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石潭記教案范文錦集6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記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石潭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實詞和短語;
2、通過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詞語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重點實詞和短語;
難點:通過推敲、揣摩、細細品味文中詞語和句子,體會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板書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預習:
1、熟讀課文
2、獨立翻譯文章并質疑。
3、正生字、生詞。
一、導入:
出示柳宗元像和《江雪》。
同學們認識這個人嗎?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大家應該很熟悉吧?我們先一起讀讀這首詩。
大家說說,這首詩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是哪個字,為什么?
明確:是“孤”和“獨”。“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一個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個人在“釣寒江雪”,這個人就是柳宗元——一個失意的文人、一張失意的面孔、一篇失意的文章。板書:小石潭記。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師:“遠在江湖礪心志,古來貶官多妙文”,柳宗元最好的文章,都是寫于被貶時期。首先,我想請幾位同學讀讀這篇美文,看是否能準確、流利地讀出來?其他同學在文中圈出讀錯的字和難讀的字。
學生齊讀全文。
四、整體感知。
歷史上很多文人都熱衷于模山范水了,以寄情于景。其中寫山水散文游記藝術成就最高的應該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風格的就是這篇《小石潭記》。下面請大家再仔細讀讀課文,看看作者都寫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水石樹魚源岸環(huán)境
五、細讀課文,落實重點實詞。
看能否用一個四字詞語來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點,
投影:這是一個的小石潭。
(找景物,說特點)
并引用原文說說你的理由,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你明白這些詞語的意思嗎?
例如:讀完此文,我仿佛看見了一個怪石嶙峋的小石潭。理由是:文中這樣寫道,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我是從“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這幾個詞語看出來的。
注意:為,成為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成為水中的高地、小島和高聳不平的巖石。大家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
明確:
教師預設:
填詞理由重點講解
樹木青蔥——清樹翠蔓……參差披拂——學生看注解理解
群魚戲水——潭中……似與游者相樂——定點寫景
水清見底——潭中……似與游者相樂——側面描寫
源頭曲折——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折蛇行
岸勢崎嶇——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
環(huán)境凄清——坐潭上……悄愴幽邃——學生看注解理解
五、品讀課文,指導朗讀。
剛才同學們用非常精煉的語言概括了小石潭景物的特點,對文中的重點詞句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當年,柳宗元滿懷壯志地參加王叔文等人的“永貞革新”運動,不幸失敗,被貶到偏遠荒涼的湖南永州,那種心境不言而喻。《小石潭記》正好寫于那個時候,下面就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一起感受一下這位仕途失意者的心情。
同學們邊讀邊試著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小石潭給你帶來的心理感受,也可以幾個同學小聲議一議。
投影:這是一個讓人感到的小石潭。
(說心情,談感受)
教師結合學生的理解指導品味詞、句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師小結: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后被貶職,他心中抑郁、憤懣,試圖借助山水來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麗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暫時忘記愁苦,但這種快樂畢竟是暫時的,幽深冷寂的環(huán)境使他最終還是沉寂在一片憂傷和悲涼之中。板書。
接下來請大家聽聽我來讀這篇課文,看看我是怎樣理解柳宗元的心境的。學生齊讀課文。
六、探究。
請大家思考、討論:柳宗元的處境與眼前的這個小石潭有沒有相似之處?
明確:小石潭固然美麗,可惜人跡罕至,不為人知,我認為正好影射了作者自己身處僻壤、無人賞識、懷才不遇的心情,其實《永州八記》里的幾篇文章都寄予了作者自己的這種情感,大家有機會再去研讀研讀其他的幾篇作品。
七、拓展。
最后用我寫的一首《江城子讀<小石潭記>有感》來結束今天的這堂課吧!
