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時間:2024-08-06 04:31:06 圓明園的毀滅 我要投稿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

  今天上午第二節,我在五二班教授《圓明園的毀滅》,自己覺得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反思一下。

  一、內容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結構上比較明確,第一段總寫圓明園的毀滅是巨大的損失,2—5段分別從布局、建筑和文物方面的巨大的價值,最后一段寫的是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毀滅的過程。這些基本都講述出來了,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講昔日的輝煌和毀滅作對比,從而回答“為什么作者用較大的篇幅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這個問題。

  二、教法

  主要采用邊讀邊悟、以讀促悟的教法,從而更夠更直觀的感受到文字中傳遞的情感。在充分認識和理解昔日圓明園的布局和景觀之后,師再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去研讀、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讓學生通過默讀畫出關鍵詞“青銅禮器、名人字畫、奇珍異寶”來說明圓明園的文物多,課件出示畫面,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從而激起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就在學生激情高漲的時刻,師話鋒一轉,引入課文第五自然段,讓學生通過“掠、毀、燒”等詞體會侵略者的殘暴。就是這樣的一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奪、毀壞、燒毀之下,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讓學生深切領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總之,教授公開課于我而言,錘煉了語言,有助于教學風格的形成,看清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2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通過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去感受昔日圓明園的精美,壯觀。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

  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教學的成功可為“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達到使教學結構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這段的教學以讀為主,在讀中學生感悟到了圓明園之大,之美,在讀中學生也充分地體會到了自豪的情感。在讀中讓學生體會到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在內容的處理上,我力求做到詳略得當。如第三小節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我引導反復朗讀,因此,學生不僅認識到了景觀之美,還感受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而二──五句中涉及到的具體的.景物很多,如果逐處景觀地講解,不但費時較多,學生還會產生厭煩之意。在這兒的教學中,我就抓住一個問題:“圓明園中只有這些景物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課文最后部分內容教學是本課教學的最亮點,也是整個教學的高潮。在前面幾個板塊的鋪墊和渲染的基礎上,學生對圓明園的美麗已經有深刻的體驗,而這樣美得讓人心碎的東西卻被無情毀滅,學生一直被“壓抑”的情感,終于有了噴發的機會。放英法聯軍放火焚燒圓明園的錄象時,由于氣氛壓抑,學生感覺時間比實際時間要長。這時候,我指出這只是短短的半分鐘,請他們換算三天三夜有多少個半分鐘。當學生得知這場大火有足足8640個半分鐘時,他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時間怎么會這樣長啊!在這樣長的時間里會有多少東西化為灰燼啊!此時,學生就有了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情動于中而發于外,其強烈的情感如黃河之水,飛瀉而下。最后,讓他們面對殘垣斷壁說一段話,學生就有了千言萬語要傾吐,課堂教學達到高潮。

  《圓明園的毀滅》內容相對單薄,缺少生動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對民族苦難的深層思考。于是,我適時地給學生補充材料,如寫有關圓明園毀滅的一首小詩,數量眾多的圖片,詞條,以課件的形式,以老師講述的方式一一出現──所有這些材料,它們有韻律,有層次地聚集在一起,再加上師生生成性的活動,這課文就被吹進了生命的靈氣──有了血肉,于是它變得靈動起來。

  這節課中的難點是讓學生體會到刻骨銘心的國恥。做句式練習“大火將xxxxxxxx化為灰燼,大火將xxxxxxx化為灰燼”,在學生說出大火將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化為了灰燼,大火將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化為灰燼時,學生看到的僅僅是表面層次上的毀滅,我應該還要再深入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所飽含的深意:大火還將中華民族的尊嚴化為了灰燼。

  這節課中我做得不夠的地方是沒讓學生更多地與文本接觸,學生讀得不夠多。怎樣利用課堂中的40分鐘,采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標。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3

  《圓明園的毀滅》這一單元是一組關于愛國情懷的文章。課文主要講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經過,抒發了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憤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職責感和使命感。

  在設計教學時,我先是反復研讀教材,并及時和本校五年級的同事韓琳娜教師聯系,請她把本單元的教參資料拍給我。經過認真研讀教參,我了解到本單元的主題和學習任務,明確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之后,我開始百度了解關于圓明園的相關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

  在備課初始階段,我先想好了一個大的框架:先帶領學生經過文字和圖片體感受圓明園的輝煌,再經過文字和視頻了解圓明園的毀滅經過,之后順勢引導學生理解第一段中的

  “不可估量的損失”,然后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但課文卻大篇幅寫圓明園的輝煌?”從而指導學生了解課文的寫法,最終升華主題使學生明白杯具的上演都是國家的懦弱無能,我們銘記歷史,不是記住仇恨,而是要時刻警醒自我勿忘國恥,并結合剛剛過去的70周年國慶大閱兵,感受當今國家的強大,綜合國力的提升是我們和平安定生活的根本,要居安思危,不忘自我肩上的職責。

  雖然有了這樣大體的框架,可是中間2—4段課文的學習,我始終不明白該用什么具體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圓明園的輝煌,可是時間很緊,在極度的焦慮中,我不斷在想做法,不斷查閱資料了解更全面的圓明園,但腦子里還是一團,最終,我決定回到課文,雖然本單元的學習需要結合資料了解課文表達的情感,可是我不能將重心放在資料的了解上,資料只是輔助,真正把握的還應是課文里的語文要素。于是,我再次沉進課文,反復讀教材,反復讀教參,突然有那么一刻,我覺得什么都通了,一向出不來的教案細節,突然在講課前一晚清晰起來:我要抓的就是句子給予的信息,要抓的就是引導孩子學會去文字中提取文本信息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在“布局”中藥抓“眾星拱月”,在“建筑”中要抓“三組關聯詞、金碧輝煌、玲瓏剔透以及建筑風格的迥異”,在“文物”中要抓“上自……下至”。至此,最終努力抓住本文訓練要點: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課文資料,落實語用。

