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仇人一塊面包》閱讀答案
語文閱讀理解在語文教學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閱讀理解關鍵是掌握解題的正確的方法,只有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任何閱讀理解方面的題目應該都難不住同學的。
給仇人一塊面包
寒心血
二戰時期,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團結一致,浴血奮戰,在付出巨大的代價之后,終于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戰爭勝利的當天,上萬名疲憊不堪、無精打采的德國戰俘排成長長的縱隊,在荷槍實彈、威風凜凜的蘇聯士兵的押解下走進莫斯科城。
得知法西斯戰俘進城的消息后,人們幾乎傾城而出,紛紛涌上街頭。在寬闊的莫斯科大街兩旁,圍觀群眾人山人海,擠得風雨不透。在圍觀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兒童。
蘇軍在戰勝入侵的德國法西斯的同時,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這些老人、婦女和兒童都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當中許多人的親人,在這場異常殘酷的戰爭中被入侵的德國法西斯殺害了。
失去親人的痛苦把原本溫和、善良的人們激怒了,他們懷著滿腔的仇恨,將牙齒咬得格格響,一雙雙充滿血絲與復仇火焰的眼睛齊刷刷地向俘虜走來的方向注視著。
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大批的軍隊和警察出動組成一堵墻,排在憤怒的人群前面。
戰俘出現了,近了,更近了。圍觀的人群開始騷動,有人喊出打倒法西斯的口號,有人叫罵著讓殺人的兇手償命,接著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負責維持秩序的警察企圖阻止,馬上被洶涌的人潮沖得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組成人墻,好不容易才將人潮擋住。
此時,戰俘已經來到人群前面,他們個個衣衫襤褸,步履蹣跚,每向前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他們有的頭上裹著繃帶,有的身帶重傷,有的失去手腳躺在擔架上不斷發出痛哭的呻吟。
面對激怒的人群,德國戰俘呆滯、木訥的目光中充滿了恐懼與驚慌。出于求生的本能,他們不住地后退。許多戰俘本來就身負重傷,疲憊不堪,再遭如此驚嚇后癱軟在地。擔架上的重傷號,被扔在地上,無力逃脫,拼命地哭號呼救。
這時,一位中年婦女在混亂中拼命擠過人墻,沖到一個受傷的戰俘跟前,舉拳要打。
這是一個失去雙腿的重傷號,他頭上打著繃帶,破爛的軍裝上沾滿了血跡,臉上的稚氣表明他絕對不會超過二十歲。面對撲面打來的拳頭,他無力躲閃,瞪著驚恐的眼睛,發出絕望的.哭泣。
驀地,中年婦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站在那里。她怔怔地看這年輕的戰俘,心頭一陣劇烈刺痛,在這個年輕傷號稚氣的臉上,她看到自己剛剛戰死的兒子的影子!
婦女猶豫了一下,嘆了口氣,那只高舉的拳頭無力地垂了下來。婦女從懷里掏出一塊用紙裹著的面包,輕輕地遞到傷號的面前。年輕的傷號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驚恐的眼睛盯著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婦女硬把面包塞到他的手中,他才如夢方醒,抓起面包連裹在外面的紙都顧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大吃起來,看得出他一定幾天沒有吃飯,餓壞了。
看到傷號餓成這個樣子,婦女緩緩蹲下身子,用顫抖的雙手輕輕撫摸著傷號頭上的彈傷,失聲痛哭起來!
悲痛的哭聲撕心裂肺,騷動的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人們驚呆了,一個個用驚異的目光注視著眼前的一切。空氣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條大街一片死寂。
良久,人們才醒悟過來。這時,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現了:那些老人、婦女、孩子,紛紛拿出面包、火腿、香腸等各種食品,一起向受傷的戰俘涌去……
1.你認為文章表現的主題是什么?
2.文章為什么用那么大的篇幅描寫蘇聯人民對戰俘的激憤?
3.中年婦女看到傷號餓成那個樣子,為什么用顫抖的雙手撫摸著傷號頭上的彈傷,失聲痛哭起來?
4.文章結尾說“良久,人們才醒悟過來,”人們醒悟了什么?
《給仇人一塊面包》閱讀答案
1.本文通過一個蘇聯中年婦女給德國戰俘面包的故事,贊頌了蘇聯人民的寬容和對戰爭的憎恨、對和平的渴望。同時也告訴人們:戰爭是柄雙刃劍,不論是戰勝者還是戰敗者,人民都是戰爭的受害者,應以寬容之心對待。
解析: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從婦女和人們對戰俘的表現、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中去體會。
2.更有力地反襯中年婦女寬容、善良之舉的高尚和偉大。
解析:需要結合下文來理解,體會這些內容對主人公的襯托作用。
3.因為從這個傷號身上她看到了剛剛戰死的兒子的身影。使她感到這個年輕傷號同樣是戰爭的受害者,同樣需要人的關心和愛護。
解析:從戰爭給雙方帶來的災難角度考慮解答。
4.這些戰俘與自己死去的親人一樣都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也有親人,也盼望著回家與親人團聚。
解析:人們在婦女的感召下,對戰爭有了新的認識。這也正是本文所要表達的主題。
【《給仇人一塊面包》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如何給地球降溫》閱讀練習及答案11-19
《給最愛的他們安全感》閱讀答案11-19
《謎題》閱讀答案10-29
柳宗元閱讀答案10-17
蝶戀花閱讀答案09-05
《幽居》閱讀答案11-29
微波閱讀答案12-14
鷺鷥閱讀答案12-13
演變閱讀答案11-19
竹子閱讀答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