江城子?讀《小石潭記》有感
為民報國改革忙
奸人陷,沒忠良
被貶永州,多年愁斷腸
縱有閑情和逸致
獨與雪,釣孤傷
忽見小潭喜心房
水清冽,游魚暢
溪折蛇行,岸邊著文章
歡樂亦不可久居
離別時,又凄涼
自由表達
誦讀全詩
自由品讀詩歌
聽老師介紹
作者和背景
學生朗讀課文
學生思考并討論
學生思考并討論
有感情朗讀
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自由背誦
自由發(fā)表自己看法
作業(yè)寫一篇寫景游記或散文,可以在文中附上相關圖片
小石潭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疏通文義,積累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理解作者以景寄情的寫作手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感情。將小石潭景色描寫和作者情感相結合,揣摩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理解作者貶居生活中的情感狀態(tài)。
教學重點:
1.識記字詞,背誦課文。
2.理解作者情感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作者心情由樂轉悲的變化過程、深層次原因,寫作此文的目的。
教學關鍵:作者的身世經歷有助于對文章主旨的正確理解。
教學方法:讀講議練的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具: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三課時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柳宗元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就是為人稱道的《永州八記》)。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今天老師就帶大家踏著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足跡,游覽小石潭,賞美景,品柳宗元在無情的山水間寄寓著怎樣情感?
二、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背景,解題。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 生初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糾正讀音。
參差 寂寥 搖綴 隸 愴
四、再讀課文,點評。男女比賽讀。
五、 分組學習,疏通文意。 并進行歸納。
1、 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 (今)前往,到某處
小生:(古)年輕人 (今)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 一詞多義
以: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動詞,“成為”)
清: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樂:心樂之(形容詞 高興)
似與游者相樂 (動詞 取樂)
3、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 (西 ,名詞作狀語,向西) 2皆若空游(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3斗折蛇行(斗,蛇,名詞作狀語,想像北斗七星那樣,像蛇爬行那樣)
4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那樣)
4、判斷。“若”“似”“如”都可以用來打比喻,但有時不一定是打比喻。試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 ) ②皆若空游無所依。( )
③似與游者相樂。( ) ④天涯若比鄰。( )
六、課堂練習
1.讀,背。
2.翻譯課文。
七、課后作業(yè):
1.讀,背。
2.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寫景抒情的方法。
一、 齊讀課文,把握課文大意。
第一段: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寫潭水清澈,游魚活潑。
第三段:寫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寫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記下與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 精讀課文,鞏固。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
——隔著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快起來。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一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底石頭,成為不同底形狀。
3、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潭中底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找到水底,魚的影子散在水底,靜止不動;忽然向遠處游走了,往來很快。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作者這樣描寫潭上景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
5、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清楚,請說說本文的寫作思路。
——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6、“皆若空游無所依”與上文哪句話相呼應?
——這句話與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應。
三、 賞讀課文。把握主題,學習寫法。
1、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請說明理由。
點撥: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說明“潭”的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huán)”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yōu)美形態(tài)。“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xiàn)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水”?請說明理由。
點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chu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這句話正面寫出游魚的生動活潑,從側面表現(xiàn)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小溪的形狀。
3、文中的“動”與“靜”
點撥:①游魚的“怡然不動”及“chu爾遠逝”表現(xiàn)了魚兒的生動活潑。 ②小溪。就小溪本身來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4、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chu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tài)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5、文中的“樂”與“凄”
作者觀魚時見到魚兒自由活潑,自己的心情也歡愉起來。魚與人之間情趣相通。作者一時忘記了憂愁,表現(xiàn)出了縱情山水的樂趣。但這樣的快樂是短暫的,當他環(huán)顧四周,靜寂無人的凄冷之情勾起了久封內心的痛苦。為國為民卻被貶。身處荒野,心中的憤恨油然而生。于是,憂傷悲涼代替了短暫的歡愉。
6、文中的“景”與“情”
點撥: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huán)境結合起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著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著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但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觸景傷情。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習慣。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郁心情。此刻過于清冷的環(huán)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描繪了小石潭景物的幽美靜寂突出景物的凄清,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的失意憤滿之情
7、文中的“鏡頭”與“畫面”
點撥: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寫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風光影片,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寫潭水、游魚,采用了“定點特寫”的寫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個字,就活靈活現(xiàn)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魚的美景。
四、學生自讀、齊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及作者情感。
五、課后作業(yè):
1、課后習題
2、寫熟悉的某處景物,二三百字。
第三課時
一、檢查學習效果:
《小石潭記》同步練習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篁( ) 冽( ) 坻( ) 綴( )
翕( ) 愴( ) 邃( ) 佁( )
2.解釋加點字詞的意思。
①如鳴佩環(huán)( )
②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 )
③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④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
⑤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 )( )
⑥隸而從者( )( )
3.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③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從課文中找出作者表達自己感情的句子。
二、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一)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其岸勢犬牙差互( )
斗折蛇行( )
其境過清( )
6.初見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寫了潭邊的哪些實景?