  在準備教學設計和教學課件的同時,我又爭分奪秒地抽出時間去五年級一班進行了一次試講,經過“實戰”,我發現自我的語言還是太貧乏,且許多要求不是太明確,于是課一結束,我又梳理自我的思路,搜集適宜的過渡語、引導語,并再次上網了解關于圓明園的資料,以便講課時自我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10月23日,到達運輸隊小學時第一節課已過半,我首先到教室去試課件,果然視頻播放不是很順利,于是又開始調試,最終在快上第二節課時準備妥當。第二節課,來了許多教師,呼呼啦啦做了一屋子,說實話,我并不緊張,腦子里也有思路,就是那些細節的話不見了,可是我并沒有所以受影響,依然按自我的框架依次展開教學。

  整節課時間把握較好,在規定時間內,我完成了講課資料。回到辦公室我開始進行自我反思,我覺得自我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有:

  1、整節課條理清晰,各個環節緊緊相扣,學生能較為明了地學習課文資料。

  2、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在課文2—4段經過抓關鍵詞、句和引用資料圖體會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3、恰當插入視頻,激發孩子們內心的情感體會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讀出課文的情感變化。

  4、經過前面輝煌和毀滅的強烈的'比較,使學生明白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的含義。

  5、板書設計是自我用心想出的一個變化的板書:先是在學生體會輝煌時隨學生的回答板書:布局巧妙、建筑精美風格各異、文物珍貴,然后在體會“毀滅”時,又突然將其全部擦掉,現場給學生一種震撼,那就是一切都化為灰燼,我們再也無法一睹它的舉世無雙,給學生極大的情感觸動。但也有不足之處:

  1、在2—4段的指導學習中,對學生的讀的指導太少,且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也沒有更多形式的讀,更缺乏多種形式引導讀。

  2、對圓明園的了解還是比較生疏,不夠能信手拈來,在教學中語言總是“短路”。

  3、課的升華部分能夠再補充一些國慶大閱兵的視頻或圖片,更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并激發孩子們勇擔肩上的職責。

  經過這次送教下鄉,我覺得自我再次得到鍛煉,在短短的兩三天時間我除了現有的工作都要做好之外,還能去用心準備一節公開課,我覺得對自我就是一種磨煉。同時,我也深深感到,要想講好一節課,就要不斷讀,不斷讀,哪怕你沒有思路,也要記住不斷讀,僅有讀進去,才能走出來,才能有一些美妙的點子迸發在某個瞬間。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4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并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教學本文時,通過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去感受昔日圓明園的精美,壯觀。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

  為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搜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圖片,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學生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

  教學一開始,我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要求學生和我一起書寫課題,并激情導入:看到"圓明園"這三個字在你的頭腦里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學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輝煌,想到了它被毀后的廢墟,這樣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園林卻被侵略者無情的毀滅了,正像文中所說,"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采用這樣激情的導入,首先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順利的進入第二部分的學習。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圓明園這么美,但卻被無情地毀滅了,在感受了圓明園的美之后,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最可恨,在學生暢談感受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最后回歸第一自然段。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心中肯定有千言萬語。學生心中升騰起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給學生時間朗讀,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升華。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牢牢抓住介紹圓明園的布局,建筑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三個方面進行了精讀,精講。注重以讀為本,充分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結合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突破了難點,從而為后面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在教學中,通過圖片和影視資料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圓明園離我們非常遙遠,不管是它的輝煌,還是它的毀滅,僅僅借用文字資料激發不了學生的情感,但通過展示圓明園的奇珍異寶,輝煌建筑復原圖來引導學生理解輝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圖片后學生們都震驚了,此時,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無需過多指導了。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5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精讀課文,它的教學主要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了解圓明園的輝煌歷史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他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并且能背誦課文。而通過朗讀、學習,想象當年圓明園的輝煌景觀,了解它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是這一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朗讀,第一課時總體上就一個“讀”字,讓學生反復讀通讀順文章,并且能在流利地讀后說出自己的一些感受。經過讀這一個階段,學生對于課文能做一個整體的感知,因此都有話可說。由于第一課時所打下的基礎,到上第二課時時就方便多了。下一步就是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感受圓明園惜日的輝煌歷史。在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過在朗讀的基礎上加上圖文結合的方法來讓學生了解、感悟。當同學們對祖國的壯麗山河發出由衷的贊嘆時,我順勢引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同樣的,也是運用朗讀重點句子和出示圖片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這一國恥,同學們通過朗讀和觀看錄象,對于圓明園的毀滅基本能產生較大的感觸,并且對于侵略軍的可恥行為紛紛表示憤怒。接著,我問道:“從當時的璀璨文化,到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課文插圖上的幾段殘垣斷壁。回首歷史,讓我們扼腕嘆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干什么呢?假如此時你正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點什么?”從中引導學生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他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最后,我提出要求:讓我們回到剛才同學們都感受頗深的句子上,進行對比讀,再一次的見證圓明園由輝煌到毀滅的轉變。整一節課在學生的朗讀聲中結束。

