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時間:2024-12-15 12:20:02 曉麗 岳陽樓記 我要投稿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岳陽樓記》優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精選11篇)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1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學習我國古代進步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思想。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動詞)謫、屬、把;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詞組: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氣象萬千、霪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虎嘯猿啼、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一碧萬頃、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曠神怡、先憂后樂(先天下之憂百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5、理解句意:

  “得無異乎?”(反問句)

  “吾誰與歸?”(變序句)

  “則有……者矣。”(長定語句)

  “其必曰……乎。”(表示揣測語氣的陳述句)

  【教學重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學法引導】

  1、學習時,學生可在聽課文范讀錄音、看“岳陽樓勝景”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的特點。本文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不僅立意高遠,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于朗讀。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吟味,體會文章的特點,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導學生自讀,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啟發引導,對文章表現的深刻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可在教師的啟發點撥下完成。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江南有哪三大名樓?

  師: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我帶你們去看一下岳陽樓。

  二、作者簡介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究竟這水、這樓因這文而出名,還是范仲淹這《岳陽樓記》因這水、這樓出名,讀完這篇千古傳誦的名篇,你也許就不難判斷了。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方面也相當有成就。人是環境的產物,下面是《宋史》里關于范仲淹的簡略介紹,閱讀完,也許對我們理解《岳陽樓記》的思想內容會有所幫助,請同學們先讀一讀。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思考:

  1、范仲淹少年時為什么發憤苦讀?

  2、范仲淹論政事奮不顧身,力主改革,勤政愛民,他的思想基礎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行為取決于他的思想,一個高尚的行為取決于一顆高尚的靈魂、一個崇高的信念。《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歷代都作為散文名篇收入各種選本,它究竟有哪些獨到之處使它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呢?這是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簡介文體:記,是古代一種文體,(學生回答已學過的“記”)一般指作者對現實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記下來的一種文體,因此,它可以寫景狀物如《小石潭記》《核舟記》,也可以敘事如《桃花源記》,也可以將寫景狀物與議論抒情結合起來就象《岳陽樓記》。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這一名篇,看一看它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又表達了怎樣自己的志向的。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們登樓賦詩

  三、掌握讀音

  謫守 zhé 屬予作文 zhǔ

  浩浩湯湯 shāng

  淫雨霏霏 yín fēi

  日星隱曜 yào

  噫 yī

  檣傾楫摧 qiáng jí

  薄暮冥冥 míng

  岸芷汀蘭 zhǐ tīng

  寵辱偕忘 chǒng xié

  嗟 jiē

  四、朗讀、感受

  教師范讀或聽錄音,學生朗讀,體味。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

  五、指導自學

  1、讀懂文句:

  借助工具書和課本注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

  2、思考:

  ⑴ 范仲淹寫本文的緣由是什么?當時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處境如何?

  ⑵ 找出本文中寫景的句子,想一想它們所寫的景物各有什么特點?它們在文章中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

  ⑶ 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六、課外作業

  1、把關于范仲淹的資料抄在練習本上。

  2、反復朗讀,加深理解。

  第二課時

  (教讀第1~4段)

  一、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根據上一課布置的思考題提問。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不在答得完整,目的只在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學。)

  二、研習新課

  1、教讀第1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⑴ 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越明年,“越明年”就是“過了第二年”,即進入了第三年講(慶歷六年)。

  謫──封建社會官吏的降職或遠調,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遠方,如“發閭左適(同“謫”)戍漁陽九百人”。

  屬──同“囑”,通假字,“屬予作文以記之”點明寫作本文的緣由。

  ⑵ 思考與討論:

  首句中“謫”字點明了滕子京當時的處境。滕被謫以后心情不好,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開頭就點出這個“謫”字,這不是存心觸痛老朋友嗎?試聯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是否別有深意?

  引導要點:從這個“謫”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說的“遷客騷人”,作者一開頭就點明滕的處境,其實暗暗包含對老朋友的勸勉:你雖然身處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遷客騷人那樣為個人的遭遇而悲嘆,應該像“古仁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這樣寫也暗寓與老朋友同處逆境、自勉勉人之意。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陽樓記》所以傳誦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記事寫景之作,百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遠的好文章。

  2、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⑴ 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夫──本文中幾個“夫”都念(觀夫、若夫、嗟夫)前兩個“夫”有指示作用,相當于“那”;“嗟夫”,感嘆聲,亦作“嗟乎”。

  然則──順接連詞。“然則”在這句中有承上連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這樣(氣象萬千),它北通巫峽,南到瀟湘,降職外調的官吏和憂然失志的詩人大多會合在這里,那么他們看到這景色后產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變化而不同嗎?