7.寫游魚一節(jié),極為細膩傳神,游魚表現(xiàn)出怎樣的情態(tài)?“似與游者相樂”展示了怎樣的境界?
8.游覽到最后,作者怡樂的心情起了變化,是什么心情?我們怎樣理解?
(二)
山中與裴秀才書
王 維
近臘月下,夜登華子岡,輞水①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②者,攜手賦詩,步仄逕③,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鯈④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⑤,麥隴朝雊⑥。斯之不遠,儻⑦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注:①輞水:車輪狀的湖水。②曩:從前。③仄逕:狹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種條狀的魚。⑤皋:水邊的高地。⑥雊(ɡu):雉雞叫。⑦儻:同“倘”,假使,如果。
9.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①近臘月下( )
②當待春中( )
③白鷗矯翼( )
④從我游乎( )
10.翻譯下列句子。
①寒山遠火,明滅林外。
②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
③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11.通過與《小石潭記》的對比閱讀,請簡析王維夜游華子岡的思想感情。
三、作文
12.以“____________記”為題寫一篇寫景散文,不少于600字。
參考答案
一、1.huánɡ liè chí zhuì xī chuànɡ suì yǐ
2.①使動用法,使……鳴響 ②動詞,成為,變成 水中高地 ③表約數,來 ④……的樣子 ⑤使……凄;使……寒;深 ⑥作為隨從 跟從
3.①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②方位名詞作狀語,表示“望”的方向,向西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那樣,像蛇那樣。③名詞作狀語,像犬牙那樣。
4.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二、(一)5.互相交錯 曲折 凄清,冷冷清清
6.“心樂之”,心里很高興。清澈的潭水、崢嶸的潭石、青翠交結的潭樹。
7.自由自在,活潑天真。物我同一,樂而忘我,樂而忘形的境界。
8.愁苦心情。蕭森的景色,觸發(fā)了作者內心的隱痛,以致終“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由暫時的解脫而跌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
(二)9.①農歷十二月 ②春天里
③強壯的羽翼
④跟隨
10.①寒冷的山間那遠處的火光,在山林外忽現(xiàn)忽隱。②村落里傳來夜間舂米的聲音,與稀疏的鐘聲相間。③不是你這樣天資聰穎而又清閑的人,哪能用這樣并不急的事情相邀呢,可是這里有無窮的趣味啊。
11.作者游華子岡雖然在深冬寒夜,卻給我們描繪了眾多的景物:湖水、明月、遠山,林木、燈火、村落,還有吠聲、舂米聲和寺鐘聲。這些景物動靜相映,音響和諧,極具活力。這才引起作者對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這才想到再邀朋友重游此地。因此我們可以推斷王維當時是充滿激情而富于朝氣的。
三、12.提示:要融入個人真實情感。
課后作業(yè):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幽靜凄寒小石潭
整體賞析法:石、水、清、動與靜、景與情、樂與凄
思路:發(fā)現(xiàn)小石潭(移步換景)→潭中景物(特寫鏡頭)→小潭源流(形象比喻)→潭中氣氛(寓情于景)→交代同游者
景物:潭水:清流見底 游魚:動靜結合
溪身:曲折蜿蜒 岸勢:參差不齊
氣氛:幽深冷寂
情感:抒發(fā)在寂寞處境中的悲涼凄苦的情感
小石潭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字詞的含義,21、小石潭記 教案(語文版八年級上)。
2.學生熟悉課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體會文章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4.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分析:
學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從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散文,本課教學準備通過誦讀和展示畫面引導學生感知美,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習文章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探究式 合作學習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內容:
學生自讀,掌握文中字詞的含義,教師帶領學生疏通文意,熟悉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第 二 課 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教師范讀課文(放錄音,出示畫面)
三、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提問:小石潭給人的印象如何?(用一個字概括)
2、學生回答,教師引出“美”。
四、研讀課文,分析品味
(一)、展示小石潭的美景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勝收,你讀了文章后頭腦中浮現(xiàn)出了哪些美麗的畫面?你能選擇一個景點和大家說說嗎?
