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鱸魚楊萬里

時間:2024-07-09 13:19:35 楊萬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鱸魚楊萬里

  《鱸魚》是著名的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一篇鮮為人知的詩作。鱸魚抒發了詩人楊萬里心中非常的開心以及對于人生的感慨。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楊萬里《鱸魚》,歡迎閱讀!

  鱸魚

  年代:【宋】 作者:【楊萬里】

  兩年三度過垂虹,每過垂虹每雪中。

  要與鱸魚償舊債,不應張翰獨秋風。

  買來一尾那嫌少,尚有杯羹慰老窮。

  秪是蒪絲無覓處,仰天大笑笑天公。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官至秘書監。一生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貶抑,晚年閑居鄉里長達15年之久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有《誠齋樂府》。

  鱸魚資料

  鱸魚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體中,以黃海、渤海較多。主要產于青島、石島、秦皇島及舟山群島等地。因其體表膚色差異而分白鱸和黑鱸,鱸魚肉質堅實潔白,營養價值高且口味鮮美。據《本草綱目》記載:“鱸魚性甘溫,有益筋骨、腸胃之功能。鰓性甘平,有止咳化痰之功效。”《食療本草》一書中記載:“鱸魚能安胎、補中,作膾尤佳。”《本草衍義》中記載:“益肝腎”。鱸魚以松江鱸魚最為有名,《本草綱目》中稱“鱸出吳中,江浙尤盛。” 鱸魚被稱為中國四大名魚之一,別名四鰓鱸、花花娘子、花鼓魚、老婆魚、新娘魚、媳婦魚等,松江鱸魚實際上只有兩鰓,由于前鰓蓋骨后緣游離突起似一鰓孔,故又稱四鰓鱸。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稱:“鱸魚,四鰓鱸……黑色曰盧,此魚白色黑章,故名,淞人名曰‘四鰓鱸’。”鱸魚也被譽為“江南第一魚”。

  歷代贊譽松江鱸美味的詩文、傳說、載述頗多。自魏晉以來,一些史藉及文學作品中對松江鱸的贊美之詞不絕。

  最早當推晉代葛洪《神仙傳》:“松江出好鱸,味異他處”。范成大撰《吳郡志》:“鱸魚,生松江,尤宜膾,清白松軟,又不腥,在諸魚之上。”其詩云:“細搗橙薺有膾魚,西風吹上四鰓鱸;當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對松江鱸魚作了熱情贊美。

  李白初次出蜀準備遠游吳越時,就有“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的名句。杜甫在《泛房公西湖》詩中贊美所吃的莼菜鱸魚是:“鼓化莼絲熟,刀鳴膾縷飛。”白居易曾任杭、蘇二州刺史,他特別愛吃這種魚膾,并在詩中多次提到,《春末夏初閑游江郭》詩中云:“綠蚊杯香嫩,紅絲膾縷肥。”《想東游五十韻》中道:“膾縷鮮仍細,莼絲滑且柔。”《和微之詩》中說:“魚膾芥醬調,水葵鹽豉絮。”

  蘇軾在《赤壁賦》中有“松江之鱸,巨口細鱗,乃鱸魚之上品”的美譽。在《后赤壁賦》里有“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的名句。在稱贊鰣魚也提到松江鱸魚:“芽姜紫醋炙銀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莼鱸。”又云:“更有鱸魚堪切膾”。 范仲淹有詩詠道:“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孟浩然《與崔二十一游鏡湖,寄包、賀二公》“試覽鏡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鱸魚味,但識鷗鳥情。”

  陸游吟詠鱸魚詩句如:“空悵望,鱸美菰香,秋風又起。”“酒甘泉滑鱸魚肥”和“思鱸猶欲釣吳松”詩句;他在蜀中時,又寫道:“十年流浪憶南京,初見鱸魚眼自明。”鄭谷《淮上漁者》“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醫學家李時珍有詩云:“白雪詩歌千古調,清溪日醉五湖船。鱸魚味美秋風起,好約同游訪洞天。”皮日休《西塞山泊漁家》“雨來莼菜流船滑,春后鱸魚墜釣肥。西塞山前終日客,隔波相羨盡依依。”楊萬里《鱸魚》“兩年三度過垂虹,每過垂虹每雪中。要與鱸魚償舊債,不應張翰獨秋風。買來一尾那嫌少,尚有杯羹慰老窮。秪是蒪絲無覓處,仰天大笑笑天公。”劉兼《新回車院筵上作》“黃金蜀柳籠朱戶,碧玉湘筠映綺疏。因問滿筵詩酒客,錦江何處有鱸魚。”