  騷人──課本注解: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后世也稱詩人為騷人。但在某種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兩者不能對換,如本文“遷客騷人”若換成“遷客詩人”就不恰當。因為《離騷》的作者屈原是一個遭到貶逐的詩人,所以“騷人”比“詩人”有時還多一層“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騷人”與“遷客”相配比較合適。

  得無異乎──“得無”本是一個表示測度的語氣副詞(如“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但本句中“得”“無”是兩個詞,相當于現在說的“能不”。以詰問語氣表達肯定的意思。

  ⑵ 思考與討論:

  ① 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仔細體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引導要點:作者善于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字連用,更使靜景富于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朝暉夕陰”的“暉”換成“晴”字,義通順,但作者用“暉”而不用“晴”字,因為“暉”字具體,容易使讀者聯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② 本節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應的關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系或作用。

  引導要點:“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線。“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行文前顧后盼,文理綿密。

  3、教讀第3、4段,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⑴ 要重點理解的句子:

  “則有……者矣”是一長定語句。“者”指代“覽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為例,從“去國懷鄉”到“感極而悲”都是“者”的定語。第4段末句的'結構相同。這兩句可分別譯為“登上岳陽樓,就會產生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憂慮讒言,懼怕譏諷,滿眼凄涼,感傷到極點而悲痛的心情了。”“……就會產生一種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譽和屈辱一起忘記,端著酒杯面對和風,充滿了喜悅的心情了。”

  景──形聲字,“日”形“京”聲。“景”的本是“日光”。

  錦鱗──鱗,指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浮光躍金──這句寫月夜有風時湖面上的景色。“浮”和“躍”兩個動詞分別作名詞“光”和“金”的定語,構成兩個偏正短語。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著的碎金”,造成了一種動態美。

  靜影沉璧──這句寫月夜無風時湖面上的景色。語法結構、修辭方法跟上句相同,不過它寫的是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把──動詞,持,握。“把”作介詞是后起的用法(把門關上),或用在比較接近口語的詩詞中(欲把西湖比西子)。

  其喜洋洋──洋洋,眾多或盛大貌,這里形容喜的樣子。朗讀時“喜”字后要稍頓一下。這句可譯為:那喜悅真是達到了極點。

  ⑵ 思考與討論:

  ① 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寫歡樂之景是喜氣洋洋。寫景取得這樣的效果,“奧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細讀這兩段寫景的部分,說說作者為表現“悲”“喜”兩種不同的感,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

  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為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凄慘的畫面就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耀”“潛行”“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點與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

  ② 第3、4段除了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都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這個相同點外,兩段在結構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寫景,后抒情,為情設景,緣景抒情;甚至連前后兩個抒情句的表達方式也完全相同。試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兩個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為什么?

  引導要點:這兩個抒情句是文章思路發展的中心環節:前句遷客騷人登樓而悲,后句寫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喜,聯系上文看,是為了落實“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聯系下文看,是以遷客騷人隨物而變的心情,襯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從而引發出“先憂后樂”一段正論。如果把兩個抒情句刪去,文章思路中斷,也破壞了文章的內在聯系。

  三、布置作業

  第三課時

  (教讀第5段,總結)

  一、檢查作業

  二、研習新課

  教讀第5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先天下……乎”──這是一個略帶測度語氣的肯定句。注意:“其”在這里是代詞,不是表示推測的副詞。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則何時而樂耶?”用“……乎”這樣測度的語氣,顯得委婉而得體。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教讀應著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層層啟發,設問:

  ⑴ 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概況,記了登樓所見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為一篇“記”,寫了這些也夠了,但作者的本意卻不在寫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聾發聵的討論來。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筆鋒突轉,提出了一個“古仁人之心”來,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從這里開始看作者是怎樣逐步深入地闡發他的思想的。請想一想: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提出: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 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么跟什么有關系呢?

  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系。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⑶ 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后古仁人才會快樂。可見他們的或憂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⑷ 提問: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討論并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闡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后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

  ⑸ 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并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

  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并不存在。聯系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作者的資料,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要議論這種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種“先憂后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從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愛民的行為看,確實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托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

  三、朗讀全文

  1、要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領會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以及具有音樂感的語言特色。

  2、背誦前要理解文章層次結構,這樣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內容,快速背誦。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

  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發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1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2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3、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色?

  引導要點: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齊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對偶、排比、錯綜手法,使文章既有氣勢又富于錯綜變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對稱的。其次,在煉字上也很有特色,如“銜遠山,吞長江”的“銜”和“吞”把客觀事物寫活了,把視覺跟感覺結合起來了。又如“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的“觀”字用得準確,因為“觀”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視”,用“看”,都不合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是千古傳誦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細體會。

  四、小結

  敘事、寫景、抒情、議論。

  問:根據前面的分析,課文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指名同學回答,教師按照板書內容總結:課文開頭兩段,用概括的語言交待了寫作緣由,進而引出岳陽樓景色特點,及遷客騷人的不同觀感,這是敘事。第3、4段,把岳陽樓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景物及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用生動的語言表現出來,這是描寫。最后,由感嘆引出作者的見解,點明中心,這是議論。這幾部分內容做到了首尾呼應,過渡自然,取材詳略適當。由敘述引出寫景,寫景中蘊含著感情,富有感性色彩的描寫又有力地襯托了下文的議論。這篇文章采取了敘事、寫景同議論結合的寫法。本文寫作上的又一特點是寓情于景,景中見情。不難想象,“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是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種氣吞山河的自然體現或者是隱約的比喻。又如“霪雨霏霏”是“憂讒畏譏”的形象化,“春和景明”是“其喜洋洋”的象征法,都不難從美的境界、美的感受上去領會。名之,本文氣勢磅礴,語言形象、精煉而富于音樂性,是散文,也是散文詩,更是稀有的藝術珍品。

  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句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五、比較分析

  登岳陽樓

  唐五代·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釋

  吳楚:指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帶。

  〖簡析

  大歷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這年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岳陽,這首詩就是登岳陽樓后所作。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關心。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后映襯,渾然一體。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這首五律,寫出他遭受安史之亂后痛苦的心境,也描繪出岳陽樓的雄偉壯闊。1962年,為紀念他誕生1250周年,在岳陽樓下的山坡上,修建了一座“懷甫亭”,朱德同志為之題名。

  問:本文與杜甫詩《登岳陽樓》都是以岳陽樓為題材的,它們的內容、結構有何異同?