2、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21、小石潭記 教案(語文版八年級上)》。
3、教師根據學生的發(fā)言作幾句小結。
(二)、理解人物的“樂”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讓人為之陶醉,如果你身處其中,會產生什么感受呢?
2、引導結論:樂
3、小石潭到底有哪些樂趣呢?
4、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迅速在屏幕上現(xiàn)場出示)
(三)、體會人物的“憂”
1、過渡:小石潭的美讓人樂在其中,但我們從文中也分明讀出了人物的另一種感受——憂郁,哪一句顯出了作者的憂郁之情?
明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解釋)
2、作者的憂從何而來呢?
①、朗讀第一段的一、二兩句及第四段。
②分析:小石潭所處的地理位置極為偏僻,人跡罕至,雖然景色奇美,但過于幽靜冷清,時間長了,讓人感到寂寞難耐,悲從中來。我們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也是與作者當時的心境分不開的。
3、作者背景簡介。(屏幕出示)
4、學生嘗試著將情與景結合起來,解釋作者心情憂傷的原因。
5、教師小結:
作者是被貶官到此,不幸的遭遇令他感傷,本來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悶,小石潭的美景使他驚嘆不已,流連其中,得到了不少樂趣,暫時忘記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風景雖美卻過于幽靜冷清,游玩的時間一長,寒氣透骨,難免觸景生情,不由得憶起了自己的坎坷命運,憂郁、悲涼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來。
五、總結全文。
六、拓展練習:
觀察自己的學校,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附板書設計:
景色美 樂在其中
偏 貶
遠 謫
幽靜冷清 觸景生情 抑郁憂傷
景 情景交融 情
21、小石潭記 教案(語文版八年級上)
小石潭記教案 篇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掌握記敘的順序
(二)能力訓練點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真切的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有意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筆下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色,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重點是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可從寫作順序入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聯(lián)系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①掌握記敘的順序。②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描寫事物的方法。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2、難點: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解決方法:學生自讀,從書上勾畫出來。
3、疑點: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
解決方法:教師啟發(fā),學生回答。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讀課文,體會寫景抒情方法。
3、聯(lián)系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文中思想感情。
4、口頭作文:根據教師展示的畫面,細致觀察,然后進行口頭小作文訓練。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初一年級時,我們學了《黔之驢》這則寓言。作者是唐代的文學家柳宗元,今天我們學習他的散文《》。
二、解題
1、關于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人,著名文學家。唐德宗貞元時中進士,年二十一歲。授校書郎,調藍田蔚。升監(jiān)察御史。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又任柳州刺史,故亦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同被列為唐宋八大家。有《柳河東集》。
2、背景材料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貶到永州以后寫的《始得西山宴游記》、《鈷坶潭記》、《鈷姆潭小丘記》、《至小丘西》、《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就是為人稱道的《永州八記》。這些作品,畫廊式的展現(xiàn)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勝景,繼承了酈道元《水經注》的.傳統(tǒng)而有所發(fā)展。《水經注》是地理書,對景物多客觀描寫,少主觀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則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風景的描繪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遺棄于荒遠地區(qū)的美好風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①讀準字音
②翻譯句子
水尤清冽:(小潭的)水格外清涼。
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
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四周環(huán)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寂靜得見不到人影。
2、結合注釋,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概括文章每一小節(jié)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1節(jié),寫小石潭的環(huán)境及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喜悅心情,還寫小石潭的形狀及潭上的景物。
第2節(jié),寫潭水和游魚。
第3節(jié),寫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4節(jié),寫作者對小石潭的總體印象和感受。
第5節(jié),記下與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四、賞析課文
1、根據剛才對課文內容的概括,說說作者寫景的順序。
明確:以作者的行蹤游覽觀察點為順序。
2、說說作者游覽觀察點在整個游覽過程中的變化。
明確:開頭是隨著人所處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此時寫景叫移步換景,對潭中游魚的描寫則屬于特寫鏡頭,后來坐在小石潭上觀察四周而寫景,則屬于定點掃描,與前后有區(qū)別。
3、說說寫景過程哪些詞和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示:可以從動詞的角度談,可以從修辭的角度談,可從顏色的角度談,可以從聲音的角度,也可以從寫形狀的角度談,可以從情與景的角度談,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根據背景資料說說本文與《永州八記》中其他文章的聯(lián)系,體會文章開頭的一種方法。
明確:本文首句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緊扣《永州八記》中的第三篇《鈷姆潭西小丘記》,這樣的文章放在一組文章內,讓人感到自然而又貼切。
5、文章第2段寫游魚與寫潭水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明確:借寫游魚突出水之清澈,寫水是緊扣文章的標題的。
6、文章第一段中寫小石潭的全石以為底的特征與下文寫水的清澈有聯(lián)系嗎?
