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易經(jīng)的智慧之孔子《文言傳》
《易經(jīng)》是誰創(chuàng)造的?它又是什么時候完成的?
易經(jīng)的智慧:孔子《文言傳》
孔子批閱《易經(jīng)》韋編三絕,綁竹簡的牛皮都被翻斷了很多次。他對乾坤兩卦的卦辭進行了詳細的注解,留下了旁通四達的《文言傳》。《文言傳》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深邃哲理,何以被后世學者奉為“千古文章之祖”?包含著宇宙人生奧秘的“元、亨、利、貞”與儒家所講的仁、義、禮、智、信,又有著怎樣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呢?
《易經(jīng)》是誰創(chuàng)造的?它又是什么時候完成的?我們有兩句話可以概括:人更三圣,世歷三古。人更三圣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但是真的是他們?nèi)齻人完成了這么偉大的創(chuàng)作嗎?我想不太可能。三圣只是一個代號,是一群人的代表,所以“人更三圣”告訴我們,《易經(jīng)》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不是個人的創(chuàng)見。每個時代有很多人做《易經(jīng)》的研究,然后把所有的功勞都集中在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身上,這是我們中國人的作風。伏羲在上古,文王在中古,孔子在近古,所以叫做“世歷三古” ,告訴我們,《易經(jīng)》是經(jīng)過很漫長的時間,慢慢孕育而成的,最要緊的是它經(jīng)得起長時間的考驗。
《易經(jīng)》分成“經(jīng)”跟“傳”兩大部分:“經(jīng)”比較簡單,就是卦象、卦名,還有周文王寫的卦辭、爻辭。“傳”比較豐富,我們把它叫做《十翼》。翼就是翅膀,就是給《易經(jīng)》加上了十只翅膀,讓它更加有價值,更加有內(nèi)涵。
《十翼》實際上只有七種,不過其中有三種分上、下兩部分,所以稱為《十翼》。
首先是《系辭傳》,系就是把《易經(jīng)》聯(lián)系起來的,孔子寫的《系辭傳》,是《易經(jīng)》全盤的大要,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概要或者導論,因為“經(jīng)”分上經(jīng)、下經(jīng),所以《系辭傳》就配合“經(jīng)”分上、下,即《系辭上傳》和《系辭下傳》。然后有《彖傳》,彖辭是解釋卦辭的,解釋全卦的大要,上、下經(jīng)各有彖,所以也分成上、下。接下來是《象傳》,分成大象跟小象,解釋全卦卦象的叫做大象,解釋每一個爻的爻象的叫做小象。以上三種各分上下,就成為《十翼》的六個部分。
除此之外還有:《說卦傳》,專門解說八個基本卦的真正意思;《序卦傳》,用以說明六十四卦為什么從乾、坤開始,最后到既濟、未濟結束,它的次序非常有道理,脈絡也很清楚;《雜卦傳》,對六十四卦不按照古經(jīng)的排列方式,自己創(chuàng)出一套排列的次序。最后就是我們要介紹的《文言傳》。《文言傳》是孔子看到周文王所寫卦辭非常精練,怕很多人不是很了解,所以特別加以解釋,只在乾坤兩卦有。
《文言傳》中,孔子解釋乾坤兩卦的“元、亨、利、貞”四德說: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
元者,善之長也。善之長是什么意思?就是指人的元氣,元就是開始,氣就是我們平常所呼吸的空氣。元氣為什么重要?因為當人是胎兒的時候,在子宮里面是靠臍帶呼吸的,只能吸收母親體內(nèi)的氣,吸收不了外面的空氣。可是一出生,臍帶剪斷了,嬰兒就沒法呼吸了,所以就哭,就開始練習用嘴巴來呼吸空氣。可見人一出生就面臨著生死關頭,很多嬰兒出生不久就死了,說明過不了這一關,一口氣上不來,有再大的本事都沒有用。
元是元始,元氣就是生下來的那一口氣,而元氣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一見面就說“你氣色不錯”,“你很有元氣”。天最大的善,最大的好,就是它給了我們足夠的氣,如果空氣不夠,那會很糟糕。我們要好好地愛惜空氣,不要去污染它,這是我們保護環(huán)境的最根本的一種做法。元和仁是分不開的,就是人一開始就要憑良心,才叫做元。自己吸空氣,還要考慮到別人也需要空氣,不能一個人把空氣都吸光了,也不能說自己不要的地方就把它污染掉,這就叫元。
所以“元者,善之長也”,意思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使自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樣才對得起老天給我們的這一口氣。
乾坤兩卦有一個重要的共通之處,就是卦辭里都包含著“元、亨、利、貞”四德。如果說元是開始的意思,那么亨代表什么?《易經(jīng)》又啟示我們應該如何處理社會關系,過一種更加合理的生活呢?
