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通用22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
《圓明園的毀滅》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教學一開始,我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要求學生和我一起書寫課題,并激情導入:看到“圓明園”這三個字在你的腦子里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學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輝煌,想到了它被毀后的廢墟,這樣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園林卻被侵略者無情的毀滅了。正像文中所說,“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采用這樣激情的導入,首先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迅速地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并順利進入課文第二部分的學習。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采用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圓明園這么美,但卻被無情地毀滅了,在感受了圓明園的美之后,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最可恨。在學生暢談感受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最后回歸第一自然段。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心中肯定有千言萬語,學生心中升騰起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給學生一定時間的朗讀,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升華。
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并展開想象,使學生對當年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了解。還找出了文章中三個高度評價圓明園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的句子──“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抓住關鍵詞“舉世聞名、博物館、藝術館、瑰寶、精華”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人們給圓明園這么高的評價?”在討論中明確作者是從眾星拱月的布局、風格各異的建筑、收藏珍貴文物這三個方面,來再現圓明園輝煌的過去。
為了達到本課教學的情感目標,突破難點,我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圖片,讓學生了解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學生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但在教學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么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時間里,在英法聯軍的手里化為灰燼,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利用多媒體、圖片等,此時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里。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是那么熱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2
《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里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可在《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感覺面臨著這樣的難題:學生對圓明園是陌生的,對以前的圓明園感覺更是遙不可及的,只單純地“以讀為本”,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受是不夠的。但是,如果忽視朗讀,在課堂上僅僅是把圖片的堆砌展示給學生,很顯然也是不可取的。于是,我就巧借多媒體,把學生的看、聽、讀、感結合起來,收效果然不錯。運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個信息量大且頗具人文色彩的環境來輔助教學。
上課一開始,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就是一幅烈火燃燒下“圓明園的毀滅”的課題圖。大火燃燒在圓明園,更燃燒在學生的心田。接著,在悲涼的樂曲聲中,播放了一系列圓明園的廢墟圖。目睹此景,學生禁不住發問:圓明園為什么會被毀滅?為什么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帶著一串問題,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教學變“要我知”為“我要知”,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多媒體輔助教學對這節課的朗讀訓練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時我不再是干巴巴地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而是讓學生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美麗的畫面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示在學生面前的平湖秋月、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樓等景點圖,把學生帶入了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的仙境,給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把學生的感官充分地調動起來后,他們面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讀出了贊美、自豪之情,然后播放錄相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斷,大火燃燒在圓明園,更燃燒在學生的'心田,面對圓明園的毀滅,學生讀出了痛惜、仇恨之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盡可能把講解、提問的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探究學習。探究學習。同時我還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想法以及真實感受,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在時間上把握得不夠好,超了兩三分鐘。其次,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師生互動還不夠到位。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要重視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的轉變,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3
圓明園的毀滅是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回憶圓明園的盛況來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感。
今天我講授的是第一課時,當整節課講完下來之后以及聽完各位老師評課時,我對自己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也進行了反思。
