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匯編14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
一般授課時我們會按照行文順序進行講解,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課文脈絡有三個部分,先以“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為引,接著大篇幅的描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最后以“圓明園被毀滅的`過程”收束。
但從情緒推進的正常角度來看,用常規行文推進的方法閱讀是有一定障礙的,比如開篇就讓孩子們讀“圓明園的毀滅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時是完全讀不出這句話的份量的。所以在品讀時,我將閱讀次序做了調整,先從第二部分切入,通過精讀積累,讓孩子們充分感受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自豪感油然而生;接著讀“圓明園被毀滅”,我國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從“輝煌”到被搶、毀、燒等的“毀滅”,反襯出英法聯軍的暴行,情緒由“自豪”過渡到為“憤怒、痛惜”,最后再回到文章開始才真正體會“圓明園是的毀滅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樣從情感上水到渠成,孩子們對文章的理解感悟也更加深刻。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2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第九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精練的文字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著重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圓明園是怎樣一座園林,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通過一美一慘,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課前搜集資料,了解歷史。
這一類的課文,由于學生平時看見過昔日的圓明園的景象,所以在課前我布置了搜集資料的作業,提前了解歷史,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工作。例如在教學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這幾個自然段時,圓明園的瑰麗畢竟已經成為過去,單憑讀課文讓學生在腦海里想象這情景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就可以讓學生拿出課前搜集到的資料,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的學習積極性。
二、利用未來教室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理解。
教學時我運用校網站上的資源,讓學生通過觀察、欣賞圖片,閱讀文字資料,直觀理解,更快,更好地來感知課文。例如:學生在理解對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在文中找出關鍵句,再用課件展示出來反復朗讀,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對圓明園的毀滅的惋惜之情;文中的第2、3、4自然段時描寫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單調的文字獨白很難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此時的教學我靈活使用廣播教學手段,放手讓孩子們在校網站上自主查找相關的資料及圖片,一切想了解的內容很清晰出現在他們的電腦上,這里的知識收獲自然顯得那么的水到渠成,孩子們對圓明園昔日輝煌贊嘆之情溢于言表;而針對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只要抓住這些詞語,侵略者的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三、小練筆,抒發情感。
順勢而行,我播放了一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英法聯軍的野蠻和強盜行為。在觀看完后,在學生滿腔憤怒時,讓學生拿起筆,寫一寫,“假入你此時正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最想說些什么?”讓學生由感而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總結課文,情感升華。
在課文結束時為了教育學生不能忘記過去屈辱的歷史,記住寫在圓明園殘柱上的恥辱,讓學生理解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們要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強大、繁榮的祖國,使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悲劇永遠不再重演。此時的情感自然達到高潮,文章的主題呈現出來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3
優點:
1、由于學生對圓明園及中國近代史了解甚少,因此要想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補充一些文字圖片資料尤其重要,所以在課前就布置學生著手收集各方面的有關自己聊,老師做輔助補充,效果較好。
2、在課中,引導孩子通過抓重點字詞句,反復讀,體唯獨,感悟,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奇妙,在在中表達,學習運用語言文字,再度重視感情得到進一步升華。
3、課后,讓孩子寫寫感受,從口語落實到書面語,學以致用。背誦第三段積累好詞佳句,為運用語言打下基礎。
不足:
課中未能關注到全體學生,應落實到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進行因材施教。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4
《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我在設計上遵循“1+x”和“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1”確立為《圓明園的毀滅》,x確定為《兩個強盜的故事》,選自雨果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這篇文章與課文在內容和寫法上都有相似之處;“一得”確立為鋪墊這種寫法。我在課前收集學生的問題,即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為什么作者用大量筆墨描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以學定教,嘗試課堂教學的改革。
在教學中,我使用了兩次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邊讀邊悟,組內交流,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我們小組學習是在剛剛起步階段,許多學習方式和表達的方法還需要給孩子們多做指導,以待提高。
