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易經:無是無非的形而上
導讀:動中有靜,是人文文化的觀念,動中若說沒有靜,也是我們在感受上所產生的。
“言天上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孔子在這一段里,把《易經》的卦象,爻象單獨提出來研究,已經偏重于人文哲學、人生哲學的境界了。后世研究《易經》有所謂兩派六大宗的說法,就是從這里來的。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古人看到宇宙的奧秘,就形而上而言,當然這個奧秘無所謂丑,也無所謂美,也沒有什么可怕不可怕,也沒有什么神秘或者不神秘。
天地間任何事物背后都有這一層奧秘,這個奧秘就是“賾”。對于這個天地間那么幽深、渺遠的大奧秘,“而不可惡也”。沒有那么煩亂復雜,不必煩心。
人是很怪的,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往往會本末倒置。譬如我們的手和腳,實際上,腳比手臟多了——有香港腳、灰指甲、雞眼……我們對腳,不但用襪子包起來,還要用鞋子套起來,生怕它走路受到傷損。
過去我們老祖母為媽媽包粽子——纏小腳的時候,裹腳布里還要放香粉呢!腳是最臭的(當然它的臭與穿襪子有關,我們暫且不討論),我們卻把它保護得那么好。
而我們的五官——眼睛、耳朵……多重要呀!我們卻把這么重要的地方,放在外面理都不理;把那最臭的腳、屁股保護得那么嚴密……那些看不見的,在人的觀念里會很臟。所以人的觀念,事實上有些是很錯誤的。
宗教家心目中的佛、上帝,是不是那么的圣潔?有沒有那么的美好?不知道!但也不見得是丑陋!至于人間的是非、善惡、美丑……那都是人為的觀念。
形而上沒有這些觀念,形而上的是無是非、無善惡、也無美丑是平論。但是宇宙的奧秘,是有這個東西——它能善能惡、能美能丑、能是能非。不過,你不能用人的意識去分別它,所以說:“而不可惡也”。
“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宇宙萬物生命的功能永遠在動,我們老祖宗早就知道。這個宇宙分秒之間隨時隨地都在動,它不是靜態的,靜就是大動,動得太大太大,看起來好似靜態。
事實上宇宙間沒有靜態的東西。譬如我們這個地球明明在動,但我們感覺不出來它的動,以為它是靜態的。等于我們坐在火車里,不曉得車子在動,只看到外面的景物在動,因為我們本身在動中而不知道,所以“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動中有靜,是人文文化的觀念,動中若說沒有靜,也是我們在感受上所產生的。根據這兩個道理,《易經》便懂得人生哲學應用的重要。
這是孔子《系傳》的偏向,把《易經》哲學導向人生哲學的方向,我們可以叫它人生哲學應用之研究。如果我們不客氣地來審查大老師孔子研究《易經》論文的報告,這便是我們對它下的評語。
“擬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卦象是比較而來的,等于我們拿照相機,看準確了那個方向一照,這就是“擬之”,卦象的作用就是這樣。“議之”就是討論、研究,研究結果才能找出人生行為的法則。
“擬議”就是討論、研究后,把結果構成一個圖案,說明宇宙物理的道理、人生的道理,這就是“擬議以成其變化”。所以我們懂了《易經》的象數之學,就可以了解宇宙萬事萬物變化的道理與奧秘了。
下面孔子引證《易經》的卦辭來加以發揮。
【易經:無是無非的形而上】相關文章:
易經講解:形而上道體與無為07-22
易經詳解:禍福無門惟人自召11-05
易經講解: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11-05
易經第二十五卦:《無妄卦》11-26
易經講解:《易經》的數08-01
易經的奧秘:易經與家庭09-14
易經的智慧之《易經》與命運08-14
易經講座(一)何謂易經11-21
無事無非的春天抒情散文08-23
讀懂《易經》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