首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不太明確,我把大量的時間放在了字詞教學上,忽略了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把握以及結構的劃分,所以會造成在講第二課時時很有可能會由于內容過多而無法按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其次,臨場應變能力還有待提升,在課堂剛開始前由于課件出了一點問題,所以有一段留白時間沒有及時分散學生注意力。
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得到良好的體現。進行詞語教學中沒有順水推舟的讓學生得到練習。
最后,這次教研活動對我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使我收獲良多。各位老師真誠的指導與建議,讓我在教法與教學思路上有了深刻的認識,在往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爭取得到更大的進步。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4
優點:
1、由于學生對圓明園及中國近代史了解甚少,因此要想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補充一些文字圖片資料尤其重要,所以在課前就布置學生著手收集各方面的有關自己聊,老師做輔助補充,效果較好。
2、在課中,引導孩子通過抓重點字詞句,反復讀,體唯獨,感悟,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奇妙,在在中表達,學習運用語言文字,再度重視感情得到進一步升華。
3、課后,讓孩子寫寫感受,從口語落實到書面語,學以致用。背誦第三段積累好詞佳句,為運用語言打下基矗。
不足:
課中未能關注到全體學生,應落實到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進行因材施教。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5
《圓明園的毀滅》這一單元是一組關于愛國情懷的文章。課文主要講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經過,抒發了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憤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職責感和使命感。
在設計教學時,我先是反復研讀教材,并及時和本校五年級的同事韓琳娜教師聯系,請她把本單元的教參資料拍給我。經過認真研讀教參,我了解到本單元的主題和學習任務,明確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之后,我開始百度了解關于圓明園的相關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
在備課初始階段,我先想好了一個大的框架:先帶領學生經過文字和圖片體感受圓明園的輝煌,再經過文字和視頻了解圓明園的毀滅經過,之后順勢引導學生理解第一段中的
“不可估量的損失”,然后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但課文卻大篇幅寫圓明園的輝煌?”從而指導學生了解課文的寫法,最終升華主題使學生明白杯具的上演都是國家的懦弱無能,我們銘記歷史,不是記住仇恨,而是要時刻警醒自己勿忘國恥,并結合剛剛過去的70周年國慶大閱兵,感受當今國家的強大,綜合國力的提升是我們和平安定生活的根本,要居安思危,不忘自己肩上的職責。
雖然有了這樣大體的框架,可是中間2—4段課文的學習,我始終不明白該用什么具體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圓明園的輝煌,可是時間很緊,在極度的焦慮中,我不斷在想做法,不斷查閱資料了解更全面的圓明園,但腦子里還是一團,最終,我決定回到課文,雖然本單元的`學習需要結合資料了解課文表達的情感,可是我不能將重心放在資料的了解上,資料只是輔助,真正把握的還應是課文里的語文要素。于是,我再次沉進課文,反復讀教材,反復讀教參,突然有那么一刻,我覺得什么都通了,一向出不來的教案細節,突然在講課前一晚清晰起來:我要抓的就是句子給予的信息,要抓的就是引導孩子學會去文字中提取文本信息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在“布局”中藥抓“眾星拱月”,在“建筑”中要抓“三組關聯詞、金碧輝煌、玲瓏剔透以及建筑風格的迥異”,在“文物”中要抓“上自……下至”。至此,最終努力抓住本文訓練要點: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課文資料,落實語用。
在準備教學設計和教學課件的同時,我又爭分奪秒地抽出時間去五年級一班進行了一次試講,經過“實戰”,我發現自己的語言還是太貧乏,且許多要求不是太明確,于是課一結束,我又梳理自己的思路,搜集適宜的過渡語、引導語,并再次上網了解關于圓明園的資料,以便講課時自己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10月23日,到達運輸隊小學時第一節課已過半,我首先到教室去試課件,果然視頻播放不是很順利,于是又開始調試,最終在快上第二節課時準備妥當。第二節課,來了許多教師,呼呼啦啦做了一屋子,說實話,我并不緊張,腦子里也有思路,就是那些細節的話不見了,可是我并沒有所以受影響,依然按自己的框架依次展開教學。
整節課時間把握較好,在規定時間內,我完成了講課資料。回到辦公室我開始進行自我反思,我覺得自己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有:
1、整節課條理清晰,各個環節緊緊相扣,學生能較為明了地學習課文資料。
2、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在課文2—4段經過抓關鍵詞、句和引用資料圖體會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3、恰當插入視頻,激發孩子們內心的情感體會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讀出課文的情感變化。
4、經過前面輝煌和毀滅的強烈的比較,使學生明白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的含義。
5、板書設計是自己用心想出的一個變化的板書:先是在學生體會輝煌時隨學生的回答板書:布局巧妙、建筑精美風格各異、文物珍貴,然后在體會“毀滅”時,又突然將其全部擦掉,現場給學生一種震撼,那就是一切都化為灰燼,我們再也無法一睹它的舉世無雙,給學生極大的情感觸動。但也有不足之處:
1、在2—4段的指導學習中,對學生的讀的指導太少,且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也沒有更多形式的讀,更缺乏多種形式引導讀。
2、對圓明園的了解還是比較生疏,不夠能信手拈來,在教學中語言總是“短路”。
3、課的升華部分能夠再補充一些國慶大閱兵的視頻或圖片,更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并激發孩子們勇擔肩上的職責。
經過這次送教下鄉,我覺得自己再次得到鍛煉,在短短的兩三天時間我除了現有的工作都要做好之外,還能去用心準備一節公開課,我覺得對自己就是一種磨煉。同時,我也深深感到,要想講好一節課,就要不斷讀,不斷讀,哪怕你沒有思路,也要記住不斷讀,僅有讀進去,才能走出來,才能有一些美妙的點子迸發在某個瞬間。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6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課文所介紹的內容都已消失,無法再現,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就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文章從眾心拱月的布局、風格各異的建筑、收藏珍貴文物這三個方面來再現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在引導學生扎扎事實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這時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課件就為學生理解課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課件的應用及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當學生沉浸在圓明園的輝煌中時話鋒及轉,這樣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卻被毀滅了,是誰毀滅了它?為什么會被毀滅?