明確:正是因為小石潭以整塊石頭為底的特點,才會有潭中如此清澈的水。
7、說說作者心情的變化,請聯(lián)系背景談。
明確:先寫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后心樂之,聯(lián)系背景看,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此處,失意之情自然溢之于外,寄情山水便是最好的排遣方式,因而聽到美妙的水聲,便心樂之,后來寫魚似與游魚相樂則是這種情況的延伸,但一經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境又自然的流露出來,感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五、小結全文
文章在寫景時景中含情,抒心中之情時情與景和諧的統(tǒng)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關于作者柳宗元。
2、說說全文寫景的層次與方法。
二、研究性學習
1、對一篇文章的解讀可以從多個角度展開。本文的解讀也是如此,上節(jié)課我們從全文寫景與抒情的層次和方法的角度入手,這節(jié)課我們換一換,從其他的角度入手,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試從標題的四個字入手,尋找題文之間的聯(lián)系。
提示:①緊扣石的語句有:明寫的如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其岸勢犬牙差互等,暗寫的如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只有水沖擊到石上才會有如此悅耳動聽的聲音),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石的形狀各異導致青樹翠蔓形狀不同)等。
②緊扣潭的語句有下見小潭潭中魚可百許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等。
③緊扣小的語句,明寫的有下見小潭,暗寫的有潭中魚可百許頭(在今天,能有這么多的非放養(yǎng)的魚的小潭實在難尋,環(huán)境污染太嚴重了,而過去,河中,潭中到處可見游魚,只有一百來條魚的潭能說大嗎?)
④緊扣記的語句如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記之而去,同游者等。
3、試從動與靜,音形色,景與情等角度解讀課文。
提示:①動與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寫游魚之動,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樹蔓之動,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以聲寫動,斗折蛇行與犬牙差互則化靜為動,日光下游,影布石上,依然不動寫潭中魚之靜,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寫環(huán)境之靜(凄涼)。
②音形色,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寫聲音悅耳,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寫石之形狀各異,同樣青樹翠蔓,蒙絡搖綴也暗寫出樹蔓因石之形狀各異而本身的形狀各異,斗折蛇行用比喻寫溪身曲曲折折的形狀,犬牙差互用比喻寫岸勢相互交錯的形狀。竹之青色,樹之青色,蔓之翠色,日光之金黃色,魚的顏色,都可以想象。
③景與情:開頭因如鳴佩環(huán)之景而心樂之,略寫平常不樂,見此景,聽此聲而忘卻憂傷而樂,后來寫游魚似與游人相樂則是作者進一步忘情山水而樂,不過這種歡快畢竟是暫時的,在小潭的時間一長,小潭幽靜之景又觸發(fā)了作者心底的悲涼之情。這可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一種翻版,可以說成是寄情山水以消愁,觸景生情愁更愁。
4、還可以從明與暗等角度展開研究。
5、試根據以上研究,說說本文的寫作藝術。
提示:①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的運用。
②映襯手法,動與靜的映襯,音形色的映襯以及游魚與潭水的映襯等。
③對比手法,作者心情樂與悲的對比。
(三)反復誦讀
結合上面的研究得出的內容之多,說說本文語言豐富的表現(xiàn)力。
提示:全文193字,卻寫出如此豐富的內容,不能不讓我們贊嘆作者運用語言的深厚功力。
(四)總結全文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記》一貫的行文風格,觀察入微,描摹細致。肖其貌,傳其神。文章先寫所見景物,然后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此外,作者還在寫景中傳達出作者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準確的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tài)。此外,文中寫潭中游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游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
