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與近》的閱讀答案
遠與近
(美)托馬斯·沃爾夫
①一個小鎮,坐落在一個從鐵路線連綿而來的高地上。它的郊外,有一座明凈整潔裝有綠色百葉窗的小屋。小屋一邊,有一個園子,整齊地劃成一塊塊,種著蔬菜。還有一架葡萄棚,到了八月底,葡萄就會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樹,每到夏天,大片整齊的樹陰,就會遮蔽這座小屋。另一邊則是一個鮮花盛開的花壇。這一切,充滿著整潔、繁盛、樸素的舒適氣氛。
②二十多年來,每天,當列車駛近小屋時,司機總要拉響汽笛。每天,一個婦人一聽到鳴笛,便從小屋的后門出來向他揮手致意。當初她有一個小孩纏著她的裙子,現在這孩子已長成大姑娘,也每天和她母親一起出來揮手致意。
③司機多年操勞,兢兢業業,已經白發蒼蒼,漸漸變老了。他駕駛長長的列車橫貫大地已上萬次。他自己的子女都已長大了,結婚了。他曾四次在他面前的鐵軌上看到了可怕的悲劇所凝聚的小點,像顆炮彈似的射向火車頭前的恐怖的陰影——一輛滿載小孩子的輕便馬車和密密一排驚惶失措的小臉;一輛廉價汽車停在鐵軌上,里面坐著嚇得目瞪口呆狀若木雞的人們;一個又老又聾的憔悴的流浪漢,沿著鐵路走著,聽不到汽笛鳴聲;一個帶著驚呼的人影掠過他的窗口。
④——所有這些,司機都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他懂得一個人所能懂得的種種悲哀、歡樂、危險和辛勞。但不管他見識過多少危險和悲劇,那座小屋,那兩個婦女用勇敢從容的動作向他揮手致意的景象,始終印在他的心里,看作美麗、不朽、萬劫不變和始終如一的象征,縱使災難、悲哀和邪惡可能打破他的鐵的生活規律。
⑤他一看到小屋和兩個婦女,就感到從未有過的非凡幸福。一百次的陰晴明晦,一千次的風雷雨雪,他總是看到她們。通過冬天嚴峻單調的灰蒙蒙的光線,穿過褐色冰封的茬地,他看見她們;在妖艷誘人的綠色的四月里,他又看見她們。他感到她們和她們所住的小屋無限親切,好像父母對于自己的子女一樣。終于,他覺得她們生活的圖畫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因而他完全了解她們一天中每時每刻的生活。他決定,一旦他退休了,他一定要去找她們,最后要和她們暢談生平,因為她們的生活已經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起了。
⑥這一天終于來到了。司機在她們居住的小鎮的車站下了車,走到月臺上。他慢慢走出車站,來到小鎮的街上。但所有的東西對他來說都是陌生的,好像他從未看到過這小鎮似的。他走著走著,漸漸感到迷惑與慌亂。這就是他經過千萬次的小鎮嗎?這些是他從高高的車廂窗口老是看見的房子嗎?
⑦一切是那么陌生,使他那么不安,好像夢中的城市似的。他越向前行,他的心里越是疑慮重重。司機在悶熱和塵埃中沉重地慢慢走著,最后他站在要找尋的房屋前面。他立刻知道他已經找對了。他看到了那屋前高大的橡樹,那花壇,那菜園和葡萄棚,再遠,那鐵軌的閃光。
⑧不錯,這是他要找尋的房子,但現在,在門前,手卻發抖了。他終于進了大門,慢慢沿著小徑走去。不一會兒,他踏上通向門廊的三步石級,敲了敲門。一會兒,他聽到客廳的腳步聲,門開了,一個婦女站在他面前。
⑨霎時,他感到很大的失望和懊喪,深悔來此一行。他立刻認出站在他面前用懷疑的眼光瞧他的婦人,正是那個向他千萬次揮手致意的人。但是她的臉嚴峻、枯萎、消瘦;她那皮膚憔悴、灰黃,松弛地打成褶皺;她那雙小眼睛,驚疑不定地盯著他。原先,他從她那揮手的姿態所想象的勇敢、坦率、深情,在看到她和聽到她冷冷的聲音后,剎那間一股腦兒消失了。
⑩而現在,他向她解釋他是誰和他的來意時,他自己的聲音聽來卻變得虛偽、勉強了。但他還是結結巴巴地說著,拼命把心中涌出來的悔恨、迷惑和懷疑抑制下去,忘卻他過去的一切歡樂,把他的希望和愛慕的行為視同一種恥辱。那婦人十分勉強地請他進了屋子,尖聲粗氣地喊著她的女兒。在一段短短的痛苦的時間里,兩個女人始終帶著迷茫的敵意和陰沉、畏怯、抑郁、遲鈍的眼光瞪著他。最后他結結巴巴生硬地和她們道別。他從小徑出來沿著大路朝小鎮走去。他忽然意識到他是一個老人了。他知道一切有關迷途獲得光明的神話,閃光的鐵路的遠景,希望的美好小天地中的幻想之地,都已一去不復返了,永不再來了。
(原文有刪改)
4.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主人公火車司機對工作兢兢業業,因多年操勞,遠離親情,同時又目睹諸多悲劇而厭倦現實,但他對生活仍舊充滿熱情與想象,渴望溫馨與美好。
B. 火車司機生活單調,歷經生死離別,作者卻只用寥寥數語來加以概括,這種看似漫不經心的講述與讀者內心所產生的震撼相碰撞,更易加深讀者的感受。
C. “從小徑出來時,他忽然意識到他是一個老人了”這一句話暗示了小鎮之旅摧毀了火車司機之前的美好寄托,失去幻想和希望對老人的心理打擊特別大。
D. 小說善于運用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火車司機是如此,小鎮母女也是如此,以此來造成一種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也凸顯了小說結構上的特色:先揚后抑。
5. 第一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6. 試分析標題“遠與近”的意蘊,并簡要概括小說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答案】
4. D
5. ①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或故事發生的地點,渲染美的氛圍,為下文寫司機充滿希望的心情作鋪墊。②先揚后抑,造成心理“落差”,增加文章波瀾曲折之美。③遠望中美好的自然環境與現實中機械單調的社會環境以及火車司機后來的失落感傷形成對比,從而揭示小說主題。