  通過這一次的教學,我明白到了“讀”在語文課真正的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上師生就是通過朗讀來進行交流的,只要讀通讀順,學生就有話可說,有感可想。這是最大的收獲。今后我將繼續在課堂上遵循“以讀為本,以讀導學”的新課堂理念。同時為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與熱情,我還會盡力地根據課文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讀。如個別讀、分角色讀、評讀、競賽讀、仿讀、表演讀等。其中評讀是讓學生對教師或同學的朗讀內容作出評價,指出優點或不足之處。既評朗讀的情感,又評朗讀技巧,讓學生在自評或他評中找到朗讀的感覺,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讀意識。在朗讀技巧上,我還應該作具體的指導,使學生知道重音、停頓、快慢、高低在朗讀中如何隨著表情達意的需要而變化。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6

  今天上了《圓明園的毀滅》一課,這是一篇老課文,在過去教學中學生總是容易把課題中的“圓”和“園”弄混淆,怎樣讓學生記住呢?首先從“圓”入手,圓明園”在布局上成“品”字形,然后告訴學生它地建造年代——初建于明朝,最后說它的用途——是清朝皇帝的休憩園,也是一個大花園。學生從形狀、年代、用途三方面一記就不容易混淆了。緊扣“毀滅”這一主線進行教學。

  設計三個問題:

  第一,你是怎樣評價圓明園的毀滅的;

  第二,圓明園到底毀滅了什么?在這個問題的教學時,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說說你認為圓明園是一個( ? )的.圓明園,學生根據問題尋詞找句;

  第三,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7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講讀課文,要求經過朗讀、學習,想象以往的圓明園輝煌的景觀,了解它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職責感。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教學本課之前,我首先依據教師用書,經過研讀教材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鎖定在“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2至4自然段)。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采用的是抓住關鍵句,以問題為引導理解課文資料。這三個自然段的關鍵句分別是:“它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把這三個自然段讀正確、流利,然后邊讀邊想:①為什么說圓明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②為什么說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當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僅僅借助文字無法回答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經過多媒體把課前搜集到的圓明園的資料和照片展示給學生。當學生看完了這些珍貴的影印資料之后豁然開朗,立刻答出了上頭兩個問題的答案。

  二、借助資料,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僅僅經過文字學生是無法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的。如果無法想象當年的輝煌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圓明園”這三個字在國人心中的痛有多深,這三個字帶給過人的屈辱有多大。所以,我除了上一個環節的經過大屏幕展示搜集到的資料之外,還經過課件與之相得益彰。學生在這種直觀的`影像感染下對祖國的壯麗山河與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對祖國豐富館藏——杰出的藝術品不由得發出聲聲由衷的贊嘆。

  三、因勢利導,進行思想教育。在學生受到震撼的時候,抓住“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導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這樣才能對圓明園的毀滅產生最深刻的感觸,對英法侵略軍可恥行徑感受憤怒與屈辱。然后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回顧祖國的歷史,我們能夠為自我的祖國的昨日、今日和明天做些什么呢?然后讓孩子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終全班匯報,教師歸納:我們要牢記國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僅有國家富饒,國力富強,才能夠避免這一恥辱重復上演。最終,我要求學生全體起立,摸著胸前的紅領巾,對著課件顯示的總結語起誓:勿忘國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雖然本節課似乎取得了完滿的成功,可是靜心思考發現,自我還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對于學生的朗讀習慣沒有及時地進行糾正。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不但要注意適時指導學生的朗讀并且還要高度重視自身的教學語言的風趣與形象,使學生感興趣,有興趣,聽得入耳,構成師生良好的互動關系。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8

  《圓明園的毀滅》是這單元首篇精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并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下面說說我教學這篇課文的一些感受。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課文所介紹的內容都已消失,無法再現,文章的內容相對單薄,缺少生動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對民族苦難的`深層思考。為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于是,我課前收集了大量的圖文和視頻資料,適時地給學生補充材料。如:我用數量眾多的有關圓明園的圖片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教學中還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語言,品味語言去感受昔日圓明園的精美、壯觀。使學生深切感受圓明園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由衷地發出“圓明園真的太美了”這樣的感嘆。

  當學生沉浸在圓明園的輝煌中時話鋒及轉:“這樣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卻被毀滅了,是誰毀滅了它?為什么會被毀滅?”引導孩子感受圓明園的毀滅———“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再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給學生播放《火燒圓明園》的片段,讓學生感受到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萬園之園頃刻間化為一片灰燼的無奈,讓學生在一種至惡至丑的情境中產生強烈震動,迅速投入到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體會強盜們的貪婪、瘋狂,真正了解到“國弱被人欺”的歷史原因,進而將內心的憤怒和傷痛發泄到極點。這時組織學生說話練習:“假如此時你正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最想說些什么?”這樣同學們都感慨萬千。最后我再次組織學生通讀課文,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會,有的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對侵略者的行徑仇恨……讓他們認識到了他們這一代肩挑重擔,必須發奮學習,保衛祖國,決不讓列強再踏進國土一步,要讓莊嚴的五星紅旗永遠高高地飄揚。

  在教學時由于受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體驗沒有充分拓展開。在課上如果安排學生動筆寫下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9

