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精選10篇)
《鄉愁》以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近趨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郁的鄉關之思,懷親之情,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下面是《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 篇1
【教材簡析】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以獨特的視角,滿含深情地表達了作者思念故國、盼望祖國統一、親人團聚之情,其作品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詩人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將飄渺抽象難以捕捉的思鄉愁緒變為具體可感的形象。詩歌充分運用了比喻、對比、反復等修辭手法,語言新奇樸實,結構勻稱,低回婉轉,具有很深的藝術感召力。
【教學思路】
1、知識和能力目標:
⑴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技巧,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情感。
、评斫庠娙艘元毺氐囊庀笫惆l思鄉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時空變化來推進抒情的特色。
、翘岣邔W生賞析詩歌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通過誦讀、體味,準確理解詩歌主題。
⑵發揮想象和聯想,欣賞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鸥惺茏髡咴谔厥獾臅r代、地理條件下產生的思念之情。
、萍ぐl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崇高感情。
4、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
5、教法選擇:
誦讀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探究法等。
6、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播放音樂《鄉愁四韻》)
學生暢談曾經離開家的感受,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游子的思鄉之愁。
二、簡介作者,了解背景(大屏幕顯示)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離開大陸,現居臺灣,是臺灣當代著名詩人、詩評家。主要詩作《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散文、評論和譯著共40余種。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鄉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鄉愁》寫于1972年,當時,大陸與臺灣幾乎隔絕。這是他眾多鄉愁詩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傳最廣的一首詩。
三、感知·探究
1、讀──領略詩歌的韻律美:
、乓龑W生掌握有關詩歌的朗誦技巧:
要讀好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朗讀技巧方面,還要注意語速、節奏、輕重音。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調應該是憂郁深沉,語速應該是深沉舒緩。
(教師范讀,播放音樂《二泉映月》)
⑵學生自由誦讀、反復體味,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
(大屏幕顯示:詩歌節奏的劃分)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ya)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⑶薦讀點評:
學生自己推薦誦讀,師生共同點評。
2、賞──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適當引導。
⑴詩人借助什么具體事物表現濃濃的鄉愁?
⑵這些事物分別寄托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亲髡叩那楦惺窃鯓影l展的?
明確:
詩人借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意象來抒發感情,這樣就使鄉愁有了寄托,變得具體形象,生動感人。這是詩人寫詩常用的“托物寄情”法。
小時候離家在外求學,鄉愁惟有通過小小的郵票以寫信的方式,來向母親,訴說心中的.思念。這思念的對象既是母親也是故鄉。
長大后,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外出求學工作。這時候的鄉愁除了對母親的思念,還有對愛人的惦念回家探親總要乘船,所以,那縷縷鄉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張張來來回回的船票上。
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后,鄉愁都有所寄托與排遣。到后來,母親去世了,時空的隔離在也得不到溝通,“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永遠地隔開了。詩到這里,感情加重,悲劇氛圍更強!
而現在,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僅把我和大陸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到這里,詩人的鄉愁得到了升華,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3、悟──感悟詩歌的構思美:
學生質疑、自主談感受。
、艑W生發言,教師評點。(從賞析的角度,語言的表達等方面)
⑵教師小結,歸納整理。(學生聽記,形成一個“板塊式積累”)
4、小結:
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充分運用了比喻、對比、反復等修辭手法,將飄渺抽象難以捕捉的思鄉愁緒變為具體可感的形象,委婉地把思念故國、希望回歸、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全詩語言新奇樸實,結構勻稱,低回婉轉,具有很深的藝術感召力。
5、背誦全詩。
四、拓展·延伸
1、各領風騷說鄉愁(播放音樂《鄉愁四韻》)
這首詩詩人借用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形象具體的事物來表達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鄉愁離緒。其實呢,除了這些形象的事物,還有很多物象能觸動你心中的痛,觸發你的情感,引起你的愁緒。請你以“鄉愁是……”為鄉愁打個比方。
例:
鄉愁是一根長長的電話線。
鄉愁是一封小小的E-mail。
鄉愁是一縷輕煙,繚繞在游子心頭。
2、全班齊誦全詩(播放音樂《思鄉曲》)。
拓展閱讀:鄉愁相關習題
一、結合詩意解釋下列詞語
鄉愁:
海峽:
一方:
二、填空
、.本詩選自《白玉·苦瓜》作者是著名詩人,1928年生于南京,現居臺灣。
、.后來啊我在外頭。
③.抒發對故國思念深情的詩句是:。
三、給下邊詩節劃分出朗讀節奏: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能力訓練
一、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感情,但在《鄉愁》詩里,它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東西,作者是怎樣實現這一轉化的?
答:
二、詩人所抒寫的“鄉愁”,是怎樣隨著時間推移而加深、升華的?
答:
三、對詩中“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量詞與“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形容詞在詩中有什么表達效果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是一種輕描淡寫的方式,表現鄉愁不是很重。
B.看似一種輕描淡寫方式,把鄉愁濃縮于四個面積小重量輕的對象之上,恰好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的濃烈的思鄉之情。
C.運用反襯,也更引人對祖國和平統一的渴望與深思。
四、詩的最后一節對全詩有怎樣的拓展作用?
