修,范仲淹作記后,岳陽樓遂名揚天下,便成了歷代的游覽勝地。唐代名家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也都有題詠。現在岳陽樓是清代同治六年(1886)重修的。

  3、時代背景《岳陽樓記》是作者應好友滕子京之邀,于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作。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去參政知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到鄧州(今河南鄧縣)任地方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遭誣被貶官至岳州(今湖南省岳陽市)。滕子京治岳州頗有政績,于是重修岳陽樓。(此樓原建于唐初,在現在湖南省岳陽市,就是舊縣城西門城樓,樓高三層,下瞰kàn洞庭湖)并將此樓的歷史沿革、周圍環境、建筑特點等寫了一封信,并附上《洞庭晚秋圖》一幅,派人送給范仲淹清他作記。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貶岳州后一直很有感傷情緒,所以趁作記之機,借題發揮,一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負,一面也含有對滕于京勸慰和他共勉的意思。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洞庭湖湖景畫面,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一些字的讀音:

  多媒體顯示:

  ⑴生字:

  滕(ténɡ)謫(zhé)日星隱曜(yào)淫雨(yín)

  浩浩湯湯(shānɡ)薄霧冥冥(bó mínɡ)偕(xié)

  檣傾楫摧(qiánɡ jí)岸芷汀蘭(zhǐ)心曠神怡(yí)

  ⑵通假字:

  百廢具興(通“俱”,都、全、皆)

  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咐)

  2、學生齊讀課文一遍,教師稍作朗讀指導:

  ⑴注意讀出駢句的節奏美、散句的變化美。

  ⑵注意情感的整體把握,注意語氣的輕重緩急。

  第一段以敘為主,應讀得舒緩、莊重。

  第二段寫洞庭湖景的文字,氣勢雄壯,應讀得開朗雄渾。“前人之述備矣”語調轉入平緩,“然則”引出新意境,語調應升高。“得無異乎”應讀出疑問語氣。

  第三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以下的寫景文字,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涼,應讀出愁苦凄楚的情味來。

  第四段“至若”領起,引出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應讀得高亢嘹亮,節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寫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色彩明麗,生機盎然,應讀出歡樂和暢的韻味。“此樂何極!”一句把喜悅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樓也,則有……”應讀出超脫、揮灑自如的情味來。

  第五段以“嗟夫”開啟,帶來抒情和議論的意味,注意三句疑問句,語調應上揚,“噫”一句,應讀出悲涼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3、教師示范朗讀部分段落,學生跟讀。

  4、學生大聲練讀,嘗試表情朗讀,力求讀得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5、學生推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示范朗讀,其余同學點評。

  四、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自行疏通文句,翻譯課文,并畫出疑難語句。

  2、同桌之間就疑難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共同解疑、釋疑。

  3、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疏通文句,翻譯課文,理解大意,并圍繞疑難問題展開討論。教師巡視各組,酌情給予指導點撥。

  4、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了解文言知識。

  資料內容如下:

  ⑴一詞多義:

  予觀夫巴陵勝狀(那)

  夫環而攻之(發語詞,不譯)

  未幾,夫聲起(丈夫)

  去國懷鄉(離開)

  西蜀之去南海(距離)

  委而去之(逃離,逃亡)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放晴,散開)

  旁開小窗(開設,設置)

  開我東閣門(打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就是,判斷詞)

  然則北通巫峽(那么,連詞)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就)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色)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盡,直通)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窮盡)

  政通人和(和樂)

  春和景明(和煦)

  薄暮冥冥(迫近)

  妄自菲薄(看不起,輕視)

  予觀夫巴陵勝狀(好,美麗的)

  環而攻之而不勝(取勝)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也許)

  ⑵古今異義:

  越明年(第二年,今義,相對于“今年”)

  屬予作文以記之(寫一篇文章,今,學生作為練習所寫的文章)

  去國懷鄉(離開,今義,前往;國都,今義,國家)

  進亦憂,退亦憂(進,入朝為官;退,隱居鄉野。今無此義)

  沙鷗翔集(鳥停在樹上,今義泛指聚集)

  ⑶解釋下列加黑的詞: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太守,官名,這里是動詞,“做……太守”)

  百廢具興(荒廢了的事業,名詞)

  或異二者之為(動詞用作名詞,表現行為)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之前;在……之后)

  ⑷難句翻譯示例:

  ①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政事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②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寬廣無邊。

  ③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不同吧?

  ④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照在湖面上閃著金色,月影映人水底,像沉潛的玉璧。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注意互文)

  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比天下人憂慮在前,比天下人享樂在后。

  ⑦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和誰志同道合呢?

  五、披文入理,理清行文思路,指導學生背誦,并體會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藝術效果

  1、教師要求學生復述各段大意并作簡要概括:

  選五位同學發言:

  生1: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后,經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重修并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并囑托作者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

  生2:第二段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作者認為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先從空間上寫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然后從時間上寫洞庭湖晨昏之間的萬千氣象,燃后用“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一句小結。接下來,作者轉寫登樓覽物之情,設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

  生3: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大意是:假若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它們的光輝,山岳也隱蔽了它們的形體;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損壞;當黃昏時分一切都籠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嘯猿啼之聲不斷傳人耳來。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目蕭然,觸景傷情,更會感到離開京城的哀傷和懷念家鄉的憂愁。并且會憂心忡忡,畏懼小人的毀謗和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

  生4: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大意是: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瀾。天色襯著湖光,湖光映著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綠。天上的沙鷗飛飛停停,水里的龜兒游來游去。岸邊的花草散發出濃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間還可以看到湖上的煙云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水波一起蕩漾,金光閃爍,水中的月亮宛如一塊溫潤的璧玉。漁歌的對唱,洋溢著無邊的歡樂。這時候登上岳陽樓,一定會心曠神怡,把一切榮譽和恥辱都忘掉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那是多么的欣慰和歡喜啊!

  生5:第五段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點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十分感慨地說,我曾經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憂慮,唯恐人民有饑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唯恐國君有闕失。那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作者表達了對這種人的向往與敬慕: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

  教師總結: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段為第一部分,交寫作背景、作記緣由。第二部分(二至四段)為全文主體,第二段寫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第三、四段兩個排比段分寫“覽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鮮明對比。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多媒體顯示全文結構圖:

  2、學生根據板書提示,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六、布置作業

  1、選出與課文內容相同的一項………………………………………()

  A、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B、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C、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D、居廟堂之高則猶其民,處江湖之遠則猶其君。

  (提示:此題意圖在考查背誦。選C)

  2、在以下成語中任選幾個寫一段寫景文字: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氣象萬千春和景明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心曠神怡

  (答案略)

  3、背誦全文。

【《岳陽樓記》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岳陽樓記》03-26

《岳陽樓記》教案04-20

岳陽樓記 教案03-24

《岳陽樓記》 教案03-24

《岳陽樓記》教案05-21

岳陽樓記教案01-26

《岳陽樓記》教案01-02

《岳陽樓記》的教案08-26

《岳陽樓記》的優秀教案04-20

岳陽樓記的優質教案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