亨者,嘉之會也。亨是什么?就是大家在一起互相照顧、互相幫忙、彼此尊重,自然就會亨通,就不會產(chǎn)生阻礙。自然的阻礙已經(jīng)夠多了,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還設下種種阻礙,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嘉就是美的意思。會是聚集,人跟人聚集在一起,動物跟動物聚集在一起,植物跟植物聚集在一起。萬物聚集在一起,才能過美好的生活,植物有植物的生活,動物有動物的生活,人有人的生活,大家互相包容 、互相照顧,不去侵害別人,這叫做嘉之會也。我們做生意就是把這里有的送到?jīng)]有的地方去,把我們沒有的從別的地方運過來,這個也叫做嘉之會也。天底下有各式各樣的東西,我們互通有無,保存它們原來生存的環(huán)境,才能夠長長久久地生活下去。“亨者,嘉之會也”就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要各盡所能,而又各取所需,不能因為自己有錢就什么事都不做,還專門去買人家的東西,甚至囤積居奇,那是不對的。錢是要流通的,貨物是要交換的,任何東西都要考慮到別人也有需要,而不是只想自己一個人獨吞,否則人一聚集就亂了,就不和諧了,就開始爭奪了,那樣人跟動物有什么不同?較之動物,人應該過一種更加合理的生活。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互通有無之后,“利”成為橫在人生中的巨大考驗。如果說賺錢是靠機會,那么花錢就要靠智慧。那么富起來的人們應當如何花錢?為什么說生活豪華奢侈是一種罪過呢?
利者,義之和也。義的意思就是適合不適合,適宜不適宜,合理不合理。義能夠很合理,大家就比較和諧,尤其是中國人,合理的就口服心服;不合理的,表面上也許不敢、不方便或者不愿意說什么,但是心里有數(shù),到時候就找你麻煩。因為義是我們非常重視的。
利是老天對我們最大的考驗,老天給我們利就是在考驗我們。賺錢并不可恥,賺錢其實是可愛的,因為它對人類的生活有正面的貢獻,可是怎么去用錢,這才是智慧。賺錢憑什么?有人說憑能力,我不認為有能力就能賺到錢,賺錢其實是靠機會。機會來了,錢怎么來的自己都不知道,可是用錢那是靠智慧,所以一個人要賺錢之前,最好先學一學怎么樣去花錢,怎么樣去用錢。其實《易經(jīng)》告訴我們怎么樣去用錢,八個字就講完了:當用不省,當省不用。
該用的,就算沒有錢,想辦法也要用。老實講,一個人要么不結婚,結了婚,當了家長,就要負起自己的責任,就要讓一家老小最起碼可以過溫飽的生活,否則這個家長就沒有盡到責任。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把生活弄得很豪華,很奢侈,那樣反而是罪過,是浪費資源。資源是有限的,地球現(xiàn)在六十幾億人口,大家都要活,一個人把資源囊括到自己家里面來,利就不能和,大家就不能和諧。一個社會貧富的差距越大,這個社會越不穩(wěn)定,越不安全,但我們不能勉強使全民都一樣,因為那是不合自然的。但是有錢的人一定要想辦法去跟大家分享,去照顧那些比較窮困的人,這樣就對了。但是又有人想錯了,想自己先去賺一些昧良心的錢,然后去做善事,這個行嗎?不行,因為功過不相抵,一個人做了壞事就是做了壞事,想用這個來補償那個,是不可能的。現(xiàn)在很多人賺了錢,趕快去燒香拜佛,求神保佑,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如果這樣可行的話,那神就不公正,不公正就不叫神,而叫魔。
利關不破,則得失驚之。想要經(jīng)受住利關、名關重重考驗,保持恒久的正直,貞就成為重要一德。為什么說把正直理解為守規(guī)矩,是我們對于原典的誤解?《易經(jīng)》中講曲折迂回反倒是辦成大事的最有效路徑,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貞者,事之干也。我們說經(jīng)得起利的考驗的人就叫貞,貞就是一個人賺了錢,還能規(guī)規(guī)矩矩。一般人在窮的時候保持規(guī)規(guī)矩矩都很難,因為窮會使人不擇手段;可是有了錢,要保持規(guī)規(guī)矩矩就更難了,因為財大氣粗。所以窮會害死人,富也會害死人,這樣大家就體會到上天是用金錢、財富來考驗我們每一個人的。