具體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不足需要改進和提高。
1、學生能力需要培養和提高。整節課學生反應不是太積極,課堂氣氛比較沉重,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有待改善。
2、我在備課時對預設準備不足,在做引導時,語言不夠規范嚴謹。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5
《圓明園的毀滅》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制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1、掌握生字詞。2、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深入地理解課文。
因為當年的景觀早已不復存在,在做課前的準備工作時,我安排學生搜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資料,學生通過收集的資料來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圓明園。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找出文章該段落的重點句,然后展開想象,了解文字介紹中的圓明園。當學生逐漸梳理出文章層次與想象空間后,再借助課件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文章的內容相對單薄,缺少生動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對民族苦難的深層思考。為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于是,我適時地給學生補充材料,如通過數量眾多的圖片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教學中還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語言,品味語言去感受昔日圓明園的精美,壯觀。使學生深切感受圓明園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由衷地發出“圓明園真的太美了”這樣的感嘆。我認為本節課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句子展開教學,教學思路清晰;語言文字的訓練比較落實,如引導學生品讀句子,體會圓明園的美麗、宏偉,指導學生背誦課文也落到實處。但不足的地方也有不少,如:學生的情緒沒有很好地調動起來。由于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引導學生背誦和展示背誦,導致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間倉促,未能讓學生觀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片段和讓學生抒發看到圓明園的殘垣斷壁時的感受,學生的情緒未能很好地調動起來,因此,學生對英法聯軍罪惡行為的痛恨之情和失去圓明園的惋惜之情在朗讀課文時表現不夠。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6
我執教完《圓明園的毀滅》之后,回想整個過程。在這次磨課中,我對這篇課文進行三次備課,每一次備課都經歷不一樣的思考。備課只是課堂教學的前奏,上課是課堂教學的平臺,課后評議是課堂教學的診斷糾正,我認為這是以磨課作為教學的新起點,追求教師教學發展的長遠之路。本次磨課研修的任務主要圍繞教學目標的制定與落實展開的,我是執教的老師,也注意在這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我有了新的思考,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教師動態的引導
備課中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出發點有三方面,一是語文課程標準;二是學生學習的認知特點;三是教材的特點。這三方面中包含著動態的因素和靜態的因素。其中學生和教師的課堂交流是動態的,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思維碰撞也是動態的。因此,課堂教學就會有預設和生成。那么,預設是教學目標的期待,生成包含預期目標的落實和新教學點的形成,這些都是動態的。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圍繞課時目標的落實主要體現在課堂中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都是以落實教學目標為基本。那么,我覺得課堂上能不能落實好教學目標,教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
在備課中,我也具體考慮到課堂中教師的行為和教師言語的具體操作,可是在實際課堂中,面對學生時我的引導隨著教學一步步地進行也伴隨著變化。因此,我發現預設中的引導有些是沒有預期完成的,課堂中教師的引導又是進行教學的橋梁。所以,我的引導也應該不斷地變化,以學生的課堂學習為基礎,對學生進行隨機地引導,從而努力落實教學目標。
課堂中,師生進行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自由朗讀“圓明園的損失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之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學生的理解很多是質疑。他們結合自己的'認識更多的想到:“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皇家園林那么多,為什么單單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還是世界歷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等等。我在預設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會有這么多的疑問,我以為他們會依據這段的描述,談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圓明園的毀滅方面。沒想到大部分學生是在懷疑作者的描述是否屬實,這就是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可見,這對我也是一個無法預料的問題。如何接著學生的疑問進行下面的教學環節,繼續完成教學目標成為擺在我面前的問題。如果忽視不管,只說很好是不行的;如果就這些問題抓住不放,也是不可取的。我在課堂上的處理是先表揚學生的質疑態度,而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繼續讀文章的二至四自然段。課下在反思中,我發現我的這種做法是有頭無尾,沒有讓學生在學完第四自然段之后進行自我回答。這是我失誤的地方,原因就出在教師的引導和教師對學生前后學習的完整性上把握不牢固,對學生的課堂實際學習現狀重視不高,總有種背教案的傾向,沒有真正意義上面對學生的實際學習。
二、學生動態的自主學習