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學習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組織學生通讀課文,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會,有的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對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7
大家都知道趙括滿腹經綸,談起兵書來是頭頭是道,可是讓他上戰場上去打仗,卻是一敗涂地。為什么呢,我認為他打仗的理論是很充足的,就是缺少實踐,沒有將理論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我們對每一課都要制定一個教學目標。這個目標的落實很重要。聽了于老師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我知道了目標的制定不要過大,過大就完成不了。要寫具體,不具體就無從下手。下面針對這一節的聽課,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環節中具體體現。
上課前,教師要把討論確立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作為首要內容。確立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本節內容在單元中,乃至整個教材中的位置;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水平。課堂的知識和能力目標必須突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必刻意強化,這是所有教育過程中都應該貫穿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一點點滲透的;然后討論達到這個目標所需采用的教法和學法。這個環節要細致,考慮要充分:問題怎樣提出?應作哪些預設?可能會有怎樣的生成?目標達成的檢測和反饋方式,教師在備課時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課堂目標明確,教師才能訓練到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參與面廣,主動性強。
二、達成目標要采用適當的方法。
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教學的成功可為“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從而化難為易,達到使教學結構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圓明園的毀滅》既要讓學生看各種優美的圖片,感受圓明園“美得讓人心醉”,激發學生產生驕傲和自豪之感。在孩子們還沉醉在“愛”的海洋里。觀看《圓明園的毀滅》錄像資料,讓學生的心為之所痛。看到學生神情激動,可想而知,此時學生心中肯定升騰著一股股感情。讓他們體驗“毀得令人心碎”。而這樣美得讓人心碎的東西卻被無情毀滅,學生一直被“壓抑”的情感,終于有了噴發的機會。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情動于中而發于外,其強烈的情感如黃河之水,飛瀉而下。
三、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學目標具有導教、導學、導測的功能。目標明確,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首要條件。而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三維目標的要求,又決定了語文教學目標的多樣性。盡管這樣,由于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還是語文實踐,不必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因此,語文課堂要目標明確、單一,讓學生學有所“得”,還是可以做到的。充分了解學情。這樣才能避免制定目標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制定出的目標才具有導向性和針對性。確定教學目標,教師要做到胸存課標,心中有本,目中有人。
總之,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學是一個龐雜的任務。語文教師應在目標教學的引領下,努力實踐,不斷摸索出符合我們學生特色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不斷提高。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8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痛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別具匠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的優秀篇章。
課后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有得有失,先談一下所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課文中的字詞教學要抓重點難點。對于五年級的孩子,課文中的生字詞不可面面俱到,每個都講到。而是對于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字音、字和詞語講解即可。例如,這篇課文字音注意:估量的“量”在這里要讀第二聲。玲瓏剔透的“剔”要讀第一聲。詞語重點講“眾星拱月”,要結合課文來理解,這個詞概括出圓明園的結構布局。詞的字面意思是“拱:聚集、環繞。像許多星星聚集、環繞著月亮。”教學時我問:文中的“星星”指的是什么?學生回答:“許多小園”。這里的月亮指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這個詞語的意思在本段的意思就是:許多小園像星星一樣環繞著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的'周圍。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而且對圓明園的布局也了如指掌。
2.了解文章的結構條理。這篇文章條理清晰。教學時,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每段的內容。之后,從觀全文,學生發現: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恨、惋惜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圓明園的布局、建筑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第五自然段用精煉、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篇課文內容,又可以教給學生布局謀篇的方法。
3.讓學生寫讀后感。教學本課后,學生情緒高漲,義憤填膺。不僅對圓明園的毀滅痛心不已,還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極度痛恨。我見此情景,問道:“同學們,屈辱的歷史深深烙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不僅僅是痛心,更應該是覺醒,讓這樣的歷史悲劇不再重寫,那么作為今天的少年我們應該做的是什么呢?請把你的感受寫下來。”把讀和寫結合在了一起。
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遺憾的教學,這節課后也有不足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改進:
1.對于課前查閱的資料。學生僅僅停留在從電腦上機械的打印下來,不會有取舍的巧妙運用。改進辦法,課堂上不允許念資料,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
2.有感情的朗讀還不夠到位。特別是“對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認識不夠。所以,惋惜之情沒有讀出。今后加強朗讀訓練。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9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現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作者緊緊圍繞中心布局謀篇,遣詞造句,語言生動,給人深刻的啟迪。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并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今天第一課時的內容就是感悟第2、3、4這三個自然段,走進昔日輝煌的圓明園。因為我認為:講毀滅,要引發學生的惋惜、憤慨之情,必須要學生先充分感悟被毀滅的東西有多么美麗、多么珍貴。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
