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教案范文五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記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石潭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資料.
積累文言資料
學習寓情于景的寫法.
能力目標:加強誦讀能力的培養.
充分利用工具書翻譯文言文的能力.
品味形象.生動.優美的語言.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悲涼凄苦的心境.
學會欣賞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學習重點:掌握重點實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寓情于景的寫法.
教法選擇: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
學生初讀課文,搜集作者及本文寫作背景資料.
一。 導入:由學生簡介作者情況及寫作背景.
教師導入:柳宗元貶官后,為排解內心的煩悶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訪山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異態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洞紛至沓來,美不勝收,看于茂林修竹之中,譚清泉又呈現于眼前了.
二.朗讀---整體把握
1.朗讀:1) 教師范讀
2) 學生自讀
2.翻譯:分段進行,學生根據課下注釋自己翻譯,不懂得劃出.
提出不懂得問題 ,全班根據課下注釋自己翻譯,不懂得劃出.
提出不懂得問題,全班同學和教師解答,指名翻譯.
3.齊讀---梳理文脈:說景物:作者描繪了那些景物,這是景物按什么順序一次出現
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水--石--樹--魚)---小潭源流(溪身.溪岸)-- -潭中氣氛 按游覽順序
說氛圍:作者認為這些景物籠罩著什么氣氛?
幽深冷寂
作業:積累文言詞語
第二課時
三.選讀---品味語言
1.學生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2.品味最美的一個畫面,用得最妙的修辭,用得最妙的詞語.
四.探究---理解主題
1.小石潭在當時稱不上美景,也算不上勝地,只是一個不見經傳的小潭,假如經柳宗元妙筆生花,現在已經成為名勝古跡.發揮你的想像力,假如你和朋友一起去游覽,請描繪一下看到的風光.
2.游覽了小石潭的風光,你覺得那的環境怎么樣,你的心情如何?
3.同是小石潭,為什么柳宗元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柳宗元參改革,失貶被貶,這幽深冷寂的環境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凄悲涼的心境.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風景的描繪中,這種寫法叫寓情于景.
五.聯讀---賞析體驗
清代學者王國維說過:"一切景物皆情語"的確,景如果沒有情緒加入,景是死景,情如不借景抒發,情又太直白,景物與心情相結合,就會出現一種境界.我國古代詩文有許多名言佳句都體現了這種境界,請任選一則賞析.
(多媒體):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小石潭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字詞的含義,21、小石潭記 教案(語文版八年級上)。
2.學生熟悉課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體會文章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4.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分析:
學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從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山水散文,本課教學準備通過誦讀和展示畫面引導學生感知美,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習文章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探究式 合作學習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內容:
學生自讀,掌握文中字詞的含義,教師帶領學生疏通文意,熟悉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第 二 課 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教師范讀課文(放錄音,出示畫面)
三、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提問:小石潭給人的印象如何?(用一個字概括)
2、學生回答,教師引出“美”。
四、研讀課文,分析品味
(一)、展示小石潭的美景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勝收,你讀了文章后頭腦中浮現出了哪些美麗的畫面?你能選擇一個景點和大家說說嗎?
2、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的發現,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21、小石潭記 教案(語文版八年級上)》。
3、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作幾句小結。
(二)、理解人物的“樂”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讓人為之陶醉,如果你身處其中,會產生什么感受呢?
2、引導結論:樂
3、小石潭到底有哪些樂趣呢?
4、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迅速在屏幕上現場出示)
(三)、體會人物的“憂”
1、過渡:小石潭的美讓人樂在其中,但我們從文中也分明讀出了人物的另一種感受——憂郁,哪一句顯出了作者的憂郁之情?
明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解釋)
2、作者的憂從何而來呢?