學生的學習水平是可以評估的,但是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變化是不能預測的。這節課上,學生學習的態度很積極,學習的興趣很濃厚。每個學生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都充滿著期待,當然我也一樣。怎樣利用好這種期待的情感,把它作為學習的動力,是很關鍵的。這里就提到學生的學習也是動態發展的,包括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也包括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總之,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學習變化,尤其是思想的變化和學習能力的變化,這對落實好教學目標是極其重要的。
課堂中學生在詞語學習中情緒高漲,掌握詞語的效果很好。可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問題的難度,學生在不斷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思維慢慢變慢,需要靜靜思考的空間。教師不能為急于得到答案和進行下一環節而盲目評價和引導。所以在動態變化的課堂中,面對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實施教學。
三、教學目標的動態發展
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是共同的實施者。為了實現學生有實效的發展,學生應具備的語文能力,師生應該共同完成教學目標。雖然教師經過不斷地備課和教后反思,不斷地完善教學設計和定位教學目標,我們共同的目標就要落實在學生身上,因此教學目標也是動態的,我們為了落實和鞏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我們應該面對實際的教學現狀,認真探索教學的實施問題,探索學生的個性發展,不斷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更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方向。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7
《圓明園的毀滅》是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勿忘國恥”為主題,讓學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間中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同時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初步學習整理和運用資料的方法。
對于圓明園,大部分學生都比較陌生,而且這座曾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早已不復存在,大多數圖片都是斷壁殘垣的遺址圖。如何能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它昔日的美好,并在毀滅后激發起他們內心的愛國熱情成了教學的難點,這也正是本篇課文作者匠心獨用的地方——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很多筆墨來寫它昔日的輝煌。
一、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采用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圓明園這么美,但卻被無情地毀滅了,在感受了圓明園的美之后,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最可恨。在學生暢談感受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最后回歸第一自然段。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心中肯定有千言萬語,學生心中升騰起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給學生一定時間的朗讀,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升華。
引導學生在默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在朗讀中體會感情、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圓明園內都有什么,然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在讀中感受到了圓明園的輝煌,在讀中迸發出了對英法強盜的憤恨、
二、 直觀感受,激發情感
通過圖片和影視資料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直觀感受,更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圓明園離我們非常遙遠,不管是它的輝煌,還是它的毀滅,僅僅借用文字資料激發不了學生的情感,但通過展示圓明園的奇珍異寶,輝煌建筑復原圖來引導學生理解輝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圖片后學生們都震驚了,此時,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三、 查閱資料,了解歷史
課前布置學生查閱資料,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興趣。例如,讓同學們搜集與“圓明園”有關的資料,課下同學們就互相傳閱,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有了很多的了解,在課上體會的就更深。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段時,讓學生搜集當時時代背景的文字資料,學生讀后對英法聯軍更加氣氛,恨之入骨。同時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了他們好好學習,使祖國更強盛地愿望
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并展開想象,使學生對當年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了解。還找出了文章中三個高度評價圓明園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的句子——“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抓住關鍵詞“舉世聞名、博物館、藝術館、瑰寶、精華”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人們給圓明園這么高的評價?”在討論中明確作者是從眾星拱月的布局、風格各異的建筑、收藏珍貴文物這三個方面,來再現圓明園輝煌的過去。
為了達到本課教學的情感目標,突破難點,我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圖片,讓學生了解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學生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但在教學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么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時間里,在英法聯軍的手里化為灰燼,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利用多媒體、圖片等,此時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里。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是那么熱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8