  在講授《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前,我們組三位教師分頭進行了認真備課,查閱了很多的資料,然后又進行了幾次團體備課,最終定下教案,分頭上課,每個人上完后評課修改,其他人再上。回憶整個過程,我們對《圓明園的毀滅》這課有了更深的了解,又很多的收獲。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課堂結構簡單明了,主要采用以讀中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默讀中感悟課文資料,在朗讀中體會感情。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圓明園內都有什么,然后讓學生讀出自我的感受,學生在讀中感受到了圓明園的輝煌,在讀中迸發出了對英法強盜的憤恨。

  二,經過圖片和影視資料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直觀感受,更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圓明園離我們十分遙遠,不管是它的輝煌,還是它的毀滅,僅僅借用文字資料激發不了學生的情感,但經過展示圓明園的奇珍異寶,輝煌建筑復原圖來引導學生理解輝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圖片后學生們都震驚了,此時,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終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三,課前布置學生查閱資料,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資料,提高學習興趣。例如,馬然同學找來一幅圓明園40景的撲克牌,課下同學們就互相傳閱,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有了很多的了解,在課上體會的就更深刻。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段時,我適時補充了兩段文字資料,學生讀后對英法聯軍更加氣氛,恨之入骨。同時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了他們好好學習,使祖國更強盛地愿望。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教師拘泥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體驗沒有充分拓展開。

  總之,經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體會到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深入研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0

  一、 創境揭題

  師:一百五十一年前,在我們神圣的國土之上曾雄踞著一座美輪美奐、曼妙絕倫的園林。詩人的語言不足以贊美她,畫家的丹青妙筆不足以描繪他。她是我們中國人心中的一個園林之夢,連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都對她贊不絕口、頂禮膜拜。這座園林的名字就叫——生:圓明園(板書“圓明園”)然而,這樣一座圓滿無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卻在1860年被兩個強盜一把大火給毀滅了。(板書“的毀滅”)帶上你的心情,請齊讀課題——

  生(齊讀):“21圓明園的毀滅”

  師:面對這樣一個課題,你有什么疑惑或者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圓明園為什么會被毀滅?

  生: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

  生:這么美的園林被毀滅了,真是太可惜了!

  師:是的,《圓明園的毀滅》帶給我們的不僅有追問、有感嘆,還有無盡的思考。透過課文字里行間的描述,我們來追尋當年的情景。

  二、 讀文習詞

  師:現在就請大家打開書,自由將課文朗讀一遍,爭取做到正確流利。先明確一下,知道“正確流利”的標準是什么嗎?請齊讀——

  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不添字、不減字、不錯字、不回讀。

  師:帶著這樣的要求請自由讀課文,開始吧——

  (生自由讀文,師巡視)

  師:之前有過預習,現在又讀了課文。大家對本課的生字詞掌握得如何呢?請看——(課件出示詞語)第一排的詞,請咱們班朗讀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讀。

  生:殿堂、瑰寶、侵入

  師:字正腔圓,不愧是朗讀最好的同學!第二排的詞,誰來讀?

  生:灰燼、銷毀、損失

  師:嗯,讀得正確、清楚,敢于挑戰最厲害的同學,說明你也很厲害!接下來的詞,我們以“開火車”形式來讀,“小火車”在哪里?

  (生讀,隨機正音)

  師:是不是大家都會讀了呢?看老師的教鞭點到哪兒,就齊讀這個詞——

  生(齊讀):不可估量、玲瓏剔透、蓬萊瑤臺、山鄉村野、瑰寶

  師:會讀了還不夠,大家是否掌握了這些字的書寫要領呢?請看本課的生字,請拿出練字紙,對照這些生字,將你認為最難寫最容易寫錯的字寫一寫。

  (生寫字,師巡視)

  師:寫完了,分享一下我們的成果。老師隨機抽取了一位同學的作品,我們來欣賞一下,看看從他的書寫當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生:我發現他的“毀”字右邊寫錯了,不能寫成反文旁。

  師:是的,這個字很容易出現錯誤,要引起特別注意(范寫在黑板上)還有哪個字需要提醒大家的,誰愿意來展示?

  (請生上臺展示,生自作講解)

  生:我發現他的“宏”字寫錯了,多了一撇。(師范寫)

  師:好,謝謝這位同學!把掌聲送給他!會讀又會寫,這才是真正的學習。要是還會理解就更棒了!請看,還是這些詞語,老師稍作增加和調整,就有所不同了。仔細觀察,你發現了哪些不同?

  生:……

  師:不如,我們先將這些詞來讀一讀,可能讀著讀著就會有靈感了。女同學,用你們清脆甜美的聲音來讀讀第一部分;男同學讀第二部分,要讀出氣勢、讀出力量!女生,開始——

  (男女生分讀詞語)

  師:現在,有發現了嗎?

  生:第一部分的詞語都是描寫圓明園昔日輝煌的詞語。

  師:太棒了!這個同學很會發現,也很會概括,一針見血。這些正是描寫“圓明園輝煌”的詞。(板書:“輝煌”)那相對應的下一部分的詞描寫了什么呢?

  生:圓明園被毀滅的情景、過程。

  師:對呀,大家的觀察很敏銳!(板書:“毀滅”)課文正是從這兩個部分來介紹圓明園的。這是從意義上的發現,還有別的發現嗎?

  生:……

  師:(手勢提示)第一部分的詞……,第二部分的詞……

  生:第一部分的詞比較多,第二部分的詞比較少。

  師:就是嘛!對應我們的課文內容,描寫“輝煌”的部分是哪些段落?描寫“毀滅”的呢?

