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隋論》閱讀答案及譯文

時間:2024-10-14 01:27:08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隋論》閱讀答案及譯文

  《隋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創(chuàng)作的政論文。文章先擺出自己的論點,通過對人、物的關系剖析,得出過于在乎反而容易失去的道理。鋪開講到了得天下與守天下的道理。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隋論》閱讀答案及譯文,歡迎閱讀與借鑒!

《隋論》閱讀答案及譯文

  《隋論》

  蘇轍

  昔者三代之君,享國長遠,后世莫能及。然而亡國之暴,未有如秦、隋之速,二世而亡者也。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

  自周失其政,諸侯用事,而秦獨得山西之地,不過千里。韓、魏壓其沖,楚脅其肩,燕、趙伺其北,而齊掉其東。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為一。秦見其取天下若此其難也,而以為不嚴持之,則后世且復割裂以為敵國。是以隳名城,殺豪杰,銷鋒鏑,以絕天下之望。其所以備慮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內愁苦無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陳勝、項籍因民之不服,長呼起兵,而山澤皆應。由此觀之,豈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過之弊歟?

  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見天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蓋自東晉以來,劉聰、石勒、慕容、苻堅、姚興、赫連之徒,紛紛而起者,不可勝數。至于元氏,并吞滅取,略已盡矣,而南方未服。元氏自分而為周、齊。周并齊而授之隋。隋文取梁滅陳,而后天下為一。彼亦見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全得天下之眾,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樂,而懼其不久;立于萬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為舉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據之懷,制為嚴法峻令,以杜天下之變。謀臣舊將,誅滅略盡,獨死于楊素之手,以至于大亂。終于煬帝之際,天下大亂,涂地而莫之救。由此觀之,則夫隋之所以亡者,無以異于秦也。

  悲夫!古之圣人,修德以來天下,天下之所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視失天下甚輕。夫惟視失天下甚輕,是故其心舒緩,而其為政也寬。寬者生于無憂,而慘急者生于無聊耳。昔嘗聞之,周之興,太王避狄于岐,豳之人民扶老攜幼,而歸之岐山之下,累累而不絕,喪失其舊國,而卒以大興。及觀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然后知圣人之為是寬緩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魏壓其沖沖:要塞

  B.秦人被甲持兵被:遭受

  C.皆有曩者英雄割據之懷。曩:從前

  D.修德以來天下來:使……歸附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揭示秦、隋滅亡的共同原因的一組是()

  ①然而亡國之暴,未有如秦、隋之速②隳名城,殺豪杰,銷鋒鏑

  ③重失天下,而防之太過之弊④制為嚴法峻令

  ⑤故其視失天下甚輕⑥唯不忍失之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國通過七代人的不懈努力,一寸一寸地奪取土地,直到秦始皇才統(tǒng)一了天下。秦朝

  統(tǒng)治者從中看到了奪天下的不易。

  B.隋文帝看到天下長久地不安定,因此在取得天下之后,擔心百姓不能夠長久地享有這

  種快樂,雖在萬民之上,卻常常憂思苦悶。

  C.本文以秦朝、隋朝為例,來說明統(tǒng)治者面對獲得的天下,過于緊張,害怕失去,最后

  往往適得其反,天下反而很容易失去的道理。

  D.像太王,只要擁有一顆平常之心,用寬松仁愛來治理天下,即使一時土地沒有了,天

  下最終還是他的。

  13.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秦見其取天下若此其難也,而以為不嚴持之,則后世且復割裂以為敵國。(4分)

  ②由此觀之,豈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過之弊歟?(3分)

  ③寬者生于無憂,而慘急者生于無聊耳。(3分)

  參考答案

  10.B(被:通“披”。)

  11.D(①不是“原因”,而是現(xiàn)象;②只是秦朝的做法;⑤是古代圣人的做法。)

  12.B(B錯在“擔心百姓不能夠長久地享有這種快樂”。)

  13.

  ①秦國看到自己奪取天下是如此的艱難,從而認為如不嚴加把持,那么后代還會分裂割據而成為與自己敵對的國家。(其:自己;以為,認為;且:將;以為:從而成為。一點1分。)

  ②由此看來,難道不是因為它把失去天下看得太重,從而防范過分(嚴密)造成的弊端嗎?