《圓明園的毀滅》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職責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寫作時,首尾呼應,題目是“毀滅”,但主要寫它的輝煌,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在教學課文前,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銷毀、瑰寶、灰燼、舉世聞名、眾星拱月、玲瓏剔透、亭臺樓閣等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資料,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職責感和使命感。
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與運用搜索、整理資料的方法。圍繞目標我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深入地理解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以下“三情”:
一、惋惜之情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人民為之惋惜。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世界人民也應感到惋惜。
二、贊嘆之情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舉世聞名”讓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贊嘆。圓明園建筑宏偉壯觀,充滿詩情畫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圓明園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兩處“最”,贊嘆之情溢于言表。
三、仇恨之情
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這些詞語寫出了侵略者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
但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是一個十分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么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的時間里,在英法聯軍的手里化為灰燼,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特意播放了《圓明園》的紀錄片,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里,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之情、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在課上談了自我的體會和感受,是那么熱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9
今天我和四一班的40名可愛的孩子在電教室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圓明園的毀滅》。
課件方面:
我收集了許多精美的圖片,一一展示了圓明園里風格迥異的建筑和各種奇珍異寶,并且配上了優美動聽的音樂,仿佛把學生一下子的帶到了古代的圓明園里,親身領略到了圓明園的舉世聞名。最后,展示了圓明園毀滅的視頻資料,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了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不足之處是:如果在探究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時,加入圓明園復原的視頻資料,那樣這節課會更加生動、形象。
探究方面:
這節課在設計之初我就緊緊圍繞“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探究式閱讀學習”這一教學主題,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我認為只有先讓學生充分了解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學生才能體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損失不可估量。作者介紹圓明園時從布局、建筑、文物三方面分別表現出了 “布局美”“ 建筑奇”“文物多”,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從而深刻感受“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在這個環節的探究過程中,我設計的問題是“分組討論你們最喜歡圓明園的什么?”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先說哪個環節,我們就一起現從哪個環節去探究。課堂上學生和我預想的一樣,是從最能吸引他們的“建筑”開始說起的,通過單個讀,分組讀、接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讀,學生體會到了圓明園建筑的“奇”。緊接著我又問“你從文中那些句子體會到了圓明園的奇?”這個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對這些風格迥異的建筑再次加深印象,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女同學竟然把話題叉到了圓明園的布局上,這時的我一心想著建筑方面學生了解的還不夠透徹,竟然隨口拋出“跑了”二字,阻礙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步伐。現在回過頭來仔細思考,課堂上當那位女同學提到“布局”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完全可以順著那位同學的思路進行探究,如果擔心“建筑”這部分學生理解的不夠透徹,可以回過頭來在進行分析也可以。
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探究式閱讀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在我的這節課中滲透的還比較充分,不足的是,我對這種教學模式把握和靈活運用的程度還不扎實。這就要求在今后的備課過程中一定要了解學情,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備課,設想學生最可能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找準一節課的“聚焦點”,緊密圍繞“聚焦點”靈活安排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膽嘗試“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探究式閱讀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0