答:
開放拓展
一、欣賞下列詩歌,完成后邊各題。
【甲】鄉愁(節選)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乙】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有天涯。
1.“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甲、乙兩詩都把它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物象。甲詩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對應物上,乙詩則寄托在枯藤、老樹……對應物上。甲、乙兩首詩都抒發了思鄉之情,但甲詩已將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2分)
2.品讀甲、乙兩詩,找出自己最欣賞的詩句,并談談欣賞的理由。(2分)
最欣賞的句子:
欣賞的理由:
3.放飛思緒,想像甲詩中的“我”,跪在母親的墳前會想些什么?乙詩中的“斷腸人”,一旦與“親人”相聚會說些什么?(3分)
“我”的心理活動:
“斷腸人”的傾訴:
二、余光中說“鄉愁”是“淺淺的海峽”,席慕容說“鄉愁”是“沒有年輪的樹”,如果有一天離開了家門,你最惦念的是什么?請發揮想象,仿照課文,用漂亮的比喻句盡現你的感覺。
答:
參考答案:
自主積累:
一、鄉愁: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海峽:陸地間相對狹窄的海面。一方:一堆。
二、①余光中②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母親在里頭③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三、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能力訓練:
一、詩人巧妙的將“鄉愁”這種感情進行了物化,把它分別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具體可感對象上,形成詩的意象,從而增加詩的藝術感染力。
二、“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對象分別是人生四個階級“鄉愁”的對應物,這四個階段分別是: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小時候詩人少小離家,與母親的書信往來,鄉愁寄托在郵票上;長大后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合合離離,鄉愁寄托在船票上;到后來,母親的一方墳墓將我與母親永遠分開了!而現在淺淺的海峽又把自己與祖國大陸分開了。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一群人的家國之思了。
三、A四、如果去掉最后一詩節,只能算是一般的思念故鄉的詩,有了最后一詩節,前三節就成了鋪墊,這一節成又畫龍點睛,鄉愁詩意升華為國愁和民愁了。
開放拓展:
一、1.墳墓海峽家國之思(意近即可)2.最欣賞的句子示例: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理由:“淺淺的海峽”和人們渴望早日團聚的愿望形成強烈的反差,抒發了濃濃的思鄉思國之情。(若賞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準確即可,只選句,不品析不得分)3.“我”的心理活動示例:媽媽,原諒不孝的兒子,我回來遲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斷腸人”的傾訴示例:回家的感覺真好!(意近即可)
二、(略)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本詩運用形象化手法所表現意象的具體含義。
2、學習現代詩歌的朗誦技巧,較有感情的朗誦本詩。
能力目標:
抓住意象體會豐富的想象所創造的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積累思鄉的對聯。
情感目標:
體味字里行間散發著濃濃的鄉愁,激發學生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朗讀詩歌,感悟詩歌主題,深化愛家鄉愛祖國的意識。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意象,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一、導入
他,一首詩,道出了兩岸共同的心聲;他,多次往返海峽,卻始終難圓故鄉夢;他,一段陳詞,成就故鄉無盡的佳話和榮耀。
他是誰呀?(鄉愁詩人——余光中)
是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鄉愁》,一起走進詩人那濃情似霧的鄉愁世界,一起來傾聽詩人內心的呼喚。
二、教學過程
在以往學習詩歌的課堂上,老師說過,學習詩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呀?(朗讀)
是的,古人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而且,朗讀時解讀詩歌的敲門磚。我們只有對詩歌進行反復誦讀,才能真正走進詩歌的藝術殿堂。
1、自由讀(強調:在讀的時候,揣摩一下怎樣才能讀好。)
2、齊讀
覺得自己讀得好嗎?
錄音好在哪里?(強調:語速要慢,感情是憂郁的,節奏要放慢)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錄音的朗讀,看看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的.。
3、個別讀。
一首詩只有讀出來,生命才算完成,朗讀者要象演奏家一樣,把詩歌的潛在生命激發出來,這樣能吸引人,打動人。
通過剛剛的朗讀,從中你讀出了什么呢?(詩人融于詩歌中的濃濃思鄉之情)
為什么詩人會有如此濃重的鄉愁呢?這與詩人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
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才讓余光中在接受大陸記者的采訪時,脫口而出
讓我們再次跟著錄音朗讀,體會詩中的鄉愁。
通過朗讀,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在漫長的生活經歷中,對故鄉綿綿思念一直縈繞在心間,讓他悵惘嘆息。那么,詩歌中那些詞可以看出。
(如: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四個人生階段。詩人以時間的變化來組詩,四個時間序詞也即概括了詩人的整個人生,也就是濃濃的鄉愁牽動了詩人的一生!暗纛^一去是風吹黑發,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小小窄窄矮矮淺淺疊詞,以事物的輕小襯托鄉愁的濃重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物化鄉愁,使其具體可感。)
愁緒在詩中彌漫,讀來似乎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鄉愁本來就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那么詩人又是如何通過具體可感的事物來表達呢?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四個不同的人生階段,作者分別選取了最能表達鄉愁的對應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那么這些意象分別表達的是怎樣的鄉愁呢?
