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五代史安重榮傳(節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許多人都對一些經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你知道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五代史安重榮傳節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新五代史安重榮傳節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安重榮,小字鐵胡,朔州人也。重榮有力,善騎射,為振武巡邊指揮使,雖武夫,而曉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婦訟其子不孝者,重榮拔劍授其父,使自殺之,其父泣曰: 不忍也!其母從旁詬罵,奪其劍而逐之,問之,乃繼母也,重榮叱其母出。重榮起于軍卒,暴至富貴,而見晉高祖自藩侯得國,嘗謂人曰:天子寧有種邪?兵強馬壯者為之爾!雖懷異志,而未有以發也。是時,高祖與契丹約為父子,契丹驕甚,高祖奉之愈謹,重榮憤然,以謂屈中國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無厭之欲,此晉萬世恥也。數以此非誚高祖。契丹使者往過鎮州,重榮箕踞慢罵,不為之禮,或執殺之。是時,吐渾白氏役屬契丹,苦其暴虐,重榮誘之入塞。契丹數遣使責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對使者鞠躬俯首,受責愈謹,多為好辭以自解,而姑息重榮不予責。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過鎮,重榮侵辱之,拽剌言不遜,重榮怒,執拽剌;又為書以遺朝廷大臣、四方藩鎮①,皆以契丹可取為言。高祖患之,為之幸鄴,報重榮曰:前世與虜和親,皆所以為天下計,今吾以天下臣之,爾以一鎮抗之,大小不等,無自辱焉!重榮謂晉無如我何,反意乃決。重榮雖以契丹為言,反陰遣人與幽州節度使劉晞相結。契丹亦利晉多事,幸重榮之亂,期兩敝之,欲因以窺中國,故不加怒于重榮。其冬,安從進反襄陽,重榮聞之,乃亦舉兵。是歲鎮州大旱蝗重榮聚饑民數萬驅以向鄴聲言入覲。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將趙彥之與重榮有隙,臨陣卷旗以奔晉軍。重榮聞彥之降晉,大懼,以吐渾數百騎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斬首以獻,高祖御樓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節選自《新五代史安重榮傳》)
【注】 ①藩鎮:指總領一方的軍府。
1.對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數以此非誚高祖 非:非常
B.困已敝之民,而充無厭之欲 厭:滿足
C.契丹數遣使責高祖 數:多次
D.高祖患之,為之幸鄴 幸:皇帝到地方
2.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是歲鎮州大旱/蝗/重榮聚饑民/數萬驅以向鄴/聲言入覲
B.是歲/鎮州大旱蝗/重榮聚饑民數萬/驅以向鄴/聲言入覲
C.是歲/鎮州大旱/蝗/重榮聚饑民數萬/驅以向鄴/聲言入覲
D.是歲/鎮州大旱/蝗/重榮聚饑民/數萬驅以向鄴/聲言入覲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安重榮雖為武官,但也通曉文吏事務。在處理一起家庭糾紛時,生父不忍殺其子,繼母則提劍追逐,重榮不滿繼母的行徑,厲聲將她斥退。
B.安重榮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極力輕慢辱罵對方,甚至抓捕殺死他們。高祖屈己禮待契丹,而對重榮的一系列做法堅決反對。
C.契丹一直伺機圖謀晉朝,本應引起晉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卻表示前朝與虜和親的做法都是為國家考慮,現今重榮對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D.安重榮舉兵起事,借口朝見,聚集數萬饑民前往鄴地。高祖派遣部隊阻擊,在雙方交戰中重榮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級后將它送給契丹。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天子寧有種邪?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2)兵已交,其將趙彥之與重榮有隙,臨陣卷旗以奔晉軍。