一、走近圓明園
課前學生閱讀了兩篇課文,一篇是《圓明園的毀滅》,一篇是《雨果致巴特萊德的信》。上課伊始,學生的學習熱情便被點燃了。“英法聯軍把金碧輝煌的圓明園搶掠一空,焚燒殆盡,真是強盜行徑。”“我讀了兩篇文章感受是兩個字:悲憤,無比的悲憤與憤怒。”“東方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變成了斷垣殘壁,一片廢墟,讓人痛心不已。”學生在讀書中真的動了感情。
引導學生通過有關資料知道圓明園占地約458.9公頃,有一萬多個禮堂這么大。學生感受到課件上顯示的廢墟在風雨中已經佇立了144年。學生低沉而緩慢地誦讀:“圓明園里,荒野的風,嗚咽地講述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殘留的柱,痛苦地書寫著——一個國家的恥辱!”學生開始領悟課文上的這段話:“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學生說:“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才有不可估量的損失。”學生真正把書讀進去了。便從“走近圓明園”升華到“走進圓明園”了。
在這里,把文本整合成一個三維立體的“集成塊”,學生在閱讀同一主題下的系列文章,多角度獲取信息。在同一主題的語境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與思維,獲得審美的情感熏陶。
二、走進圓明園
學生默讀2、3、4自然段,畫出了一系列的關聯詞,如“有……也有……”“有……也有……還有……”“不僅有……還有……”等等。學生在讀書中掌握“眾星拱月”是怎樣的'布局,“金碧輝煌”“玲瓏剔透”是什么形態,“詩情畫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畫”“奇珍異寶”又是多么珍貴。在此基礎上,再讀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文章的前5段,學生被那“恍若月宮”的情景深深陶醉了。此時,只有此時,學生才真正在語言文字的載體引領下,走進了圓明園。
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也告訴世人:“圓明園的價值在祖國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當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之后又是怎樣的情景呢?引導學生結合資料領會“統統”掠、“任意”毀、“放火”燒的強盜行徑和野蠻罪行。此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屏幕上大火熊熊,濃煙滾滾,所有珍寶都化為灰燼,大火燒了30秒。沒有任何聲響和音樂,學生的心縮得緊緊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是8640多個30秒啊!在老師的引讀下,剛才板書的“有……也有……”等詞語間,老師加上“沒有……也沒有……”的沒字,這種強烈反差,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留下了永遠難忘的印痕。當屏幕上出現李大釗的詩句“圓明兩次昆明劫,鶴化千年未忍歸。一曲悲笳吹不盡,殘灰猶共晚煙飛”時,學生對侵略者的罪惡痛恨有加。
在這里,課堂教學的流程就像在一幅偉大畫作的框架中,整體把握,不斷積累,螺旋漸進,逐步沉淀。包括語言材料、結構樣式、人生體驗、情感態度方方面面有新的突破。正是在以“文化”為教學主題的引領下,教材要整合,在課堂上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從文本中積累文化知識,獲得情感體驗,豐富人生涵養,使師生的生命活力得以最大程度的激發。這樣的超越正是對學生成長真正負責任的體現。
三、走出圓明園
再讀課文開頭段,學生永遠記住了這個日子:1860年10月6日。就是從這一天以后,圓明園被摧毀成一個廢墟。還有什?什么都沒有了!(把黑板上所有字跡都擦去,稍留殘跡。)留下的是憤怒,是淚水,是嘆息,是奮發,是立志……“圓明園的毀滅是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如果歷史可以改寫,回到144年前,假如你是皇帝,假如你是大臣,假如你是守護的士兵,假如你是北京的普通百姓,面對英法聯軍的暴行,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學生在深入人物內心的體驗中,進一步領文本的深刻內涵。)當學生從資料中獲知有一種傳說——火燒圓明園的帶路人竟是著名詩人龔自珍的兒子——龔橙,這時學生們從心中僅僅是“仇恨”和“憤怒”嗎?這時“圓明園”這個符號在你心目中又是什么?學生答:是恥辱,是警示牌……讓他們清醒地認識到“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
在這里,課堂教學的另一個層面——自,進入了學生的精神世界。自省,即人格或個性的養成,是語文教學追求的重要目標。它不是把語文教學視為思想灌輸,而是引導每一位學生在獲得基本認同的前提下,根據個人的獨特感受,走上文化積累和精神成長的快車道,并終建立屬于自己的豐富而充滿活力的生命世界。
在《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中,我以三大學習主題為主線:“圓明園為什么會毀滅”“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在問題內驅力的作用下,學生運用遠程教育中的豐富的資源自主學習,或點擊圓明園概況,或欣賞圓明園風光,或觀看圓明園被毀的視頻信息,或走進數字虛擬圓明園……這些完全由學生主動探索、相互協商而學到知識,其價值遠遠超過教師在傳統課堂上灌輸,更有利于知識的保持。
當學生感知到圓明園的輝煌后,內心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急待流落時,我們則設計了一個情感流露的環節:有學生想用優美的語言感情描述;有學生想當導游,更有同學把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制成了圖文并茂的風光介紹,并輔以導游解說詞,這樣學生帶著情感進入角色,感受到了圓明園美至極點的同時學生的情亦至了極點,同時更為后文名園被毀,將內心的憤怒與傷痛發泄至極點奠定情感基調。
在這次教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課前資料搜集和積累運用中讀后感的材料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感情,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1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毀滅,表現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是本文的'中心。所以我在教學時的時候,就制定學習目標:了解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是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課前,我讓學生多搜集有關圓明園的輝煌資料,課上先交流,然后讓學生想象被毀后廢墟的場面,前后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萬園之園頃刻間化為一片灰燼的無奈,讓學生在一種至惡至丑的情境中產生強烈震動,迅速投入到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體會強盜們的野蠻、貪婪、瘋狂,真正了解到“國弱被人欺”的歷史原因,真正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進而將內心的憤怒和傷痛發泄到極點。