  生:描寫“輝煌”的是2、3、4節,描寫“毀滅”的是第5節。

  師:是的。正如對詞語的觀察一樣,課文描寫“輝煌”所使用的篇幅更多,描寫“毀滅”的內容著墨比較少。那既然課文以“毀滅”為題,為何卻要重點描寫“輝煌” 呢?這個問題比較深刻,帶著我們的思考還要更加深入地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文章,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日后,要多用這些好方法來指導我們的求知和思考。

  三、 朗讀背誦

  師:你看,光是詞語就已經讓我們體驗了諸多滋味。但詞語畢竟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詳實的內容包含在課文的篇章當中。以這一段為例,文辭優美,內容豐富。請同學們自由練讀這一段,爭取做到“正確、流利”,能讀出感情就更好。開始吧——

  (生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很投入。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其他同學仔細聽,看他的朗讀是否做到了“正確、流利”。

  生:圓明園中,……

  師: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誰來給他評價一下。

  生:我覺得他讀得很不錯,只有在“山鄉村野”這個地方回讀了。

  師:是的,通過朗讀,我們不難發現,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呀?生:圓明園的美景

  師:是呀,圓明園中的景物數不勝數、美不勝收。還想讀么?

  生:想!

  師:咱們分角色來讀一讀,男同學讀第一部分,女生來讀第二部分。準備好了么?男生起——

  (男女分角色朗讀)

  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你們的朗讀讓我陶醉。老師也想加入到大家的行列中來,行么?這次由你們來讀第一部分部分,老師來讀第二部分。讓我們伴隨著美妙的旋律,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帶領在場所有的人到圓明園中去走一走、看一看……

  (師生合作讀)

  師:看,通過努力我們不僅能將文段讀正確、讀流利,還能讀出自己的感覺。如果能背下來就更棒了!背書是講究方法的,以課文的第四段為例其中有一組關聯詞,你發現了么?

  生:不但……還……

  師:這組關聯詞是表示什么關系的呢?

  生:……

  師:表示意思更進一步,程度加深一層。這是遞進關系

  師:也就是說,上一段已經為我們介紹了圓明園的宏偉建筑,這一段就是介紹圓明園的——

  生:文物收藏

  師:那這個句子既承接了上文,又啟示了下文,是什么句?

  生:過渡句

  師:在文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那圓明園中都收藏了哪些珍貴文物呢?

  生:上自……奇珍異寶

  師:所以,評價她是——

  生:當時……藝術館

  師:總—分—總的結構,一目了然。按照這樣的思路去記憶會不會簡單很多呢?自己試著背一背

  (生嘗試背誦,師巡視)

  師:把書倒扣過來,根據老師的提示,咱們試試背誦——

  (師引讀生背誦)

  師:短短兩分鐘就把這一段背得八九不離十,已經很不容易。課后,按照方法去背誦第三自然段,我對大家充滿信心!第三段讀得有聲有色、第四段背得有模有樣,此時,我們要將整篇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下來一定不在話下。讓我們再次將課文美美地讀起來——

  (全體齊讀)

  四、 解讀主旨

  師:再次讀過課文,我們不難發現文章除了給我們介紹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慘遭毀滅的情景之外,還寫到了什么呢?誰來給我們讀讀第一段

  生:圓明園的毀滅……不可估量的損失。

  師:這一段寫了什么?

  生:圓明園被毀滅的損失

  師:是的,這是一種怎樣的損失?(板書“損失”)

  生:不可估量的損失

  師:“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生:無法計算,難以估計

  師:也就是說,圓明園的毀滅帶來的損失是難以估計,無法計算的.!課文用了幾個“不可估量”來形容這種損失?

  生:兩個(板書兩個“不可估量”)

  師:請齊讀這一段,注意加點字要重讀!

  生(齊讀):圓明園的毀滅是……的損失。

  師:是啊!圓明園的毀滅也給我們的內心帶來不可估量的傷痛!給歷史帶來不可估量的教訓!維克多雨果在他文章的最后這樣寫道“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下節課,同學們將在老師的帶領下,穿越歷史的重重迷霧,繼續夢回圓明園……下課!

  課后感想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現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作者緊緊圍繞中心布局謀篇,遣詞造句,語言生動,給人深刻的啟迪。在教學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制定的學習目標是:領悟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部分課文,積累語言。

  一、復習鞏固,提煉中心。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不再要求歸納課文中心思想,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只讓學生從內容中體會到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即課文中心)。這一環節緊扣兩個問題:1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課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通過檢查對中心句的感情朗讀,進一步提煉出中心句的中心詞——“不可估量的損失”。為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進行布局謀篇,遣詞造句,奠定了基礎。

  二、認定目標,明確方法。

  有了目標的誘導,才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達爾文說過“最重要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會學,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這一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是領悟表達,實現這一目標的學習方法就是:理思路、抓重點、品詞語。學生明確了學習方法就拿到了獲取知識的“”,學生自主學習才能落到實處。

  三、理思路,抓重點。

  教學程序是:1、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2、找出作者表達的重點內容。我認為能否準確地抓住重點是領會作者思路的難點。我便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學生各抒己見,最后形成統一認識。重點部分抓準之后,再理出重點部分的敘述順序。

  四、品析詞句、積累語言。

  這一環節的主要任務是領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傳神。首先放手讓學生品味重點詞句對表達中心的作用,然后匯報、交流,再背誦課文,摘抄好詞佳句。并在品詞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朗讀能力,充分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五、練習表達,遷移運用。