一、情境的成功創設教學一開始,我采用這樣的激情導入“有一把火曾把恥辱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同時又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他們卻只能握著空拳,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被化成一片灰燼。”采用這樣激情的導入,是為了創設情境,鋪設好情感場,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迅速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
而后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片段,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英法聯軍的暴虐和貪婪,孩子們個個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掄起拳頭痛打英法聯軍一頓。孩子們表露在臉上的情感變化,表達在語言上的慷慨激昂,說明這節課的情感目標已經達到了。
二、學會搜集與處理、運用課外資料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我和學生用大量的課外資料做輔助。我放手讓學生自己來介紹,也充分地展示其語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拓展其思維的空間,自己去組織語言的表達方式。盡管他們的介紹不全、沒有圖片,但是能把冗長的資料濃縮成幾句話,能找準自己所需的東西,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能力呢?我盡所能的引入資料讓學生了解這段歷史。如圓明園面積大小的引入;圓明園內景觀的引入;圓明園毀滅情況的錄像引入等等。這些資料的引入都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是在學習理解課文這后補充的。我認為這樣會更鮮明、更直接,不僅能讓學生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的'來看待這段歷史,而且能讓學生接觸、吸收多方各種知識,培養讀書的興趣。有了資料的補充,使文本豐厚生動起來,有了師生互動的交流,課堂活躍起來,課文就被吹進了生命的靈氣——有了血肉,于是它變得靈動起來。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充分給每個學生展示的舞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放英法聯軍放火焚燒圓明園的錄象時,由于氣氛壓抑,學生感覺時間比實際時間要長。這時候,我指出這只是短短的半分鐘,請他們換算三天三夜有多少個半分鐘。當學生得知這場大火有足足8640個半分鐘時,他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時間怎么會這樣長啊!在這樣長的時間里會有多少東西化為灰燼啊!此時,學生就有了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情動于中而發于外,其強烈的情感如黃河之水,飛瀉而下。我讓學生盡情展開想象,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從而達到了教學效果。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0
《圓明園的毀滅》是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情懷”,訓練重點是“結合資料,體會課外表達的思想感情”。
備課時我認真研讀了教材和參考書,參考了大量的時代背景資料,并結合課后練習,確定了教學設計。本課的教學設計,有幾點比較滿意:
一是在感情朗讀上。第三自然段講的是圓明園中風格各異的建筑,比較有美感,我就把課外變成了一首詩,配上舒緩的音樂,讓學生讀出自豪和贊美;學習完第五自然段,觀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后,我又出示了第三和第四自然段的相關內容,但原來的“有……還有……”變成了“沒有了……也沒有了……”,配上傷感的`音樂,起到了很好的對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深感痛惜和悲憤。
二是在重點問題“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的體會上。我把這個問題貫穿始終,從開始的點題,提出“不可估量”,到中間的“建筑的輝煌”和“文物的寶貴”,藝術價值“不可估量”,還有毀滅的過程“掠奪”的不可估量和“毀壞”的不可估量,反復讓學生體會圓明園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為感情的激發做好了準備,最后的“寫心里話”就水到渠成了。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教學實施過程中,由于我的失誤,把本該安排在寫話前的動情朗讀遺忘了,導致感情激發不夠,準備的傷感的音樂也沒有用上,學生寫話就顯得不那么觸動心靈了。
最關鍵的部分進行得卻最失敗,教學目標沒有很好地實現,實在是一大敗筆。反思一下,還是自己的素養不夠,課堂上顧首不顧尾,心理素質也不過關,最重要的還是課備得不夠熟練,自己投入不夠。另外,自己的評價語言和總結語還是有些蒼白,課堂應變能力有待加強。一次歷練一次成長,雖然不足,但個人收獲還是蠻大的。繼續加油,一直在路上!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1
一、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張揚個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課程標準》中也特意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教者在課堂教學中這一理念顯得尤為突出。學生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課文,使課堂充滿生機,暢所欲言,無疑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二、創設和諧寬松的.學習空間,平等對話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致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教者在教學中始終在引領學生,用語言、神情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因而在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空間里,學生學得舒心、學得輕松也學有所樂。比如:“假如此時你正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些什么?”“讀了題目,你們想了解些什么?”諸如此類的充滿人性化的語言,使學生一下拉近了與老師的距離,在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空間里,老師與學生平等地對話,共同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真正主人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們應該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文本教材,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來武裝頭腦,采用靈活多變扎實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引導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真正學會學習!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2
xx月xx號,我上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的公開課。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要求經過朗讀、學習,想象以往的圓明園輝煌的景觀,了解它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職責感。
教學的重點是介紹“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2至4自然段)。在設計這部分的講讀資料時,我抓住課文中的三個評價圓明園的句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讓學生依序朗讀課文資料,提出問題,在讀中思考、想象。
