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曲微茫度此生》閱讀理解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量地做些閱讀題,就有可能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一份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曲微茫度此生》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曲微茫度此生》閱讀理解答案 1
一曲微茫度此生
在不知道張充和的存在之前,我以為“閨秀”這種生物已經在中國大地上絕跡了。完全無法想象,時至今日,在與我相隔數萬公里的大洋彼岸,一位百歲老人仍保持著上個世紀初的生活方式:每日晨起,即磨墨練字,吟詩填詞,偶爾和同好們舉行昆曲雅集,拍曲互和,以樂終日。
這位老人,就是現居于耶魯的張充和!半m然不施脂粉,但每回見她,老人從來都是衣裝端整、發髻光鮮,端坐那里,顯得儀容端秀——我這里不小心連用了幾個‘端’字。張充和身上自然而然流溢出來的那種貴氣——書卷氣和大家閨秀氣,就是以這個‘端’字為重心的!痹谔K煒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一個老人的從容與雅致。
她從遙遠的民國走來,在舊時月色和習習古風中長大。相傳她年少在蘇州拙政園居住時,夜晚常常一個人在蘭舟上唱昆曲,如今,她仍在耶魯的寓所和人拍曲。她的箱子里,珍藏著乾隆時期的石鼓文古墨,她的閣樓上,擺放著結婚時古琴名家贈予她的名琴“霜鐘”,她親自蒔弄的小國里,種著來自故鄉的香椿、翠竹,芍藥花開得生機勃勃,張大千曾對著這叢芍藥,繪出一幅幅名畫。張大千甚至還給充和畫過一幅仕女圖,畫于抗戰年代。畫中的充和只有一個纖細的背影,身著表演昆曲的戲裝,云髻廣袖,似要凌風飛去。
汪曾祺在回憶西南聯大的往事時寫道:“她唱得非常講究,運字行腔,精微細致,真是‘水磨腔’。我們唱的‘思凡’、‘學堂’、‘瑤臺’,都是用的她的唱法(她灌過幾張唱片)。她唱的‘受吐’,嬌慵醉媚,若不勝情,難可比擬!
上個世紀80年代末,為紀念湯顯祖誕辰三百周年,她回國和大姐元和演了一出《游園驚夢》,仍贏得了滿堂彩,其中一張劇照被俞平伯評為“最蘊藉的一張劇照”。
充和自幼習昆曲并有研究,造詣極深。張充和1949年隨夫君赴美。50多年來,她先后在美國、加拿大、法國和港臺等23所大學以及各種學術場合講授、示范演出昆曲,包括耶魯、哈佛、普林斯頓和芝加哥大學等世界名校。張充和的昆劇演出使美國人對昆曲的優美感到震撼,尤令充和感到欣慰的是,其中有四個師從她學昆曲的高足,在促成昆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一事上,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張充和眼里,三姐夫沈從文是個不愛說話但很有才的人。我一直覺得,張家四姐妹中,二姐允和、四妹充和對沈從文的理解不在三姐兆和之下。沈從文去世后,遠在海外的充和發來悼文:“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绷攘仁鶄字,卻寫盡了沈從文一生,充和可謂沈從文的知音。后來這十六個字被銘刻到了湘西沈從文的墓碑上。
抗戰爆發后,充和到重慶教育部禮樂館工作,結交沈尹默、章士釗等名士,并師從沈尹默學習書法。沈尹默說她的字是“明人學寫晉人書”,評價很高。在重慶那段時間,哪怕是經常要跑警報,她仍然堅持書寫,防空洞就在桌子旁邊,她端立于桌前,一筆一劃地練習小楷,警報聲一響,就可以迅速鉆進洞中躲避。
書法可以說是充和一生至愛。她曾說,自己不愛打扮,不喜歡金銀珠寶,但筆墨紙硯一定要用最好的。由于長期練習書法,她年老了臂上肌肉仍有如少女般有力。
充和本是無意于以著作傳世的,做什么都是隨興而至,她曾經說過:“我寫字、畫畫、唱昆曲、做詩、養花種草,都是玩玩,從來不想拿出來給人家展覽,給人家看!毖髮W生向充和學書法時,充和經常用清水在紙上寫字教他們,他們試圖游說她用墨寫在宣紙上以圖保存,不料一向溫和的老人居然生了氣,堅持就要用清水寫。
英國詩人濟慈的墓志銘上寫著一句話:這里躺著一個人,他的名字寫在水上。充和,也是這樣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啊。寫的過程就是消失的過程,像飛鳥掠過,天空卻并沒有任何痕跡。不過,充和這樣舊派的人,未必會喜歡這類新詩風味的句子。她自撰的詩中有一句意思和此相仿,足以概括平生: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這一曲微茫,正是民國年間的古韻遺響。隨著那個年代的遠去,已成絕唱。
