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石潭記通假字句
導語: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小石潭記通假字句,歡迎借鑒!
小石潭記
唐代: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通假字
“見”通“現”。
二、古今異義
1、小生:古義:青年,后生。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今義:常用義為“往”。
3、聞:古義:聽到。聞水聲;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今義:住。
5、可,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今義:副詞。
三、一詞多義
1、可:(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洌;(2)冷清,感到凄涼。以其境過清。
4、差:(1)長短不一。參差披拂;(2)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1)動詞,通“現”,出現。下見小潭;(2)動詞。明滅可見。
6、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2)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
7、以(1)因為。以其境過清;(2)而。卷石底以出;(3)把。全石以為底。
8、而(1)不譯,連接兩個動詞的詞。乃記之而去;(2)不譯,表并列關系。隸而從者;(3)不譯,作停頓詞。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2)游覽。同游者。
10、環(1)玉環。如鳴佩環;(2)環繞。竹樹環合。
11、為(1)作為。全石以為底;(2)成為。為巖。
四、詞類活用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四、特殊句式倒裝句:
1、如鳴佩環(正確語序:如佩環鳴)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修辭手法:
1、聞水聲,如鳴佩環。(比喻)聽到水聲,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擬人)往來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在與游人相互嬉戲。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兩岸的地勢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省略句:
1、乃記之而去。(省略主語“這番景致”)于是記下這番景致便離開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的岸邊”)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蜿蜒。
創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后,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寫成。
【小石潭記通假字句】相關文章:
小石潭記08-29
《小石潭記》01-20
《小石潭記》習題10-08
《小石潭記》解讀08-17
小石潭記柳宗元01-30
《小石潭記》賞析09-16
柳宗元小石潭記10-25
《小石潭記》練習08-12
小石潭記的答案05-16
[精選]小石潭記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