參考答案
1.A
2.C
3.B
4.(1)天子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兵強馬壯的人(都)可做天子!(2)軍隊(士兵)戰斗開始后,安重榮的部將趙彥之與安重榮有嫌怨,臨陣倒戈投奔晉軍。
參考譯文:
安重榮,小字鐵胡,朔州人。重榮有力氣,擅長騎馬射箭,任振武巡邊指揮使一職。他雖為武官,但也通曉文吏事務,他的下屬不能欺騙他。有一對夫婦(到安重榮這里)控告他們的兒子不孝順。重榮拔出劍給父親,讓他自己殺死兒子,父親流淚說:(我)不忍心啊!母親在旁邊詬罵,奪過父親手里的劍追趕著兒子(要殺掉他)。重榮一問,原是(孩子的)繼母,重榮厲聲呵責母親,將她斥退。重榮出身軍中士兵,突然財多位尊。重榮見晉高祖從藩侯得到天下,曾經對人說:天子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兵強馬壯的人(都)可做天子!重榮雖然懷有二心,但沒有時機起事。這時,高祖與契丹約為父子,契丹十分驕橫,高祖侍奉他更加恭敬。重榮對此十分氣憤,認為高祖 的做法是降低中原大國的身份而尊崇夷狄,使已經困頓的百姓更加困頓,填充契丹永不滿足的欲望,這是晉萬代的恥辱。屢次以此非議譏諷高祖。契丹使者往經過鎮州,重榮坐姿傲慢,極力輕慢侮辱對方,不以禮對待他們,有時甚至抓捕殺死他們。當時吐渾白氏隸屬契丹,苦于契丹殘暴統治,安重榮誘使他們進入塞內。契丹多次派遣使者責問高祖,并要求放還被(安重榮)抓捕的契丹使者。高祖對契丹使者十分恭謹,愈受責備態度愈加恭敬,多說好話以求解脫,卻縱容重榮,對他對待契丹使者的行為不加追問。天福六年夏天,契丹使者拽剌路過鎮州,安重榮冒犯侮辱他,拽剌出言不遜,重榮大怒,抓捕了他;又寫信送給朝廷大臣、四方藩鎮長官,都說契丹可以攻取。高祖擔心這件事,為此駕臨鄴地,告知重榮說:前代與契丹和親,都是為 天下考慮,現在我憑這么大的天下對契丹稱臣,你憑一個小小的鎮州與其對抗,大小不一樣,不要自取其辱!重榮認為晉不會拿他怎么樣,于是決定反叛。重榮雖然(先)與契丹有約,暗中卻派人與幽州節度使劉晞結盟。契丹也認為晉朝多事對自己有利,慶幸重榮作亂,希望晉朝廷與重榮同時受損。想趁機窺視中原,因此不加怒于重榮。這年冬天,安從進在襄陽起兵反叛,重榮聽說就跟著反叛。這年,鎮州遭遇旱災、蝗災,重榮聚集幾萬饑民,驅趕他們向鄴地進發,聲稱要入朝見皇 帝。晉高祖派杜重威阻擊他,軍隊(士兵)戰斗開始后,安重榮的部將趙彥之與安重榮有嫌怨,臨陣倒戈投奔晉軍。重榮聽說趙彥之投降晉軍,非常驚懼,率領幾百名吐渾騎兵駐守牙城,重威派人抓住了重榮,殺死重榮把首級獻給高祖,高祖登樓接交首級,并漆其首級后送給契丹。
拓展閱讀
安重榮介紹
安重榮(?—942年),小字鐵胡,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人。五代十國時期后唐、后晉時期將領。
頗有膂力,精于騎射。后唐長興年間,出任振武軍巡邊指揮使。支持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起兵奪位,擔任成德軍節度使。通曉文吏,勤于政事。天福七年(942年),反對后晉高祖石敬瑭向契丹過分妥協,起兵反叛,兵敗被殺。
安重榮生平
出身累世勛閥。頗有膂力,善于騎射。后唐長興年間,出任振武軍巡邊指揮使,曾因犯罪入獄,幾乎被殺。其母赴東都洛京(今河南洛陽)申告,后唐明宗李嗣源下詔釋放。
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身兼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三要職的石敬瑭起兵于太原,為了擴充實力,取后唐而代之,派人暗招安重榮。安重榮見后唐朝廷腐朽虛弱,盡失人心,敗亡已成定局,以巡邊千騎赴太原,投于石敬瑭麾下。
清泰三年(936年),契丹主耶律德光冊封下,石敬瑭稱帝,后晉正式建立,安重榮被授鎮州刺史、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身系武夫,通曉文吏之事,在任期間勤于政事。精明干練,處事決斷,留意致道,勤于政務,每遇訴訟案件,親臨大堂明辨曲直,依法裁決。至于百姓徭役、課稅、倉庫耗羨等大事,他更是事必躬親。這樣,同僚及衙役們不敢貪贓枉法,胡作非為,鎮州一帶得以保境息民。