因為當年的景觀早已不復存在,在做課前的準備工作時,我安排學生搜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資料,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圓明園,并思考課后練習題。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經過朗讀,找出文章該段落的重點句,然后展開想象,了解文字介紹中的圓明園。當學生逐漸梳理出文章層次與想象空間后,再借助課件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
我認為,僅有充分了解圓明園以往是一座怎樣宏偉與豐富的建筑,對孩子才會有震撼力與感染力。所以該課時主觀的朗讀與課件直觀的音像圖片資料雙管齊下的教學手段十分重要,相得益彰。當同學們對祖國的壯麗山河與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對祖國豐富館藏,杰出藝術品發出聲聲由衷的贊嘆時,再順勢導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課前搜集準備的資料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學習有關圓明園被毀滅前的前期準備工作,經過讀與看,充分的醞釀后使學生完全地領悟了為什么教師說,圓明園這三個字是國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紹說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樣才能對圓明園的毀滅最深刻的感觸,對英法侵略軍可恥行徑感受憤怒與屈辱。
“愛之深,恨之切”,僅有在充分地感知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才能在學習第5自然段后,激起學生對英法聯軍的'憤怒與痛恨,和對當時國力軟弱乏力的痛心。之后,我設計再次播放課件,引導學生觀看此刻的圓明園是什么樣貌。告訴學生們回首歷史,讓人扼腕嘆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干什么呢?對于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的昨日,今日,與明天,還能做些什么?由此引導學生記住國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僅有國家富饒,國力富強,才能夠避免這一恥辱重復上演。最終,我要求學生全體起立,摸著胸前的紅領巾,對著課件顯示的總結語起誓:勿忘國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在這堂課上我感覺自己還是比較投入的,但學生表現不是太好,發言的進取性也不高。原因是沒能讓學生更多地與文本接觸,對學生的預習本事估計得過高。本以為五年級的學生讀通課文沒問題,所以課堂上沒能讓學生初讀感悟,學生讀得不夠多,朗讀的形式較單一。再加上本課的時代背景距離學生較遠,學生不能入情入境。怎樣利用課堂中的40分鐘,采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標。還有在教學時提問的指向性不夠明確,造成部分學生不知所措,當看到學生的表現不是我預設的,顯得有些著急。在教學設計時安排的容量較大,這也想教那也舍不得放棄,可短短的40分鐘畢竟有限,今后要努力從教學的有效性入手,以一當十,以點代面。經過這節課我體會到有效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了解、對教學環節的安排等,有太多的資料需要把握。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3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毀滅,表現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是本文的中心。所以我在教學時的時候,就制定學習目標:了解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是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課前,我讓學生多搜集有關圓明園的輝煌資料,課上先交流,然后讓學生想象被毀后廢墟的場面,前后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萬園之園頃刻間化為一片灰燼的無奈,讓學生在一種至惡至丑的情境中產生強烈震動,迅速投入到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體會強盜們的野蠻、貪婪、瘋狂,真正了解到“國弱被人欺”的歷史原因,真正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進而將內心的憤怒和傷痛發泄到極點。
在這次教學中,讓我感動的是學生的發言,他們雖小,但他們已清醒地認識到“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認識到了他們必須發奮學習,保衛祖國,決不讓列強再踏進國土一步。
最后我還加強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使學生在讀中悟情,受到啟發,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4
《圓明園的毀滅》內容相對單薄,缺少生動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對民族苦難的深層思考。于是,我適時地給學生補充材料,如寫有關圓明園毀滅的一首小詩,數量眾多的圖片,詞條,以老師講述的方式一一出現——所有這些材料,它們有韻律,有層次地聚集在一起,再加上師生生成性的活動,這課文就被吹進了生命的靈氣——有了血肉,于是它變得靈動起來。
注重多媒體輔助教學對這節課的朗讀訓練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時我不再是干巴巴地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而是讓學生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美麗的畫面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示在學生面前的平湖秋月、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樓等景點圖,把學生帶入了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的仙境,給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把學生的感官充分地調動起來后,他們面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讀出了贊美、自豪之情,面對圓明園的毀滅,讀出了痛惜、仇恨之意。
此外也注重了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達爾文說過“最重要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會學,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這一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是領悟表達,實現這一目標的學習方法就是:理思路、抓重點、品詞語。學生明確了學習方法就拿到了獲取知識的,學生自主學習才能落到實處。
在這堂課上我感覺自己還是比較投入的,但學生表現不是太好,發言的積極性也不高。原因是沒能讓學生更多地與文本接觸,對學生的預習能力估計得過高。本以為五年級的學生讀通課文沒問題,因此課堂上沒能讓學生初讀感悟,學生讀得不夠多,朗讀的形式較單一。再加上本課的時代背景距離學生較遠,學生不能入情入境。怎樣利用課堂中的40分鐘,采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標。
還有在教學時提問的指向性不夠明確,造成部分學生不知所措,當看到學生的表現不是我預設的,顯得有些著急。在教學設計時安排的容量較大,這也想教那也舍不得放棄,可短短的40分鐘畢竟有限,今后要努力從教學的有效性入手,以一當十,以點代面。
通過這節課我體會到有效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了解、對教學環節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把握。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5
我執教完《圓明園的毀滅》之后,回想整個過程。在這次磨課中,我對這篇課文進行三次備課,每一次備課都經歷不一樣的思考。備課只是課堂教學的前奏,上課是課堂教學的平臺,課后評議是課堂教學的診斷糾正,我認為這是以磨課作為教學的新起點,追求教師教學發展的長遠之路。本次磨課研修的任務主要圍繞教學目標的制定與落實展開的,我是執教的老師,也注意在這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我有了新的思考,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教師動態的引導