  提示:兩篇都寫了岳陽樓周圍的景色,也都用了借景抒懷的方法。兩篇的開頭都交代的寫作原因:《登》是慕名登臨而作,《記》是應約有感而發。兩篇中間都是寫景。《登》:“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氣魄宏大,意境廣闊。《記》中的“銜遠山,吞長江”也有著同樣的氣勢。不過《記》在寫陰雨、睛明景色時,情景相生;而《登》詩三聯寫自身經歷“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與次聯寫景沒有直接聯系,兩篇最后都抒懷,但《記》是在與前文的“悲”“喜”之情對比中提出了“先憂后樂”的主張,顯示了作者志趣的高遠;《登》詩是由自己的遭遇聯想到吐蕃入境,邊境不寧,百姓遭戰亂而流離。“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同樣于“憂時傷亂”中見其憂樂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可以說范仲淹與杜甫這兩位不同時代的人,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詩、文),大致相同的結構(述因──寫景──抒懷),寫同一對象(岳陽樓),表達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與民同憂樂)。

  六、總結性練習

  1、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陰風怒號( ) 薄( )暮冥冥

  浩浩湯湯( ) 岸芷汀( )蘭

  郁郁青青( ) 寵辱偕( )忘

  嗟夫( ) 屬( )予作文以記之

  2、下面譯文中有幾處譯得不正確,找出來并加以改正:

  (古仁人)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擔憂,退處民間又為君主擔憂,真是進朝做官也擔憂,退處民間也擔憂。然而他們什么時候才樂呢?他們必定會說“憂在天下人之先,樂在天下人之后”吧。

  3、第3段的寫景、抒情與第4段的寫景、抒情是什么樣的關系?這兩段對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有兩種對偶句,一種是兩句相對,如“北通巫峽”對“南極瀟湘”;一種是本句自對,如“遷客”對“騷人”。試從文章中各找出幾組對偶句來,并說明它們是怎樣構成對偶的。

  七、布置作業

  背誦全文。

  【“總結性練習”參考答案】

  1、(略)

  2、有兩處譯得不正確:

  ⑴ “是進亦憂”把“是”譯成“真是”不對。“是”是代詞,相當于“這”,可譯為“這(真是)……”。

  ⑵ “然則”誤譯為“然而”,應譯為“(既然)這樣,那么”。

  3、第3、4段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略)。

  4、兩句相對:

  銜遠山──吞長江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本句自對:

  政通──人和 朝暉──夕陰

  遷客──騷人 檣傾──楫摧

  虎嘯──猿啼 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春和──景明

  心曠──神怡 岸芷──汀蘭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2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實詞,了解文中“以”、“則”等虛詞和“然則”、“得無”的用法。

  2.理解本文寫景抒情、對比出旨的特點。

  3.領會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學習文章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體會文章駢散結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見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教學方法

  1.這篇文章是千古傳誦的名篇,立意高遠,文采斐然,句式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于朗讀。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品位,體會文章的特點,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導學生自讀,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啟發引導。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句讀,讀出情感;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主要把握前兩段的內容,盡量疏通第三段文字。

  教學步驟

  一、作者介紹,解題。

  1、作家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歲登進士第,因敢于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功。慶歷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后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背景資料。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而貶官河南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膝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眾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箴知己的好機會,因自己在貶中,亦有抒發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自己胸襟、規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陽樓。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巴丘山下,原來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朝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雅客登樓賦詩。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益大。

  二、有感情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三、研習新課。

  (一)教讀第1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越明年、謫、屬

  2.思考與討論

  首句中“謫”字點明了滕子京當時的處境。滕被謫以后心情不好,準備修好岳陽樓后“憑欄不慟數場”。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開頭就點出這個“謫”字,這不是存心觸痛老朋友嗎?試聯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是否別有深意?(可以先提問題,全文讀完了再明確其緣由)

  引導要點:從這個“謫”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說的“遷客騷人”,作者一開頭就點明滕的處境,其實暗暗包含著對老朋友的勸勉:你雖然身處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遷客騷人那樣為個人的遭遇而悲嘆,應該像“古仁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這樣寫也暗寓與老朋友同處逆境、自勉勉人之意。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陽樓記》所以傳誦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記事寫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遠的好文章。

  (二)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夫、然則、騷人、得無異乎

  2.思考與討論。

  (l)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仔細體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引導要點:作者善于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

  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字連用,更使靜景富于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朝暉夕陰”的“暉”換成“晴”字,義通順,但作者用“暉”而不用“晴”字,因為“暉”字具體,容易使讀者聯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本節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應的關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系或作用。

  引導要點:“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做好鋪墊。“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

  (六)、寫一寫拓展延伸升華主旨

  1、播放視頻: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林俊德的事跡。

  2、林俊德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和人們,結合自己的志向聯系實際試著寫一則讀后感。

  板書設計:

  遷客騷人:個人憂樂對古仁人:萬家憂樂

  淫雨霏霏即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春和景明則喜

  教學反思:

