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中的修辭手法
徐志摩的散文情感充沛,文采斐然,呈現(xiàn)出濃麗華美、空靈飄逸的獨特個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中的修辭手法,歡迎大家閱讀!
徐志摩是以詩歌聞名于世的一代才子,他的散文呈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獨特風格,梁實秋在《談徐志摩的散文》中說“徐志摩的散文真是跑野馬”,“是屬于下筆不能自休之類的”。徐志摩散文的這些特點和其自由灑脫、情感充沛的詩人性情密不可分,更離不開他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以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為例,正是由于對多種修辭手法游刃有余的大量運用,造就了這篇散文色彩濃麗、清逸奇美的藝術風格,讀來令人心神沉醉,流連忘返。
一、辭格的魅力——令人沉醉
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在修辭上的一大特色便是大量修辭格的運用,形成了詩歌一樣瑰麗優(yōu)美的意境,讀來令人心神沉醉。
徐志摩把“橋上櫛比的小穿闌與闌節(jié)頂上雙雙的白石球”比作“村姑子頭上不夸張的香草與野花一類的裝飾”,親切而又新奇。“村舍與樹林是這地盤上的棋子”,而這周遭的美景又何嘗不是絢麗的圖景?“一層輕紗似的金粉糝上了這草,這樹,這通道,這莊舍。”構成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奇異美景。“那是臨著一大片望不到頭的草原,滿開著艷紅的御x,在青草里亭亭像是萬盞的金燈。”誰又見過如此瑰麗神奇的圖景?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里對比喻辭格的運用仿佛信手拈來卻又貼切生動,康橋的美景畫卷一般鋪展在我們面前,如此美麗,令人心馳神往。
“啊,那是新來的畫眉在那邊凋不盡的青枝上試它的新聲!啊,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掙出了半凍的地面!啊,這不是新來的潮潤沾上了寂寞的柳條?”自然界的一切都在呼喚著你,如此美妙,如此清新。“我哪里肯聽話,長篙子一點就把船撐了開去,結果還是把河身一段段的腰斬了去!”河流仿佛也具有生命,讀來輕松愉悅,想到那被“腰斬”了的河流,讓人不禁莞爾。“怯伶伶的小雪球是探春信的小使。鈴蘭與香草是歡喜的初聲。窈窕的蓮馨,玲瓏的石水仙,愛熱鬧的克羅克斯,耐辛苦的蒲公英與雛菊。”春日百花的嬌艷雖是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卻使人感到那是降落在人間的花的精靈,是飄灑到塵世的天使。康橋的風光豈止是靜止的畫卷,在徐志摩的筆下,康橋的一切都充滿了靈性,我們仿佛感覺不到徐志摩是在有意識地使用擬人辭格,只覺得這周遭的花草鳥鳴和河流都充滿性靈,不由自主地陶醉在這靈動瑰麗的鮮活之中。
“康橋是美麗的,康橋更是神奇的,在它的面前你不禁睜大了眼睛癡望,更迫不及待地想要凝神細聽,而你的靈魂和思想更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通感的使用也不勝枚舉。“它那脫盡塵埃氣的一種清澈秀逸的意境可說是超出了畫圖而化生了音樂的神味。”“論畫,可比的許只有柯羅的田野;論音樂,可比的許只有肖班的夜曲。”視覺的美麗化生為聽覺的陶醉。“槐花香在水面上漂浮,魚群的唼喋聲在你的耳邊挑逗。”嗅覺的陶醉更像是親眼所見。“大自然的優(yōu)美、寧靜,調(diào)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靈。”“在康河邊上過一個黃昏是一服靈魂的補劑”,康橋的美已經(jīng)滲入了你靈魂的深處。只聽得“‘春!’這勝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邊私語。‘春!’你那快活的靈魂也仿佛在那里回響”。
“你如愛鳥,這里多的是巧囀的鳴禽。你如愛兒童,這鄉(xiāng)間到處是可親的稚子。你如愛人情,這里多的是不嫌遠客的鄉(xiāng)人,你到處可以‘掛單’借宿,有酪漿與嫩薯供你飽餐,有奪目的果鮮恣你嘗新。你如愛酒,這鄉(xiāng)間的每‘望’都為你儲有上好的新釀,黑啤如太濃,蘋果酒、姜酒都是供你解渴潤肺的。”長長的一段排比句讓你感覺康橋是如此迷人可愛。“徒步是一個愉快,但騎自行車是一個更大的愉快”,層遞的使用更增添了你對康橋的向往。徐志摩如數(shù)家珍的描繪讓我們觸摸到他對康橋如癡如醉的眷戀之情。
此外,頂針的使用,如“我倚暖了石闌的青苔,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回文的使用,如“有村舍處有佳蔭,有佳蔭處有村舍”,構思奇巧,精妙新穎,更增添了康橋的雅致工麗之美。
二、人稱的轉換——如臨其境
