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賞析(匯編15篇)
《游子吟》賞析1
《游子吟》全詩賞析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賞析】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 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詞語注釋
【1】《游子吟》:題下原注:“迎母溧上作。”當時作者居官溧陽縣尉時所作。
【2】吟:吟誦,誦讀。
【3】游子:出門遠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4】臨:將要
【5】 意恐:心里很擔心
【6】歸:回家。
【7】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兒女。
【8】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譯文一
慈母手中那一條條的針線,是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子女那小草一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譯文二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賞析2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詩文解釋】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詞語注釋】
游子:離家在外的兒子。
意恐:擔心。
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三春暉:春天的陽光,比喻母親對子女的關心。
游子吟【詩文賞析】
唐代詩人孟郊一生窮困潦倒,50 歲才中了進士,做了溧陽縣尉一個卑微的小官。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這首發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瑣瑣碎碎點點滴滴的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擔心兒子遲遲難歸,所以針針線線,細細密密,將愛心與牽掛一針一線縫在游子的衣衫之上。
游子吟【作者介紹】
孟郊(751年-815年),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先世居汝州(今屬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詩人,少年時期隱居嵩山。
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鄭余慶之薦,任職河南(河南府今洛陽),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憲宗元和九年,鄭余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孟郊仕歷簡單,清寒終身,為人耿介倔強,死后曾由鄭余慶買棺殮葬。故詩也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孟郊現存詩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游子吟》賞析3
【教例】
師:……看來,同學們都被詩中那偉大的母愛深深打動了,讓我們有感情地把全詩吟誦一遍。
生:老師,我有疑問——孟郊為什么不帶母親一起出門,讓她老人家享享清福呢?(一生突然站起來發問,還有些語無倫次,顯然他對孟郊很有看法。)
師:多有見解!誰聽懂他的話了?能把他的意思表達得更清楚嗎?
生:他的意思是說,孟郊口口聲聲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他明明已考取功名,完全可以讓母親享享清福,卻把老母親扔在家中不管。他的行動和詩句意思不吻合。
師:(轉向提出異議的同學)是這樣的意思嗎?(該生連連點頭稱是)
多會聽話,多會理解呀!看來,這確實是個問題。(師凝神思索起來)
生:我知道孟郊沒帶上母親的原因,那是因為他母親太老了,一路上經不起顛簸。
生:我反對他的意見。在交流資料時,我們知道孟郊的母親為了讓兒子靜心苦讀,把家里所有的活兒都攬下來,可見她的腿腳仍很靈便。
生:我有補充。從詩句中、插圖中可知,孟郊的母親眼睛還很好使,還能縫制衣服呢!至少可以說明不至于經不起顛簸。
師:這么說來,這孟郊也確實沒良心。可他的詩倒是寫得句句含情,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師顯得很困惑)
生:我想孟郊在出門前一定想把母親帶上,但母親不想拖累他,希望他能更好地建功立業。
生:還有,可能是母親習慣了田園生活,不愿離開生活了那么多年的故鄉。而孟郊十分理解母親,不想為難母親。哦,我想他一定會常回家看望母親的。
生:我覺得他倆的推測都成立:母親,不想拖累兒子;兒子,不想為難母親。這是非常高尚的境界,非常偉大的情感!
師:(深為學生的見解折服,十分激動)讓我們把這一凝聚著深情的詩句反復吟誦,永遠記在心間!(生吟得聲情并茂)
【啟示】
1、教師要善于捕捉、利用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的資源。教學將近尾聲時,學生突然發問:“孟郊為什么不帶上母親一起出門,讓她老人家享享清福?”教師及時抓住了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充分利用這一稍縱即逝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展開對話,在探究、討論中深化認識,升華情感,教學層層推進,直至達到最高潮。假如教師對學生所提問題充耳不聞或敷衍塞責,那么,這堂課也就失去了其精彩之筆。讓可貴的教學資源白白流失,不能不說是莫大的遺憾。當然,課堂上學生的質疑問難并不一定都能作為資源,都能用來點石成金,關鍵在于教師要獨具慧眼,進行甄別,篩選。
2、傾聽,是對話之前提。有了傾聽,對話才能傳達至每位學生的心靈,才能產生巨大能量,真正實現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也才有可能因此而變得厚重。綜觀這一教學片段,“我反對他的意見”,“我有補充”,“我覺得他倆的推測都成立”,從反駁到補充再到總結,可見學生有著良好的傾聽習慣,過硬的傾聽能力。這一切,離不開教師平時有意識的.引導。在這一教學片段中,也有一定體現。如“誰聽懂他的話了?能把他的意思表達得更清楚嗎”再如,“多會聽話,多會理解”,