  1、教案的設計,即注重了文言文基礎字詞的積累,注重了對學生的朗讀,又注重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2、多媒體、教學互聯網的引入,改變了傳統的注重認知、灌輸、封閉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具感染力、直觀性和啟示性。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3、學生對字詞的鞏固不夠深刻,小組合作的效率有待提高。比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3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詞、句的意思。

  2. 結合全文內容提煉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 樂而樂”的思想,并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斷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并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系。

  4.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品味本文對仗工整、音律協和的語言。

  5. 通過“妙點”賞析,品味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并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2. 品味語言的音律協和之美。

  3. 通過“妙點”賞析,理解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

  本文是范仲淹的傳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敘事后寫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發議論,環環相扣,層層蓄勢,表達了作者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遠之處,理當成為重點。文章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大量使用駢句,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寫景方法精妙奇絕。這是本文語言和寫法別具一格之處,也列為重點。

  本文被安排在蘇教版語文9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五篇。從編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

  求看,這樣安排既是對已學過的寫景散文(如《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三峽》)的小結,又是對即將要學習的《醉翁亭記》的引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它又具有獨特的個性魅力,這是它膾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能突出本文的個性特點。

  教學設想:

  努力構架立體式的課堂。從對文本的解讀上,著眼于全篇,按音讀、譯讀、理讀、

  析讀、有感情地朗讀、誦讀的順序展開,從不同的層面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點”作鋪墊,并在讀、析、寫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從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著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收獲,又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原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從課堂教學流程的設計上,采用冰糖葫蘆式,力求做到板塊之間的連接自然。這樣,力求做到既夯實基礎,又突出重點、訓練能力;既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又引導學生領略文章的美,并在學生自主活動、生與生合作、師生互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使課堂內容飽滿,節奏和諧,充滿生命的靈動。因為,一方面,9年級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識和學習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新課標寫道:“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流程:

  一、 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兩歲喪父,家貧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做官以后,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致于遭讒言被貶官后,不僅自己心憂天下,還在他的傳世名篇中勸勉好友藤子京也這樣。他是?這篇文章是?

  二、小組合作交流(5分鐘)

  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交流導學案中的內容(見下面【】中),要求:

  1.由組長負責,先校對、補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組的疑難,寫在黑板上。

  2.點評本組小短文的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推薦本組的優秀短文準備集體展示。

  字形:〖百廢具興(俱) 橫無際涯(崖) 朝暉夕陰(輝) 憂讒畏譏(饞饑) 靜影沉璧(壁) 寵辱偕忘(龐)

  (二)譯讀。再讀文章,結合注釋,翻譯句子,獨立完成下面問題,交流時訂正。

  1. 用紅色筆在文中畫出自己翻譯時有困難的詞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釋。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叮囑。)

  三、精講點撥。 (5分鐘)

  1.集體交流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中未能解決的詞句意思。

  2.各小組派代表朗讀本組優秀短文,老師評分。

  四、組內研讀 (6分鐘)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式整齊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朗讀,在讀中初步感受本文語言節奏和諧的音律美。

  2.發揮集體的智慧,通過自評和他評,揣摩如何控制朗讀時的語氣、語速、語調才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效果。

  (§3:語氣凝重、語速緩慢、語調低沉, §4:語氣輕松、語速輕快、語調激昂)

  3.再次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語言的音律美。

  五、小組品讀。(6分鐘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個獲得展示機會的小組展示自己的朗讀,老師點評并判分。

  六、課堂小結。(3分鐘)

  各人小結本課的收獲和有待改進之處,寫在導學案上,然后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鞏固練習:組長負責抽查自學中錯誤率高的內容。(5分鐘)

  八、布置作業

  1.復習導學案,組長負責抽查10個詞語解釋和5條句子翻譯。(其它組負責檢查的人在下節語文課前向老師匯報被檢查組的完成情況)

  2.完成第二課時的導學案。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4

  【導入新課】

  文言總結(作業)

  【新課探究】

  一、通假字

  ⑴百廢具興("具"通"俱",全,都。)

  ⑵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咐,囑托。)

  二、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遷客,謫遷的,指降職遠調的人。

  騷人:詩人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薄暮冥冥:薄,迫近。

  去國懷鄉:去,離開

  沙鷗翔集: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頓。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

  錦鱗游泳:錦鱗,指美麗的魚兒。

  連月不開 開:放晴

  三、詞類活用:

  ⑴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前"。"后":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后"。)

  四、一詞多義

  和: 政通人和(和樂)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通: 政通人和(順利) 北通巫峽(通向)初極狹,才通人(通過)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曉)

  觀: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色)

  空: 濁浪排空(天空) 長煙一空(消散)

  一: 一碧萬頃(一片) 長煙一空(全)

  極: 南極瀟湘(盡,直通) 感極而悲者矣(極點) 此樂何極(窮盡)

  或: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也許)

  國: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國防) 國恒亡(國家) 則有去國懷鄉(國都、朝廷)

  居: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面山而居(居住)居十日(停了)

  曠: 則有心曠神怡 (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寬廣)

  以: 屬予作文以記之(來) 不以物喜(因;因為)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憑)所以動心忍性(用來)

  其: 其必曰 (代詞:他,他們)其喜洋洋者矣(語氣詞) 必先苦其心志(代詞:他的)