徐志摩在寫作寫景散文時,不是冷靜客觀地站在第三者的立場向你介紹康橋的美景。而是把讀者當做面對面的朋友,親切地和你絮語,把自己最愛的康橋向你和盤托出,讓你仿佛和他一樣重新置身于康橋的美景之中。
在徐志摩深情的敘述中,你會發(fā)現(xiàn)他自己的身影無處不在,要么是“躺在累累的桃李樹蔭下吃茶”,要么是在康河中笨拙地撐船,要么是在清晨的林子里漫步,要么是騎著自行車愉快地在鄉(xiāng)間遨游,甚或是凝神癡看神異的美景,要情不自禁地跪下雙膝。而他在敘述的時候卻巧妙地轉換了人稱,明明是自己的體會,卻讓你感到自己仿佛也身臨其境,在康橋的美景中徜徉。“有一個老村子叫格蘭騫斯德,有一個果園子,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樹下吃茶,花果會掉入你的杯子,小雀子會到你桌上來啄食,那真是別有一番天地。”“你凝神地看著,更凝神地看著,你再反省你的心境,看還有一絲屑的俗念黏滯不?”“逢著連綿的霧盲天你一定不遲疑地甘愿進地獄本身去試試。”第二人稱的使用拉近了作者和讀者的距離,不經(jīng)意間完成了角色的替換,仿佛在美景中恣意賞玩的是我們自己。
三、句式的選擇——獨具匠心
感嘆句和設問句相對于陳述句來說能增強語勢,增強語言的感染力,作為一個精力充沛,感情豐富的詩人,徐志摩在大多數(shù)時候不是平心靜氣地向我們描述康橋的旖旎風光,感嘆句和設問句的使用讓我們感受到他濃烈熱情的詩人性情和氣質(zhì)特點。
“那不可信的玲瓏的方庭,誰說這不是圣克萊亞的化身,哪一塊石上不閃耀著她當年圣潔的精神?”“你見過西湖白堤上的西泠斷橋不是?你忘不了那橋上斑駁的蒼苔,木柵的古色,與那橋拱下泄露的湖光與山色不是?”這些“質(zhì)問”的背后,徐志摩率真灑脫,真摯熱烈的性情展露無遺。
“啊,那些清晨,那些黃昏,我一個人發(fā)癡似的在在康橋!”“再沒有比這一群建筑更調(diào)諧更勻稱的了!”“只要你審美的本能不曾汩滅時,這是你的機會實現(xiàn)純粹美感的神奇!”“一別二年多了,康橋,誰知我這思鄉(xiāng)的隱憂?也不想別的,我只要那晚鐘撼動的黃昏,沒遮攔的田野,獨自斜倚在軟草里,看第一個大星在天邊出現(xiàn)!”“就只這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直抒胸臆的熱烈慨嘆源于徐志摩對康橋的一顆滾燙與赤誠的心。
相對于短句來說,長句更適合于抒發(fā)濃烈的深情,而且讀來深婉曲折。《我所知道的康橋》中徐志摩使用了很多的長句用來抒發(fā)自己胸中對康橋濃得化不開的深情。如,“曾經(jīng)有多少個清晨我獨自冒著冷去薄霜鋪地的林子里閑步——為聽鳥語,為盼朝陽,為尋泥土里漸次蘇醒的花草,為體會最微細最神妙的春信。”“遠近的炊煙,成絲的,成縷的,成卷的,輕快的,遲重的,濃灰的,淡青的,慘白的,在靜定的朝氣里漸漸地上騰,漸漸地不見,仿佛是朝來的人們的祈禱,參差的翳入了天廳。”
此外,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用詞華麗,色彩斑斕,使用了很多的疊詞和自創(chuàng)的形象的詞語,如“霧盲天”等,也是構成此文富麗雍容的文風的重要因素。
正是由于多種修辭手法的頻繁使用,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筆墨濃烈,繁復鋪張,呈現(xiàn)出華麗夸張的藝術風格。而這所有的修辭手法在徐志摩輕逸流動、飛揚輕靈的妙筆之下又看不出一絲雕琢的痕跡,因為徐志摩“天生就是一個感情性的人”,“是跳著濺著不舍晝夜的一道生命水”,他的濃烈的抒情因為真摯反而讓你更覺可愛率性,也使徐志摩成為了現(xiàn)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的作家。
講述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學英國。一生追求真、自由與美(胡適語),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chuàng)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入英國留學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1926年任中央大學(49年更名南京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寧一個富裕家庭,父親徐申如擁有一座發(fā)電廠、一個梅醬廠、一間絲綢莊,在上海還有一家小錢莊,又是硤石商會會長,人稱硤石巨子。徐志摩18歲時由父母安排,與15歲的張幼儀結婚,隨后遠赴西方求學。對徐志摩來說,這段婚姻并不美滿。張幼儀遠渡重洋到了英國后,才發(fā)現(xiàn)徐志摩在旅英期間邂逅了林長民的女兒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后來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最后,林徽因卻選擇了梁啟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啟超(號任公)寫了長信很懇切地勸他:萬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于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始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shù)人以無量之苦痛。