所以,作者在選取這四個意象時賦予了它們獨特的內涵,你覺得它們之間有無共同點呢?
(都顯示著分離,漂泊,訣別,可望而不可即的離別情緒)
那么,真的都一樣嗎?在情感的歸屬上沒有什么不同嗎?
(由個人——國家)
是的,余光中曾說過:
在漫長的時光中,詩人的鄉愁不僅僅是簡單的思家戀鄉,更是慢慢升華,成為對祖國的深深的愛戀,這份愛國情懷,深入詩人骨髓:
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思念,多么刻骨的愛啊!
讓我們攜帶著詩人的這份情,再來齊讀全詩,感受詩歌中的濃濃鄉愁。
三、總結
板書:
讀(詩歌)──賞(意境)──悟(情感)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 篇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感知詩歌內涵,能夠結合詩中的意象構設畫面。
3、品味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體會詩中蘊涵的濃烈的思鄉情懷。
一、創設情境導入,感受詩歌的音樂(伴著《思鄉曲》音樂,師充滿深情地走上講臺
1、1972年,臺灣的一個深夜。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過窗欞,灑進房間。詩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抬頭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滿酒杯。酒入愁腸,雙眼矇眬,思鄉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頭,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情,快步走進書房,打開臺燈,攤開稿紙,一首小詩從他的筆尖流淌出來(師播放《鄉愁》的朗讀:"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生聽)
2、大家聽得很投入,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余光中先生那濃情似霧的《鄉愁》世界,一起來傾聽詩人內心的呼喚吧!(教師板書課題:鄉愁)
3、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屏幕顯示:深情地朗讀細膩地感受詩意地仿寫)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初步感知詩歌所蘊含的深情。(學生朗讀)
2、齊讀
3、誰來說說你讀這首詩的心理感受?(悲傷,凄涼,是隱藏在思想深處的一種說不出的痛;無奈,惆悵,對家鄉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縷縷鄉愁綿綿不絕地襲來,仿佛聽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喚。)
4、同學們都讀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認為這首詩應該用一種什么語調、語速來讀呢?(語調深沉,語速舒緩,感情層層遞進。)
5、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一起朗讀,注意把詩歌的語言變成自己的心聲。(學生齊讀)
三、細膩品讀,讀出詩意
1、詩歌的語言無時不在敲打著我們的心靈,就讓我們進一步走進詩歌,感知詩意。
2、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提示,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四個小節的內容。(多媒體展示)
3、生答師歸納
板書:母子之別、夫妻之別、母子之別、家國之別
4、1、3小節的母子之別是不是重復了?(1小節是生離,3小節是死別,死別更令人痛徹心扉。)
5、來,捧起課本,讀1、3小節,讀出遞進感來,讀出作者內心感情的變化。(生齊讀)6、這位母親,生他養他的母親,更是戰亂時代帶他逃亡的母親,從上海到香港,從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慶,但是從沒有放棄教育兒子,而就是這樣一個母親,他如今卻已經是陰陽兩隔,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種揪心的感覺……
一男生讀(很不錯的感覺)女生再讀,“——后來啊,……母親在里頭……”這一小節。
四、優美解讀,讀出詩境
1、通過朗讀,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思鄉、對祖國的思念)
2、在作者眼里鄉愁都是什么?(生說師板書: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3、詩人借助的這四個意象所表現的鄉愁一樣嗎?(不一樣。四個詩節分別表現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愛、喪母之哀、戀國之思。前三個詩節寫的是家愁,最后一個詩節寫的是國愁。)
4、板書:郵票--母子情、船票--夫妻情、墳墓--生死別、海峽--家國戀再次朗讀這首詩,讀出意境和感情(生齊讀)
5、大家發現沒有,這首詩中“頭”字重復了很多次,有“這頭”、“那頭”、“外頭”、“里頭”。你覺得還可以用其他的詞語嗎?(我們一般用的是“這邊”、“那邊”、“外邊”、“里邊”)
6、那我們把全詩的“頭”都換成“邊”再來朗讀一下全詩,體會一下感覺有什么不一樣。(生齊讀),1/4(“這頭那頭”給人的感覺是在兩段距離的盡頭,很遙遠!斑@邊那邊”似乎隔得很近,沒有那么遙遠。)
7、說得不錯。再來讀一、二兩個小節,除了距離的遠,體會一下還有什么不同?(生換讀一二小節)(“這頭那頭”語音上給人的感覺要厚重一些,而“這邊那邊”發音卻是輕飄飄的,厚度不夠。)8、說得妙極了!來,再比較著讀最后一小節,讀出距離的遙遠和情感的沉痛。(齊讀)
