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艾青礁石閱讀答案
《礁石》是現代詩人艾青于1954年7月創作的一首新詩。詩人通過此詩表達了對這種堅韌頑強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贊美,亦對正處在種種困擾和擠壓中的祖國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詩語言凝練,采取烘托、比擬等手法,以冷靜客觀的描寫手法,以旁觀者的敘述視角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義或感情的闡發,把其中的意韻留給讀者去體會,十分富于詩歌美。下面小編整理的艾青礁石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礁石
艾青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于1954年7月25日
(選自《艾青詩選》,20xx人民文學出版社)
【問題】
14、詩中兩個“它”指代的內容均是什么?(1分)
答:
15、寫礁石與海浪頑強搏斗的詩句是哪些?(1分)
答:
16、“含著微笑,看著海洋……”有什么含義?它表現了礁石什么樣的精神?(3分)
答:
【參考答案】
14、指代礁石
15、前四行
16、含義是礁石毫不畏懼洶涌而來的巨浪的沖擊,依然滿懷著對大海的熱愛之情;表現了礁石不畏困難,熱愛生活的執著精神。
拓展: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此詩所描繪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個久經斗爭考驗的人,無論東西南北風,無論多少的傷害打擊,都不能讓它移動一步,都不會讓它失去生活的信念和信心。經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依舊微笑地面對海洋、歷經磨難的斗士依舊勇敢堅強地活著。詩人通過此詩表達了對這種堅韌頑強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贊美。這種存在,既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正處在種種困擾和擠壓中的祖國。
藝術特色
此詩沒有直抒胸臆式的呼號,只有冷靜的客觀描寫,采用的是旁觀者的敘述視角,仿佛詩人只是在呈現一個事實。
在詩人的筆下,“礁石”具有無比堅定的意志和英勇頑強的抗爭精神,任憑“無休止”的狂風惡浪吹打,依然昂首挺胸;盡管“臉上和身上”留下了“象刀砍過”的累累傷痕,卻毫無畏懼、決不退縮,照樣巋然不動,并且還“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帶著必信的信心和無比樂觀的精神,笑迎更猛烈的挑戰,承受更嚴峻的沖,是一個大無畏的英雄形象。顯然,這“礁石”有著象征性。它可以是象征為智利的獨立與發展而終生呼號的聶魯達,也可以是象征前仆后繼、英勇頑強的中華民族,還可以是象征“遇到連續的迫害”、“要求生存的權利”(艾青:《艾青詩選·序》)而不畏強權、不息抗爭的全世界被壓迫的民族和人民。
“礁石”象一座動靜珠聯的雄偉雕塑。詩的第一節的“撲”打”、“散開”,用的雖是動詞,但這是寫浪,目的是以動映靜,突出礁石的堅定沉著從容。第二節用“站”、“笑”、“看”等動詞,才是正面寫礁石的傲然神態。這樣一靜一動,交相輝映,就更突現了礁石不屈不撓、英姿勃發的雄壯美質。同時,作者又象一個高明的攝影師和速寫大師,他選取最能體現礁石倔強樂觀而笑迎風浪的一剎那,寥寥幾筆,就活脫脫地勾勒出礁石的不屈雄姿。
第一節用的是側面烘托手法,寫惡浪“無休止”的“撲”,是為了反襯出礁石的堅定、頑強的抗爭性格。第二節通過正面抒寫礁石的外貌、神態,活畫出它的百折不回、樂觀從容的偉大形象。這樣一側一正,便在人們的心目中矗起了一座無比堅定沉著的英雄形象。
同時,此詩在寫作手法上,還采用了比擬的手法,如第一、二句:“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用“撲過來”描寫浪花,無疑,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寫法,本來沒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觀意志,能主動對礁石發起攻擊。而接下來的是:寫礁石“打碎”浪花,同樣把礁石擬人化了,客觀事物的相磨相蕩,仿佛是人與人的斗爭。這里,就有了比喻、擬人,同時,在更深的層次上,有“移情”的作用。客觀事物本來沒有什么意志、目的,但是在作者看來,它們卻似乎有了意志、目的,實際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了外物身上,給沒有生命的東西賦予了生命。就像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句子一樣,花不曾濺淚,鳥亦不曾驚心,不過作者“感時”、“恨別”,心意悲傷,帶著情感的有色眼鏡去看待外物,覺得外物好像也在悲傷一樣。此詩的第二節,進一步寫礁石的“臉”、“身”和“笑”,更是清楚明白的擬人,而“移情”的審美心理活動,仍然滲透在其間。這樣的寫法,使客觀世界變得“人情化”,賦天地以生命,使生命的活力鼓蕩在宇宙間,確實是打動人心的好詩。
另外,從此詩歌的意境看,簡短的八句詩,給人們描繪了兩個主要的畫面:第一個,是無數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第二個,是礁石屹立,面對浩瀚的海洋。這兩個畫面,其實是同一個畫面,所不同的是,第一個畫面,著重描繪了被打碎的浪花,第二個畫面,著重描繪了挺立的礁石,視覺的中心點有了變化,使讀者關注到不同的層面。這就是說,“主導意圖”有所不同,第一個畫面的主導意圖,在于揭示“浪花”的反復攻擊,第二個畫面的主導意圖,在于突出礁石的傲然屹立。而且,詩歌語言構筑的畫面,和真實的繪畫有所不同。在詩歌中,畫面是動態的,就像在電影和電視中,視角是移動的,景物也是變動不居的,而繪畫中,作者卻只能采取一個固定的視角,其畫面雖然也力圖用特殊的筆墨語言寫出“動態”,但是,相比而言,總是靜態為主。詩歌這種畫面的營造,比繪畫更靈活。但是,詩歌中的畫面與繪畫的另一個不同,就是詩歌的畫面是“間接的”,是借助語言文字,間接描寫圖像的,而繪畫,則是直接描寫圖像的。
總之,這首簡短的詩歌,通過比擬的手法,注入作者的感情。但是,并沒有把事情說盡,而是只簡單地勾勒了兩個畫面,抓住事物的特點,而對其內涵,則采取“省略”的方式,沒有做出什么說明,這就增加了讀者猜測和想象的空間。在藝術中,“形象大于思想”,思想往往闡述得清楚明白,也就沒有多少想象的余地,而沒有想象的余地,沒有給讀者留出“填空”和“對話”的空間,也就不能引發讀者的“興味”,更不要說什么“領悟”和“暢神”了。相反,此詩語言凝練,采取“暗示”的手法,只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義的闡發,把其中的意韻留給讀者去體會,增加了詩歌的美。
【艾青礁石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礁石》閱讀答案02-23
艾青《魚化石》閱讀答案07-24
艾青我的思念是圓的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09-19
等閱讀及答案05-20
大明湖閱讀以及答案閱讀答案05-22
《母親給出的答案》閱讀答案07-31
《母親給出的答案》閱讀答案05-17
喜人閱讀及答案10-26
《橋》 閱讀答案05-13
《化石》閱讀答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