備課中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出發點有三方面,一是語文課程標準;二是學生學習的認知特點;三是教材的特點。這三方面中包含著動態的因素和靜態的因素。其中學生和教師的課堂交流是動態的,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思維碰撞也是動態的。因此,課堂教學就會有預設和生成。那么,預設是教學目標的期待,生成包含預期目標的落實和新教學點的形成,這些都是動態的。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圍繞課時目標的落實主要體現在課堂中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都是以落實教學目標為基本。那么,我覺得課堂上能不能落實好教學目標,教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
在備課中,我也具體考慮到課堂中教師的行為和教師言語的具體操作,可是在實際課堂中,面對學生時我的引導隨著教學一步步地進行也伴隨著變化。因此,我發現預設中的引導有些是沒有預期完成的,課堂中教師的引導又是進行教學的橋梁。所以,我的引導也應該不斷地變化,以學生的課堂學習為基礎,對學生進行隨機地引導,從而努力落實教學目標。
課堂中,師生進行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自由朗讀“圓明園的損失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之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學生的理解很多是質疑。他們結合自己的認識更多的想到:“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皇家園林那么多,為什么單單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還是世界歷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等等。我在預設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會有這么多的疑問,我以為他們會依據這段的描述,談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圓明園的毀滅方面。沒想到大部分學生是在懷疑作者的描述是否屬實,這就是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可見,這對我也是一個無法預料的問題。如何接著學生的疑問進行下面的教學環節,繼續完成教學目標成為擺在我面前的問題。如果忽視不管,只說很好是不行的;如果就這些問題抓住不放,也是不可取的。我在課堂上的處理是先表揚學生的質疑態度,而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繼續讀文章的二至四自然段。課下在反思中,我發現我的這種做法是有頭無尾,沒有讓學生在學完第四自然段之后進行自我回答。這是我失誤的地方,原因就出在教師的引導和教師對學生前后學習的完整性上把握不牢固,對學生的課堂實際學習現狀重視不高,總有種背教案的傾向,沒有真正意義上面對學生的實際學習。
二、學生動態的自主學習
學生的學習水平是可以評估的,但是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變化是不能預測的。這節課上,學生學習的態度很積極,學習的興趣很濃厚。每個學生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都充滿著期待,當然我也一樣。怎樣利用好這種期待的情感,把它作為學習的動力,是很關鍵的。這里就提到學生的學習也是動態發展的,包括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也包括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總之,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學習變化,尤其是思想的變化和學習能力的變化,這對落實好教學目標是極其重要的。
課堂中學生在詞語學習中情緒高漲,掌握詞語的效果很好。可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問題的難度,學生在不斷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思維慢慢變慢,需要靜靜思考的空間。教師不能為急于得到答案和進行下一環節而盲目評價和引導。所以在動態變化的課堂中,面對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實施教學。
三、教學目標的動態發展
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是共同的實施者。為了實現學生有實效的發展,學生應具備的語文能力,師生應該共同完成教學目標。雖然教師經過不斷地備課和教后反思,不斷地完善教學設計和定位教學目標,我們共同的目標就要落實在學生身上,因此教學目標也是動態的,我們為了落實和鞏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我們應該面對實際的教學現狀,認真探索教學的實施問題,探索學生的個性發展,不斷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更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方向。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6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最后一個自然段用精練、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但是,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讓學生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而,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會質疑,讓學生主動了解具體的學習目標。
我從題目入手,解題質疑:看了題目,你們想了解些什么?抓住學生提出的牽涉到文章內容的問題,如,圓明園是怎樣的一座園林?它是怎樣被毀滅的?是誰把圓明園毀滅的?使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習,增強學習效果。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所以本次教學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組成歷史學家,建筑學家,藝術學家,政治學家等小組,通過自身主體精神的發揮,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創設出“自主—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
三、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課前,我讓學生收集圓明園的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使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并通過分析、整理大量的資料,提取自己的觀點,提高了學生整合資料的能力。同時,教師緊扣語言文字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使學生更易于理解課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7
《圓明園的毀滅》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被列強肆意毀壞的過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時的輝煌,了解圓明園被毀滅的過程,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理解能力。但是文章涉及的歷史久遠,加上介紹的內容已經消失,無法再現。所以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并展開想象,同時借助相關資料,使學生對當年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大致的了解。另外,要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以讀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實激情。
1、反復誦讀,感受昔日的輝煌
首先,我讓學生沉入優美的文字,通過邊讀邊悟、閉眼想象等方式,將學生時而帶到都市,時而去到田野,時而走入詩情畫意,時而又漫步于民族建筑群,期間穿插大量圖片和影像資料,如文中提到的“蓬島瑤臺、武陵春色”等景觀,我和學生一起查找資料,了解這些景致的歷史來源,并通過圖片直觀感受這些風景的特色,讓學生體會圓明園的建筑藝術之美,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高,讓學生們感受祖國文化的輝煌,從而不由自主地驚嘆和自豪。