這些看似多余的問話及常被教師忽略的肯定,都在不斷強化著學生的傾聽意識。
3、對話,并不僅僅局限于師生之間。只有讓師生、生生這些個體間互動、互激,課堂才能經緯交錯,渾然一體。然而,傳統的課堂,對話往往只局限于師生之間,學生缺乏與學習同伴對話的意識。這樣,課堂的單薄勢必導致教學之低效。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對話意識呢?一句話,教師要進行有意識地引導。起始階段,“誰有不同意見?”“誰能進行補充?”“誰能進行總結?”……這些問話可以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語言。當生生對話成為學生的自覺意識與行為時,這些語言就可以從課堂上悄然隱退,生生對話也就“不待教師之謂也”。
《游子吟》賞析4
《登科后》
今天復習孟郊的《登科后》,原文如下:
昔日齷齪不足夸,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之前已經參加過兩次進士考試,都沒有考上。在他46歲那年,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這一次本來也沒抱什么希望,畢竟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來到京城參加考試,最終也就只有二三十個人能通過考試。然而,這次,他終于出人意料地登上了進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立即作了這首《登科后》,以表達無法自抑的激動和喜悅心情。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過去的不如意,生活的困頓,別人的'冷眼,個人的落魄,都已經不值一提了。今天,金榜題名,我長久郁結的悶氣,終于煙消云散。我揚眉吐氣,心情暢快,思緒高漲。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今天是個好日子。春風輕拂,春花盛開,我也心花怒放,我人生的春天終于到來了。如愿考取功名,終于稱心如意,我迎著浩蕩春風,縱馬奔馳。我走馬觀花,仿佛,一天之內,就能看遍繁華似錦的長安。
大家都知道,人生有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金榜題名時的喜悅,自然讓人高興不已。孟郊當然也是滿心歡喜,得意非凡,高高興興地寫下這首別具一格的小詩,不僅道盡了金榜題名的喜悅之情,更給后人留下了“春風得意”與“走馬看花”兩個膾炙人口的成語。人生路很短,人生路很長。人生不只有坎坷,人生也有得意飛揚。人生如潮汐,潮漲潮落,本屬平常。惟愿!失意時,勇敢面對!得意時,盡情歡暢!
《游子吟》賞析5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嘮叨——“楠楠,快,好起床了!不然要遲到了!”“今天天氣冷,多穿件衣服,感冒了可是很難受的!”“路上小心,可不要在路上玩耍啊!”“上課可要認真聽啊!做作業千萬不能粗心大意!”……從我記事起,媽媽的嘮叨就像空氣,彌漫在我的周圍,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一聽到媽媽的嘮叨,我就覺得挺煩人的,心里暗暗地想著:只有30出頭,竟得了“老年綜合癥”啊!真要到老了,那還得了啊!可是后來我對媽媽的嘮叨卻有了新的認識。那是去年冬天,早上起床天還是艷陽高照。“今天真是好天氣,我就穿媽媽昨天給我買的運動夾克。這件笨笨的羽絨衣見鬼去吧!哈哈!”我剛穿好衣服,媽媽的嗓音就響起來了:“楠楠,快來吃早飯。”唉,這聲音什么時候能停下來呢?我在媽媽的催促聲中洗刷完畢。“楠楠,今天穿得暖和點,昨天晚上天氣預報說上午天氣要變冷的,媽媽昨天買的運動夾克等天氣暖和點再穿,知道嗎?”“知道了!”我不耐煩地說,“這么好的天氣怎么會轉冷?”趁媽媽走進廚房的時候,我拿起書包就往樓下沖。“紅領巾、鑰匙別忘了帶。路上……”后面又響起了媽媽的一陣叫聲。穿著新夾克,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誰知,天有不測風云,我剛到學校老天就變臉了,氣溫明顯下降。我坐在座位上,直打哆嗦,根本沒心思讀書。“什么鬼天氣啊!剛剛還是晴空萬里,現在就變得這么冷了。早知道就應該聽媽媽的話,穿上那件暖暖的羽絨衣了,嗨!現在后悔都來不及了……”“葛楠,你媽媽來了!”隨著同學的一聲叫喚,我心中一顫,猛地抬起頭,只見教室門口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手里拿著剛被我丟棄的那件羽絨衣。“媽媽,是媽媽。”我激動得眼淚都快s流出來了,迅速從座位上站起來,徑直向門口走去。“傻孩子,媽媽不是和你說了嗎?今天天氣要變冷的嗎?快穿上羽絨衣,乖!”媽媽一邊埋怨地說著,一邊麻利地給我穿上羽絨衣,頓時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頭,在我的全身肆意流淌……這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嗎?“媽媽要趕去上班了,記著放學早點回家。”媽媽一邊嘮叨著,一邊急匆匆地走了。望著媽媽遠去的背影,我呆呆地站在教室門口,直到老師叫我,才回過神。“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雖然媽媽愛嘮叨,但每一聲嘮叨不是在我身上傾注她那濃濃的母愛嗎?這不正是孟郊的《游子呤》中,所吟頌的那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嗎?想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來: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孟郊的作品,是作者在50歲時寫下的,借“游子”從而抒發了對母親的感念之情,這首詩的意思是這樣的:“親愛的媽媽拿著針線,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一針一線縫的又密又牢,就怕孩子回來太晚,在外面破了衣服沒人補。