  五、古今異義

  1、氣象萬千(氣象 古義:景象。今義:大氣的狀態和現象。)

  2、微斯人(微 古義:沒有。今義:微小、細小。)

  3、增其舊制(制 古義:規律 今義:制度)

  4、前人之述備矣(備 古義:詳盡 今義:準備)

  5、至若春和景明(景 古義:日光 今義:景物)

  6、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 古義:曾經 今義:品嘗 )

  7、越明年(明年 古義:第二年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六、句式

  ⑴銜遠山,吞長江……(省略句)

  ⑵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狀語后置)

  ⑶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狀語后置)

  ⑷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定語后置)

  ⑸吾誰與歸?(賓語前置)

  七、 成語:

  ⑴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⑵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⑶政通人和——政事順暢,人民和樂。形容國泰民安。

  八、名句積累

  1、點明主旨,抒發作者遠大政治抱負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表現古仁人于天下為己任的句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兩個四字句: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4、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悲的兩個四字句: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5、與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境界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古仁人和作者的曠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父親叮囑剛創業的兒子,今后無論事業成敗,都應擁有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良好心態,不因外部環境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高興或憂傷。

  8、《岳陽樓記》中"是進亦憂,退亦憂"一句,"進亦憂"指的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指的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9、滕子京的政績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10、前人之述備矣照應前文哪一句?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11、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12、從空間上形容湖面廣闊浩渺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13、從時間上表現洞庭湖景色千變萬化的句子: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4、總寫洞庭湖氣勢之大,景色變化之多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15、借鳥歡魚躍描繪清明之景的句子: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小結】

  一、寫作特色:

  1、繁簡得宜,層層蓄勢。

  2、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駢散結合,詞語富有生命力。

  二、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對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描寫,以及對"遷客騷人""覽物之情"的分析,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也表示了對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規箴之意。

  【結構板書設計】

  敘述 一、作記緣由(敘述政績)

  描寫 二、寫景 洞庭湖大觀。

  抒情 抒遷客騷人情――悲(去國懷鄉,憂讒畏譏)――以物喜 與下文形

  ――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以己悲 成對比

  議論 三、議論探求古仁人之心的內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哉? ――闊達胸襟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遠大抱負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5

  【設計思想】

  古人行文很講究文氣,或曰氣脈,特別是駢偶句式為主的散文,尤其如此。與此相適應,誦讀課文時要整體整篇地讀,一氣呵成地讀,分段分句、支離破碎地讀容易破壞文氣,所以進行誦讀訓練時一定要把好這一關。

  【課時布置】

  本文布置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有關岳陽樓的情況

  可從岳陽樓上鐫刻的詩詞歌賦談起,也可從岳陽樓的修建歷史談起;可放錄像或多媒體資料,也可由同學介紹。

  二、結合課下注釋、工具書正音正字

  三、初讀課文兩遍,熟悉文章的基本內容

  四、齊讀或個讀文章,教師進行誦讀指導

  五、教師介紹作者情況和相關的.背景知識

  六、熟讀成誦,也可組織背誦競賽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師生通過討論、串講等方式了解主要內容

  三、從表達方式、對比反襯、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學習本文情景相生的寫法

  四、討論

  聯系實際生活和個人的生長談談怎樣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怎樣樹立“憂國憂民”的意識。

  五、整理文言字詞,積累文化常識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6

  教材簡析

  《岳陽樓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范仲淹繼承了孟子“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民本思想,又將其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在當時乃至今天都有其深遠的影響。范仲淹在表現這種抱負時,沒有空發議論,而是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上借題發揮,將敘事、描寫、議論和抒情自然結合在一起,由此形成這樣一個基本構思:由敘事入手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喜一悲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和“古人仁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記的意圖。可以說《岳陽樓記》是層層鋪墊、卒章見志的典范。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

  北宋中葉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官到參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時期,在日食兩餐冷粥的困境中堅持刻苦攻讀,甚至五年未嘗解衣就枕,這番艱苦生活的磨煉,使他后來始終能以清廉律已,關心人民疾苦,不忘“憂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連上書議論國事,譏切時弊。后得罪宰相呂夷簡,貶饒州。康定元年(1040),邊事緊急,召為龍圖閣直學士,任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號令嚴明,訓練有方,又能團結當地羌人,戍邊數年,名重一時,羌人尊呼為“龍圖老子”,西夏稱為“小范老子”,贊其腹中有數萬甲兵。慶歷三年(1043),呂夷簡罷相,范仲淹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建議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頓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蔭官,引起腐朽官僚勢力的不滿,攻擊他引用朋黨,迫使離朝,“慶歷新政”即此結束。后于赴穎州途中病死。

  寫作背景

  岳陽樓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其間又幾經擴建,規模宏闊,氣勢壯觀,而且它又地處“銜遠山,吞長江”的洞庭湖濱。