  (重:把……看的很重,意動用法;弊:弊端;豈……歟,反問。一點1分。)

  ③寬松的政策,源自于君王心中沒憂慮;而嚴酷的政策,源自于君王心中沒有依靠罷了。

  (寬者:寬松的政策;慘急者:嚴酷的政策;無聊:沒有依靠。一點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從前夏商周三代的君王,他們的政權延續(xù)的時間都很長久,是以后的世代沒有能比得上的。而國家政權迅速滅亡的,要首推秦國與隋朝,都是只經過兩代便滅亡了。秦國與隋朝的滅亡,根源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自從周代喪失政權以后,諸侯國便各自為政。秦國只有秦嶺以西不過一千里的地方,韓、魏兩國擋在它的正面,楚國就像是威脅著它的肩部,燕、趙兩國窺伺在它的北邊,而齊國卻大搖大擺地據守在它的東邊。那時候,秦國人身穿鎧甲,手執(zhí)武器,經過七代的不懈戰(zhàn)斗,一點一點地擴大地盤,直到秦始皇以后才統(tǒng)一了全國。秦國看到自己奪取天下是如此的艱難,便以為如不嚴加把持,國家以后還會分裂割據,各個地方又會變成與自己敵對的勢力。于是,就把有名的大城池銷毀,把英雄豪杰殺死,把天下的武器銷毀,企圖通過這些措施使天下人叛離的希望徹底破滅。秦國人用來預防禍患和牢固守衛(wèi)的措施,竟然嚴密到如此程度。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卻使全國百姓愁怨困苦,百無聊賴,沒有不想離開它的。所以,陳勝、項藉就順應了百姓這種不愿臣服的心理,振臂高呼,舉兵起義,贏得了全國各地的響應。由此看來,(秦國之所以迅速滅亡,)難道不正是因為它把喪失政權看得太重,從而防范過分嚴密造成的惡果嗎?

  隋國建國之初,隋文帝大概也是看到天下混亂,長久不能安定,很害怕喪失統(tǒng)一安定的國家政權。因為,自從東晉以來,天下大亂,劉聰、石勒、慕容、苻堅、姚興、赫連等一批人紛紛起兵,多得讓人數都數不過來。到了拓跋氏,才吞并消滅了北方各處列強,建立了北魏王朝,但仍然沒有把國家的南方統(tǒng)一。北魏后來又分裂為北周、北齊。北周吞并了北齊,而隋朝又奪取了北周的政權。以后,隋文帝相繼消滅了南方的梁、陳兩朝政權,這才最后統(tǒng)一了全國。隋文帝也是看到天下長期不得安寧,建立了全國的統(tǒng)一政權之后,又害怕失掉政權;享受到了把天下?lián)䴙榧河械牡弁醯目鞓分螅趾ε逻@種享樂長久不了。所以,他盡管處在全國百姓之上,但心里卻經常猜疑提防,惴惴不安,以為天下的所有人全都有以往那些豪強們割據獨立的思想。于是,他就制定了嚴酷的法令來杜絕天下人們發(fā)動變亂,把過去協(xié)助自己奪取天下的謀臣將領幾乎誅殺殆盡。然而,他卻偏偏死在自己寵幸的楊素手中,并由此使隋朝政權出現(xiàn)禍患,終于在隋煬帝時天下大亂,隋朝政權無法挽救,徹底滅亡。由此看來,隋朝政權遭到滅亡,原因與秦國也沒有什么不同。

  可悲啊!上古超凡出眾的帝王注重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以此來吸引天下的人;天下的人是決定依附還是決定離開,主動權都掌握在帝王的手中。所以,那些超凡出眾的帝王把失去權力看得很輕。正因為他們把失去權力看得很輕,所以能夠做到心胸開闊,在制定政策上很寬松。政策的寬松,根源就在于他們心中沒什么憂慮;而政策的嚴酷,根源就在于掌權的人覺得特別無依靠罷了。我過去曾經聽說,周代興起的時候,太王為了避免北方少數民族的騷擾,遷到了岐山一帶。而原來在豳地的百姓,卻全都扶老攜幼,到岐山一帶來歸附太王,道路上的人竟然連綿不絕。結果,周代盡管丟棄了原先的舊地盤,但國勢卻大大興旺起來。反觀秦國與隋朝,正是由于不愿意失去,結果卻反而迅速遭到滅亡。(明白了歷史上的這些成敗得失,)然后才會真正理解,那些超凡出眾的帝王制定的寬松舒緩的政策,正是他們能夠深深吸引住天下人的好辦法。

【《隋論》閱讀答案及譯文】相關文章:

《資治通鑒隋紀》閱讀答案解析及譯文09-15

《明良論》閱讀答案及參考譯文06-18

李商隱《隋宮》閱讀答案07-24

蘇軾《留侯論》閱讀答案附譯文10-22

《李生論善學者》的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10-31

《隋宮燕》的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6-01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閱讀題答案及譯文09-16

李商隱《隋宮》譯文及賞析10-13

古詩隋宮譯文及注釋07-14

李商隱《隋宮》譯文及注釋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