見利忘義、見錢眼開的,都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人。錢財是工具,不是目的,目的要看正不正,正不正就是能不能擺平,擺不平,問題就出來了,所以中國人很喜歡說“你擺平了沒有”。擺平不是用強制的手段,強制的更擺不平。每個人立場、身份、需求不一樣,要擺平就必須要求圓滿,所以我們一直講做人要正直,而且要持久,正直一分鐘,正直一天,有什么用?正直三年也沒有用。很多人就是一段時間很正直,然后吃了虧以后就覺得是因為自己正直才吃虧,所以要比誰都狠,那就完了。很多在學校操行很好的人反而經(jīng)不起社會的考驗,于是我們就制造很多名詞,說“社會是染缸,我們被它污染掉了”,這是很奇怪的說法。一個人行得正,染缸能把你怎么樣?人要出污泥而不染,靠自己,不能靠環(huán)境,如果完全靠環(huán)境,就只能接受環(huán)境的擺布,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我們現(xiàn)在都很清楚,正不正在自己,別人不知道,可哪個人不說自己正?現(xiàn)在的問題就是我們不了解什么叫做正。正不是說一個人很正直、一絲不茍、樣樣都守規(guī)矩,但是兩千年來我們都是這樣解釋的,所以才會滿口仁義道德,而表現(xiàn)卻是齷齪卑鄙。我們曲解了圣人的意思,《中庸》說“曲則全”,就是告訴我們要走出那條太極線,走出那個彎彎曲曲的路,否則就沒有辦法正直。
我們以為二分法是對的,直就是直,曲就是曲。其實不然,曲才能直,越是直的公路,出車禍幾率越大,越是山路崎嶇,九彎十八拐的,越是安全得很。因為人一看到歪歪斜斜的路,就不敢睡覺,很認真地把穩(wěn)角度,大家都小心,自然安全了。而一看到路很直,自以為沒問題,就說話了,就開始打電話了,結果“砰”一下就出去了。這種現(xiàn)實告訴我們,越直越容易出問題。全世界沒有哪個地方高速公路的交流道敢用直道,都是彎彎曲曲的,這樣大家才會乖乖減速、認真地開車,下了高速才能適應平地的交通。人類的智慧就表現(xiàn)在交流道永遠是彎曲的,曲是直的必要過程。
上卦跟下卦當中有一個交界處,這個交界處是曲線的,不是直線的。西方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水平線當做是直的,實際上水平線是弧形的,也是起起伏伏的。世間沒有直的東西,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是永遠達不到。中國人一聽直話,就火大,就聽不進去,因為太極線是彎彎曲曲的,所以我們不妨稍微婉轉一點,稍微轉個彎,對方就能聽進去了,就有效了,就安全了。所以《易經(jīng)》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安全、有效、方便。
但是現(xiàn)在我們都認為有話要直說,不要拐彎抹角,也不管人家有什么反應,卻不知道那就是目中無人。一個人正直不正直,跟我們所想象的有很大的差距,孔子費盡苦心去解釋,但是我們卻沒有體會到貞的真義。我們要有效,要讓大家能夠照著去做,就非要采取一種迂回的方式,否則是達不到愿望的。
貞就是雖然自己很正直,但是也會替別人想,會外圓內(nèi)方。這樣各位才知道圓就是方,方就是圓,越小就越方,越大就越圓,同樣一個東西,小小的一定是方的,而到了很大的時候就圓了。所以當我們說“做人要大方一點”,中國人就聽懂了——做人要圓通一點。中國人的觀念是:方就是圓,所以說一個人很圓通,就是他很大方。
智圓行方,曲中求直,《易經(jīng)》的智慧以通達明變?yōu)橘F。那么,人生世事是如何在元、亨、利、貞之間往復變化的呢?元、亨、利、貞與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之間又有怎樣的聯(lián)系呢?