小石潭記教案 篇5
一、教學重點:
1.掌握文中實詞以及虛詞“以”“其”等詞的不同含義,疏通文意。
2. 學會按照游覽的先后順序描寫景物;理解第二段寫“魚”與寫“水”的關系。
二、教學難點:
文中所表現(xiàn)的“樂”與“凄”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1.生字詞(請學生上黑板注音)
篁huáng 洌liè 坻chí 嶼yǔ 嵁kān 參差cī
佁yǐ 俶chù 翕xī 悄qiǎo愴chuàng 邃suì
2.了解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秀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非常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了解文體。“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目標展示】
1.掌握文中實詞以及虛詞“以”“其”等詞的不同含義,疏通文意。
2. 學會按照游覽的先后順序描寫景物;理解文中所表現(xiàn)的“樂”與“凄”的關系。
【新知研習】
1.你能正確、流利地閱讀這篇文章嗎?
學生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語音、語調、停頓,讀出文言情感。
2.你能疏通全文嗎?
生自主學習,借助工具書,解釋文中的重點字詞。(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完成字詞的解釋,最后由其中的一個小組展示成果,其他小組糾正和補充)
(1)重點詞語
西行 心樂之 全石以為底
卷石底以出 百許頭 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徹 俶爾 斗折蛇行
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寂寥無人 悄愴幽邃 佁然不動
乃記之而去 隸而從者
(2)特殊現(xiàn)象
①古今異義。
乃記之而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到某處)
崔氏二小生 古義(年輕人) 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②一詞多義。
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以 卷石底以出(相當于“而”,表承接,不譯)
以其境過清(因為)
清 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詞,清澈)
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3)翻譯句子。
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③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3.你能概括文章每一小節(jié)的主要內容嗎?
明確:第1節(jié),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描繪小石潭的概貌。
第2節(jié),寫潭水和游魚。 第3節(jié),寫潭水的來源。
第4節(jié),寫潭上四周景色給人的感覺。 第5節(jié),記下同游者的姓名。
4.根據對課文內容的概括,請問作者寫景的順序是什么?
明確:以作者的游覽行蹤為順序。
5.寫景過程哪些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師提示:可以從動詞的角度談,可以從修辭的角度談,可從顏色的角度談,可以從聲音的角度,也可以從寫形狀的角度談、從情與景的角度談,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斗折蛇行”,用兩個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溪蜿蜒彎曲的樣子。
6.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明確: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部分,有的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四周樹長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隨風飄搖;潭水很清,有魚兒游動。
7.文章第2段寫游魚與寫潭水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明確:正面寫魚,側面寫水,寫魚突出水之清澈,寫水是緊扣文章的標題的。
【歸納總結】
小石潭,人跡罕至,凄清幽靜。作者以簡練的文筆,按游覽觀察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寂。
【鞏固拓展】
想象描寫:
1.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預習指導】
在理解作者感情表達方面,你有什么疑惑?