  為鞏固這節課學到的表達方法和從課文中積累的語言,設計了一個小練筆。首先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進一步強化感受,再讓學生說出最想說的話題,最后讓學生以此為中心寫一個片斷,盡量使用這節課和平時積累的詞語。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位置,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由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語感能力、表達能力。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1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第九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精練的文字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著重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圓明園是怎樣一座園林,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通過一美一慘,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從課題看,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一是關于“毀滅”的內容。然而,縱觀教材不難發現,全文寫“毀滅”只用了一個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圓明園昔日輝煌卻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難點較多。憑借教材,我將課文第二部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確定為教學重點,將“毀滅”的內容略作處理,原因有兩個:

  第一,昔日的圓明園已不復存在,其精美、壯觀上能通過文中的語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將其確定為教學重點,使其成為語言文字訓練的最佳落腳點。只有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才能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

  第二,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教學的成功可為“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從而化難為易,達到使教學結構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基于以上解讀,我制定以下四點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習文中“損、皇”等14個生字,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舉世聞名、眾星捧月、金碧輝煌、玲瓏剔透”等詞語的意思。

  3、品讀第2、3、4自然段,在品詞析句中了解和感受圓明園過去的輝煌,激發對祖國歷史文化的熱愛之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教學重點是在品詞析句中了解和感受圓明園過去的輝煌,激發對祖國歷史文化的熱愛之情。

  《圓明園的毀滅》內容相對單薄,缺少生動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對民族苦難的深層思考。于是,我適時地給學生補充材料。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以建構主義的教育理論為基礎,教學中主要以“學”為中心,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相關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知識。

  在使用補充材料的時候,我始終牢記一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源于文本而非節外生枝,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剝。課外讀物成為解決學生問題的有效載體,而貫穿課內與課外的是情感,是對圓明園的深沉的愛。

  這節課中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就是把抽象的東西化為具體。如圓明園的面積有5200畝,這個數字對于學生來說是個抽象概念。為了讓學生有個具體的感知,我把圓明園的大小與學生最熟悉的校園大小作比較。

  圓明園已從人類社會中消失了,昔日的輝煌已無法再現。這無疑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為了突破這一難點,為了讓學生切實有效地實現對當前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主要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個信息量大且頗具人文色彩的環境來輔助教學。上課一開始,呈現給學生一段視頻,再現了昔日那繁華輝煌的圓明園,再配上雨果那詩意的語言“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這兒建神殿,那兒造后宮,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黃金,施以脂粉。清詩人出身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請您想象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然后呈現的是火燒圓明園后只剩的那幾根殘垣斷壁。強烈的視覺反差在學生心里激起了無比的悲憤,很好地鋪墊了學習本課的情緒。學生禁不住問:昔日的圓明園是一座怎樣的皇家園林呢?圓明園為什么會被毀滅?帶著一串問題,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教學變“要我知”為“我要知”,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多媒體輔助教學對這節課的朗讀訓練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時我不再是干巴巴地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而是讓學生一邊欣賞美麗的畫面一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示在學生面前的平湖秋月、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樓等景點圖,把學生帶入了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的仙境,給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把學生的感官充分地調動起來了,他們面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讀出了贊美、自豪之情,面對圓明園的毀滅,讀出了痛惜、仇恨之意。

  (二)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要擴大知識面,能根據需要來收集信息,運用信息。課前我沒有明確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但在教學時,對那些主動從課外獲取資料和信息的學生我及時表揚和鼓勵,第一課時結束時我又設計了一個作業“搜集并整理資料”。我說:“課前部分同學已查過圓明園的相關資料,老師這節課呈現給你們的圖片、文字、視頻等資料也是我搜集來的。查找課外資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它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了解很多課文里沒有提到的知識,對我們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幫助的作用。本單元的導語中也明確提出‘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并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同學們課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自由選擇展示的方式,可以用表格、圖片或文字表述,能干的也可以制作成幻燈片,下一節課再展示交流。”這樣的設計,有效地體現了課堂學習延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收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在這堂課上我感覺自己還是比較投入的,但學生表現不是太好,發言的積極性也不高。原因是沒能讓學生更多地與文本接觸,對學生的預習能力估計得過高。本以為五年級的學生讀通課文沒問題,因此課堂上沒能讓學生初讀感悟,學生讀得不夠多,朗讀的形式較單一。再加上本課的時代背景距離學生較遠,學生不能入情入境。怎樣利用課堂中的40分鐘,采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標。

  還有在教學時提問的指向性不夠明確,造成部分學生不知所措,當看到學生的表現不是我預設的,顯得有些著急。在教學設計時安排的容量較大,這也想教那也舍不得放棄,可短短的40分鐘畢竟有限,今后要努力從教學的有效性入手,以一當十,以點代面。

  通過這節課我體會到有效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了解、對教學環節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把握。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2

  今日上午講公開課《圓明園的毀滅》,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要求經過朗讀、學習,想象以往的圓明園輝煌的景觀,了解它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職責感。

  教學重點是介紹“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2至4自然段)。在設計這部分的講讀資料時,我抓住課文中的三個評價圓明園的`句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讓學生依序朗讀課文資料,提出問題,在讀中思考、想象。

  因為當年的景觀早已不復存在,在做課前的準備工作時,我安排學生搜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資料,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自我了解到的圓明園,并思考課后練習題。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經過朗讀,找出文章該段落的重點句,然后展開想象,了解文字介紹中的圓明園。當學生逐漸梳理出文章層次與想象空間后,再借助課件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

