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風必助之》閱讀答案參考
作家名片
葉傾城,一個以散文隨筆著稱的新銳女作家。國內發行量最大雜志《讀者》的簽約作家,其作品在諸多的報紙雜志中有很高的轉載率。著有《情感的第三條道路》、《住在內衣里》、《我的百合歲月》等多部散文集,《原配》、《麒麟夜》等多部長篇小說。
近年來,葉傾城以唯美浪漫而又不乏理性與深刻的文字征服了大量讀者。她的散文多取材于平凡人生的真實感悟,以女性特有的感性、細膩和聰慧給讀者帶來愉悅和啟迪。她曾謙虛地說:“從來沒有寫得很好過,也終生不可能寫得非常好。但若這世界恒久是淡薔色的秋,只希望我的文章可以是一場桂花雨,一小朵一小朵,芳香沁人地滴落,令世界也溫柔可親。”
“寫作之于我,越來越像一樁宿命,一份天賜的枷鎖,但我愿意背負這沉重,直至永遠。”她如是說。為此,她筆耕不輟,期冀有朝一日成為文壇常青樹。
她在自我介紹上說:如果你曾愛過我,你自然知道。如果你不曾,我該如何讓你明白呢。
在這里,就讓我們的'心靈下“一場芳香沁人的桂花雨”,一起走近葉傾城質樸、可親和靈動的精神世界。
人生智慧?意蘊無窮
木秀于林,風必助之
葉傾城
學者謝泳在研究西南聯大的時候注意到,當時同班的同學,后來的差別主要在機遇上:“是機遇影響了才能,不是有才能就能得到機遇。有才能沒有機遇,才能慢慢就沒有了;而有機遇,沒有才能慢慢也會發展出才能,獲得成功。”
同學少年的日子,大家都是纖纖小樹,生長在同一片苗圃里。而后,大家漸漸分散到人生的大森林里,有些不幸落在低洼,有些卻有緣栽種在山頂。種在山頂的,比周遭的林木都高出一截,于是,更多的陽光照在它身上,春天的第一場雨也都給了它。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沒錯。狂風暴雨季節,它在風中凌亂,斷了一地的枝丫。但,一年能有幾次摧折之風?平常日子里,風把它的花粉遠播,蜜蜂蝴蝶都飛來;借助風勢,它的種子傳播天下。而隨著它越長越大,成為參天大樹,小小的風對于它,連摧折都無能為力了。它得到的越多,其他樹就得到越少——資源,不過就是一碗飯,你多吃一口,其他人就餓著。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往往還沒有兩棵樹之間來得大,畢竟人家還可能不同科不同綱不同屬,而我們,都是人科人屬人種。所以,能流傳千古的名言,普通人也說得出來;偉大的、撼動世界的發明,多得是人曾心念一轉間想到。區別何在?不是說了什么,也不一定是誰說的,往往只取決于,你在什么位置上,風幫不幫你忙。
就像如果樹會說話,森林里也有竊竊私語,最矮的灌木叢,滿腹心事只能說給小草聽——小草可能還似聽非聽。而百年紅松,才有資格發出松吟,好風憑借力,松濤入你夢。
你要當灌木還是紅松?想風不打頭雨不打臉,還是笑傲風云?你是愿意湮沒人海,默默無聞,還是成為參天大樹,活出人生的豐盛美好?
一切,都是人類自愿的選擇。
(選自《格言》2009年第7期)
品后余香
三國魏人李康在《運命論》中寫到:“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這種思想曾經制約了很多人,隨大溜兒,不敢表現自己,藏匿于“雞群”之中,不敢成為“雞群之鶴”。在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勵,很多人常常在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被淘汰。所以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展現自我,標新立異,渴望與眾不同,社會也隨之提供了很多平臺,只要敢站在臺上,就有機會實現夢想。木秀于林,風必助之。
且讀且思
1.三國魏人李康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而本文作者卻說:木秀于林,風必助之。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說法的?
2.本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3.讀完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啟示?《木秀于林,風必助之》:1.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這種思想曾經制約了很多人。而作者反其意而用之,給人以激勵。2.文章運用形象的借喻手法,從木到林,描寫了人生的境遇,人似于木,雖有形上的差別,卻有神上的相似,謂之取材新穎,語言凝練深刻,富有表現力,深刻地寫出了木與人的相似之處,強調了機遇對人的重要性。3.略。
【《木秀于林,風必助之》閱讀答案參考】相關文章:
《定林(王安石)》閱讀答案及參考答案02-28
《風落之果》閱讀答案3篇04-20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閱讀答案07-05
《聊齋·于成龍》閱讀答案11-21
《隋書于仲文傳》閱讀答案06-26
背影閱讀答案參考02-24
《背影》閱讀答案參考02-23
內經閱讀答案參考02-21
《漢字之美,妙在多維》閱讀訓練參考答案11-19
王安石《定林》閱讀答案2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