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柳》和《詠柳》的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柳》《詠柳》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柳
鄭谷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fēng)。
詠柳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fēng)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柳是傳統(tǒng)意象之一。兩首詩同為詠柳詩,但畫面風(fēng)格迥異,所表達(dá)的情感也不同。請分別分析。(4分)
(2)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兩首詩不同的藝術(shù)手法。(4分)
答案:
(1)鄭詩:描寫了一幅江畔橋邊柳絲輕拂,依依裊裊、柔美而富有生機的春景圖;表達(dá)了離人難舍難分的眷戀之情。
曾詩:描繪了一幅楊柳借東風(fēng)之勢,柳條狂舞柳絮紛飛的畫面;諷刺了得勢猖狂的惡勢力。
(2)鄭詩:襯托。以春風(fēng)駘蕩,楊柳妖媚之美景,襯托離人眷戀之情。
曾詩:比擬。以借東風(fēng)之勢狂舞之柳比擬得勢猖狂的小人。
托物言志(象征)。借對楊柳的貶抑,諷刺(小人)邪惡勢力。
鄭詩賞析:
題目只一柳字,柳即留。古人折柳贈別,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古典詩歌中,柳這一意象與離愁別緒、思鄉(xiāng)懷遠(yuǎn)緊密相連。所以,題目雖只有一字,但卻主題鮮明。然而,描寫對象為柳,詩中卻無一個柳字。其實,詩歌句句寫柳,句句含情。試看:
首句半煙半雨江橋畔,寫柳樹在煙雨中搖曳多姿。江橋畔是離別的地點,而柳卻偏偏生長于此,不免觸動離人的滿懷愁緒。半煙半雨表明送別是在春季的一個陰雨天。四周煙霧飄渺籠罩,給人一種朦朧之感。此處詩人用意精妙:一是朦朧的煙霧就像是離人朦朧的眼淚,就像是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離愁別緒。
縱觀一、二句,寫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緒綿綿。用語復(fù)沓回環(huán),節(jié)奏舒緩,平仄聲調(diào)起伏,與離人步伐緩慢、難舍難分的眷戀之態(tài)十分吻合。
如此愁緒,恰似一江春水,蓄勢待發(fā)。第三句會得離人無限淚,一語點破離情,奔涌而至,并迅速彌漫,令人窒息。會作領(lǐng)會,體會解,連無語的柳樹都深受感動,居然體悟出離人之情,可見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所說有我之境,此句正是把人的主觀情感融入景物中,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達(dá)到心靈的東西借感性化顯現(xiàn)出來(黑格爾《美學(xué)》)的效果。離人無限淚又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清新的畫面:離人執(zhí)手相看淚眼,縱有千言萬語,也無言以對。此時無聲勝有聲,只有無邊的愁緒縈繞。真是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
至此,主題突顯,情意濃烈,詩歌已及高潮,但詩人并未結(jié)束,而是輕柔一轉(zhuǎn),妙筆生花。千絲萬絮惹春風(fēng)言春風(fēng)中柳條婀娜,柳絮飄飛,一個惹字盡得其妙。柳絲輕拂,依依裊裊,似在挽留什么,亦如牽曳著離人的裙帶,纏綿多情。柳絮飄蕩,風(fēng)情萬種,惹動著彼此繚亂的離緒。此情此景,用晏幾道《清平樂》中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再看千絲萬絮即千思萬緒,一語雙關(guān)。明寫柳樹嫵媚多姿,暗寫春風(fēng)撩撥離人心弦,思緒深永。又與上句無限相得益彰,真是處處含玄藏意,令人回味無窮。此處如換成春風(fēng)惹柳,便平淡無奇了。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之后,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樂性都有所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卻依然長于抒情且富于風(fēng)韻,此詩集三者于一體。前兩句寫景蓄勢,渲染離情。第三句突兀而出,點明主旨。末句語出自然,韻味深長。詩人寫得情真意切,明白曉暢,毫無削足適履,刻意求工之嫌。梅堯臣《論詞隨筆》有云:意不淺露,詞不窮盡,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細(xì)品鄭詩,正深得其中之真意。
曾詩賞析
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fēng)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變初黃,準(zhǔn)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jié),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 第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fēng)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 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 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柳》《詠柳》閱讀答案對比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新柳》和《詠柳》的閱讀答案對比賞析11-21
《水調(diào)歌頭》閱讀答案對比賞析07-13
詠柳曾鞏賞析閱讀答案07-11
曾鞏《詠柳》閱讀答案及賞析10-03
《相見歡》閱讀答案對比賞析06-29
《寒食》與《寒食》閱讀答案對比賞析07-27
曾鞏《詠柳》閱讀題答案及賞析10-27
《詠柳》閱讀答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