春天,萬物開始發(fā)芽,就是元。到了夏天,萬物就會成長,就會茂盛,叫做亨。秋天就開始有收獲,叫做利。“利”字就像一把刀在割成熟的農(nóng)作物。冬天要把收割來的東西藏起來,第二年才會有新的種子。如果冬天把收回來的東西全都吃光,連種子都沒了,來年春天靠什么去播種?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知道,元、亨、利是比較自然的。
人只要慎始,大概就會比較圓滿。圓滿就是無咎,就是沒有后遺癥,就是顧慮到每一個人的角度和立場。做人要面面顧到,而每個人站的方向、立場、位置都不相同,這是在中國社會做人特別辛苦、特別為難的重要因素。圓滿這兩個字,是我們中國人特別要小心的,西方人只有是非,沒有圓滿。中國人不是沒有是非,中國人最痛恨沒有是非的人,但是中國人告訴你,是非要分得很圓滿,只要分得不圓滿,還不如不分是非。一般人就是沒有這個概念,一味堅持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所以最后都不會圓滿。
元就是仁,仁就是元,種子好,長出來的東西就好,種子不行,再怎么努力去耕耘,去澆水,去照顧,還是不行,所以選種很重要。今天大家都喜歡當一方之長,校長、廠長、廳長、處長、首長,不管是什么長,最起碼當個家長,但是千萬記住,要慎始,一開始就要重視那個元,元就是仁心。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心,不管做什么長,最后都是害己害人。
有了仁心,才會去照顧關心其他人,然后辦事就會很順利,很亨通。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人只要仁政愛民,自然就會官運亨通。但是“利”之所在就要小心了,而且利越大越要小心,要能夠經(jīng)得起利益的引誘。所以當商人送一個官員一百萬的時候,這個官員要記住自己不是拿一百萬,最起碼算在自己頭上的是兩百萬,因為商人自己如果不拿一百萬,就不會給他一百萬的,很可能是商人拿了一千萬才給他一百萬,最后要他背著很重的負擔,這就叫做利。
貞就是一個人公正地照顧所有的百姓,這樣一來,內(nèi)心貞不貞就得到證明,見利忘義就是不貞。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儒家把元、亨、利、貞發(fā)展成了五個字,叫做仁、義、禮、智、信。仁就是元,義跟禮就是亨。一個人有禮有節(jié),處處都合理,就很亨通。禮是一般人能看得見的,做人要有禮貌,做事情要重視禮節(jié),禮要有節(jié)制,而義即合理不合理,只能是心中有數(shù),外面看不見。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一個人只要不學禮,就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立足,什么事情都辦不通。而智就是利,利益當前的時候,我們要用理智來判斷該要不該要,能要不能要,要了以后能不能無咎。如果不能理智判斷,要到不該要的時候,自己的心就開始不安了,晚上睡不好,白天臉色不對,眼睛也沒有光亮,看到人就好像怕人家看見一樣,就低頭,可見這種“要”到最后都是后悔的。貞是什么?就是信,人家對你信不信就是看你正不正,你正,就算他覺得不公平,也覺得你有你的道理,也還是會擁護你;你不正,就算你對人家再好,人家都會懷疑你是不是又要利用他做什么事情,他會怕,會躲得遠遠的。所以信就是我們自己給人家的印象正不正。現(xiàn)代人最大的危機其實是互信危機,就是人與人之間不能信任,爸爸害怕兒子,長官怕部屬,左右鄰居都互相提防,上下樓都是提心吊膽的,去買藥,擔心是假藥……我們沒有互信了,這都是人類自尋苦惱,而自己又很難解決的問題。
