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飲湖上初晴后雨大意

時間:2022-09-07 11:43:20 飲湖上初晴后雨 我要投稿

飲湖上初晴后雨大意

  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是一篇經典的作品,這首詩對西湖景色的多樣性進行全面描寫概括品評,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飲湖上初晴后雨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字詞解釋:

  飲湖:在西湖上飲酒。湖,指杭州西湖。

  初晴:起初開始放晴。晴,一作“睛”。

  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顯得美。

  空濛:形容細雨迷茫的樣子。謝玄暉詩:“空濛如薄霧”。濛,一作“蒙”。

  奇:美妙,與詩中“好”同義。

  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

  淡妝:淡雅樸素的妝飾。

  濃抹:濃艷華麗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作品翻譯: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顯得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麗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濃妝也好,她總是美麗的。

  作品賞析:

  本詩的前四句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

  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后來轉陰,入暮后下起雨來。而在善于領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睛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入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前四句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無遺。

  后四句詩里,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所在只是當前的西湖之美,在風神韻味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于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

  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濃妝、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這里,詩人抒發的是一時的才思,但這一比喻如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所說,“遂成為西湖定評”。從此,人們常以“西子湖”作為西湖的別稱。蘇軾本人對這一比喻也很得意,曾在詩中多次運用。后人對這一比喻更深為贊賞,常在詩中提到。王文誥在《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稱這首詩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名篇”。其特點之一是概括性特別強。它寫的不是西湖的一處之景或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的全面寫照和全面評價,區而它就具有超越時間的藝術生命色。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此外,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大量修辭手法的運用。

  互文。如:“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上半句省落“雨亦奇”,下半句省落“晴方好”。全句意思是說西湖的山水不論天晴還是下雨都很美妙。不能理解為:西湖的水只是天晴好看,西湖的山只是下雨美妙。

  對偶。如:“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正對,意義相近,互為補充。由于“水光瀲滟”與“山色空濛”,“晴方好”與“雨亦奇”,自獨立成景,又共同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對仗工整,創造出神秘的意境,表達出作者對西湖的神往之情。

  比喻。詩歌中把“西湖”比作“西子”即西施,蘇軾以自己的奇妙的觀察品味,把西湖的自然美比作天然美女西施。通過巧妙地比喻,構成一幅生動可感的西湖圖像,創造出更真切的意境,是十分貼切的比喻。西湖也叫西子湖,這個名字是從這首詩歌中的比喻而來。西湖也因此而錦上添花,越來越聞名。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出身于一個有文化教養的家庭,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進士。蘇軾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擅長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在散文方面,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屬“唐宋八大家”之列;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同為豪放派詞人。有《東坡全集》傳世。

  創作背景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正、二月間。從詩意看,作詩當天朝晴暮雨,詩人既為酒所醉,亦為美景所醉。

  名家點評

  宋代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

  清代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卷九:“此是名篇,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公凡西湖詩,皆加意出色,變盡方法,然皆在《錢塘集》中。其后帥杭,勞心災賑,已無復此種杰構,但云:‘不見跳珠十五年’(見《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而已。”

  清末陳衍《宋詩精華錄》:“(‘欲把’二句)遂成為西湖定評。

  鑒賞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在善于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飲湖上初晴后雨大意】相關文章:

飲湖上初晴后雨的大意11-05

《飲湖上初晴后雨》09-12

飲湖上初晴后雨08-25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09-17

飲湖上初晴后雨的宜09-17

改寫飲湖上初晴后雨09-17

飲湖上初晴后雨解析09-17

飲湖上初晴后雨主題09-17

飲湖上初晴后雨簡介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