  范仲淹受友之拜托,為岳陽樓作記,我們知道,范仲淹少時有大志,雖吃粥度日,仍苦讀不倦,慨然“以天下為己任”。舉進士后,曾帶兵邊塞,屢建大功,西夏稱他“胸中有數萬甲兵”,相戒不敢犯邊。在朝廷中,他積極主張改革朝政,為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個銳意革新的有才能的`人物,被人誣告“前在汪州費公錢十六萬貫”(《宋史》卷三百三),于慶歷四年(1044)春天,降官知岳州。作為一個封建文人,遭到貶謫,不能不產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憤懣、頹喪情緒。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曾說:“放臣逐客,一旦棄置遠外,其憂悲惟悼之嘆,發于詩作,持為酸楚。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陽樓,或贊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憑欄大懶數場!”等樓修好后,他要痛哭幾場哪!范仲淹深知這位平素“尚氣,倜儻自任”(《宋史》卷三百三)的朋友的思想和性格,因此,擔心他鬧出事來,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此機會。現在,滕子京知岳州,兩年時間,政績卓著,“乃重修岳陽樓”,便馳書前往鄧州請范代筆,屬文以記勝。這樣一來,范仲淹受朋友委托為岳陽樓作記,就成了規箴知己的絕好機會,同時,自己也在遭貶中,亦有抒發自己理想之必要。于是范仲淹便把這篇文章的主題定為抒發自己的胸襟懷抱,達到規勸朋友的目的。

  第一課時

  學習要求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檢查預習。

  注音

  滕謫屬銜湯暉述瀟騷霪霏耀

  檣楫摧冥讒蕭瀾芷汀偕嗟噫

  3課文朗讀

  要求(1)讀得流利,讀音正確。

  (2)讀出句中停頓和語調。

  (3)讀出文章中所表達的作者的情感志趣。

  (教師組織學生自讀后巡視,解答學生隨時提出的問題)

  誦讀交流:比一比,看誰說的準。組織學生采用個人、小組、或男女生對抗等形式,反復誦讀,在誦讀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

  4作業:完成《練習冊》第156頁

  第二課時

  學習要求

  理解詞義,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解釋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翻譯課文

  方法:組織學生結合頁下注釋疏通文義,理解課文內容。用現代漢語復述內容或者請學生一人問、一人譯,或者一人讀,一人譯的形式。

  (附名句)1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屬予作文以記之。

  3前人之述備矣。

  4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5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6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

  7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8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3、在翻譯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課后學習:鞏固課文翻譯。完成《練習冊》課堂練習部分。

  第三課時

  學習要求

  梳理課文思路,把握結構,通過誦讀體會語言之美和作者的情懷。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2、梳理思路

  方法:組織學生合作討論,梳理文章結構思路,小組派代表發言。(提示:全文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3、精讀品析

  (1)“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哪些異處呢?造成這些異處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認為怎樣才能做到“覽物之情”無異呢?

  (2)作者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為何“喜”,為何“悲”作者這種悲喜觀是怎樣提出的?

  (3)聯系現實,談談作者的憂樂觀在今天還有什么現實意義嗎?

  (4)根據你的積累,你能說出幾個符合作者悲喜觀的古仁人嗎?

  4、課后學習完成《練習冊》P159課后測評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7

  教學目標

  1.把握全文思路,學習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2.深刻體會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3.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1.結合時代背景,體會范仲淹的豁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3.流暢地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的關系。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聽說過“斷齏食粥”的故事嗎?它說的是我國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篇千古名作《岳陽樓記》。

  二、作者和寫作背景簡介。

  1.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死后謚號文正。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中進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書,提出許多革除弊政的建議,遭到保守勢力的打擊,一再貶官。后來負責西北邊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功績。一度調回朝廷擔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的職務,可是在保守勢力的攻擊與排擠下,于慶歷五年又被迫離開朝廷。寫《岳陽樓記》時正在鄧州做知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潁州任途中病死。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2.寫作背景

  北宋慶歷四年(1044)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州,第二年春重修岳陽樓,6月寫信給貶官在鄧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圖》一幅,請他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到慶歷六年9月,范仲淹便寫了這篇著名的《岳陽樓記》。

  三、朗讀。

  1.播放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注意字音、停頓、語氣、感情。

  2.朗讀指導。朗讀時應注意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朗讀對抗賽。教師對個別朗讀錯誤給予糾正。

  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默讀,學生參照注釋翻譯課文。

  2.結合注釋,找學生說出每段應該注意的重點字詞句,并說出全段大意,教師給予補充。

  3.采用分組挑戰式提問,進一步檢查掌握情況。

  五、課文分析。

  1.解題:“記”是一種怎樣的文體?

  古代的`“記”是一種不定體,敘事、寫景、狀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發作者的情操和抱負,或闡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觀點。在寫法上常常是多種表達方式結合運用。

  2.默讀全文,說說本文都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

  敘事:第1自然段記述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

  描寫:第2自然段描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

  第3自然段描寫湖上久雨陰晦的凄涼景象。

  第4自然段描寫湖上春光明麗的歡快景象。

  抒情:第3自然段抒“遷客騷人”登樓睹此的傷感心情。

  第4自然段抒“遷客騷人”登樓覽之的喜悅心情。

  第5自然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礪友人同道。

  議論:第5自然段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負(以“古仁人”為楷模,憂國憂民),表露其博大襟懷、堅強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六、布置作業。

  1.熟讀并背誦全文。

  2.抄寫重點實詞和句子。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測。

  二、品讀第3、4兩段,聯系上下文體會這兩段在情感表達上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學生朗讀,教師指導讀出感情。)

  不同點:第3自然段描寫的是凄涼、昏暗、處處險惡之景;產生悲傷之情。第4自然段描寫的是晴朗、開闊、充滿生機之景;產生喜悅之情。

  相同點:都是遷客騷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

  三、品讀第5自然段。作者對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持什么態度?請說明理由。

  作者并不贊賞遷客騷人的這種覽物之情,他贊賞的是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四、討論: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為誰而寫的?