15.下列對文本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4分)
A.作者連用三個“端”字來描繪張充和的外貌、氣質和品格,形象生動地刻畫出張充和身上自然而然流溢出來的書卷氣和大家閨秀氣。
B.箱子里珍藏的.石鼓文古墨,閣樓上擺放著的名琴“霜鐘”,親自蒔弄的小園等,無不表明張充和是在習習古風中長大的大家閨秀。
C.遠在海外的張充和發來的寥寥十六字的悼文,既高度評價了沈從文一生的為人和為文,同時也表現出張充和深厚的文學底蘊。
D.張充和抗戰期間在重慶跑警報時還端立于桌前堅持練小楷,既表現了她對書法的熱愛,又表現了她“做什么都是隨興而至”的行事風格。
E.“一曲微茫度此生”是張充和寧靜、平和、從容、雅致的人生寫照,她用詩詞、書畫、昆曲書寫了自己多姿多彩的人生。
16.文章刻畫了張充和怎樣的一生?請簡要概括。(6分)
17.文中寫張大千為張充和畫仕女圖,引用汪曾祺的文章,有什么作用?(6分)
18.有人說,練書法,彈古琴,唱昆曲,等等,這些傳統的藝術或生活方式正在遠離我們。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看法和思考。(6分)
15.(4分)A、D(A“作者連用”“和品格”錯。D“又表現了她‘做什么都是隨興而至’的行事風格”錯。)
16.(6分)①生活從容雅致;②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長大(在舊時月色和習習古風中長大);③一生研習昆曲,造詣極深;④有很高的文學素養和領悟力;⑤一生熱愛書法;⑥看淡名利,無意于以著作傳世;⑦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熱心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一點1分,答出六點即給滿分)
17.(6分)①形象生動地再現了張充和表演昆曲時的飄逸沉醉之態。②借名家之口高度評價,襯托出張充和昆曲表演的藝術魅力。③展示了昆曲藝術之美,為下文寫昆曲的震撼力及被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作了有力的鋪墊。(一點2分)
18.(6分)練書法,彈琴唱曲等等傳統的藝術和生活方式,并未遠離我們的生活。張充和的一生和她在國外傳播傳統文化的經歷,說明傳統的藝術和生活方式就在我們周圍,在特定的時候或環境中,它又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或:練書法,彈琴唱曲等等傳統的藝術和生活方式,確實正在遠離我們的生活。張充和的經歷說明,在我們國家,傳統的藝術和生活方式正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疏離,挽救民族優秀文化正在成為當下急切的歷史使命。
或:傳統的藝術和生活方式并不存在是否遠離我們的問題。張充和的一生和她在國外傳播傳統文化的經歷說明,傳統文化自有它的忠實熱愛者和守護者;而從普遍的情形看,傳統的藝術和生活方式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樣式,有人堅守,有人變革,這才是生活的正常形態。
主觀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觀點2分,有據2分,有理2分。
《一曲微茫度此生》閱讀理解答案 2
選擇題
1. 下列對文本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 )( )
A. 作者連用三個“端”字來描繪張充和的外貌、氣質和品格,形象生動地刻畫出張充和身上自然而然流溢出來的書卷氣和大家閨秀氣 。
B. 箱子里珍藏的石鼓文古墨,閣樓上擺放著的名琴“霜鐘”,親自蒔弄的小園等,無不表明張充和是在習習古風中長大的大家閨秀。
C. 遠在海外的張充和發來的寥寥十六字的悼文,既高度評價了沈從文一生的為人和為文,同時也表現出張充和深厚的文學底蘊。
D. 張充和抗戰期間在重慶跑警報時還端立于桌前堅持練小楷,既表現了她對書法的熱愛,又表現了她“做什么都是隨興而至”的行事風格。
E. “一曲微茫度此生”是張充和寧靜、平和、從容、雅致的人生寫照,她用詩詞、書畫、昆曲書寫了自己多姿多彩的人生。
答案:A、D 。A項中作者連用三個“端”字來描繪張充和的外貌、氣質,而非品格;D項中跑警報時堅持練小楷主要體現她對書法的熱愛,不能表現她“做什么都是隨興而至”的行事風格.