  我認為,僅有充分了解圓明園以往是一座怎樣宏偉與豐富的建筑,對孩子才會有震撼力與感染力。所以該課時主觀的朗讀與課件直觀的音像圖片資料雙管齊下的教學手段十分重要,相得益彰。當同學們對祖國的壯麗山河與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對祖國豐富館藏,杰出藝術品發出聲聲由衷的贊嘆時,再順勢導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課前搜集準備的資料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學習有關圓明園被毀滅前的前期準備工作,經過讀與看,充分的醞釀后使學生完全地領悟了為什么教師說,圓明園這三個字是國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紹說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樣才能對圓明園的毀滅最深刻的感觸,對英法侵略軍可恥行徑感受憤怒與屈辱。

  學習完第5自然段后,學生紛紛表示對英法聯軍的憤怒恨,與對當時國力軟弱乏力的痛心。之后,我設計再次播放課件,引導學生觀看此刻的圓明園是什么樣貌。告訴學生們回首歷史,讓人扼腕嘆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干什么呢對于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的昨日,今日,與明天,還能做些什么由此引導學生記住國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僅有國家富饒,國力富強,才能夠避免這一恥辱重復上演。最終,我要求學生全體起立,摸著胸前的紅領巾,對著課件顯示的總結語起誓:勿忘國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節教學課,針對我班學生朗讀平讀,唱讀的不良習慣。我注重要求學生朗讀時注意找出重音、停頓、快慢與情感的變化。并親自示范朗讀,使學生較快地了解到朗讀中如何將情感的滲透與讀的技巧相糅合,逐步養成良好的朗讀意識。并在教學中,注意教師引導語言的風趣與形象,使學生感興趣,有興趣,聽得入耳,構成師生良好的互動關系。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3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課文所介紹的內容都已消失,無法再現,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就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文章從眾心拱月的布局、風格各異的建筑、收藏珍貴文物這三個方面來再現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在引導學生扎扎事實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這時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課件就為學生理解課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課件的應用及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當學生沉浸在圓明園的輝煌中時話鋒及轉,這樣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卻被毀滅了,是誰毀滅了它?為什么會被毀滅?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學習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組織學生通讀課文,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會,有的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對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4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現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作者緊緊圍繞中心布局謀篇,遣詞造句,語言生動,給人深刻的啟迪。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并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今天第一課時的內容就是感悟第2、3、4這三個自然段,走進昔日輝煌的圓明園。因為我認為:講毀滅,要引發學生的惋惜、憤慨之情,必須要學生先充分感悟被毀滅的東西有多么美麗、多么珍貴。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

  一、情境的成功創設教學一開始,我采用這樣的激情導入“有一把火曾把恥辱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同時又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他們卻只能握著空拳,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被化成一片灰燼。”采用這樣激情的導入,是為了創設情境,鋪設好情感場,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迅速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

  而后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片段,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英法聯軍的暴虐和貪婪,孩子們個個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掄起拳頭痛打英法聯軍一頓。孩子們表露在臉上的情感變化,表達在語言上的慷慨激昂,說明這節課的情感目標已經達到了。

  二、學會搜集與處理、運用課外資料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我和學生用大量的課外資料做輔助。我放手讓學生自己來介紹,也充分地展示其語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拓展其思維的空間,自己去組織語言的表達方式。盡管他們的介紹不全、沒有圖片,但是能把冗長的資料濃縮成幾句話,能找準自己所需的東西,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能力呢?我盡所能的引入資料讓學生了解這段歷史。如圓明園面積大小的引入;圓明園內景觀的引入;圓明園毀滅情況的錄像引入等等。這些資料的引入都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是在學習理解課文這后補充的。我認為這樣會更鮮明、更直接,不僅能讓學生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的來看待這段歷史,而且能讓學生接觸、吸收多方各種知識,培養讀書的興趣。有了資料的補充,使文本豐厚生動起來,有了師生互動的交流,課堂活躍起來,課文就被吹進了生命的靈氣——有了血肉,于是它變得靈動起來。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充分給每個學生展示的舞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放英法聯軍放火焚燒圓明園的錄象時,由于氣氛壓抑,學生感覺時間比實際時間要長。這時候,我指出這只是短短的半分鐘,請他們換算三天三夜有多少個半分鐘。當學生得知這場大火有足足8640個半分鐘時,他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時間怎么會這樣長啊!在這樣長的時間里會有多少東西化為灰燼啊!此時,學生就有了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情動于中而發于外,其強烈的情感如黃河之水,飛瀉而下。我讓學生盡情展開想象,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從而達到了教學效果。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5

  一、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讀懂課文、理解課文。

  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比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無比憎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先概括指出圓明園毀滅的損失“不可估量”,再具體介紹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建筑和珍貴文物,從而突出它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最后講述了英法侵略者毀滅圓明園的強盜行徑,從而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作者通過美與丑,善與惡的對比,把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全文始終。通過一課時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到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和遭八國聯軍損毀后的慘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但是由于課文內容離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實際都比較遠,在教學中,我們利用了信息資源、現代化手段來跨越時空的界限,通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使學生對圓明園的了解更加豐富,更貼近生活。

  二、設計思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新思路,在教學設計,我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課件資源,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大力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養成一種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課前參與、課中探究、課后拓展的學習習慣,努力使學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識量。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的有力工具。

