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易經講解:君子之道
《易經》的學問錯綜復雜,我們研究《易經》,每一卦都要搞通。現在孔子所提出的,是同人卦第五爻的爻辭。剛才講過同人卦,“先嚎啕而后笑”,孔子說這現象是形容什么?
“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是講君子之道,不是講小人之道。所謂君子與小人的差別,沒有絕對的界限。
君子隨時可以變成小人,小人有時候也會有君子之道,所謂盜亦有道。以此道理來看,世界上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是很難分別出來的。好人有時會很壞,因為好人那個好太好了,好得讓你受不了,比壞人還令你難過。
因為他是個好人,很固執、很呆板。這時候你叫他轉彎,他轉不了彎的,那比壞人還難辦。所以古人常說,寧可用真小人,不敢用假君子。
假君子比真小人還要難處,真小人還好辦。所以君子與小人是卦中的代號,好與壞很難辨別。不像小孩子們看電視連續劇,好人、壞人,一看就知道。我們只能從他的言行中去辨識理解了。
孔子對君子之道所下的斷語是“出、處、語、默”四個字。真正人生的問題就是出、處的問題,古人常說,人生最難的是出處問題。
尤其是在動亂的時候,政爭激烈的時候,你出不出山?這一步很難。出處問題是人生的第一步,看你怎么站。人生第一步很難啊!這要有高度的智慧才行。我們研究三國諸葛亮的本傳,知道曹操也在拉他,東吳也想用他,很多人都在拉他,但他卻高臥隆中不出來。
第一步看準了再站出來,這就是出的問題;不對了便回去,這便是處。所以君子之道的出處,該進該退?該說不該說?不該說時一個屁都不放;該說的時候雖千萬人吾往矣!丟了性命也不在乎,非講不可。所以語默之間、出處之間,都是相對的。這就是錯卦、綜卦的道理。
出處問題太難了!孔子只講了八個字:“或出或處,或默或語。”“或”是假定之詞,假定應該出來,或不該出來。像現在競選民意代表,應不應該出來競選?這中間作決定很難,就是或出或處,或默或語的問題。下邊孔子講出一個道理來了。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這兩句話,小孩子們都會說,就是出在這里。只要兩個人同心協力,“利”不是利害的利,是鋒利的利,像刀子那么快、那么利,連黃金都切得斷。所以團 結同心共事業,就是同人卦。后世為了加強它的意義,就把同人的人,改為仁義的仁,所以我們現在把同事也叫做同仁。
比如股東合伙做生意,二人同心,其利就斷金,相反地不同心就完了。尤其是夫妻呀,朋友呀,兩個人利害相同,同心協力,什么困難都可以克服。所以“同心之言”,同一個思想,同一個觀點的話,“其臭如蘭”。這個臭不是香臭的臭,不作形容詞講,臭就是味道。
同心之言,那種味道像蘭花一樣,永遠清香的。這也就是形容同人卦九五爻的爻辭,“先嚎啕而后笑”的境界。“先嚎啕而后笑”,也是形容人快要凍死的情形。
到了北方冬天下雪,假使兩個人走路,一個人衣服穿得少,凍得他發抖,大聲“嘎……”地叫起來,你趕快要準備了,甚至你可以幫助他,把他掐死也可以,因為他就要死啦!他的樣子看到好像在笑,實際上是凍得他神經都在發抖。凍死的人都是笑面孔,這是常識。
這個現象,也是物極必反,高興到極點會哭,傷心到極點沒有眼淚會笑。大家觀察精神病人,有了這種情形就很嚴重,幾乎沒有辦法救了,除了藥師佛來。孔子以同人卦這一爻的爻辭,作了以上的引伸。
孔子《系傳》,我們現在看它是一篇一篇的,當時孔子《系傳》的寫法,等于我們現在寫白話文一樣,一條一條的。他研究到某一個卦象的時候,發現了一種原理,便把它記錄下來,后人加以整理,便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易經講解:君子之道】相關文章:
易經講解地心的奧秘08-18
易經講解:古代的祭祀09-20
易經講解合十與合適03-22
易經講解:女性修道的秘訣03-23
易經講解:介如石09-13
《君子之道》閱讀附答案12-12
易經講解:藏器于身待時而動03-08
分析余秋雨《君子之道》(精選6篇)03-10
易經講解: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03-23
易經講解: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