  1.為岳陽樓而寫。

  屬予作文以記之。

  2.為滕子京而寫。

  分析第1自然段:滕子京的處境(謫守),才能(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引入材料:滕子京對自己的無端遭遣始終耿耿于懷,常常口出怨言。據說,岳陽樓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來祝賀,他卻說:“落甚成!待痛飲一場,憑欄大慟十數聲而已。”本當高興之際,滕子京卻萬般悲傷涌上心頭,可見他還沒有走出謫官帶來的打擊。作者寫此文有對滕子京的一份勸勉之意。

  3.為自己而寫。

  引入材料:《宋史》記: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堪其樂也。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勤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作者寫此文是表明自己一生的追求,是一種自我激勵。

  五、文中記敘、寫景、抒情、議論是怎樣結合在一起的?

  全文先以敘事帶出寫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議,點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議的高度融合。

  六、總結。

  《岳陽樓記》的著名,首先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閑快樂。可是他不肯這樣,仍然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來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

  本文全篇僅360多字,卻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七、布置作業。

  1.熟練地背誦全文。

  2.仿照課文第3、4兩段,寫一段即景抒情的文章。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

  范仲淹

  重修岳陽樓及作記緣由(敘事)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8

  教學目的

  1、掌握重要加點字詞。

  2、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翻譯和朗讀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4、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重要加點字詞。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教學過程:

  教師個人修改意見

  一、作者介紹,解題。

  同學們預習了《岳陽樓記》(板書),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古代散文,作者是范仲淹(板書)。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幼年時代家境貧寒,在母親教育下,發憤讀書并懷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進士。后來曾經鎮守西北邊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進犯。1043年任參知政事,任職期間,敢于直言,實行有一定進步意義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貶到鄧州任太守。《岳陽樓記》便是他在鄧州任上應好友滕子京所請而作。作者一生的詩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作者的生平情況以及經歷要詳細介紹。

  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榜考中進士,兩人的友誼是從這時候開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由于范仲淹的舉薦,藤子京先知涇州,后知慶州。慶州任上,被人誣告擅自動用官錢十六萬貫,終于被貶謫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憤慨。

  范仲淹很擔心他惹出禍來,想找機會勸他,恰好趕上他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作記。范仲淹就借題發揮,寫出自己理想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勉勵滕子京學習古代有修養的人,不計較個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當時范仲淹的處境同滕子京一樣,寫此文是勸友也是自勉。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小黑板,指名學生給下列字注音:課前布置預習作業。

  謫(zhé)屬(同“囑”zhǔ)霪(yín)

  霏(fēi)檣(qiáng)楫(jí)

  冥(míng)讒(chán)偕(xié)

  三、解釋下列加黑的詞(括號中為答案):

  1謫守巴陵郡(做州郡的長官)

  2越明年(到了)

  3政通人和(順利)

  4增其舊制(規模)

  課文翻譯讓學生自由完成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9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難點]

  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及課文積累背誦。

  [教學時數]總計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課文譯讀)

  一、導入,作者簡介。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除干京滴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膝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1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寬闊的胸懷。

  二、讀課文。

  1、正音,結合課下注釋讀準字音。

  2、學生放聲讀課文,達到熟讀的地步。

  三、借助課下注解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把握結構。

  (詳細內容參見《中學教材全解》初三語文上冊221—224頁)

  四、再讀文章,復習鞏固。

  (第二課時:深入研究)

  一、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三個部分。

  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生發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一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二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二、深入理解課文。

  1.提問: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 ”,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 ”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2.提問: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明確]:

  (1)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

  (2)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朗讀第3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明確]:極力渲染“悲”的氣氛。因己而悲。

  4.朗讀第4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明確]:極力渲染“喜”的氣氛,因物而喜。

  5.提問: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恰,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6.提問:“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

  [明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提問:“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明確]: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講“樂”,“后天下之樂而樂”。

  8.提問:“進”指什么?“退”指什么?

  [明確]:“進”指“居廟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處江湖之遠”,不在朝廷上做官。

  9.提問:“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明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箴之意。

  10.提問: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警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

  [明確]: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表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其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后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第三課時:字詞積累和作業)

  一、背誦課文。

  逐段背誦。每段限定背誦時間,以強行記憶。

  一、一詞多義。

  國國防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國家國恒亡;國都則有去國懷鄉;或有時而或長煙一空;或許或異二者之為;居處在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居住面山而居;停了居十日通通過初極狹;順利政通人和;通曉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曠開朗則有心曠神怕;寬廣土地平曠,屋舍嚴然

  二、古今異義。

  備古義詳盡前人之述備矣今義準備

  景古義日光至若春和景明今義景物

  嘗古義曾經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今義品嘗

  微古義沒有微斯人,吾誰與歸今義微小

  [作業練習]

  1、本文生字詞聽寫積累。

  2、按要求從文中摘句并翻譯。

  ①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②寫遷客騷人之悲的句子。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疏通文句,并嘗試背誦課文。

  2、識記文言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3、能找出過渡性的詞句,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

  2、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多媒體出示詞句練習。

  a.解釋詞義:

  (1)乃重修岳陽樓 (2)屬予作文以記之 (3)予觀夫巴陵勝狀

  (4)此則后陽樓之大觀也 (5)前人之述備矣(6)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7)若夫霪雨霏霏 (8)薄暮冥冥 (9)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

  (10)至若春和景明 (11)而或長煙一空 (12)寵辱偕忘

  (13)或異二者之為 (14)是進亦憂,退亦憂

  b.翻譯: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微斯人,吾誰與歸? (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二、精心導入

  1、以賞析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導入課文。

  2、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三、解難答疑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2、請學生說說預習感受。

  3、學生質疑,小組討論后,教師點撥明確。

  4、學生自由朗讀剛才自己有疑難的`語句,進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讀分析

  本文做到了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請同學們找出對應的語段或語句。

  2、第一節的“謫守”與第二節的哪個詞對應?他們被“謫”后的心情會怎樣?