  課前參與就是學生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之前,學生自主預習課文,初步了解所學內容,確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然后他們通過上網查詢、收集有關資料,如:文字、圖片等,然后進行分析歸納。這樣,為學生學習課文、深入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使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與問題走進課堂,促進了課上的學習。

  課中探究就是課上,學生利用自己整理的資源真正的動起來,參與課堂,自己動手動腦,進行探究“為什么說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在匯報交流中學生結合資料學習文本,他們在信息的獲取加工中理解課文,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精神。

  課后拓展,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寫的欲望,使讀寫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將要下課時,我引導學生生成新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把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再一次的應用信息技術小組合作開展課后實踐活動。

  這樣,整節課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 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表現出對祖國燦爛文化的贊嘆和對侵略者的痛恨。

  3、了解圓明園的昔日輝煌及毀滅的過程,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圣尊嚴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了解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和遭八國聯軍損毀后的慘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 學生的信息資料

  教學過程:一、引入:

  1、出示圖片,學生欣賞。

  解說: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它曾被人們譽為“人間天堂”、萬園之園,法國大文豪雨果也曾這樣贊美它:“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遺憾的是昔日那些美麗的景色如今已經煙消云散,被一場無情的大火化為灰燼。今天,我們就一起回顧這段屈辱的歷史《圓明園的毀滅》

  2、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欣賞由老師解說配樂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圓明園的地位價值及毀滅的惋惜。讓學生真正融入到音樂、文字、圖像中去,深入其中,進入情境,為學習課文,鋪設好了情感場。

  二、課中探究:

  (一)感知課文、整體把握

  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昔日的圓明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概括得出: 舉世聞名

  (二)運用資源、共同探究

  1、學生默讀課文2-4節,想:為什么說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教師巡視指導學法。

  2、交流匯報:

  a宏偉建筑:

  1)學生結合資料理解課文,體會讀讀。

  2)指名讀1—4句,閉眼想象圓明園中的宏偉建筑。

  3)出示布局圖,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建筑?

  4)學生帶著體會到的感受讀最后一句話。

  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期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b歷史文物:

  1) 學生結合資料理解課文,體會讀

  2)問:你說收藏著珍貴文物的圓明園又可以稱之為什么?

  3)齊讀最后一句話。

  &nb

  sp; 學生圍繞著“為什么說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他們通過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及課前整理的圖片、文字信息資源了解到了圓明園的建筑很美,歷史文物很多。然后在匯報交流中學生結合資料學習文本,他們在信息的獲取加工中理解課文,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圓明園建筑的宏偉、歷史文物的珍貴。這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利用媒體 深刻感悟

  昔日輝煌:

  1、出示課件

  2、學生說說看后的感受。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化為灰燼:

  1、導:同學們,就是這么一個讓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的圓明園,就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變成了廢墟,它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讓我們看看那慘痛的一幕吧!

  2、播放《火燒圓明園》的錄像。

  3、帶著你的感受自己體會讀最后一節

  問:同學們,圓明園為什么會毀滅呢?

  4、引導讀:圓明園是建筑史上一個奇跡,一個神話,可就是這樣的一座具有傳奇色彩,耗資巨大的皇家園林卻毀在了侵略者在1860年10月的一場大火中。同學們, 下面我們一起讀最后一節,請把你們無法釋懷的痛、滿腔的恨讀出來。

  5、引讀:侵略者毀掉的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所以,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告訴我們:

  為了讓學生深刻感悟到“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我再一次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了體會圓明園輝煌的情境:看圓明園昔日輝煌的影視片段,看后學生不僅體會到了這就是舉世聞名;同時也使全體學生入境入情,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圓明園的熱愛之情,這樣使學生感悟、表達等綜合素養得到了培養。

  當學生用讀在抒發自己的自豪感后,我播放了圓明園的毀滅的影視片段,將英法聯軍燒殺搶掠、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展現于課堂,我進一步激情導讀。這時學生情感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蠻,去表達對侵略軍的刻骨仇恨。

  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學生置身在當時的環境中,強化了直觀感受,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三、課外延伸

  1、讀寫結合

  圓明園被燒毀了,這個損失確實是巨大的、無法彌補的。如今,145年的風風雨雨已經過去了,圓明園的廢墟始終屹立在那里,它記載著帝國主義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記載著中華民族那段飽受屈辱的苦難歷史。同學們,假如此時此刻,你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會想些什么呢?請你把它寫下來

  學生寫后讀一讀。

  望著燒后的廢墟,配著低沉的音樂,我進一步煽情,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受。此時的學生已經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了。這樣,信息技術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寫的欲望,使讀寫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小結:忘卻歷史就是背叛,為了讓火燒圓明園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讓我們時刻記住“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3、布置作業:我們的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但是,圓明園的還立在那里,望著它,你還想知道什么呢?下課之后,請同學們分組合作再來查找一些資料,然后把你們知道的發到學校論壇。

  為了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識量。在課后,我引導學生生成新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把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再一次的應用信息技術小組合作開展課后實踐活動。這再一次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信息技術的工具性。

  板書: 圓明園的毀滅

  宏偉建筑

  舉世聞名 化為灰燼

  珍貴文物

  教學反思:

  1、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是在普通教學環境下,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學習,了解有關圓明園的歷史、風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及建設祖國的責任感,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2、這節語文課和現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養成一種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課前參與、課中探究、課后拓展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15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精選]07-10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17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23

【精】《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0-23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推薦】08-12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熱門】08-18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與反思05-18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合集]05-17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通用】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