五、豐富連讀,讀出詩情
1、鄉愁是余光中不變的'情結。他為什么對大陸有著如此深厚的感情呢?這就需要我們對他的身世做一番了解。(請看大屏幕: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去臺灣,當時僅21歲,再還鄉時已經64歲。余光中從60年代起就創作了不少鄉愁詩,是臺灣著名的鄉愁詩人。70年代初創作了《鄉愁》,他說:"我20分鐘寫出的是20年的思鄉之情。")
2、齊讀全詩,體會詩人蘊藏了20年的思鄉之情。(生齊讀)
六、尋美之旅,競聘"審美家"
讀得好美!現在我們來競聘"審美家"。請用這樣的句式說話:"我覺得寫得好,好在"(小組深入地討論,待會兒我們來交流)比如說,我覺得"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幾個意象選得好,好在它們都代表著分離,如油畫的著色逐漸加深,層層推進了詩情的抒發。
★我認為"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這幾個表示時間的詞用得好,好在準確地表示了人的成長歷程。
★這幾個詞還準確表達了情感的變化。感情隨時間推移而越來越濃,逐漸升華。
★"這頭"、"那頭"、"外頭"、"里頭"這幾個方位詞用得好,好在空間變化。
★我認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這幾個詞用得好,好在準確形容事物的形狀,以小而輕的形象承載了濃濃的鄉情。教師引導:郵票小小,鄉愁“大大”學生回答:船票窄窄,鄉愁“寬寬”
墳墓矮矮,鄉愁“高高”、海峽淺淺,鄉愁“深深”
★美在結構,寓變化于統一。節與節之間整齊均衡,每節內部長短句錯落有致,顯現出層疊式的建筑美。
★美在韻律。重章疊詞的運用,造成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為全詩營造了一種低回惆悵的基調。
★美在對稱。"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對應了四幅畫面:母子別、夫妻別、生死別、故國別。
★美在儉約、凝煉。作者精心選擇了四個意象,凝聚了一份濃得化不開的鄉情。
七、尋美之旅,競聘"攝影家"
1、詩可以讀,可以唱,可以畫,還可以演。我們來競聘"攝影家"。你愿成為一位導演嗎?如果讓你把這首詩拍成"MTV",你選哪一節?想一想,該拍什么畫面?配什么音樂?演讀,說想象的話(學生分組討論)
★我選第2節。我的鏡頭里出現這樣的畫面:一個秋天的早晨,一位風塵仆仆的年輕人,手拿一張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擠到輪船上。晚上,躺在船艙里,他甜蜜地回憶著與妻子共同勞動,一起高興地端望著自己的孩子的情景。我配二胡曲《江河水》。
★我也選第2節。慢鏡頭推出:"我"與妻子跑著,跑著……終于,手握在了一起!
★我選第1節。我采用倒敘手法拍攝,時間是春天。
★第3節。"我"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跪倒在母親的墳前,……我配貝多芬的《安魂曲》。
★第4節。我把時間定為除夕,"我"的一家人貼"福"字,過大年!,2/4★我這樣拍: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站在白沙灘,指著大陸方向,對孫子說:"這,--才是咱們的家!"我選配《彩云追月》這支曲子。
2、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古詩詞中寫鄉愁的詩句很多,誰能背出幾句?(幾生背誦)
3、又如現代席慕容的詩《鄉愁》(多媒體展示),品析
八、聯想想象,體會鄉情
1、讀一首詩,不但要去品味、去體驗、去想象,還要去再創造。讓我們放飛想象,就"鄉愁是……"這個話題書寫自己離家時的真切感受。
比如說:鄉愁是故鄉牛背上的短笛,吹響的是綠色的鄉音。
★鄉愁是一輪明月,鏡子似的明月,照著家鄉,也照著我。
★鄉愁是父親寬廣而厚實的脊背,是慈母"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無盡牽掛。
★鄉愁是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悠悠思緒;是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絕唱。
★鄉愁是一枚青蘋果,它在幼小時,有一種酸澀的味道,它一旦成熟,就有一種葉落歸根的沖動。
★鄉愁是一部戲,是一部別開生面的戲;鄉愁是一本書,是一本包蘊豐富、耐人尋味的書。
★鄉愁是什么?燕子的呢喃?月亮的哭泣?還是重復的記憶?
2、鄉愁是串串駝鈴,聲聲叩響游子的心扉;鄉愁是一杯月色,斟滿的是綿綿的思念;鄉愁是顆顆露珠,折射長途跋涉的身影;鄉愁是悠悠漣漪,讓歲月在心湖蕩漾……
九、聯想想象——感受詩歌的畫面美
1、一道天然的海灣,隔斷了海峽彼岸同胞回鄉的腳步,卻鎖不住他們濃濃的鄉思和望鄉的歌聲;蛟S是一朵浮云,或許是一段樂曲,或許是一幅畫面,都能串成優美的詩情。詩中有畫,這是多數抒情詩所共有的一個特點。
請同學們一起靜思片刻,然后選擇這首小詩的任何一小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用你細膩、優美而又抒情的筆觸描繪出屬于你心中的那一幅優美圖畫,不少于150字。(課件展示)
教師示范一:
“夕陽西下,我坐在沙灘的礁石上,傾聽著來自遠方的聲音。夕陽就像是一團熊熊的火焰,似乎永不燃盡,但我知道,夕陽會離我遠去,就像這海浪一樣,有一天我也會聽不到它的聲音。一串串腳印在沙灘上,望不到邊,那正是我走向家鄉的路。我問蒼天,向著大海母親喊道:‘媽媽!’可是我卻聽不到任何的回答。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我聽見了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這海浪是來自祖國的,可對面的親人們,你們聽見這里的聲音嗎?”