2、結合資料,體會侵略的殘暴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侵略者肆意破壞毀滅圓明園的部分,我給學生播放了列強火燒圓明園的影視資料,讓學生們親眼所見圓明園的毀滅過程,親身感受那份心痛和憤怒,真切體會到“將一個美好的東西打碎、毀滅,才是悲劇”的那種痛惜和憤慨之情。
3、因勢利導,增強民族使命感
在學生受到震撼的時候,讓學生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然后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回顧祖國的歷史,我們能夠為自己的祖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做些什么呢?先讓孩子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全班匯報,最后我歸納總結:我們要牢記國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富饒,國力富強,才能夠避免這一恥辱重復上演。最后,我要求學生全體起立,摸著胸前的紅領巾,對著課件顯示的總結語起誓:勿忘國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以上幾點是這節課的可取之處,但是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局限,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情感體驗沒有充分的拓展開。像這類以“愛國情懷”為主題的文章,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是關鍵,然而這也是最難的一點,因此我們在每一次的教學中都要不斷總結經驗。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8
《圓明園的毀滅》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在設計這篇課文教案時,我首先閱讀了竇桂梅老師上這篇課文的教學實錄。她重在讓學生感悟“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損失,那必定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那有那些價值呢?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教學。教學中,竇老師富有感情的語言,巧妙運用數學計算讓學生感受時間的長久,以及板書的巧妙設計,都讓我拍手稱贊。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不知不覺中浸潤著每一個孩子。但是,我在豎然起敬的同時,也在深深的思考:學生在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中,是否有長足時間的思考,是否真正觸及了他們的心靈?像《圓明園的毀滅》這樣的課文所包羅的東西太多太多,是否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深入地去了解歷史,去感悟課文呢?
思及至此,為了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我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課前的預習,填寫“自讀收獲卡”,收獲卡分兩部分,一是從課文中的收獲;二是從自己搜集資料中的收獲。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且落到實處。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孩子們在組長的帶領下交流了課前收獲,記錄員做記錄,發言人匯報交流,其他小組補充說明。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交流的收獲也很多,體現了生生之間真正的對話。
要讓學生由愛到恨產生強烈的情感碰撞,因此“愛”的情感就必須到位,這也是作者為什么用大篇幅寫它輝煌過去的原因。在讓學生感悟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時,我根據學生的興趣,從“布局”“建筑”“文物”三個方面讓孩子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進行二次分組,大大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在二次分組的小組內,我通過任務單的形式,讓孩子們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有目標才有動力。孩子們在組長的帶領下,非常認真地朗讀,非常熱烈地討論,非常團結地畫“布局”平面圖······動起來了,孩子真正的動起來了!
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讓他們從“我和他的意見一樣,因為······”“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從······”“我對他的.看法有補充······”幾個方面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孩子思考——表達——傾聽——思考——表達,經歷思維的碰撞,智慧的閃現,情感的激發,將合作探究,生生互動落到實處。并通過作圖實踐,想象建筑景觀,欣賞建筑美景,閱讀歷史文物資料等,讓孩子感悟到圓明園的輝煌,從而自然產生“愛”的情感。
越愛就越恨,當孩子們觀看了“圓明園毀滅”的影片后,那失去真愛的痛,那對野蠻侵略者的恨涌及胸口。這是,我再讓孩子們在小組里結合課文抓字詞談感受,那就是真情流露,水到渠成。看著孩子們討論時憤怒的眼神,聽到他們激動的話語,我知道孩子們真正走進了課文,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內心。最后,通過愛與恨的強烈沖擊,我想孩子們有很多的感悟。通過老師的語言創設情景,我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并用你所有的感情表達出來,這節課就在孩子們激昂的話語中結束了。
整堂課,孩子們積極參與,充分表現了孩子的自主性。小組合作探究,提升了孩子們團隊的意識,讓他們懂得合作的力量,團隊的力量,并從中感受到樂趣。但與傳統教學相比,我覺得字詞深入的挖掘還不夠,課堂質疑還欠缺。如何將小組合作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找到切實可行的語文教學方式,我想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與探索。文章來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9
一般授課時我們會按照行文順序進行講解,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課文脈絡有三個部分,先以“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為引,接著大篇幅的描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最后以“圓明園被毀滅的過程”收束。
但從情緒推進的正常角度來看,用常規行文推進的方法閱讀是有一定障礙的.,比如開篇就讓孩子們讀“圓明園的毀滅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時是完全讀不出這句話的份量的。所以在品讀時,我將閱讀次序做了調整,先從第二部分切入,通過精讀積累,讓孩子們充分感受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自豪感油然而生;接著讀“圓明園被毀滅”,我國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從“輝煌”到被搶、毀、燒等的“毀滅”,反襯出英法聯軍的暴行,情緒由“自豪”過渡到為“憤怒、痛惜”,最后再回到文章開始才真正體會“圓明園是的毀滅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樣從情感上水到渠成,孩子們對文章的理解感悟也更加深刻。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20