親愛的媽媽啊,您就象春天的陽光為小草帶來溫暖,可是小草怎么能報答完您的恩情呢?”詩中的“密密縫”,集中體現了慈母把全身心的愛都濃縮在自己的.針線中。每當讀到這個詞,我腦海中不由地浮現出那樣的情景:年邁的母親佝僂在桌子的一角,一手緊握著針,一手拉扯著線,瞇縫著眼睛,一針一線縫得很專心。“慈母”手中的線“密密縫”,不正是為了“游子”的身上衣,為了孩子平安、健康和幸福嗎?是啊,世界上只有母愛才是最偉大,就像春天的陽光溫暖著孩子的心。我幾乎是在媽媽的嘮叨聲中長大。不懂事的我偶爾也會故意跟她唱反調。但是,隨著我的一天天長大,我的媽媽卻在操勞中一天天衰老。媽媽,其實我知道不管什么時候你都是我最堅強的后盾。您在辛勞中耗盡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就像雨水滋潤著我,伴我茁壯成長。親愛的媽媽,謝謝你無微不至地關懷著我,愿意聆聽你那永不消失的嘮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愿天下的孩子都能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珍惜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
《游子吟》賞析6
用常得奇,是詩的上乘境界。這詩讀來極樸素極自然;然而細味,可見匠心。詩人不直接抒寫對家鄉老母的思念,卻從衣上線腳生發,極寫老母恐兒遲歸,以見游子思母之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結句也就水到渠成了。這是名句,“寸草心”、“三春暉”已成為子女與父母的代名詞,因為它最集中而又最貼切地象喻了這種被作為五倫之首的親情,父母之愛的.博大無私,兒女之心的綣綣戀戀,還有什么比喻能比這更貼切嗎?不過我更欣賞的還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二句。大凡作詩,涵蓋性的抽象較易,而細微入神的描摹最難。“密密縫”、“遲遲歸”是細推孟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孟詩“托興深微,結體古奧”,本詩是一例;而“密密”、“遲遲”的疊詞運用,是最顯著可味的,請取《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與之對讀,當有所解會。
《游子吟》賞析7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為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
臨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游子吟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
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最后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堪比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小小萱草表達的孝心怎么報答得了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感情淳厚真摯。
《游子吟》賞析8
【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出處】唐·孟郊《游子吟》。
【意思】(兒子)臨走時(母親)還一針緊挨一針地 縫著棉衣,心里總擔心兒子遲遲不能回家。后用來表達母親對兒女 的深愛和盼望兒女早日平安歸來的心情。
【賞析】慈祥的母親 不顧年老眼花,仍然手拿針線,為兒縫衣。密密地縫呀縫,生怕兒子遲 遲不回,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結結實實。反復縫衣這一日常生活的細 節,把母親對子女的撫愛之情,感人至深地抒寫出來。語言樸實、自然, 親切感人。慈母的一片篤厚深情催人淚下。
【全詩】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全詩鑒賞】
孟郊詩多抒寫窮愁,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淺率,而就生新瘦硬,故蘇軾謂之“郊寒島瘦”。所謂寒、瘦,在內容上指言貧叫苦,在藝術上則指苦吟和一種清峭的意境美。方牧素描孟郊:“冷露滴破殘夢,峭風梳篦寒骨;暮年登第,一生才說幾句痛快話”,可謂得之。
《游子吟》是孟郊享譽千古之作。在香港的民意測驗中,此詩高居最知名十佳唐詩的榜首。關鍵在于詩人抓住了母愛與孝道,在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結構中占有特別重要地位的題材,而表現得深入淺出。詩作于貞元十六年(800)溧水縣尉任上,自注云:“迎母溧上作”。
前四句攝取生活中一個常見的情景,慈母為游子準備行裝,在臨行前夕、在燈下縫縫補補。這幅圖畫表現的是貧寒之家,兒子出門不能盛其服玩車馬之飾,然而母愛是“論心不論跡”的。從“臨行密密縫”這個場面所流露的'質樸無華的人性美,足以使任何“金縷衣”失去光輝。
在母親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因此對他的出門遠游,不免有一千個不放心,因此是希望他能夠早些回來的,這是“意恐遲遲歸”的一層含義;而另一方面,母親又本能地深知,孩子大了,必須經風雨、見世界,所以決不會把他拴牢在自己身邊,所以這才縫下密密的針腳,怕不經穿的,這是“意恐遲遲歸”的又一層含義(即“密密縫”的理由)。
最后兩句是針對迎母溧上這件事而言的,謀到一官半職,就象李逵那樣忘不了老母,這片孝心當然感人。而詩人進一步認識到,孝心與母愛還是有區別的,它是出于一種自覺的報恩意識,而母愛卻是自發的無條件的,與春風和陽光一樣不求回報的。盡管《小草》歌詞說“春風呀春風把我吹綠,陽光呀陽光把我照耀”,古人仍有“草不謝榮于春風”(李白)之說。所以詩經《小雅·蓼莪》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此詩結尾也是一樣的意思,但安排在一個形象感人的典型場面之后,又出以比興,當然也就更易引起共鳴。
《游子吟》賞析9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賞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 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 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 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 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 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游子吟》賞析10
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⑤。
誰言寸草⑥心,報得三春暉⑦!