教師示范二: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遠方延伸……一位少年,目光堅定,背著一個大包,步履匆匆……一位母親,滿臉傷感,提著一個行李箱,吃力地跟著……只聽見他們腳下的落葉嚓嚓地響。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來,母親也緩緩放下箱子。母親盯著少年的臉,悠悠地說:“別忘了來信。”少年用力點點頭。片刻,母親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遞給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記加衣服……”少年沒有回答,提起箱子轉身走向前方。母親還在原地,她的眼光隨著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親久久佇望,目光深情而又專注,夕陽的余輝給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朧而美麗的光暈……
2、請同學們停下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聆聽最精彩的想象。學生結合寫作要求進行評價。
3、詩中有音樂,詩中有圖畫,詩中還有語言與新奇的美,正是這一切構成了詩歌的情景交融,使整首詩充滿了意境之美。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它們共同傳遞出的情感是一種淡淡的憂傷。這里有母子之情,夫妻之愛,喪母之哀,戀國之思。我們發現,作者運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助這些意象所要表達的已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憂傷,更是一種民族的憂傷,國家的憂傷。所以說,雖然是一種淡淡的憂傷,卻是一濃濃的意境之美啊!(課件展示)
4、讓我們一起再次通過朗讀吟誦,來體會詩歌中所蘊涵的崇高的情感。(學生齊讀)
5、央視曾經對余光中進行過采訪,詩人說:“故鄉已經找不到了,那種感覺已經找不到了,
3/4長江黃了,胡同不在了……滄桑感也不一樣了……”。他再也回不到那個……故鄉了,見不到……母親了,回不到那個最初的歲月了,《鄉愁》里有回不去的鄉愁啊,周杰倫有歌詞說,到不了的地方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這種回不去的感覺就是鄉愁,我們每個人都有回不去的歲月啊,他們回不到天真的搬個梯子就能摘到星星的童年,回不到釣涼涼的云的天真爛漫,所以這是每一個人的鄉愁,我們心中每一個人都有鄉愁,它呼喚我們回歸,回到心中的那個故鄉,回到那個永遠也不肯老去的最初……,最后我們讓我們用心用情地再讀課文:小時候……
6、實在不忍心打斷我們同學滿是“鄉愁”的思緒。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每陣歌樓的雨點,每陣西風里斷雁的叫聲,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的眷戀。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遠不會老去。
7、今后無論走到哪里,同學們都不要忘記故鄉,月是故鄉明,回家的感覺真好!謝謝大家!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 篇4
一、導入新課
。ㄕn前播放歌曲《鄉愁》)
同學們,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是根據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譜曲改編的。他寫的《鄉愁》讓他紅遍了海峽兩岸,享譽華人世界。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鄉愁》,去感受詩人那濃濃的情思,去體會這首詩的獨特魅力。(板書:鄉愁余光中)
二、一唱三嘆訴鄉愁
請大家齊聲朗讀一遍.想想詩中哪些離別觸動了他的鄉愁?他的鄉愁具體指什么?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們初步感受到余光中先生對親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生:用深沉的語調,舒緩的語速來讀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一遍,感受詩人對親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哪位同學來朗讀一下余光中的《鄉愁》?
師提醒:注意“這頭和那頭”,“啊”讀作“ya”。這幾個字的讀音可以在課本上批注一下。指導學生放慢語速。
師:這兩個同學越讀越越有感覺,讀詩就應當通過文字讀出其中所蘊涵的感情。雖然這首詩只有四個小節,短短的十六行,但是,我們讀的時候會發現,這首詩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生:結構相似,有些句子重復------師:這就是我們曾經在《詩經》學過的重章疊句,這樣的句式表現詩人反復詠唱和纏綿無盡的感情。
師:下面我們分角色來朗讀,第一組讀第一小節,第二組讀第二小節,第三組讀第三小節,全班讀第四小節。讓我們用聲音來傳達出不同人生階段的四種感情
師:從剛才的朗讀中,我們還發現了什么順序?
師:是的,詩人是按時間順來寫的,詩人一生的鄉愁就濃縮在這四個時間里了。隨著時間的變化作者思鄉的情緒越來越濃,越來越厚。
師:隨著時間的推移,作者鄉愁的情感逐漸變濃、變重、變強,最后由故鄉之思上升到家國之情。前面三小節寫的是過去的的鄉愁,那么與現在的鄉愁是什么關系呢?
生說:詩人由小家到大家,前面三小節個人的故鄉之思是為了襯托他的思想愛國之情。
三、巧借意向訴鄉愁
師:同學們,鄉愁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詩文中又是通過哪些獨特的詞語來抒發這種感情的呢?
