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達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①首先是緯度。②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③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④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 句。( )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話是個省略句,請把它補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兩層,這兩層的關系是( )
A、總分 B、并列 C、解說 D、補敘
4、第二段未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
A、作比較 B、列數字 C、舉例子 D、打比方
5、“氣候”是“氣”與“候”的合稱,我國有“二十四氣,“七十二候”的說法,請寫出兩個節氣的名稱。
6、選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個因素的詞是 ;選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順序說明這些因素的詞是 。
7、選文第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運用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
8、再寫出兩個影響物候來臨的因素。
參考答案:1.B A C
2.銷聲匿跡:這里指消失了鳴叫聲,藏起了形跡。翩然:動作輕快的樣子。
3.A
4.時間順序;舉例子
5.不行。以上情況只限于“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
6.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說明于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畫卷,既引人入勝又使人聯想,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又給人以強烈的懸念,從而為下文說明大自然的語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鋪墊。
7.題目標作“大自然的語言”,其實是“物候現象”的形象化的說法。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顯得新穎別致,引人入勝。
8.(1)次第,一個接一個。
(2)說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現象,在農業生產那里,起著預報農時的作用。
(二)
(1)根據這些來安排農事。
(2)榮枯 去來
(3)用“||”將這段文字分為三層。
(3)……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
(4)①傳語 ②暗示 ③唱歌
(5)A.× B.√ C.√ D.×
(6)以實例說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
(7)①杏花開了…… ②桃花開了…… ③布谷鳥開始唱歌……
(8)邏輯順序
(三)
(1)經度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
(2)①; 概括到具體(邏輯)
(3)說明經度的差異影響物候的來臨。
(4)舉例子列數字 作比較
(5)表示沒有例外,這樣就準確地表達了經度對物候的影響
(四)
1、A
2、物候現象的來臨首先決定于緯度因素。
3、C
4、D
5、二十四節氣名稱選其二即可
6、“哪些”“首先”
7、設問 引起讀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8、經度因素、高度因素、古今因素三者選其二
大自然的語言(節選一)
(1)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呢?
(2)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3)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谷雨節,煙臺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因為煙臺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4)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由于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5)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
(6) 物候學這門科學接近生物學中的生態學和氣象學中的農業氣象學。物候學的研究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還有多方面的意義。物候資料對于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還可以利用來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也可以利用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我國有很大面積的山區土地可以耕種,而山區的氣候、土壤對農作物的適應情況,有很多地方還有待調查。為了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開展山區物候觀測是必要的。
(7)物候學是關系到農業豐產的科學,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懂得大自然的語言,爭取農業更大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