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鑒賞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晏殊蝶戀花鑒賞
為傷別離,古人留下了多少讓后人唱詠不盡的名篇佳作,晏殊的《蝶戀花》就是其中之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晏殊蝶戀花鑒賞,歡迎閱讀。
原文: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
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淚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燕子雙飛而去。
皎潔的月亮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都穿入紅紅的門戶。
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
想給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鑒賞:
此詞經疏澹的筆墨、溫婉的格調、謹嚴的章法,傳達出作者的暮秋懷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筆。“檻菊愁煙蘭泣露”,開篇即推出這一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的特寫鏡頭,正為寫照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羅暮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輕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飛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不難想象,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梁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一份孑然獨立的悵惘。“明月不諳”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前人往往視明月為聊寄相思懷抱的多情之物。如張九齡 《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孟郊《古怨別》:“別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張泌《寄人》便徑直贊嘆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而作者卻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當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發——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略致微詞,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嗎?后來,蘇軾在《水調歌頭》中的悵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正是從同一方向去發掘明月這一意象的豐饒而復雜的內蘊。
下片寫登樓望遠。“昨夜西風”句,使固有的慘澹、凄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馳騁想象,作者亦當是朱顏盡改。而從結構上看,碧樹盡凋,野外才能變得格外空曠,作者也才能騁目遠眺。這樣,“凋碧樹”又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的一種必要的鋪墊。“獨上西樓”,正面點出“獨”字,與上片的'“雙飛”遙相照應,是章法謹嚴的又一實例。“望頸,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箋” 二句。“彩箋”與“尺素”都是指代書信。二詞重疊使用,一則是表示寄書意愿之熱切,二則表示欲書內容之繁富。“山長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詞有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踏莎行》)另詩亦有句:“魚書欲寄何由達,山遠水長處處同。”(《無題》)措辭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長。
徐育民《歷代名家詞賞析》:作者工于詞語,煉字精巧,善于將主觀感情熔于景物描寫之中。菊愁、蘭泣、幕寒、燕飛、樹凋、西風、路遠、山長、水闊,這一切景物都充滿了凄楚、冷漠、荒遠的氣氛,從而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從詞的章法結構來講,以時間變化為經線,以空間轉移為緯線,層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詞名篇賞析》:這首《蝶戀花》寫出了閨中人秋日懷人的氣氛,而沒有堆金垛玉,鋪排錦繡。是他深婉含蓄、“風流蘊藉”(王灼《碧雞漫志》)詞風的一首代表作。
王國維《人間詞話》: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的三種境界中的“第一境”。(按:這是用來作比喻,說對于大事業大學問,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教學實錄
師:宋朝是讀書人的天堂,是知識改變命運的真實寫照。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由黃金屋,
生:書中自有顏如玉,
師:猜一猜,這是誰寫的詩句?
生:不知道
師:這是宋真宗趙恒御筆親作,叫《勵學篇》,傳布天下,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多少讀書人。十年寒窗人不知,一朝高中天下聞。講述晏殊的傳奇經歷,14歲中進士,一路攀升,官至丞相。人稱富貴宰相,門生有范仲淹、歐陽修等大佬。
師:“太平宰相”晏殊,他和所有人一樣,也有著這樣無奈的人生困惑。寫過一名句叫無可奈何花落去,
生:似曾相識燕歸來。
師:花落,歸燕很自然的景物,加了 “無可奈何”、“似曾相識”兩詞,惋惜與欣慰交織一起,蘊涵著一種生活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它消逝,但消逝同時,仍然有美好的事物重現,生活不會因為一種美好事物的消逝變得一片虛無。寫得真好。今天我們學習他的另一首代表作,《蝶戀花》,這首詞蘊含著怎樣的故事和情感呢?
(師生共同朗讀《蝶戀花》)
師:讀了這首詞后,我們似乎看到詞的背后站著一個人,一個怎樣的人?
生:一個很美麗的女子,想自己的丈夫。
生:是個女子,想的不一定是丈夫,可能是情人。
師:反正有一點達成共識,詞中的主人公是女的。她在想人,為何不是男的?
生:整首詞基調比較感傷,哭哭啼啼的,情緒很憂傷,是男的不太適合。
師:在古代的亂世,有從軍征伐,在所謂的盛世,有徭役攤派,每當自己的丈夫被迫離開家鄉,遠離自己時,對于很多的家庭婦女來說就成了很大的打擊。她們的愁苦是顯而易見的,而這就為思婦詩詞最初產生提供了素材和依據。
師:哪里可以看出女子的感傷和愁苦?
生:檻菊愁煙蘭泣露中,秋菊籠罩在愁煙中,煙是不會愁的,蘭花好像在哭泣,不是蘭花在哭泣,而是女子在哭泣。
師:感時花濺淚啊。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女子啊?庭院中種著蘭花,菊花,
生:很敏感,很高雅,有品位。自己就是空谷幽蘭,無人欣賞。
生:這里的景物能渲染氣氛、塑造女主人公形象。
師:能懂藝術,感情很細膩的女子。那整首詞的詞眼是哪三個字?
生:離別苦
師:離別對女子的傷害尤其大,女子天生就是生活在感性之中,生活中這么多的憂愁疊加在一起,讓人神志有些恍惚,時空觀念和一般人不一樣,整首詞在時空方面很有自己的特點。能不能把詞中的時空的詞語補充完整?
