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閱讀答案及譯文
吳、楚反,景帝拜周亞夫太尉擊之。既發,至霸上,趙涉遮說之曰:“吳王知將軍且行,必置人于殽、澠阨陋[1]之間。且兵事尚神密,將軍何不從此右去,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計,至洛陽,使殽、澠間,果得伏兵。
太尉會兵滎陽,堅壁不出。吳方攻梁急。梁請救,太尉守便宜,欲以梁委吳,不肯往。梁王上書自言,帝使使詔救梁。太尉亦不奉詔,而使輕騎兵絕吳、楚后。吳兵求戰不得,餓而走。太尉出精兵擊破之。
吳王之初發也,少將桓將軍說王曰:“愿大王所過城不下,直去疾西,據洛陽武庫,食敖倉粟,以山河之險,而令諸侯,雖無入關,天下可得矣。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漢軍車騎至,馳入梁、楚之郊,事敗矣。”吳老將皆言:“此少年摧鋒可耳,安知大慮。”吳王不許。假令此計得行,亞夫未遽得志也。
晉時,吳人于江磧[2]要害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艦。濬作大筏數十,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鐵錐,錐輒著筏而去;又作大炬,灌以麻油,遇鎖燃炬燒之,須臾斷絕,舟行無礙。
唐史思明有良馬千余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環不休。李光弼命索軍中牝馬[3],得五百匹,縶[4]其駒而出之。思明馬見之,悉渡河,盡驅入城。思明怒,欲泛火船燒浮橋。光弼先貯百尺長竿,以巨木承其根,氈裹鐵叉置其首,以迎火船而叉之。船不能進,須臾自焚盡。
馮子曰:岳忠武論兵曰,仁、智、信、勇、嚴,缺一不可。愚以為“智”尤甚焉。愚遇智,智勝智遇尤智尤智勝故或不戰而勝或百戰百勝或出新意而勝或仿古兵法而勝天異時地異利敵異情我亦異勢。
(取材于馮夢龍《智囊》)
注釋:[1]阨(è)陋:險隘的山谷。[2]江磧(qì):長江水淺有沙石處。[3]牝(pìn)馬:母馬。④縶(zhí):拴。
7.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5分)
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留下城邑留下:保留。
B. 江磧要害處要害:險要。
C.須臾斷絕斷絕:斷開。
D. 循環不休循環:輪流。
9.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吳王知將軍且行
且兵事尚神密
B.吳王之初發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D.
以巨木承其根
先帝不以臣卑鄙
10.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愿大王所過城不下,直去疾西,據洛陽武庫
希望大王沿途經過城市都不要停留,直接向西猛烈進攻,占領洛陽的軍械庫
B. 此少年摧鋒可耳,安知大慮
這個年輕人沖鋒陷陣可以,哪里知道考慮大局呢
C. 思明馬見之,悉渡河,盡驅入城
史思明的馬見到了母馬,都渡過黃河,全都被驅趕入城
D.又作鐵錐,長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艦
又打制了鐵錐,有一丈多長,悄悄地放置在江水之中來阻擋船艦通行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周亞夫采納了趙涉的意見,到了洛陽之后,就派人到殽、澠等地方四處搜查,果然發現了吳王的伏兵。
B.周亞夫派遣輕騎兵斷絕了吳、楚軍隊的后路。吳兵由于饑餓而撤退后,周亞夫再出動精兵大破敵軍。
C. 吳王并沒有同意桓將軍的說法,而是假裝讓這個計謀得以實施,致使周亞夫這一戰并沒有獲得成功。
D.李光弼的五百匹母馬所生的小馬全被拴在城內,母馬想念孩子,因此不會被河對面的公馬吸引而去。
12.在橫線上寫出下列文化常識的有關內容。(4分)