①、朗讀第一段的一、二兩句及第四段。
②分析:小石潭所處的地理位置極為偏僻,人跡罕至,雖然景色奇美,但過于幽靜冷清,時間長了,讓人感到寂寞難耐,悲從中來。我們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也是與作者當時的心境分不開的。
3、作者背景簡介。(屏幕出示)
4、學生嘗試著將情與景結合起來,解釋作者心情憂傷的原因。
5、教師小結:
作者是被貶官到此,不幸的遭遇令他感傷,本來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悶,小石潭的美景使他驚嘆不已,流連其中,得到了不少樂趣,暫時忘記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風景雖美卻過于幽靜冷清,游玩的時間一長,寒氣透骨,難免觸景生情,不由得憶起了自己的坎坷命運,憂郁、悲涼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來。
五、總結全文。
六、拓展練習:
觀察自己的學校,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附板書設計:
景色美 樂在其中
偏 貶
遠 謫
幽靜冷清 觸景生情 抑郁憂傷
景 情景交融 情
21、小石潭記 教案(語文版八年級上)
小石潭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的方法。
2.學習抓住事物特征,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3.體會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4.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學重點:
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樹、石、水、魚的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流”導入。
二、簡介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現了許多風景優美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初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
2.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輕聲跟讀,并補充。
3.師生共同疏通文意。
(1)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今)前往,到某處
怡然:(古)靜止不動的樣子(今)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古)年輕人(今)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一詞多義。
以:①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③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①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動詞,“成為”)
清:①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②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①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3)翻譯。
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③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4)判斷。“若”“似”“如”都可以用來打比喻,但有時不一定是打比喻。試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聞水聲,如鳴佩環。()②皆若空游無所依。()
③似與游者相樂。()④天涯若比鄰。()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把握課文大意:
第一段:寫發現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寫潭水清澈,游魚活潑。
第三段:寫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寫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記下與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賞讀課文:
(1)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請說明理由。
點撥: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說明“潭”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美形態。“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水”?請說明理由。
點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這句話正面寫出游魚的生動活潑,從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小溪的形狀。
(3)文中的“動”與“靜”。
點撥:①游魚的“怡然不動”及“俶爾遠逝”表現了魚兒的生動活潑。
②小溪。就小溪身來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4)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5)文中的“景”與“情”。
點撥: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境結合起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著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著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聞水聲,如鳴佩環”,但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觸景傷情。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習慣。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郁心情。此刻過于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靜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6)文中的“鏡頭”與“畫面”。
點撥: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寫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風光影片,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寫潭水、游魚,采用了“定點特寫”的寫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個字,就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了潭水中游魚的美景。
(7)文中的寫景短句。
三、精讀課文,鞏固: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3)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5)跟作者同游的好幾個人,為什么篇末才將他們的姓名一一列出?
四、總結全文。
小石潭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掌握記敘的順序。
2、能力訓練點: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真切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有意觀察的能力。
3、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4、美育滲透點:
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重點是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可以從寫作順序入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聯系作者生平和與作背景。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① 掌握記敘的順序。
②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描寫事物的方法。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2、難點:
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解決方法:學生自讀,從書上勾畫出來。
3、疑點:
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
解決方法:教師啟發,學生回答。
【課時安排】
1課時。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讀課文,體會寫景抒情方法。
3、聯系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文中思想感情。
4、口頭作文:根據教師展示的畫面,細致觀察,然后進行口頭小作文訓練。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杜甫曾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見,景與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曾寫過永州八記,寄情山水,落筆不俗,視角獨特,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小石潭記》。
二、整體感知
1、學生根據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順序,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潭的結構特點及周圍景物。
第二段,寫潭中游魚。
第三段,寫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寫作者游覽感受。
第五段,寫作者游覽感受。
3、朗讀課文,體會文章中寫景的優美文字,找出欣賞點,講明為什么?
⑴ 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坻、嶼、嵁、巖,形狀各異,寫出了潭的奇特可愛。
⑵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三句描寫潭邊景物。“蒙、絡、搖、綴”觀察入微,刻畫精確。
⑶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特寫游魚,游魚空游無依,實則旁襯水清。
⑷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寫魚的情態。“佁然”“俶爾”“翕忽”寫得惟妙惟肖。“樂”字寫魚,也是寫人的心境。
⑸ “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明、滅,描寫溪水因岸勢曲折而時隱時現的狀態,寫得真切、形象。
⑹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筆意飄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補述出“望”的對象。
⑺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凄、寒、悄愴,寫出了作者獨特的感受。
4、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教師提問,作者是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致描寫事物的?
⑴ 先聲奪人:
如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采用了先聲奪人的手法,如“隔篁竹,聞水聲”,用“雞珮環”的比喻形容水聲悅耳,用“心樂之”的主觀感受啟動讀者的興趣,然后寫“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⑵ 抓特點,用比喻:
寫潭的構造形態,緊緊抓住特點來寫,先挑出“全石以為底”,從而照應了“水尤清冽”一語,然后用比喻“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寫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狀,給讀者的印象非常鮮明突出。
⑶ 正面描寫:
寫岸上景物,則采用了正面描寫的方法,“青”、“翠”寫顏色,“蒙絡搖綴”寫形貌,“參差披拂”寫動態,寥寥數語,寫得宛如圖畫。
⑷ 正面、側面相呼應:
第二段寫潭的游魚,文字不多,卻極其精彩。“皆若空游無所依”一句,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⑸ 對比描寫:
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能顯出魚的活潑。
⑹ 擬人:
“似與游人相樂”,采用了擬人的修辭筆法,更把游魚的神情寫活了。
5、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讓人有低沉之感?