  “謫守”與“遷客”對應。

  3、第二節中有一個過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對“遷客”之“情”的描寫,請找出來,讀一讀。

  過渡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4、“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異”,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會有不同呢?

  “物”“異”而“情”“異”:陰冷險惡——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覽物之情”又怎樣呢?他們是怎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么,他們以什么為“喜”,又以什么為“憂”呢?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們以“天下”為“憂”,以“天下”為“樂”。

  6、作者把“遷客騷人”與“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

  既是自勉,更是勸慰友人。

  7、另外,本文能做到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還得益于幾個關鍵性詞語的恰當地配合使用,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觀夫——然則——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 ……者矣——嗟夫——然則——噫”這些標志性詞語的運用,使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教師小結:全文先以敘事帶出寫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議,點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議的高度融合。

  板書(多媒體顯示)

  遷客騷人 謫 古 仁 人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11

  教學設想:

  這首詞作于1936年2月初,當時毛澤東率部準備渡河東征。在到達清澗袁家溝后,他親赴黃河畔觀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風光,俯瞰北國大好河山,于是揮毫潑墨繪出這壯麗的畫卷。

  毛澤東在此詞中塑造的形象巨大。那起伏的群山,隆起的高原,不僅在舞動,在奔馳,有著進取、挑戰的姿態和意志,要與高遠、闊大、威嚴而神秘的“天公”比試高低,而且似乎勝利了。這里有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給人以豪邁感和崇高感。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似排山倒海,充分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心。而真正的風流人物,只能是無產階級及其領導的全體人民。充分顯示了我國人民創造世界歷史的偉大動力。

  教學目的:

  1.了解詞的內容,理解詞的內涵。

  2.領會詞人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念,贊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教學重點:詞的思想內容、精妙的語言

  教學難點:詞的意境的理解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豪放的詩風容易引起學生的情緒,通過朗讀可以調動學生的激情,產生良好的課堂氣氛

  2. 探討法:將一些重點知識拿來探討,教師從旁引導,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

  課時安排:

  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毛澤東是一位古典詩詞的愛好者,著名詩人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學習《沁園春 雪》。

  二、聽范讀,正讀音,感受氣勢。

  1.教師范讀,請學生聽準每個字音。

  2.檢查字音

  沁qìn 數風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三、誦讀課文,理解詞意。

  1.大家看上闋寫了什么內容?

  討論并歸納:

  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

  2.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討論并歸納:

  “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領字。

  3.那么,“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討論并歸納: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群山、高原。

  4.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展開想象,最好是閉上眼睛想,把詩人所描繪的雪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屏幕”上呈現出來,然后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說,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5.祖國的江山正因為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英雄競相為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討論并歸納: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6.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

  7.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管到哪句?

  討論并歸納:

  “惜”。統領到“只識彎弓射大雕”。

  8.結合原文與你自己的理解,體會一下這個“惜”字都有那些意味?

  先分組討論,請部分學生代表小組發言。

  學生的發言可能不夠全面,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字詞的方法全面的看問題。如:從“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方面就差一些。從“略輸”、“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還包含著后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

  9.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10.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討論并歸納:

  “江山如此多嬌……折腰。”

  11.這句話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

  承上啟下的作用。

  12、全班齊讀全詞,讀出感情。

  13、背誦比賽

  《沁園春雪》詩意充沛,有聲有色。全詩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認真朗讀品味,會給人留下淳美的藝術享受。下面我們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熟課文。

  14、總結全文

  上闋寫景,句句都表現出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下闋評論古代帝王和抒寫革命抱負相結合。

  15、布置作業:背誦全詩,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

  板書設計

  沁園春 雪

  毛澤東

  上闕:寫景——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下闋:議論、抒情————論古英雄的不足

  贊當代革命英雄

  課后反思

  教學這首《沁園春雪》時,我想嘗試改變這兩點。

  首先是設計、組織形式多樣的有吸引力的學生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動起來。這堂課我運用了聽范讀、自由讀、齊讀、個別讀,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

  其次是少點零敲碎打的分析,多一些整體的品味、感悟。新課標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從這一角度提出的。一開始的聽范讀和自由讀都是整體感知,促使學生通過熏陶感染和朗讀實踐去感受整首詞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賞析的環節也是著眼整首詞,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富于形象性。由于引導得當,學生積極思考、發言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04-17

《岳陽樓記》的優秀教案07-31

《岳陽樓記》的優秀教案10-17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10-27

《岳陽樓記》教案優秀12-07

《岳陽樓記》的優秀教案05-15

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優秀教案10-06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分享08-28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分享06-15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范例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