戀愛神圣為今之少年所樂道。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況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帖也極難。所夢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任公又說: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tài)度,斯可以領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shù)次,生氣盡矣。郁邑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
志摩答復任公的信,不承認他是把他人的苦痛來換自己的快樂。他回信說: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兇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xiàn)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我將于茫茫人海之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明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污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幾亦微矣!
徐志摩留學后回到北平,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陸小曼聰慧活潑,是獨生女,父親陸寶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門生,回國后任賦稅司。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平交際場相識相愛,并談及婚嫁。徐父執(zhí)意請梁啟超證婚,徐志摩求助于胡適,胡適果然把梁任公請了出來,梁任公在大庭廣眾之下罵徐志摩: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后務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舉罷,徐志摩與陸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于徐志摩離婚再娶,觸怒了父親,中斷了對他的經(jīng)濟援助,而陸小曼生活揮霍無度,住的是3層樓的豪華住所,每月100銀洋的租金,家里傭人眾多,有司機、廚師、男仆,還有貼身丫鬟,這些巨額花費使徐志摩入不敷支。應胡適的邀請,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學,。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戲等夜生活的陸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兩點才起身。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協(xié)和禮堂為外國使節(jié)演講中國建筑藝術,徐志摩欲前去捧場,于早上八時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然而,飛機在大霧中誤觸濟南開山墜落,徐志摩罹難,死時34歲。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中的修辭手法】相關文章:
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03-28
徐志摩《再別康橋》05-20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01-06
我不知道風徐志摩賞析04-19
徐志摩《再別康橋》的“美”12-05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01-09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賞析03-22
徐志摩《再別康橋》(合集)05-22
徐志摩《再別康橋》(薦)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