安重榮由一軍卒起家,為時不久,即揚名顯身,飛黃騰達。目睹后唐末帝李從珂、后晉高祖石敬瑭靠兵變得踐帝位的事實,曾對別人說:“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安重榮平素倨傲跋扈,時有僭越之舉,為當朝權貴所不容,心中常對此憤恨不已。
對后晉高祖石敬瑭與契丹約為父子、割讓幽云十六州,以為“此晉之萬世恥也!”曾上表直斥。石敬瑭固執已見,不聽勸諫。安重榮后起兵反晉,大敗,被殺。
安重榮的主要影響
起兵背景
后晉開國皇帝石敬瑭在契丹主耶律德光的扶植下登上帝位,并拜年紀比自己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自稱兒皇帝。當時,契丹對境內北邊諸族橫征暴斂并脅迫各部落,意圖進犯中原。北方部族不愿為契丹效力,吐谷渾、沙陀,突厥等部落首領紛紛攜帶部眾,投奔中原王朝。黃黨項、逸利、越利諸族部落首領也遣使送上契丹授予的委任狀、詔書、旗幟等物,希望后晉聯合諸部落,共同抵抗契丹。幽云十六州的人民思歸中原之心更為迫切,朔州節度使趙崇聯合本城將校殺掉遼節度使劉山,希望回歸中原王朝。安重榮則招誘一些部落進入關內。耶律德光得知此事,立即責令石敬瑭,將這些人押送回遼,并要他嚴罰保護部民的官吏
起兵原因
石敬瑭迫于安重榮實力強勁,只派供奉官張澄帶領兵士二千,將已居住在并、鎮、忻、代一帶(今山西中部、河北西部一帶)的少數部族驅逐回原地,但少數部族去而復來,安重榮又將他們收留并順勢招兵買馬,編冶甲兵,伺機發難。石敬瑭囑托安重榮對契丹恪守成約,勤謹事奉。安重榮卻上書主張抗遼,細述了遼境內反抗浪潮、各部落向往中原王朝、盼歸之心似箭、有的部落冒險棄暗投明以及朔州節度使倒戈的情況,強烈要求后晉征討契丹。如此,所有受契丹壓迫的部落會群起響應,后晉必能勝券穩操,大獲全勝,上可洗國恥,下可慰人望。安重榮又將奏章要旨書寫成文,傳閱于后晉文武大臣及四方藩鎮,頗得朝野上下的理解與同情。石敬瑭閱畢奏章,見安重榮反形已露,親至鄴都(今河北大名縣西北),連下十道詔書勸諭安重榮,安重榮見石敬瑭如此,決心反叛。
起兵叛亂
后晉天福六年(941年),石敬瑭北巡鄴都,京城空虛。安重榮致書山南東道(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節度使安從進,讓他起兵造反以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安從進一起兵,安重榮立即率部響應。這一年,旱、蝗災害嚴重,百姓困頓不堪,安重榮以抗遼相號召,很快聚集起饑民數萬人撲向鄴都,聲言要覲見石敬瑭。隊伍行至宗城(今河北威縣30里),與前來鎮壓的杜重威部遭遇。雙方交戰之緊要關頭,素與安重榮有矛盾的趙彥之突然倒戈,奔降晉軍。安重榮措手不及,大敗而逃,其將士2萬余人皆潰散,大部分凍餓、被殺而死,只有安重榮及10余名騎兵得以生還,他們動員全城軍民把守鎮州城門。杜重威派大軍重重包圍鎮州,鎮州軍民奮力死戰,拒不投降,重創晉軍,后來,安重榮手下將領投降后晉,從城西水碾門引晉軍入城,守城軍民2萬余人被殺。安重榮又率領僅存的吐谷渾數百名騎兵退至牙城,并力守御,終因饑困力竭,寡不敵眾而失敗。安重榮被后晉軍隊俘獲。石敬瑭下令將安重榮斬首,將他的首級裝在一個匣子里,送予遼帝,時為天福七年(942年)正月。
事件評價
石敬瑭為取得皇帝寶座,不惜出賣民族利益,認賊作父,對契丹稱臣、割地、納帛,無所不至,使中原百姓陷于水火之中。后晉文臣武將中唯有安重榮自恃忠心,旗幟鮮明地反對石敬瑭奴顏婢膝的投降政策,痛斥他飲鴆止渴的賣國行徑,力所能及地保護北邊諸族部民,遏制契丹人的狂妄野心,這種抵抗外族侵略的愛國心與民族氣節值得后人稱頌。
【《新五代史安重榮傳節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王冕傳(節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6-09
《符存審傳新五代史》閱讀答案及翻譯09-18
顧榮施炙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7-15
《小販(節選)》閱讀答案06-25
《繁星》(節選)閱讀答案05-19
《邊城(節選)》閱讀答案06-24
《白鵝》(節選)閱讀答案04-12
劉寵字祖榮文言文閱讀及答案10-18
魯迅《故鄉》(節選)閱讀答案10-13
《平凡的世界》節選閱讀答案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