  松江鱸味美,歷來與烹飪之法有關。據《吳興志》載:“鄉俗以鱸魚為盛饌,每遇上客,新婚宴集,必設此盤釘。庖丁凌晨群立魚肆,視所買多寡而往,裁紅縷白,鋪成花草鸞鳳或詩句辭章,極其精巧,造齏亦甚得法。又有談骨美,……淡而有真味,昔人珍鲙至此。”又據清代嘉慶《松江府志》引大業《拾遺記》載,“吳郡獻松江鱸魚于一瓶,瓶客一斗,作蛤法,一同魷魚,然作鱸魚鲙,須八、九月霜降之時,收鱸魚三尺以下者作干蛤,浸漬訖,布裹瀝水令盡,微置盤中,取香橙花葉相間,……紫花碧葉,間以素繪,亦鮮潔可愛”。鱸魚加工工藝考究,近據《上海百寶》書中“松江鱸魚”條載:“四鰓鱸的內臟不能用刀剖其腹取出丟棄,而須以竹筷從魚口插入腹中取出,洗凈后,再放還魚腹一同烹飪,如此處理,可以不損以鮮味,……”

  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贊美松江鱸魚之作甚多,這其中除了贊誦松江鱸魚味美外,更多的是將其作為思鄉之情的代名詞。這是起源于“莼鱸之思”、“秋風思鱸”、“莼羹鱸膾”的典故,《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張翰傳》載:“張翰,字季鷹,吳郡人也。……齊王閻辟為大司馬東曹椽,同時執政,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謂羈官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其曾作《秋風歌》(一作《思吳江歌》),“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三千里兮家未歸,眼難得兮仰無悲。”對于張翰的行為,正如劉義慶《世說新語》所載:“時人皆謂為見機”。唐朝羅隱《覽晉史(張翰思吳中鱸鲙莼羹)》云:“齊王僚屬好男兒,偶覓東歸便得歸。滿目路岐拋似夢,一船風雨去如飛。”

  千百年來,這一典故受到許多文人騷客頌揚、引用。 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蘇軾、范仲淹、陸游、辛棄疾、范成大等都在詩中盛贊吟詠。

  李白為此寫下暢快淋漓的“君不見,吳中張翰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杜甫《洗兵馬(收京后作)》“東走無復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青春復隨冠冕入,紫禁正耐煙花繞。鶴禁通霄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曉。攀龍附鳳勢莫當,天下盡化為侯王。”

  白居易《寄楊六侍郎(時楊初授戶部,予不赴同州)》“西戶最榮君好去,左馮雖穩我慵來。秋風一箸鱸魚鲙,張翰搖頭喚不回。”作《偶吟》“人生變改故無窮,昔是朝官今野翁。久寄形于朱紫內,漸抽身入蕙荷中。無情水任方圓器,不系舟隨去住風。猶有鱸魚莼菜興,來春或擬往江東。”所作《端居詠懷》“賈生俟罪心相似,張翰思歸事不如。斜日早知驚鵩鳥,秋風悔不憶鱸魚。”

  南宋辛棄疾有詞曰:“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甚等閑卻為,鱸魚歸速。” 吳元可:“解事張郎風致,鱸魚好、歸聽吳音。” 霍安人:“ 冷笑浮云墜甑,鱸魚美、歸老扁舟。祝君壽,青山不盡,綠水自悠悠。” 葛長庚:“ 已辦扁舟松江去,與鱸魚、莼菜論交舊。因念此,重回首。”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傳統源遠流長。在浩如煙海的古代詩詞中涉及鱸魚內容的詩歌是魚類題材詩歌中數量最多的形式之一,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鱸魚文化”。

【鱸魚楊萬里】相關文章:

鱸魚的詩句11-01

楊萬里的詩04-20

楊萬里《小池》09-21

楊萬里的詩集08-04

楊萬里 不如08-14

楊萬里 傳07-23

楊萬里的詩09-07

楊萬里詩詞09-04

楊萬里的古詩10-25

楊萬里的《小池》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