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學記》原文與閱讀答案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的意思:雖有美味佳肴,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雖有公認的道理,不學,就不能體會出多么令人折服。這句話強調重在實踐,重在汲取。學習明事理,實踐出真知。
原文: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辦。”其此之謂乎?
注釋:
1.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
2.至:達到極點。
3.困:不通,理解不了。
4.自反:反省自己。
5.自強(qiǎng):自我勉勵。強,勉勵。
6.《兌(yuè)命》:《尚書》中的一篇。兌,通“說”,指的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
7.學(xiào)學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第一個“學”是教的意思。
8.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句首語氣詞,表示推測。
句解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出處】《禮記·學記》。
【注釋】肴:葷菜。弗,不。旨:美味。道,道理、學說。
【簡析】雖有美味佳肴,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雖有公認的道理,不學,就不能體會出多么令人折服。這句話強調重在實踐,重在汲取。學習明事理,實踐出真知。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出處】《禮記·學記》。
【注釋】困:困惑,疑難。
【簡析】經過學習方能發現自己只是的欠缺,通過教學才能發現自己也有疑難不解的地方。知道知識欠缺,回過頭來更加努力學習;有了疑慮,才能夠深入鉆研,自我提高。所以說,教與學是同步增長的。
翻譯: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中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練習及答案
1.《雖有嘉肴》節選自 ,又名 ,家經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 論著的選集,共 篇。《學記》是 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專著。
1.本文節選自《學記》(《禮記集解》),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共49篇。《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學的專著。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嘉肴( )( ) 自強() 兌命( ) 學學半( )
2. jiā yáo qiǎng yuè xiào
4.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意思:
(1)雖有嘉肴
(2)弗食
(3)不知其旨也
(4)不知其善也
(5)然后能自強也
(6)雖有至道
(7)教學相長
(8)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9)教然后知困
(10)然后能自反也
(11)然后能自強
(12)學學半
(13)其此之謂乎
4.(1) 即使
(2)不
(3) 甘美
(4)好,妙
(5) 自我勉勵
(6) 達到極點
(7)增長
(8) 因此
(9)不通,理解不了
(10) 反省自己
(11) 勉勵
(12)教
(13) 大概
5.掌握下列詞的古今異義;
(1) 雖有佳肴 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2)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義:甘美今義:主旨
(3) 教然后知困 古義 :不通,理解不了 今義:困難
(4) 學學半 古義:教今義:學習
5. (1) 雖有佳肴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2)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義:甘美 今義:主旨
(3) 教然后知困 古義:不通,理解不了 今義:困難
(4) 學學半古義:教今義:學習
6.翻譯下列句子:
(1)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6.(1)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親自品嘗,就不會知道它的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學習,就不會知道它的好處。
(2)因此只有學習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勵。
7.簡要回答:
(1)該文中有一個流傳至今的成語是:
(2)《雖有嘉肴》一文集中論述了 的關系,說明了的道理。
(3)你同意上述觀點嗎?作者是怎么論述這一觀點的?(論證思路)
(4)開頭“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一句有什么作用?
(5)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6)“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答案:
(1) 教學相長
(2)教與學教學相長
(3)同意。本文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入“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 ,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用原文填空)
(4)從反面設喻類比,為引出下文觀點作鋪墊。
(5)只有學習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6) 相同點:兩者都強調了“教”是學習、進步和提升的重要環節。
不同點:前者是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說明教和學的關系: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說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后者則只從教的角度來說明,將學的部分暗含其中,說得含蓄委婉,是對前者的補充論證。
二者關系:前者是全文的觀點,后者是引用論據來補充強調觀點的,二者并非并列關系,而是主從關系。
二: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在( )中注音,在橫線上釋義。
①弗食不知其旨() ②教學相長()
2. 翻譯句子。
①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教學相長也。
3.《教學相長》集中論述了 與的關系問題,說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論述時先以“ ”作比繼而引入“ ”,進而又以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 ”這個結論。
參考答案
1.①味美②zhǎng 促進,提高
2.①學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②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相互提高的。
3.教學 教學相長
4. 嘉肴,至道,教學相長
【《禮記學記》原文與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禮記》原文06-29
禮記原文06-29
《記與歐公語》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07-16
《筠州學記》閱讀答案01-21
禮記禮器原文06-29
禮記月令原文06-29
《禮記·月令》原文06-29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06-29
禮記之奔喪原文06-29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