①關于官職變動,“景帝拜周亞夫太尉擊之”中的“拜”指的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左遷”則表示。(2分)
②文中提到岳飛說“仁、智、信、勇、嚴,缺一不可”,其中“仁、智、信”和“”以及“” 被合稱為儒家“五常”,指的是人應該擁有的五種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2分)
參考答案
7.(5分)
智勝/智遇尤智/尤智勝/故//或不戰而勝/或百戰百勝/或出新意而勝/或仿古兵法而勝/天異時/地異利/敵異情/我亦異勢。
8.(3分)A 9.(3分)B 10.(3分)A 11.(3分)C
12.(4分)①(2分)授予官職降職②(2分)義禮
參考譯文
(漢景帝時期,)吳、楚謀反,景帝任命周亞夫為太尉攻打他們。出發后,來到霸上,趙涉攔住(周亞夫)進言說:“吳王知道將軍將出征,一定(會)安排人員在殽、澠等狹隘的山道間(埋伏)。況且用兵打仗講究出其不意,將軍為什么不從此地朝右進發,直接進入軍械庫,擊響軍鼓。諸侯們聽到后(會)認為將軍是從天而降的。”周亞夫按照他的意見,到洛陽(就)派(人)到殽、澠(等地山)間,果然發現了(吳王的)伏兵。
太尉在滎陽集合了各路軍隊,堅守不出。正遇到吳國攻擊梁國很急迫。梁國求救,太尉堅守有利地形,想要把梁國舍棄給吳國,不肯去。梁王上書親自求救,漢景帝派使者傳詔救梁國。周亞夫也不接受詔令,(而是)派輕騎兵斷絕吳、楚軍隊的后路。吳兵想打仗打不成,(由于)饑餓而撤退,(這時)周亞夫(才)出動精兵,打敗了吳、楚軍隊。
吳王在剛開始發兵的時候,少將桓將軍勸吳王說:“希望大王不要進攻沿途所經過的城市,(而是)直接向西猛烈(進攻),占領洛陽的軍械庫,(奪取)敖倉的糧食,用山河的險阻來號令諸侯,(這樣)即使沒有入關,天下(也)可以到手了。(如果)大王緩慢前進,攻打城市,漢軍的車兵和騎兵一到,(迅速)進入梁、楚的郊野,(那就會)大事不妙了。”吳王的老將們都說:“這個年輕人沖鋒陷陣可以,哪里知道考慮大局呢?”吳王沒有同意(桓將軍的意見)。假如這個計策能夠實行,(或許)周亞夫(就)不會那樣順利地平定叛亂了。
晉朝時,吳人在長江中水淺有沙石的險要之處,用并起來的'鐵鎖鏈來攔截對方的船只;又打制了鐵錐,有一丈多長,悄悄地放置在江水之中來阻擋船艦(的通行)。王濬打造了數十只竹筏,讓善于游水的士兵劃著竹筏作先鋒,遇到鐵錐,鐵錐就叉在竹筏上面(順江漂流)而去;接著又準備很大的火把,淋上麻油,遇到鐵鏈就點上火把來燒,片刻(就將鐵鏈)燒斷了,船艦(得以)通行無阻。
唐朝史思明有上等好馬一千多匹,每天帶到黃河南岸的沙洲上去洗澡,輪流不停。李光弼教(人)找尋軍中的母馬,得到五百匹,拴上它們所生的小馬,把母馬都牽出去。史思明的馬見到了,都渡過黃河,全都被驅趕入城。史思明生氣了,想放出著火的小船燒毀浮橋。李光弼事先積藏上百尺的長竿,用巨大的木頭抵住長竿的根部,用毛氈包裹著鐵叉安置在竿頭上,來擋住火船叉住它們。船不能向前漂流,片刻就自己燒光了。
馮先生說:岳飛論兵法說,(為將用兵)仁、智、信、勇、嚴,缺一不可。我認為“智”尤其重要啊。愚蠢的碰到聰明的,聰明的勝;聰明的遇到更聰明的,更聰明的勝。因此有不戰而取得勝利的,有百戰百勝的;有用新的戰法獲得勝利的,更有仿效古人的兵法而獲勝的。天時、地利、敵情都在不斷變化之中,(因此)我們(對敵作戰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
【《智囊》閱讀答案及譯文】相關文章:
黃庭堅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8-09
《柳宗元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8-09
《范仲淹作墓志》譯文及閱讀答案07-04
《宋史·黃庭堅傳》閱讀答案及參考譯文08-09
劉禹錫《始聞秋風》閱讀答案及譯文03-03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解析及譯文09-07
《宋史·蘇軾傳》閱讀題答案及譯文06-29
韓愈《歐陽生哀辭》閱讀答案及譯文07-28
《舊唐書李商隱傳》閱讀答案解析及譯文08-31
王安石《材論》古詩閱讀答案及譯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