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別號稼軒,南宋著名詞人,與蘇軾齊名,人稱“蘇辛”,前人贊美他:“稼軒者,人中豪杰,詞中之龍。”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他一生力主抗金,關注國家興盛、民生疾苦,為南宋的光復殫精竭慮,戎馬生涯之余把一腔赤誠全部傾注于詞作中。他不僅是才氣磅礴的詞壇巨擘,也是文韜武略的英雄豪杰,25歲的他即可親率50名騎兵從5萬人的金軍大營,活捉叛將張安國,何等的英勇果敢!可惜造化弄人,金戈鐵馬壯志難酬,幾番起落憂郁而逝。
辛棄疾這首詞為詠元霄的名篇,前文著意渲染元宵節時熱鬧歡騰的場面,實則是南宋統治者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樂,粉飾太平的寫照。最后,一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抒發出作者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把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傾注于驀然回首的燈火之處。
王國維是一代國學大師,他說古今成大學問,大事業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是第三境界。
第一句詞,取自晏殊的《鵲踏枝》。描寫了長林落葉,西風乍起的清秋時節,登樓遠望,孤獨寂寞悠然而生的感嘆。講人生道路,須要高瞻遠矚,又耐得長夜寂寥,獨自去追求探索的階段。
第二句詞,取自柳永的《蝶戀花》。本是描寫熱戀中的情人,分離兩地的相思之苦,無怨無悔,專一執著,雖衣帶漸寬,面容憔悴也心甘情愿。這里借此兩句比喻了治學創業求道中,要矢志不渝,百折不撓的獻身精神。
第三句詞,取自辛棄疾的《青玉案》。是描述燈海花潮的元宵節夜晚,情人約會的情景,經過了千百次苦苦尋找,沒想到一回頭,卻就在燈火稀落的地方,驚喜見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王國維借用這段詩詞,比喻在經過長期艱難的探索追求后,成功不期而至的極度歡喜。
三境說,標志著對人生某種理想的渴望、奮斗以致最后達成的階段,有藝術之精巧構思,亦含事物發展變化中質量互變的深刻哲理,從中體現出中國文化文字語言內涵的幽深博大。
生命是怎樣來的,生命的意義在于什么,人活著是為了什么?這些問題,成千上萬年來,甚至更遠的時空,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以求,探索的道路,形成了宇宙星河中璀璨的生命進化史、文明發展史。驀然回首,或許都是一幅寫滿“望盡天涯路”的可歌可泣的歷史畫卷。 回想人生曲折尋真的經歷,世人艱苦創業的過程,“雖余心之所善,雖九死而不悔”,天道酬勤,只要方向正確,堅持不懈,有多少人不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呢?
任何藝術探索、科學研究、哲理探討,甚至現實的生產生活,其目的都是為了認識生命,服務生命,提高生命質量,身外之物都是生命的附屬品,或是通透彼岸的一個橋梁,拋開這個目的,把物欲的開發占有作為主導,也就是物性、物欲奴役了靈性,最終只會是靈性的沉淪和社會整體意識、文明認知的下滑。
生命的意義在于過程,一切的經歷都是財富,所有的忙碌都是值得的,它在不斷地讓你接近你的本源。它耗費了你的生命,卻又讓你在這種耗費中,了解到補充生命的方式。每一個人的活著,都是有意義的,都是我們必須完成的一個歷程。人生,就是這樣,苦樂是非,對錯善惡,相隨相伴,糾纏不休,真放下時,一起也許都已不再那么重要!一念之間就能轉煩惱為菩提,化暴戾為祥和,從地獄到天堂。在自然的眼里,天地間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而所不和頻率的或許就是我們那顆奔波不停,似猿如馬的妄求之心吧。
時間過得真快啊,光陰好似流水,疫情三年,轉眼物是人非,又是元宵時節,再見燈火闌珊,憶起偉人說的“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記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