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古詩全文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必須認真進行閱讀,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水平,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游子吟古詩全文,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游子吟
詩人:孟郊
朝代:唐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①游子:出門遠游的人。吟,說。
②意恐:擔心。
③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④三春暉: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⑤歸:回來,回家。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擔心孩子一走很晚才會回來。誰能說兒子像小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創作背景】
《游子吟》寫于溧陽(今屬江蘇)。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這首發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賞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孟郊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游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后世影響】
孟郊的這首《游子吟》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又有兩位詩人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對后人的影響。
1992年9月香港舉辦了一項活動——“我最愛的十首唐詩”,評選結果按得票多少為序,最后在眾多唐詩中,孟郊的《游子吟》名列榜首。這首詩還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定為向世界各國推薦的學生優秀讀物。
【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時隱居嵩山。近五十歲才中進士,任溧陽縣尉。與韓愈交誼頗深。其詩感傷自己的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淺率,追求瘦硬。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有《孟東野詩集》。
拓展閱讀:游子吟改寫作文
呼呼!屋外寒風凜冽,動物們都躲了起來,生怕被寒風吹得瑟瑟發抖。路上幾乎沒有行人,只有幾個穿著大衣的人匆匆走過,我即將要去遠游,一想到可能幾年不能回到這充滿溫暖的溫馨小屋,就不禁感到一陣凄涼。啊,我的母親,我一定會想念你,時常給您回信的!我的母親似乎也很傷感,她正在為我趕制衣裳。蠟燭忽明忽暗,她時不時地要低頭仔細端詳一陣,生怕哪里針腳不細密,會讓我著涼。她縫了一針又一針,原本一團團細細的線,在母親的手里慢慢變成了布,然后裁剪成領子、袖子……在她手里的幾根竹針飛快地來回穿梭,看不清是怎么回事,一團線又成了厚實的衣布……
第二天,要出發了,母親還在織,她盡量使衣服上的線密一些,再密些,似乎把對兒子所有的思念,和對兒子的愛全部傾注在這一針一線之中。我懂母親為什么這么認真,她是擔心我在外面工作,遲遲回不了家。如果不織厚一點,怎能經受得住風吹雨淋日曬呢?母親這飽含深情的一舉一動溫暖了我的心,啊!母親!
衣服織好了,我穿著這件用母親那雙飽經風霜的手和全部愛編織而成的衣裳,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我抬起頭,映入眼簾的便是那迎風招展的、翠綠的小草,可這一點點綠怎能報答春天那無價、無私的陽光的恩情呢?我低下了頭,回想起母親對我的一件件事,讓我深受感動。小草雖然報答不了陽光對他的養育之恩,但卻能用自己的綠色來感謝陽光,我也要一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和行動來回報母親那神圣充滿陽光的母愛!
《游子吟》讀后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首詩描寫了母親在兒子臨行前為他縫衣裳的情景:慈祥而細心的母親,手中拿著一根細細的線,在仔細地為兒子縫衣服。母親那一根充滿著愛的線縫得又密又牢,就是擔心兒子不能回歸。讀了這首詩令我感觸頗深,母親對兒子的這種愛就象太陽關愛小草一樣深情而無私,兒子又該怎樣報答對母親的這份濃濃的愛呢?
如今,時代變了,可是慈母們愛兒女的心,永遠不會改變。“世上只有媽媽好”,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歌詞。社會上,慈母比比皆是。報紙上,曾報道過幾位慈母的偉大事跡。某地發生大地震,一對母子被困。幾天后,他們被救了上來,母親奄奄一息,而孩子毫發無損。原來,母親割破了自己的手腕,把血給孩子喝;母親帶著孩子去旅游,結果纜車在半空中掉下,母親把孩子架在肩膀上,自己被摔死,而孩子卻安然無恙……。
母親偉大的愛,子女應當報效。母親在你快樂時,會與你共享喜悅;在你難過時,為你分擔憂愁,在你成功時,鼓勵你更進一步;在你失敗時,母親會激勵你不怕挫折。如此無私的愛,子女是一輩子也報答不了的。
即使如此,有些子女卻不能很好地珍惜,也不報答。有一位單親家庭,她的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把他撫養長大,希望他能成材,而他卻整天上網打游戲,不好好念書,母親教育他,他就和母親還嘴,有時還動手打母親,這不是太不孝了嗎?難道他們不知道“游子吟”嗎?真該讓他們讀讀。
讀了這首詩,我想起了自己母親對我的關懷。我生病了,她陪我打針,喂我吃藥,夜晚常常不離我左右;我挑食,她就千方百計地為我做好吃的;陪我練琴,指導我學習……這種種關愛,聚成了偉大的母親。
現在,我只是一個小學生,無法報答媽媽。等我長大了,工作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順我的媽媽,讓她歇歇,享享清福。
讀了《游子吟》,我再一次感受到母親的偉大,也再一次讓我堅定了報答媽媽的決心。
【游子吟古詩全文】相關文章:
游子吟全文古詩07-17
《游子吟》古詩全文10-21
游子吟古詩全文賞析09-02
游子吟古詩全文意思07-30
《游子吟》全文10-15
《游子吟》全文賞析10-10
游子吟古詩04-09
古詩《游子吟》06-01
游子吟古詩05-31
游子吟古詩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