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范本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了詞人的閑適心情。下面是《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范本,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勒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開展活動,展示學習成果,獲得更深的體驗。通過課后搜集辛詞,吟誦辛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大語文”教學理念。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首詞。詞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云、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學情分析】
學生對詞已不陌生,積累了不少有關詩詞的知識和詩詞學習方法。小組長及部分學生已能自主進行詩詞的學習,并且能帶領小組成員有效的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根據上闋詞意,自學下闕詞意。體會詞的意境美。
【教學方法】
憑借“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件,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和師生互動、討論,達到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詩、詞、曲的有關資料。電腦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賞曲調,悟特點
出示辛棄疾詞《破陣子》,教師誦讀這首詞。
師:我們知道詞可以唱,詞牌名就相當音樂中的樂譜,我們來聽聽《破陣子》的曲調。播放曲調《破陣子》,學生談感受和看到的畫面。在聽一首曲調,播放曲調《西江月》,生談感受看到的畫面。引出詞牌西江月。
師小結:這就是西江月,詞的詞牌名,詞可以唱,不同的詞牌名就有不同的曲調和各自固定的格式。詞牌名也決定了詞的風格,是豪放的、婉約的、還是清新的。
(設計意圖:學生雖然前面已學習了好幾首詞,對詞的知識有了一些了解,但對于詞可以唱,選擇什么樣的詞牌名就決定了詞的風格比較含糊,因此,本節課通過辛棄疾的兩首不同風格的詞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詞的特點。)
師:回憶我們學過的詞,同學們對詞還有哪些了解?(上下闋 詞的題目等方面來說)
學古詩詞的幾個步驟呢?
小結:讀 解 明 悟 誦 默
(設計意圖:由于不是第一次接觸“詞”這種文體,教師可通過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鞏固已知。為本節課學生自主學習詞打下基礎。)
順便了解: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二、品讀
1、請學生讀這首詞,注意把字讀準確,把詞讀通順。
(見 轉)
2、強調“見”的讀法。同學們在哪里還學過這個字?
出示課件: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見牛羊。其義自見
師:你怎么知道讀這個音?(鼓勵學生學習行為)
(設計意圖:“見”這個字學生容易讀錯,聯系舊知,進一步了解通假字的用法加強記憶。)
3、讀詩詞除了讀準字音,還要讀出他的韻味,這有利于我們更好的走近作者,走入作者所描繪的美好意境。
師:指點詞的讀法,講究平仄和停頓。請同學們認真讀,把你認為該停頓的地方劃出斜線。
4、考考同學們
稻花香里說豐年。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師: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劃分的。引導正確劃分。引導學生反復讀好這幾句。
(設計意圖:這幾句學生在節奏的劃分上容易出錯,為了體現教學的整體性原則,把這幾句難的句子專門提出來討論,做到教學中的有的放矢。)
5、指名讀整首詞,指導詞平仄和停頓的讀法。
6、采用多種形式讀,對學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加強指導。
7、齊讀整首詞。(可帶動作)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形式、層層深入、重點詞句指導讀的方法,將讀落實到實處,不僅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在反復的讀中感受詞所描繪的意境。)
三、解詩意
師:要想了解詞中所寫的內容,關鍵要知道字詞的意思,然后把這些連通順。
那怎么掃除字詞障礙呢?(借注釋、查資料)
1、集體討論個別詞的意思。
2、小組討論合作說說詩意。
四、欣賞畫面、悟詩情
(一)品詩想象
1、師: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句詩就是一幅畫。只要我們帶上自己想象的翅膀去品味,就可以看到美麗的畫面。
2、請學生再品詞。
(設計意圖: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意蘊,應該緊緊抓住“詩象”這一中介,成功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情”要靠“象”去顯,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
(二)交流看到的畫面。上闋
1、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師:你能描繪一下你看到的畫面嗎?