在這次教學中,讓我感動的是學生的發言,他們雖小,但他們已清醒地認識到“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認識到了他們必須發奮學習,保衛祖國,決不讓列強再踏進國土一步。
最后我還加強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使學生在讀中悟情,受到啟發,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2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痛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別具匠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的優秀篇章。課后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有得有失,先談一下所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課文中的字詞教學要抓重點難點。
對于五年級的孩子,課文中的生字詞不可面面俱到,每個都講到。而是對于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字音、字和詞語講解即可。例如,這篇課文字音注意:估量的“量”在這里要讀第二聲。玲瓏剔透的“剔”要讀第一聲。詞語重點講“眾星拱月”,要結合課文來理解,這個詞概括出圓明園的結構布局。詞的字面意思是“拱:聚集、環繞。像許多星星聚集、環繞著月亮。”教學時我問:文中的“星星”指的是什么?學生回答:“許多小園”。這里的月亮指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這個詞語的意思在本段的意思就是:許多小園像星星一樣環繞著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的周圍。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而且對圓明園的布局也了如指掌。
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教學時,我特別注重讓學生通過朗讀感知文本,品味語言去感受昔日圓明園的精美,壯觀,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教學的成功可為“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達到使教學結構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這段的教學以讀為主,在讀中學生感悟到了圓明園之大,之美,在讀中學生也充分地體會到了自豪的情感。在讀中讓學生體會到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在內容的處理上,我力求做到詳略得當。如第三小節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我引導反復朗讀,因此,學生不僅認識到了景觀之美,還感受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而二——五句中涉及到的具體的景物很多,如果逐處景觀地講解,不但費時較多,學生還會產生厭煩之意。在這兒的教學中,我就抓住一個問題:“圓明園中只有這些景物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從而讓學生找出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
三、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深入地理解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以下“三情”:
1、惋惜之情。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人民為之惋惜。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世界人民也應感到惋惜。
2、贊嘆之情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舉世聞名”讓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贊嘆。圓明園建筑宏偉壯觀,充滿詩情畫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圓明園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兩處“最”,贊嘆之情溢于言表。
3、仇恨之情
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這些詞語寫出了侵略者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
但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么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的時間里,在英法聯軍的手里化為灰燼,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特意播放了《火燒圓明園》的片段,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里,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之情、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在課上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是那么熱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遺憾的教學,這節課后也有不足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改進:對于課前查閱的資料。學生僅僅停留在從電腦上機械的打印下來,不會有取舍的巧妙運用。改進辦法:課堂上不允許念資料,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3
《圓明園的毀滅》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在設計這篇課文教案時,我首先閱讀了竇桂梅老師上這篇課文的教學實錄。她重在讓學生感悟“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損失,那必定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那有那些價值呢?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教學。教學中,竇老師富有感情的語言,巧妙運用數學計算讓學生感受時間的'長久,以及板書的巧妙設計,都讓我拍手稱贊。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不知不覺中浸潤著每一個孩子。但是,我在豎然起敬的同時,也在深深的思考:學生在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中,是否有長足時間的思考,是否真正觸及了他們的心靈?像《圓明園的毀滅》這樣的課文所包羅的東西太多太多,是否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深入地去了解歷史,去感悟課文呢?