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表達了不同時期的濃濃的鄉愁。師:我們把詩歌中寄托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具體事物稱作“意象”。(板書:意象)
師:這四個意象分別表達了他對母親、新娘、母親和大陸的感情。請四個同學來分別讀一讀這四小節。
師:在他們的朗讀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人生不同階段那濃濃的鄉愁。這其中最沉痛最感人的鄉愁出現在第三小節,讓我們來讀一讀,品一品其中深沉的感情。(生齊讀)師:這個小節的結尾和其他三小節在用詞上有一個變化,同學們發現了沒有?生2:這個小節和其他小節不同的是把“這頭”、“那頭”換成了“外頭”、“里頭”。師:那“外頭”和“里頭”的距離有多遠呢?
師:“生死兩隔的距離”,讓我們想象一下,母親在矮矮的墳墓里靜靜地長眠,外面站著泣不成聲的詩人。我想這世界上最痛苦的滋味,最遙遠的距離,最永久的悔恨,莫過于這樣近在咫尺,卻陰陽兩隔了。
我們課前都認真聆聽了由毛阿敏演唱的《鄉愁》。大家或許不知道,當時毛阿敏在錄這首歌時,錄了兩次都沒有成功,原因是每當她唱到“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時就痛哭不止,沒辦法往下錄。當時毛阿敏的母親剛去世不久,她唱到此處,感同身受,情不能自已,所以不得不停下來。我們應該從這個幕后故事中明白: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和創作背景,設身處地地體察、品味語言,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真正讀懂一首詩。
那么我們怎么通過“外頭”和“里頭”這兩個詞語,把母子陰陽兩隔的悲痛情感讀出來呢?請同學們自己先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把握好。
師:這位學生讀得很動情,效果非常好,說明她已經走進了詩人的內心,而這正是品味現代詩歌需要達到的境界。老師建議大家在讀這兩句的時候把語速放緩,讀出停頓,想象著詩人在墓前慢慢回憶母子共處時光的情景,重讀“我”、“母親”、“里頭”,把“外”和“里”拖長,把作者心頭的沉痛之感表達出來。(生齊讀)
師:我們在讀這一小節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讀出一個“呵”。這個小小的語氣詞,通過這個“呵”,我們可以想象出詩人放電影般追念自己和母親共處時的溫暖,還有母親去世后的無限唏噓、黯然神傷的悲涼。朗讀時,可以先吸一口氣,再把它慢慢吐出來,誰來試一試。(生讀)
師:這位同學對詩歌停頓、節奏、重音、語氣的處理不錯,從她的朗讀中,我們感受到先生對母親啼血般的愛。那么是怎樣的人生經歷讓她對母親懷著如此熾烈的深情呢?
余光中的重大人生經歷。
1928年,10月21日(重陽節)生于南京。
1937年,9歲,日寇的鐵蹄踐踏南京,他隨著母親逃亡,輾轉蘇州、上海,經香港、越南、昆明到重慶。1947年,19歲,考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后轉入廈門大學外文系。
1958年,30歲,赴美國進修。這一年,他的母親孫秀君女士在臺北去世。
1971年,43歲,在臺北寫出《鄉愁》。此時,他已離開大陸滿20年,而母親也已經去世13年了。
1992年,64歲,離開大陸已經整整43年后第一次訪問北京,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師:從上面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余光中最最摯愛的母親,不僅給予他生命,更在那戰火紛飛的年月用自己瘦小的身軀悉心呵護孩子的成長。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那樣一個戰亂的年代,這位母親還千方百計地支持他求學。如今,孩子功成名就,想要盡心竭力地報答親恩,可母親就在那矮矮的墳墓里頭再也聽不到孩子的呼喚了。此情此景,怎能不讓先生痛斷肝腸呢?帶著“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永遠的悔,詩人余光中寫了很多詩來懷念他的母親。老師找了兩首詩,讓我們朗讀一下,用心去感受詩人這種鄉愁的沉痛。(播放配樂,教師讀《天國地府》生讀《今生今世》。)
師:通過剛才我們對詩歌第三節的反復深入的品讀,大家都感悟到“墳墓”一詞中濃濃的深情。其實“郵票”、“船票”、“海峽”這三個意向也包含著深情,因為詩歌就是借助意向來表達感情的。
四、妙用疊詞訴鄉愁
師:那么除了借助,作者還使用了哪些獨特的詞語來表達他濃濃的鄉愁呢?生:“小小的`”等
師:這幾個詞在形式上有一個重復,這就叫做——疊詞。(板書:疊詞)
師:我國古典詩歌,特別是《詩經》,大量運用疊詞,為什么要運用疊詞呢?我們來做個比較,男讀左邊,女讀右邊。鄉愁是一枚小郵票——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愁是一張窄船票——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鄉愁是一方矮墳墓——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鄉愁是一灣淺海峽——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師:比較一下,為什么用疊詞?生:用疊詞比一個字讀起來聲音拖長啦!