6. (1)意蘊:①在遠望中,火車司機將小鎮母女當作心靈寄托,感覺很親近;面對時,卻發現對方的丑陋、冷漠與排斥,感覺很遙遠。②火車司機與小鎮母女,活在現實中卻對現實世界感到厭惡,雖近卻遠;而心中向往的美好世界雖無法抵達,卻支撐著他們的生活,雖遠卻近。(2)哲理:①距離產生美。②夢想大于現實,夢想總比現實美麗燦爛。③人不能僅活在想象當中,而應勇敢面對現實。④人生需要精神寄托,哪怕是一廂情愿的想象,也能帶給人以希望和熱情。⑤希望與失望總結伴而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的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立足考查“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D項,小鎮母女的形象通過火車司機的眼睛來發現,主要運用動作和神態描寫,沒有運用心理描寫。故選D。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把握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能力。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環境描寫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描寫,其作用首先從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同時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從其它的要素分析,從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運,展示人物性格。從情節的角度是推進情節的發展,從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華主旨。考生要從手法、情節、人物等方面考慮作答,本題題目是“第一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通讀文章,本文第一段的自然景物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或故事發生的地點
;渲染了整潔、繁盛、樸素的舒適氣氛;烘托了司機充滿希望的心情;第一段把景物描寫的如此美好,和結尾“閃光的鐵路的遠景,希望的美好小天地中的幻想之地,都已一去不復返了”形成對照,這是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使得文章波瀾起伏。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分析標題意蘊,探究小說主旨,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根據文章內容大意分析把握文章標題意蘊,結合文章所寫的內容和自己的理解把握探究小說所表達的主旨,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本題要求分析標題“遠與近”的意蘊,并簡要概括小說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本題有兩個問,第一問,分析標題“遠與近”的意蘊。分析文章標題的意蘊,一般從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的兩個方面來分析。表層含義即標題的字面含義、文中內容;深層含義即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標題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圍繞標題的字面含義來展開敘述,那么就應該聯系文章的具體內容,弄清比喻義,這樣就可以領悟出標題的深刻含義。根據文章內容,當司機在“遠”處看小屋母女時,她們給司機的印象是美好的、溫暖的,火車司機將小鎮母女當作心靈寄托,感覺很親近;而“近”處看小屋母女卻只看到了敵意、困惑、拘謹、冷漠與排斥,感覺很遙遠。也就是說,火車司機與小鎮母女,活在現實中卻對現實世界感到厭惡,雖近卻遠;而心中向往的美好世界雖無法抵達,卻支撐著他們的生活,雖遠卻近。第二問:簡要概括小說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根據第一問的分析,可知“遠”處可以指生活中的幻想、理想,而“近”處則可以指生活中的現實,遠和近的關系也就可以看成是理想與現實、虛與實的關系,遠處的總是讓人覺得美好,近處的卻讓人覺得丑陋;理想讓人覺得美好,現實卻讓人覺得殘酷,等等。考生答題時只要能從“遠和近、理想和現實、虛和實”等方面作出辨證、合理思考的,皆可。
【《遠與近》的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遠與近閱讀答案09-29
《遠和近》閱讀習題及答案08-29
遠和近語文閱讀答案08-16
眼淚這么近背影那么遠閱讀附答案11-01
眼淚這么近背影那么遠閱讀理解答案10-30
寄遠閱讀答案11-09
《近遠》詩歌07-07
遠方的遠閱讀答案參考09-01
杜牧《寄遠》閱讀答案11-08
《好事近》閱讀理解及答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