思及至此,為了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我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課前的預習,填寫“自讀收獲卡”,收獲卡分兩部分,一是從課文中的收獲;二是從自己搜集資料中的收獲。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且落到實處。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孩子們在組長的帶領下交流了課前收獲,記錄員做記錄,發言人匯報交流,其他小組補充說明。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交流的收獲也很多,體現了生生之間真正的對話。
要讓學生由愛到恨產生強烈的情感碰撞,因此“愛”的情感就必須到位,這也是作者為什么用大篇幅寫它輝煌過去的原因。在讓學生感悟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時,我根據學生的興趣,從“布局”“建筑”“文物”三個方面讓孩子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進行二次分組,大大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在二次分組的小組內,我通過任務單的形式,讓孩子們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有目標才有動力。孩子們在組長的帶領下,非常認真地朗讀,非常熱烈地討論,非常團結地畫“布局”平面圖······動起來了,孩子真正的動起來了!
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讓他們從“我和他的意見一樣,因為······”“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從······”“我對他的看法有補充······”幾個方面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孩子思考——表達——傾聽——思考——表達,經歷思維的碰撞,智慧的閃現,情感的激發,將合作探究,生生互動落到實處。并通過作圖實踐,想象建筑景觀,欣賞建筑美景,閱讀歷史文物資料等,讓孩子感悟到圓明園的輝煌,從而自然產生“愛”的情感。
越愛就越恨,當孩子們觀看了“圓明園毀滅”的影片后,那失去真愛的痛,那對野蠻侵略者的恨涌及胸口。這是,我再讓孩子們在小組里結合課文抓字詞談感受,那就是真情流露,水到渠成。看著孩子們討論時憤怒的眼神,聽到他們激動的話語,我知道孩子們真正走進了課文,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內心。最后,通過愛與恨的強烈沖擊,我想孩子們有很多的感悟。通過老師的語言創設情景,我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并用你所有的感情表達出來,這節課就在孩子們激昂的話語中結束了。
整堂課,孩子們積極參與,充分表現了孩子的自主性。小組合作探究,提升了孩子們團隊的意識,讓他們懂得合作的力量,團隊的力量,并從中感受到樂趣。但與傳統教學相比,我覺得字詞深入的挖掘還不夠,課堂質疑還欠缺。如何將小組合作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找到切實可行的語文教學方式,我想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與探索。文章來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4
圓明園的毀滅是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回憶圓明園的盛況來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感。
今天我講授的是第一課時,當整節課講完下來之后以及聽完各位老師評課時,我對自己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也進行了反思。
首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不太明確,我把大量的時間放在了字詞教學上,忽略了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把握以及結構的劃分,所以會造成在講第二課時時很有可能會由于內容過多而無法按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其次,臨場應變能力還有待提升,在課堂剛開始前由于課件出了一點問題,所以有一段留白時間沒有及時分散學生注意力。
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得到良好的體現。進行詞語教學中沒有順水推舟的讓學生得到練習。
最后,這次教研活動對我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使我收獲良多。各位老師真誠的指導與建議,讓我在教法與教學思路上有了深刻的認識,在往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爭取得到更大的進步。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02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3-29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15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17
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8-22
【熱】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2-14
小學《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2-22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推薦】11-18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熱門】11-18
【熱門】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