師:一個字,又疊了同一個字,讀起來聲音自然要拖長,而鄉愁的深情也就隨著聲音的拖長變得綿延、彌漫開來了。我們慢慢地來讀這些疊詞,就仿佛聆聽著詩人內心的嘆息,悠遠、綿長,有獨特的味道。
生:運用疊詞,感情變深,加重了。生:第三聲的字疊起來
師:上聲字疊起來,就會讓人回環曲折,低回婉轉,恰恰把作者作者那種百轉千回,揮之不去的濃濃鄉愁表達出來。
師:一層疊一層,層層疊疊,鄉愁自然隨著感情的疊加變濃加重,下面我們就重點來品味第四小節。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這頭,這淺淺的海峽到底有多淺呢?
補充:臺灣海峽長38千米,寬19千米,平均深度100米,這么深的海峽卻說“淺淺的”,矛盾嗎?
生:“淺淺”的海峽反襯出鄉愁之深,對祖國的眷戀之深。)
師:海峽是淺淺的,可是它卻成了詩人返回大陸看一看的巨大阻隔!皽\淺”這個詞恰好表達出作者有家不能回的沉痛感。1949年離開大陸,1972年寫這首詩,23年不能踏入故土一步,那種感覺,那種滋味,向誰傾訴,又有誰能體會得到呢?在這個時候讓我們一起把第四節再讀一遍。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海峽淺淺,鄉愁深深;墳墓矮矮,鄉愁高高;船票窄窄,鄉愁寬寬;郵票小小,鄉愁大大。這其實就是運用了以小見大的手法。(板書以小見大)
師:這四個簡簡單單的疊詞,把詩人鄉愁的濃重,綿長和百轉不回表達出來,難怪有人說余光中是聽覺的詩,音樂的詩。還有哪些詞語觸動了你的心靈?預設三還有對詩中的詞有新的發現?生:一枚、一張等
師:詩人選擇這獨特的數量詞,把大世界,大情感融于方寸之間以“一枚”等之小,反襯了內心深處鄉愁之重。
五:總結拓展
通過剛才的反復品讀,我們發現從“郵票”這些飽蘸深情的意向,到“矮矮”那些低回婉轉的疊詞,從“小時候”“長大后”這濃縮悲歡離合的漂泊人生,再到“外頭”“里頭”之間遙不可及的生死距離。這些獨特的詞語無不寄托了詩人那血濃于水的的鄉愁深情。鄉愁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作者卻能巧借意向,妙用疊詞,以小見大,一唱三嘆,化抽象為具體,讓這首詩風靡全球。
余光中說:“我慶幸自己離開大陸時已經21歲,我受過傳統的《四書》、《五經》的教育,也受到過五四新文學的熏陶,中華文化已植根在心中。”“如果鄉愁只是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愁是單薄的!
現實無法穿越,但詩歌是自由的。他在詩歌里寫那段歷史,那段文化,寫自己的回家夢,這里,老師另找了他的一首詩。(鏈接《春天,遂想起》)
其實,在那么我們能不能也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呢?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詩歌層次的分析,體會作品的結構美
2.通過對詩歌詞語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語言美
3.通過對詩歌深情的朗誦,欣賞作品的音樂美
4.通過對詩歌線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詩歌深情的朗誦,欣賞作品的音樂美
教學難點:
通過對詩歌線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課時設計: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鄉愁,是對家鄉深切的思念之情。它是我國詩歌當中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提起它,人們的腦海里會涌現許多有關鄉愁的詩句。(把學生找的詩句用投影打出)
2、作者簡介。
二、詩歌的賞析
1.整齊的結構美
形式上:寓變化與統一,節與節、句與句均衡對稱;長短句錯落有致,反復和重疊交相輝映。
內容上:全詩共四節,以時空的隔離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如油畫的著色,那色彩便是鄉愁,層層加深。
2.質樸的語言美
四個時間段: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平平淡淡)
四個對應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實實在在)
四個數量詞: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微乎其微)
四個形容詞: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輕描淡寫)
3.和諧的的音樂美:
小時候后來啊↗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這頭↗我/在外頭↗
母親/在那頭↘母親/在里頭↘
長大后↗而現在↘
鄉愁/是—張/窄窄的/船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大陸/在那頭↘
4.深沉的意境美
時間線索: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
這頭這頭外頭這頭
空間線索:{{{{
那頭那頭里頭那頭
人物線索:母親新娘母親大陸
。ㄗ鎳赣H)
抒情線索:母子情夫妻情母子情思鄉情
感情基調:愁(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 篇6
【教學目標】
一、學習現代詩的基本朗讀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詩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三、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鄉愁,是深切思念家鄉的心情?梢哉f是中國詩歌當中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里會涌現許多有關鄉愁的詩句。請同學們將收集的“鄉愁”詩和大家分享。
二、走近作者
余光中,臺灣當代著名詩人,祖籍福建永春,1920年出生于南京。因眷戀母鄉,神游古典,自命為“江南人”,亦自稱“陵少年”。歷任臺灣師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曾在美國講學四年。作品多次獲文學大獎,詩文皆有很深造詣,梁實秋評價說:“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痹娂小吨圩颖琛、《五陵少年》等。散文集有《左手的繆思》《掌上雨》《聽聽那冷雨》等。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陸,他們也都出生在大陸,后來定居于臺灣。余光中更是在大陸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積淀,二十年的故園情深,因而,祖國大陸更是他的精神的歸宿,靈魂的家園。而席慕容,她的故鄉,在她的詩中是在“長城外”“陰山下”的那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運的安排,她不在那兒長大。可是,作為多情的詩人,面對著人為的山河阻隔,她與故鄉有割不斷的血脈聯系,故鄉同樣是她的靈魂的歸依。因而,在這兩位詩人的作品中,都彌漫著無限的鄉愁。
三、指導誦讀,品味欣賞
1.通過反復朗誦這首詩,我們可體會到在詩人漫長的生活經歷中那對故鄉綿綿的思念一直縈繞在詩人的心頭,讓詩人悵惘嘆息不已,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
明確: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
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四個人生階段。詩人以時間的變化來組詩,四個時間序詞概括了詩人的整個人生,也就是濃濃的鄉愁牽動了詩人的一生。
2.四個時間序詞,代表哪四個人生階段?四個人生階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確:少年時——郵票——母子分離
成年后——船票——夫妻分離
后來……墳墓……母子死別
現在——海峽——游子與大陸的分離
3.鄉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種情感,詩人又是通過什么具體可感的東西來表達的?