注釋:
①游子:出門遠游的人。
②吟:吟誦。
③臨:將要。
④意恐:擔心。
⑤歸:回來,回家。
⑥寸草:小草,這里代指子女。
⑦三春暉:指慈母一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此處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字東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與韓愈并稱“韓孟”。其詩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現存詩歌五百多首,代表作有《游子吟》《烈女操》。
譯文:
慈愛的母親手中的針線,離家遠行人身上的衣服。遠行時密密地縫啊縫,心中擔憂兒子遲遲不歸。誰說小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光輝!
賞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人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整首詩沒有藻繪雕飾,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見濃郁醇美。
游子最思念的是慈母,所以詩人一開頭就把“慈母”和“游子”并提,構成對偶,寫出了母子之間的骨肉親情——“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兩句,寫慈母密密縫衣,把筆墨集中在慈母身上。臨行,母親一針一線地縫著,針針線線是這樣細密,她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實。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盼望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濃濃的母愛從這普通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一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寸草心”指草中一抽一出的嫩芽,在陽光的照耀下成長,正像游子從小在慈母的撫養下成長。“三春暉”指春天的陽光,宜于萬物生長,用來比喻母愛。“寸草心”的`渺小與“三春暉”的偉大,構成對比,也構成映襯,襯出游子感念慈母的強烈心情。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離別前的溫馨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游子吟》賞析11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游子吟》注釋
游子:古代稱遠游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游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游子。
臨:將要。
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游子吟》譯文及注釋二
《游子吟》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像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游子吟》注釋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游子吟》創作背景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陽所寫。作者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飽嘗了世態炎涼,更覺親情可貴,于是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游子吟》賞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并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此詩情感真摯自然,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 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作者介紹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游子吟》賞析12
《游子吟》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這首發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游子吟》賞析13
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女兒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賞析14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賞析】
孟郊,字東野,751一814,湖州武康人。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勻才得到一個潭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詠,會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游子吟》,這是一首樂府詩,更是一首歌頌偉大母愛之作。此詩則是當時之作,親切而其淳地吟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生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顛沛流淳,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此詩寫的正是這樣的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都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實際上是兩個短語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身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點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罵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語言,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著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二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詩人的反問句,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熱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悵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真有“欲報之行,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贊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此詩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的濃郁醇美。
《游子吟》賞析15
游子吟全詩原文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全詩拼音版
cí mǔ shǒuzhōngxiàn,yóuzǐshēnshàngyī 。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línxíngmì mìféng,yì kǒng chí chí guī 。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shéiyán cùn cǎo xīn,bàodésān chūn huī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全詩意思: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全詩注釋:
游子:古代稱遠游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游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游子。
臨:將要。
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創作背景:
《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詩。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并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此詩情感真摯自然,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游子吟》寫于溧陽(今屬江蘇)。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游子吟全詩賞析: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游子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游子吟》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游子吟》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游子吟》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賞析】相關文章:
《游子吟》精選賞析04-16
《游子吟》賞析08-30
游子吟賞析09-06
游子吟賞析12-05
孟郊 游子吟賞析04-15
游子吟詩詞賞析12-27
游子吟原文及賞析02-26
游子吟的原文及賞析02-08
《游子吟》的文章賞析04-15
《游子吟》全文賞析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