四、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發(fā)現(xiàn)小石潭
潭水和游魚
潭水的來源
潭邊的感受
記錄同游者
小石潭記教案 篇6
內容預覽:
《小石潭記》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識記下列文言(常見)詞語的意義或用法:
寂寥 幽邃 居 隸(實詞) 以 可 以為(虛詞)
理解下列語句中文言詞的活用:
心樂之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2.感受小石潭獨特的自然景物美和作者游樂的心情體驗,體會作者寫景狀物的準確傳神。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寫景狀物的準確傳神。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坐小石潭上“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的心理感受。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預習要求
1.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主要作品。
2.誦讀課文(不少于三遍),借助注釋口譯全文,發(fā)現(xiàn)標記疑難詞句,并試行索解。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方法一:本文寓情于景,可誦《江雪》導入,賞析詩中的景與情,引導學生領會柳氏的詩和游記景中寓情、寄情山水的特點,便于學生把握課文中的景與情。
方法二:本文抒發(fā)的是作者遭貶后的心情,可適當從了解作者的身世遭遇及有關詩文(如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導入。
二、感知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對朗讀中存在的問題給予糾正或示范,重點是對長句朗讀節(jié)奏的把握和感情的處理。
3.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討論解答。著重理解以下重點詞句:
(1)“以”的用法:全石以為底(作為,成為) 卷石底以出(而) 以其境過清(由于)
(2)名詞、形容詞的活用:
斗折蛇行(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一樣蜿蜒而行。
凄神寒骨(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心神凄涼,令骨子感到寒冷。(或按課文注解譯)
心樂之(意動用法):心里以之為樂(或:心中為此而高興、心中感到高興)。
⑶根據“教學目標2”,指導學生準確、流利地通譯全文。
⑷整體感受全文的感情脈絡:作者因遭貶失意而到山水中尋求解脫,發(fā)現(xiàn)潭水便感到高興,水之清、魚之樂又帶來了片刻歡愉,但凄清的環(huán)境又勾起自己謫居生活的悲涼心境,感情由“樂”而“凄”。
三、課后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你認為文中哪些描寫最具特色,特別精彩?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完成課后“閱讀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揣摩品味
1.根據上一課布置的“練習2”進行匯報交流。
2.根據學生的匯報交流進行講評,重點歸整出以下內容:
第一段:①聽覺:未見水先聞聲,喻以玉響,清脆悅耳。
②視覺:清;觸覺:洌;精練傳神。
③視覺:石奇,形雜,樹木青翠,富于變化。寫石寫樹,都襯托水之“清”,全段寫發(fā)現(xiàn)水潭之樂,句式整散結合,用語簡潔自然,節(jié)奏張馳有致。
第二段:①“空”:如無水之境,突出“清”。
②光與影:亦見水清。
③靜與動:游魚忽靜忽動,悠然自得,可愛之至;
④“樂”:擬人。全段以魚寫水,既寫出魚之可愛,也寫出水之清澈,又寫出人之歡愉。
第三段:寫溪之曲折,比喻巧妙,生動形象,特征鮮明。“斗”與“蛇”,一靜一動,光線或明或暗,突出其曲折;“犬牙”比喻岸石,突出其參差錯落。
第四段:寫四面環(huán)境,突出“寒”、“清”的特點,寄寓作者心境之寂寞。
第五段:交待同游之人。
二、熟讀背誦
要求學生熟練而有表情地朗讀,有可能再將全文抄寫一遍。當堂背誦課文。
三、比較拓展
1.根據“練習8226;探究”一:討論本文與《與朱元思書》、《水經注》中寫水寫魚的異同。
理解:三文都以魚寫水之清,吳文、酈文都直接寫水,柳文則作側面描寫,不著水字,卻處處寫水,以魚、石、影的清晰可見反襯水的清澈見底。柳文還移情于物,以魚之樂表現(xiàn)人之樂。
2.有條件,還可以和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同寫遭貶后的心態(tài)作比較,談談看法。
可以見仁見智,各抒己見,不必統(tǒng)一認識。
四、課后作業(yè)
1.選擇完成《伴你學語文》中相應練習。
2.閱讀《課外閱讀》(八上)中元結的《右溪記》一文,比較兩文寫法上的異同。
【有關小石潭記教案范文錦集6篇】相關文章:
有關小石潭記教案范文錦集8篇12-12
小石潭記教案范文錦集五篇02-04
小石潭記教案范文錦集10篇02-02
小石潭記教案范文錦集九篇01-30
小石潭記教案范文錦集六篇12-27
小石潭記教案范文錦集6篇10-21
小石潭記教案范文錦集9篇09-06
小石潭記教案范文錦集8篇08-24
小石潭記教案范文錦集7篇08-23
小石潭記教案范文錦集八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