生:檻菊愁煙蘭泣露,前面加上早上的庭院,有露水,有寒煙,時間是早上。
師:你說的很好,有自己的生活體驗。還有嗎?
生:明月不諳離別苦,是晚上,
師:哪一天晚上,地點是
生:昨晚,地點就是女子的閨房,看到了月亮。整夜照著。
師:由早上的庭院回憶昨晚的閨房。還有嗎?
生:昨夜西風凋碧樹,昨天晚上的高樓所感到的,
師:昨晚是明顯的,是高樓嗎?
生:也是女子的臥室,閨房。
生:因為后面說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今天早上,否則,在晚上怎么望?
師:由昨夜的閨房又回到今早的高樓,順著寫可不可以?順著怎么寫?(學生自由談論)為何時空在她眼中是顛倒的呢?
生:倒著寫表明一種心境,離別苦的極度傷痛,讓一個很文雅的女性的生活該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師:白天不懂夜的黑,時空轉換還是圍繞三個字
生:離別苦。
師:這樣的時空處理是獨具匠心的,這是一個容易受傷的女子,離別之苦,太深,太重了,所以第一句中看花好似哭泣,看上去很無理,實際是很有道理的,無理就是有道理。(出示曹雪芹寫的《石頭記》(即《紅樓夢》)第七回里,寧國府資深老仆焦大醉罵主子:“不是焦大一個人,你們就做官兒享榮華受富貴?你祖宗九死一生掙下這家業,到如今了,不報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來了。不和我說別的還可,若再說別的,咱們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
師: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很不合常理,因為焦大是醉人醉語。“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正活現出焦大的醉態。紅白顛倒恰顯出大作家的功力。
師:你看最無理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明月不諳離別苦,明月是美好的事物,而女子說不懂我的痛苦,
師:什么手法?
生:擬人
生: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不了解離恨之苦,很自然;既如此,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
師:這說明什么?
生:這種仿佛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煎熬的痛苦,
師:怨明月穿戶。還有嗎?
生:燕子雙飛,
師:你能想象燕子雙飛的情景嗎?(學生回答)
師:我們一般人看到是怎樣的心情?
生:很高興,開心,感到自由。和春天的氣息。
師:而這里的女子是
生:不高興,燕“雙飛”更反襯出女子人之“孤棲”。后文中說獨上高樓,這里成雙成對,而我孤獨無依。倍感凄涼。
師:當我失戀時,走過的都是一對一對的,而卿卿我我的男女,我就很不爽。如果我們把這兩句貌似沒關系的句子來讀一讀?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兩者有沒有關系?
生:沒有
師:但這個敏感的女子可能在想,燕子怎么就這樣飛走了呢?這是為什么呢?
生:似乎是因為羅幕輕寒,忍受不了飛去。
生:寫燕子的感覺,就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寒也是心里的寒意。
師:看似無理實則極妙。還有嗎?還有無理的嗎?
生:下面是一句很夸張的手法,西風凋碧樹,風不可能一夜之間,把樹葉吹光,還是綠葉。在秋天,樹葉是黃色的,枯萎的。
生:這就是夸張,就是綠葉,風也可以吹干凈。是說風的猛烈和強勁,還有女子整個晚上沒睡著。
師:凋零的難道僅僅是葉子嗎?
生:不,還有我的一顆心。
師:太恐怖吧,太血腥了吧。詩仙李白寫過,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超震撼。對女人來講什么最重要?講老實話。
生:相貌
師:凋零的是
生:容顏和自己的青春。
師:為何易凋零?
生:離別苦。
師:我們繼續討論有關女子的無理的句子?
生:獨上高樓是可以理解的,但天涯路能望盡嗎?顯然是望不盡的。很無理。
師:要不要望?
生:要
生:望是一種期望,盼望,哪怕是絕望也還是要望。
師:中國古代的女子似乎和望有緣,連天上的牛郎織女也是隔銀河相望,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曉。
師:望斷天涯也很無理。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天涯。
師:如果是在現在,我望不到你,我給你發伊妹兒,QQ,加微信,而古人是只能寫寫信,假如讓你寫信,會怎樣寫哪些內容?(學生自己討論交流)(出示兩首思婦之作)我儂詞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管道昇(1262~1319),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
(出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這兩句是說這些都丟開不必再說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
師:這就是所謂的彩箋和尺素,一個浪漫似火,一個平靜如水。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愿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在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師:整首詞用時空顛倒和無理極妙,寫出了敏感、哀怨、深情、執著思婦的離別苦。詞之上片運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歐陽修、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本詞之負盛名。全詞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晏殊蝶戀花鑒賞】相關文章:
蝶戀花晏殊鑒賞12-15
晏殊蝶戀花原文鑒賞11-11
晏殊蝶戀花詩詞鑒賞12-12
晏殊《蝶戀花》古詞鑒賞11-05
《蝶戀花》晏殊詞作鑒賞10-30
晏殊詞作《蝶戀花》鑒賞12-11
晏殊的蝶戀花詞作鑒賞12-12
晏殊的《蝶戀花》11-15
晏殊《蝶戀花》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