上午結束講課后,腦中便不停地回放著課上的情景。認真反思這節課,我想到了許多。如:問題提出后,如果再多給學生一些表達的時間和機會,學生對課文理解得可能會更透;在學習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時,如能多請幾位學生朗讀,一定會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閱讀感受與體驗等。如果說這節課還有點滴優點的話,我想那要歸功于沿江小學四年級二班那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表現首先消除了我的疑慮與擔憂,讓我更加自信。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吸引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記得在引導學生想象圓明園昔日景觀時,學生非常感興趣,積極地與同桌交流,有個學生還甚至回答:我仿佛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看到了獅子林茂密的樹林。再問學生:“假如此時此刻你就站在圓明園的廢墟中,你會想些什么?”有個學生飽含感情地說:“我非常痛恨那些侵略者,他們在我們的國家肆意胡為;我也痛恨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他們──,我現在一定發憤學習,等到有一天──”言為心聲,我想如果以后這個學生有機會到圓明園一游,一定不會忘記曾經上過的這一課,以及自己發自內心的感慨。對了,課上還有個鮮為人知的小插曲。正課完成后,有個小男孩輕聲問我,課件中的圖片和音樂是怎么制作并呈現的。這讓我突然感受到,我們的學生對現代科技了解得還比較少,雖然多數學校開設了計算機課,但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還有待思考。
通過這節課我還體會到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了解、對教學環節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把握。同時,我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師間的合作和同伴互助。在一節優質課的背后,每一個看似平常的提問;每一筆看似不經意的板書,不知要凝聚多少老師的汗水和智慧。
其實細細想來,作為一名教師,乃至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平常的日子是最多的。如果每名教師在日常的每節課中,都能精雕細琢,那才是難能可貴的`。即使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對每一節課精雕細琢,但如果我們能真正領會新課標精神,潛心鉆研教材,并把每一名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那么我們的每一節課,雖不是一道精美的大餐,卻也算得上是一盤可口的居家小菜了。這些,便是我這節課所想到的,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21
圓明園的毀滅是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回憶圓明園的盛況來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感。
今天我講授的是第一課時,當整節課講完下來之后以及聽完各位老師評課時,我對自己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也進行了反思。
首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不太明確,我把大量的時間放在了字詞教學上,忽略了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把握以及結構的劃分,所以會造成在講第二課時時很有可能會由于內容過多而無法按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其次,臨場應變能力還有待提升,在課堂剛開始前由于課件出了一點問題,所以有一段留白時間沒有及時分散學生注意力。
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得到良好的體現。進行詞語教學中沒有順水推舟的'讓學生得到練習。
最后,這次教研活動對我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使我收獲良多。各位老師真誠的指導與建議,讓我在教法與教學思路上有了深刻的認識,在往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爭取得到更大的進步。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22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第九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精練的文字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著重寫了兩方面的資料,一是圓明園是怎樣一座園林,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經過一美一慘,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職責感和使命感。
一、課前搜集資料,了解歷史。
這一類的課文,由于學生平時看見過昔日的圓明園的景象,所以在課前我布置了搜集資料的作業,提前了解歷史,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工作。例如在教學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這幾個自然段時,圓明園的瑰麗畢竟已經成為過去,單憑讀課文讓學生在腦海里想象這情景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就能夠讓學生拿出課前搜集到的資料,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的學習進取性。
二、利用未來教室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理解。
教學時我運用校網站上的資源,讓學生經過觀察、欣賞圖片,閱讀文字資料,直觀理解,更快,更好地來感知課文。例如:學生在理解對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時,我指導學生經過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在文中找出關鍵句,再用課件展示出來反復朗讀,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對圓明園的毀滅的惋惜之情;文中的第2、3、4自然段時描述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單調的文字獨白很難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此時的教學我靈活使用廣播教學手段,放手讓孩子們在校網站上自主查找相關的資料及圖片,一切想了解的資料很清晰出此刻他們的電腦上,那里的知識收獲自然顯得那么的水到渠成,孩子們對圓明園昔日輝煌贊嘆之情溢于言表;而針對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只要抓住這些詞語,侵略者的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三、小練筆,抒發情感。
順勢而行,我播放了一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英法聯軍的野蠻和強盜行為。在觀看完后,在學生滿腔憤怒時,讓學生拿起筆,寫一寫,“假入你此時正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最想說些什么”讓學生由感而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總結課文,情感升華。
在課文結束時為了教育學生不能忘記過去屈辱的歷史,記住寫在圓明園殘柱上的恥辱,讓學生理解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們要努力用自我的雙手建設強大、繁榮的祖國,使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杯具永遠不再重演。此時的情感自然到達高潮,文章的主題呈現出來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23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精選]07-10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17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15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推薦】05-28
【薦】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0-15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最新09-21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合集]05-17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通用】05-30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精華]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