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步步向生,時時可死》閱讀練習及答案
步步向生,時時可死
“我還有十年的世壽,我要全部用來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2006年,葉曼老師如是說。
北京時間2017年2月15日,葉曼老師于美國洛杉磯往生。享年103歲。大德離世,人天共悲。記得葉曼先生曾說:“唯有有智慧地度此一生,方才不辜負來人間走了一遭。”縱觀先生此生經(jīng)歷,應當對得起“不負此生”一說。
葉曼女士,原名劉世綸,1914年生,祖籍湖南。她6歲以《左傳》開蒙,1935年,被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胡適先生特別錄取,就讀北大法學院經(jīng)濟系,后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世人尊她為“當今世界極少將儒、道、佛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大師之一”,其傳承國學各類經(jīng)典課程數(shù)千講,并著有多項著作文集,在海內(nèi)外享有極高聲譽。
葉曼的父母都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但是她卻對佛教非常反感,認為它只是士大夫階級的另外一種消遣品。8歲那一年,葉曼開始吃素,她之所以吃素是因為憐惜那些被宰殺的動物,從此下決心不再吃有生命的東西,所以她吃的并不是佛家素。這樣的食素,她一堅持就是15年,直到“抗戰(zhàn)”開始,離家出外的她才停止食素。
對于周遭事物存在的原因和人生的來處與去向,葉曼從小就有許多疑問。但是列強入侵,國難當頭,她不可能花更多的時間在一些超現(xiàn)實的問題上。上大學后,受到北京大學思想自由氛圍的薰習,葉曼慢慢地又開始注意到超自然的問題。她開始試著用邏輯的方式,借助歸納法和演繹法,推論人生是什么、人應該怎么活的問題。但她并沒有從中找到答案,于是逐漸回歸到了東方思想,進而靠近宗教范圍。
后來,在一位朋友的引薦下,葉曼認識了南懷瑾。葉曼問出了她一直想知道的“人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問題。南懷瑾告訴她這是許多人共有的問題,它的答案就在佛法里。
葉曼開始跟隨南懷瑾學習《楞嚴經(jīng)》。之后的幾年里,一遍又一遍地研究《楞嚴經(jīng)》后,她才發(fā)覺,過去自己把唯識誤認為是士大夫階級的消遣品,竟不知道這里有這么好的東西。
大學畢業(yè)后,葉曼與同年考入北京大學的同學,當年的全科狀元田寶岱結為伉儷。后隨身為外交官的夫婿,作為大使夫人輾轉于美國、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等地駐外總計二十五年,后旅居美國洛杉磯。葉曼接觸過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后并研學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對東方和西方文化、哲學與宗教有獨到的見解。中年為明了生死而學佛,先后師侍南懷瑾先生、陳健民上師等。
六十年代,葉曼為傳播中國儒、道、佛三大文化在臺灣成立“文賢學會”。
七十年代,在美國洛杉磯位于哈岡的家中成立“文賢書院”,每周六免費開講《四書》、《道德經(jīng)》、佛教的故事等課程,身體力行,為海外僑胞講說中國文化,期待能帶動更多修心向?qū)W的風氣。
八十年代中,葉曼曾代表中華佛教居士學會(臺灣),當選世界佛教友誼會副會長,期間與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戲劇性的相識,讓他們成為摯友。后經(jīng)樸老邀請到北京拜訪北京云居寺時,發(fā)現(xiàn)云居寺已在日本侵華時被毀損,當即發(fā)下宏愿,要重建云居寺。1990年,葉曼來往香港、美國、新加坡等地,共籌得三十二萬美金善款。其中三十萬美金捐贈用于重建云居寺,受到了時任北京市副市長何魯麗以及十世班禪大師的接待,樸老也特意作一條幅贊其功德。其余二萬美金捐作云南以及貴州興辦希望小學,迄今為止,已建成十三所文賢希望小學。一九九二年,葉曼獲得世界佛教協(xié)會及二十七國代表參加的佛教大會贈予的金獎。
葉曼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婦女雜志主編,并以葉曼信箱為讀者所稱頌。其豐富的東方與西方人生經(jīng)歷、通達的處世態(tài)度與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愛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標與問題的抉擇上,為現(xiàn)代人傳道解惑。藹藹學者的風范和對國學的了解,更讓她成為無數(shù)海內(nèi)外朋友的精神導師。葉曼傳承國學各類經(jīng)典課程數(shù)千講,并著有多項著作文集,在海內(nèi)外享有極高的聲譽。