概括題
文章刻畫的張充和的一生如下:
生活方式:生活從容雅致,每日晨起磨墨練字,吟詩填詞,與同好舉行昆曲雅集,拍曲互和,保持著上個世紀初的生活方式.
成長環境:從遙遠的民國走來,在舊時月色和習習古風中長大,年少時在蘇州拙政園居住,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昆曲造詣:自幼習昆曲并有研究,造詣極深,其唱法被他人沿用,多次演出贏得滿堂彩,還到多所大學及學術場合講授、示范演出昆曲,其高足為昆曲申遺立下功勞.
文學素養:文學素養高,對沈從文理解深刻,所寫悼文寫盡沈從文一生,寥寥十六字被銘刻在沈從文墓碑上.
書法愛好:抗戰期間在重慶,即使跑警報也堅持書寫,一生熱愛書法,認為筆墨紙硯要用最好的,年老臂上肌肉仍有力.
處世態度:看淡名利,無意于以著作傳世,做什么都隨興而至,所做之事只為自我陶冶情操,而非為了展示或留名.
作用題
文中寫張大千為張充和畫仕女圖,引用汪曾祺的文章,作用如下:
人物塑造:形象生動地再現了張充和表演昆曲時的'飄逸沉醉之態,使讀者更能直觀地感受到她在昆曲表演中的神韻和風采.
襯托魅力:借張大千和汪曾祺等名家之口高度評價,襯托出張充和昆曲表演的藝術魅力,突出她在昆曲藝術上的高超技藝和獨特韻味.
鋪墊后文:展示了昆曲藝術之美,為下文寫昆曲的震撼力及被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作了有力的鋪墊,體現了張充和在昆曲傳承與推廣方面的重要貢獻.
開放題
以下是三種不同觀點及相應闡述:
并未遠離:練書法,彈琴唱曲等等傳統的藝術和生活方式,并未遠離我們的生活。張充和的一生和她在國外傳播傳統文化的經歷,說明傳統的藝術和生活方式就在我們周圍,在特定的時候或環境中,它又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在一些文化活動、藝術展覽、傳統節日等場合,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書法表演、昆曲演出等,并且有許多人在學習和傳承這些傳統文化藝術,使其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正在遠離:練書法,彈琴唱曲等等傳統的藝術和生活方式,確實正在遠離我們的生活。張充和的經歷說明,在我們國家,傳統的藝術和生活方式正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疏離,挽救民族優秀文化正在成為當下急切的歷史使命。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更多地關注于現代娛樂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對傳統藝術和生活方式的關注和參與度逐漸降低,導致這些傳統文化面臨著傳承困境,需要我們采取積極措施加以保護和傳承.
正常形態:傳統的藝術和生活方式并不存在是否遠離我們的問題。張充和的一生和她在國外傳播傳統文化的經歷說明,傳統文化自有它的忠實熱愛者和守護者;而從普遍的情形看,傳統的藝術和生活方式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樣式,有人堅守,有人變革,這才是生活的正常形態.
【《一曲微茫度此生》閱讀理解答案】相關文章:
閱讀理解及答案07-30
黑白閱讀理解答案 黑白閱讀理解10-05
《雨》閱讀理解及答案09-15
雨中的閱讀理解及答案09-24
秋風閱讀理解及答案10-10
扁豆閱讀理解及答案09-28
火腿閱讀理解及答案11-06
阿太閱讀理解及答案08-06
《放學》閱讀理解及答案07-15
《筷子》的閱讀理解及答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