了解寫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貶的情況下寫這篇文章的,到了偏遠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懷恐懼,這種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滲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樹環會的境界,別人身臨其境也許會感幽美宜人,流連忘返;而對他來說則是“湊神寒骨,悄愴幽邃”,認為不可久居。《小石潭記》結尾部分的感情調子的低沉,原因就在這里。
三、總結、擴展
總結: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小石潭結構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麗,潭中游魚的活潑,通過作者精描細繪,圖畫般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擴展: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如魚在水中“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情態,溪流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是很難描繪出來的。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寫景抒情散文。
四、布置作業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⑴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⑵ 青樹翠蔓
⑶ 日光下徹
⑷ 其岸勢犬牙差互
⑸ 以其境過清
2、翻譯下列句子:
⑴ 如鳴珮環,心樂之。
⑵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⑶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⑷ 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⑸ 其岸勢犬牙差互
小石潭記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全文,并能背誦全文。
2.能結合注釋疏通全文,并能弄清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
3.體會作者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抒發出的悲涼凄愴的心緒。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誦全文,并能背誦全文。
2.能結合注釋疏通全文,并能弄清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
3.體會作者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抒發出的悲涼凄愴的心緒。
【自主導學】
1.“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 ,也可 ,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給加點的字注音。
清洌( ) 參差披拂( )( ) 佁然( )
俶爾( ) 翕忽( ) 悄愴幽邃( )
3.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下見小潭,水尤清洌。(特別)
B.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樣,像蛇一樣)
C.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居住,到)
D.潭中魚可百許頭。(用在數字后,表示不定數)
4.填空。(8分)
①本文作者是 代的 ,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貶謫到永州以后寫的《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就是為人稱道的“ ”。
②《小石潭記》直接寫潭水清澈的語句是;間接寫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5.文章中抒發作者抑郁憂傷之情的一組句子是()。(多選)(8分)
A.聞水聲,如鳴佩環 B.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C.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D.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E.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F.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G.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H.日光下徹,影布石上
6.文中描寫了小石潭的 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 的特點。
【自主合作探究】
7.解釋下列多義詞。
①環:如鳴佩環( ) 四面竹樹環合( )
②清:水尤清洌( ) 以其境過清( )
③可:潭中魚可百許頭( ) 不可知其源()
④以:全石以為底( ) 以其境過清( )
8.解釋加點的詞在句子里的意思,并探究說明這些詞語的用法特點。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下見小潭
③皆若空游無所依
④潭西南而望
⑤斗折蛇行
⑥其岸勢犬牙差互
⑦凄神寒骨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反饋檢測】(20分)
10.解釋加點的詞在句子里的意思(6分)
①日光下徹
②俶爾遠逝
③如鳴佩環
④心樂之
⑤近岸
⑥隸而從者
11. 按提示寫出相應語句并加以積累。(4分)
(1)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
(2)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
(3)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
(4)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
12.按要求用課文原句填空。(7分)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
②以游魚來寫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③以“陽光”“影子”,從另一個角度來寫水之清的句子是:
13.讀了課文,小石潭給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邊,會有什么感覺?(3分)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領會作者抓住特點生動細致地狀寫景物的寫法。
2.體會作者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抒發出的悲涼凄愴的心緒。
【重點難點】
1.領會作者抓住特點生動細致地狀寫景物的寫法。
2.體會作者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抒發出的悲涼凄愴的心緒。
【自主導學】
14.填空。.
①《與朱元思書》一文以“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②描寫小石潭岸上優美景色的句子是 。
③描寫游魚動態,勾勒出一幅魚樂圖的句子是。
15.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圍,同時抒發作者政治上受挫遭貶后憂傷心情的語句是
【自主合作探究】
16.課文是按游覽的先后順序來描寫景物的,條理十分清楚。說說本文的寫作思路。
17.本文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 的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游
魚,則變換為 _的手法;第三段寫潭水來源及岸勢,多用_ 辭格,摹形狀貌,形象逼真。
18.品味下列句子的妙處。
⑴“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說說“聞”“伐”“取”“見”好在哪里?
⑵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9.文章寫景與感情相融。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20.善于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致地加以描繪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點,試舉例對這一寫作特點進行闡述。
【反饋檢測】(20分)
21.文中描寫小石潭的 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的 特點,全文寓情于景,抒發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_ 的情感。(3分)
22.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2分)
A.深秋時節出游,天氣涼了。
B.游的時間長了,接近黃昏,下了寒氣。
C.小石潭四周沒有多少游人,潭水很涼。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23.“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在全文有何作用?(2分)
24.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3分)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⑴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4分)
①負勢競上 ②泠泠作響;
③望峰息心 ④ 橫柯上蔽
⑵翻譯下面句子(3分)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
⑶請說出文中的觀察角度是如何變化的。(3分)
⑷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是怎樣一種感情?(3分)
【小石潭記教案】相關文章:
《小石潭記》教案05-30
小石潭記教案06-08
小石潭記的教案09-09
《小石潭記》 教案06-28
小石潭記教案10-07
《小石潭記》教案10-28
小石潭記教案09-13
[精選]小石潭記教案06-10
小石潭記教案10-12
小石潭記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