我們一定要從《易經(jīng)》的道理,從乾卦開始,先要求自己,不要老要求別人,把自己做好了,別人自然會受影響。一個人最了不起的不是控制別人,不是教導別人,不是命令別人,而是發(fā)揮自己的影響力。而影響力的發(fā)揮是不分身份地位的。任何一個人,只要行得正,只要得到大家的信任,都可以發(fā)揮相當?shù)挠绊懥ΑD呐率且粋建筑工人,只要大家看到他說“你蓋的房子一定沒有問題”,就夠了。任何一個售貨員,我們看到他就說“你賣給我的東西,我不用擔心”,就夠了。可見信是非常重要的。
君子坦蕩蕩,并用一身正氣影響著身邊的人。君子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適時調(diào)整,凡事并不會做得太滿。要在生活中游刃有余,每個人都要有“兩把刷子”。“兩把刷子”是什么?六六大順這樣的吉祥話又潛藏著怎樣的危機呢?→文·冇·人·冇·書·冇·屋←
仁、義、禮、智、信,就是元、亨、利、貞,就是天地的正氣,叫做乾元。乾元就是先天一氣,是天地之間最無私的。比如空氣,沒有因為誰是好人才給,誰是壞人就不給,也不會因為誰對它好就讓誰吸,誰對它不好就不讓誰吸,但它不是不分是非,它是在告訴我們,要愛惜自己,要修養(yǎng)自己,否則到時候一口氣不來,怨它也沒有用。
《文言傳》里面特別提到一句話: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什么叫做乾?為什么能夠自強不息?就是因為它會用九。用九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叫做階段性的調(diào)整。一個人不能老一套,這一套在這個階段合適,但到了下一階段就可能遭遇到重重困難。這樣大家才知道為什么我們中國人贊美人都說“這個人了不起,有兩把刷子”,我們從來不說“這個人了不起,有一把刷子”。一把刷子管什么用?一個人最起碼要有陰陽兩把刷子,能剛就剛,要柔就柔,能高就高,該低則低,這叫做能屈能伸。
中國人最了不起的就是能屈能伸,剛柔并濟,恩威并施,內(nèi)方外圓,我們始終是陰陽配合的。因為乾卦告訴我們:亢龍有悔。陽剛過盛,馬上就成陰。陽極成陰,就是當一個人不可一世、非常神氣的時候,突然間掉下來了,就會凄凄慘慘。所以到五我們還可以掌握,六最好是算了,不要貪得無厭。千萬記住,可以掌握的東西掌握到就好了,掌握不了的東西還是不要為好。不要太過相信六六大順,就是因為六不順才稱為六六大順。《易經(jīng)》的道理就是這樣,我們很順的時候它就告訴我們要小心了,順的后面是有后遺癥的,我們要追求沒有后遺癥的無咎境界。
《易經(jīng)》每一個卦都是有條件的,也都提供了一個希望,人是活在希望,而不是活在夢想里,有希望要靠我們自己去落實,所以有了乾的自強不息,就必須要坤的厚德載物,乾在前面創(chuàng)造,坤在后面落實配合,所以陽極成陰是有道理的,我們下一集就來討論:陽極成陰。
【易經(jīng)的智慧之孔子《文言傳》】相關文章:
易經(jīng)的智慧之《易經(jīng)》與命運04-05
易經(jīng)的智慧之乾坤之道04-06
易經(jīng)的智慧之親比和諧01-18
易經(jīng)的智慧之化除訟累04-06
易經(jīng)的智慧之陽極成陰04-06
易經(jīng)的智慧之師憂比樂04-06
易經(jīng)的智慧之六龍御天05-27
易經(jīng)的智慧之乾卦六龍04-06
易經(jīng)的智慧之八卦定乾坤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