了解鵲對月的敏感:蘇軾《次韻蔣穎叔》“明月驚鵲未安枝。”
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
小結:你豐富的想象讓我們眼前的畫面生動了起來。
師:如果去品讀你會看到更多更美的畫面。
2、出示: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師:誰在說豐年呢?
生:(人們 作者 青蛙)
師小結:欣賞著明月、沐浴著清風、聞著稻花的清香,聽著蛙鳴,好一幅美妙的夜間田園畫,作者的心情怎樣呢?(高興、快樂)
其實,令作者最最高興的是(看到這豐收的景象)。知道嗎?
出示:辛棄疾資料。他號稼軒。 少年來,與農民朝夕相處的辛棄疾,看到黃沙嶺這喜人的豐收景象,他能不高興嗎?
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農民豐收多不容易啊!辛棄疾怎能不為農民高興呢?女生齊讀!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3、讀上闋。
清風明月,讓我們用我們的朗讀再現詩人當時的心情。
(三)交流下闋
1、師:走著走著,發生了什么?
生:下雨了。
出示句子: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你看到了什么?此刻作者的心情一定會?(焦急)
2、師:詩人找到避雨的地方了嗎?
出示: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師:“舊時”什么意思?
質疑:過去熟悉的茅店為什么一下子找不到了呢?
小結:作者沉浸在月夜的美景當中。沉醉在豐收的喜悅當中陶醉了。
(設計意圖:“詞”的教學重在想象、品讀、悟情。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關鍵處給予巧妙引導,充分把握詞的基本內容,然后通過品讀悟情,媒體煽情,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詞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與詞產生共鳴。)
五、標題概括,背誦詩詞
1、作者向我們展現的這幾幅畫面?你能試著給這些畫面起個名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概括小標題。
概括:
2、指明說說這些畫面對應的詩句
3、根據小標題試背誦這首詞。
六、作業
1、拿起筆,寫寫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色。編成小故事。
2、緊扣本單元主題,搜集詩詞。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來表達自己對詞的感悟,再一次促進學生與課文的對話和溝通,使學生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的共鳴。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語文活動,可謂水到渠成。“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教者能夠以這首詞作為一個生長點,引發學生去搜集辛詞,吟誦辛詞,把學生的視野一下子由課內轉向課外,有效地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拓展閱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上下兩闕分別抓住特點描寫了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事物。
上闕:重點寫晴朗的夜晚。抓住“明月”、“清風”、“稻花”、“蛙聲”的特點,描繪了一個清朗、幽靜、豐收在望的夜晚。從視覺上以“驚鵲”“別枝”突出月光之明亮;從聽覺上以“半夜鳴蟬”反襯夜半清風之煦暖,以“說豐年”渲染“蛙聲”之渾厚雄壯熱鬧;從嗅覺上以“稻花”飄來的芳香給人豐收的想象。簡短四句話,寥寥幾種事物的勾畫,一個清朗、幽靜、溫馨、恬淡、悅耳、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就呈現在讀者面前了。凡是有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似乎都可以從中體會到這一動人場景。
下闕:這里與上闕不同,上闕寫的是大環境,大背景,而這里作者筆鋒一轉,由遠及近地敘寫眼前的驚喜,“七八個”說明月光明亮,可見的只有幾顆大而亮的星星在閃爍,可見夜之明朗。“兩三點”說明雨點稀疏,一走而過而已,可見是隨風而來的陣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來這里曾經有一個茅舍小店,此時卻看它不見,正在這“山重水復疑無路”之際,“路轉溪頭忽見”,拐過一道彎路,走上小溪橋頭,那座茅舍小店忽然展現在詞人面前。欣喜若狂的程度仿佛就在我們眼前。
這首詞充分反映了作者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之情。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喧鬧,從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抒寫了夏夜的村野風光的幽美。全詞筆調靈活生動,親切輕快,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古典詞作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少有的佳作。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相關文章: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教案08-26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08-02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教案07-31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09-11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08-29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11-05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完整教案06-20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教案09-26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教案06-28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堂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