2006年11月,葉曼先生曾接受鳳凰衛(wèi)視《文化大觀園》節(jié)目專訪,回顧自己早年求學、中年向佛的經(jīng)歷,并說曾有大師預言自己能活到103歲,希望能把預言中的后十年過好,努力工作成就心愿。
“人生猶如演戲,即使我是跑龍?zhí)椎模惨芎谩!边@是葉老的一句話。這句話背后則是她90高齡后還在做著很多事情,在為自己未了的心愿奔走。
今天,大師離我們而去,但大師的智慧及風采長存世間。愿葉曼老師往生極樂,愿您乘愿再來。
4.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葉曼先生富有佛緣,不僅有父母一輩的從小熏陶,更重要的是她日后自己對人生、對世界的疑問,并不斷的追問下去,最終在南懷瑾那找到了答案。
B.全文不僅在寫葉曼先生的人生事跡,更在寫她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探索,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在當今物質(zhì)至上、利益為先的商品時代,葉曼先生的這種追求,是照鑒我們靈魂的一面鏡子。
C.“人生猶如演戲,即使我是跑龍?zhí)椎模惨芎谩币痪洌灾t卑的語氣,很好的體現(xiàn)了葉曼先生在追尋人生路上的感悟,體現(xiàn)出了葉曼先生的無所畏懼而又有點戲謔的人生態(tài)度。
D.本文充分運用了引用、倒敘、插敘等藝術技巧,語言樸實華美,全面地把葉曼先生的一生和高尚的品德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出來。
5.下面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八十年代,葉曼先生與趙樸初先生結識,后又籌集善款,捐助了多所小學,因此被世界佛教協(xié)會及二十七國代表參加的佛教大會贈予的金獎。
B.“步步向生,時時可死”是全文的標題,是貫穿全文的主線,高度概括了葉曼先生一生的追求和人生態(tài)度。
C.葉曼先生討厭佛教,認為它是士大夫階級的消遣品,后來經(jīng)過學習《楞嚴經(jīng)》,認為唯識是很好的東西。可見,在這里,唯識與佛教意義是相同的。
D.葉曼先生走上在海外推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道路,跟她的丈夫田寶岱的身份職業(yè)有密切的關系,說明葉曼先生推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客觀的結果,而不是葉曼先生主觀追求的。
E.“步步向生,時時可死”的意思是,隨時隨地準備死,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鐘不浪費,盡量利用它,時時可死,步步求生。
6.當今社會是否還需要葉曼先生這樣的國學大師?請結合文本并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5分)
參考答案:
4.B(A“最終在南懷瑾那找到了答案”錯,應是“佛法”;C“體現(xiàn)出了葉曼先生的無所畏懼而又有點戲謔的人生態(tài)度”錯;D“語言樸實華美”錯)
5.BE。(A不構成因果關系。C“唯識與佛教意義是相同的”錯,應為“不同”。D“而不是葉曼先生主觀追求的”錯。)
6.需要。(1分)①葉曼先生的品質(zhì)具有超越時空的特質(zhì),任何時代都需要葉曼先生這樣的大師,葉曼先生精神不朽。(1分)
②葉曼先生豐富的東方與西方人生經(jīng)歷,通達的處世態(tài)度與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愛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標與問題的抉擇上,為現(xiàn)代人傳道解惑。其藹藹學者的風范和對國學的了解,更讓她成為無數(shù)海內(nèi)外朋友的精神導師。(1分)
③當今的社會,物欲橫流,人心浮躁,功利主義盛行,在這樣的環(huán)境底下,人們很容易忘記了什么才是我們所需要的,什么才是應該摒棄的。而葉曼先生,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人生智慧,告訴了我們,人生所應有的價值與意義,是我們應該追求與堅守的。(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步步向生,時時可死》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余光中《當我死時》閱讀練習及答案11-04
《黃生借書說》閱讀練習及答案07-30
余光中當我死時練習及答案06-20
《向生命鞠躬》閱讀答案08-01
向生命鞠躬的閱讀答案10-16
牽掛的閱讀練習及答案09-30
《泥濘》閱讀練習與答案10-11
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0-03
《勸學》閱讀練習及答案09-27
夏閱讀練習及答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