明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郵票:小時候離家讀書,鄉愁惟有通過那小小的郵票,以寫信的方式來向母親訴說心中的思念。
船票:長大后,為生活所驅遣而奔走他鄉,這時候,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惦念。所以,那縷縷的鄉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張張來來回回的船票。
墳墓: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后,鄉愁都有所寄托與排遣。到后來,時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溝通,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生者與死者,永遠地隔開了。不管是郵票還是船票,都無法叩開這一小小的墳墓,都無法連接這阻隔的陰陽。詩到這里,感情加重,悲劇氣氛更強,讓人唏噓感嘆不已。
海峽:而現在,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僅把我與祖國故鄉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一句“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如瀑布直落心田,橫溢四處,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讀者的心肺。詩到這里,詩人的鄉愁得到了升華,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這四個對應物,都顯示了漂泊、隔離、絕別、可望而不可歸的離愁別緒。
4.學習了余光中老先生的詩,同學們能不能用形象的語言即興表達出你想家的感覺呢?
四、反復吟詠,揣摩精妙
請從不同詞性揣摩《鄉愁》的美:
1.時間詞美:“小時侯、長大后、后來、而現在”這些詞不露痕跡地表示出時間的變化、情感的遞增;
2.名詞的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美在它們選取了代表漂泊、隔離、訣別的具體事物來承載抽象的難以捕捉的戀國思家的鄉愁;
3.數量詞的美:“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在于它們富于變化、準確形象地表示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形狀;
4.疊詞美:“小小、窄窄、矮矮、淺淺”這些疊詞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韻感,富有詩意,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5.方位名詞美:“這頭、那頭、外頭、里頭”這些方位詞,顯示了空間的距離,反復應用使人感受到一種字字關情、瑯瑯上口的韻律。
《鄉愁》反思
《鄉愁》是一篇充滿人文,飽含感情的詩歌,它以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近趨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郁的思鄉之情和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具有以往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而且詩歌教學重在朗讀,因此在教學中,我讓朗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詩歌的語言美,體會詩歌的意境美,進而感受蘊含其間的濃濃鄉情。
首先,導入時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積累的表達鄉愁的詩句,讓學生明白積累的重要,然后引出新課。
其次,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在朗讀中讀出節奏,讀出語速語調,讀出感情等。把無聲的書面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學生與詩人在詩歌中所迸發的思鄉愛國之情產生共鳴。其間的聽課文朗讀錄音能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和節奏,給學生有一個模仿的標準,對下一環節學生的朗讀起到了較強的指導作用。從教學過程看,朗讀的形式靈活多樣,有學生的自由朗讀,有學生的個人試讀,還有聽課文朗讀錄音,全班同學的集體朗讀。學生在這些形式靈活多樣的反復朗讀中,由初步感知到逐漸深入感知詩的內容,領悟詩歌的意境,品味詩歌的語言。正因為教學中很好地處理了朗讀這一環節,所以為其他教學環節的師生互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再次,在品味詩歌的意境這個環節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交流,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自主、合作的教學理念,在這里,既有學生個人的見解,又有小組集體的智慧,小組成員間各抒己見,互相交流,挖掘了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描述四幅畫面的情景,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最后通過拓展延伸,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及審美情趣,其中的仿寫激活了學生創新的思維。
不足之處:課堂節奏有點前松后緊,在仿寫指導上做得還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學中仍需努力探討并改進。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第四單元第十四課,本單元是一個新詩單元,四篇課文都具有抒情性強,形象鮮明,想象豐富,語言優美的特點,充分體現了現代詩歌的基本特點。但這一些必須由學生自己在閱讀過程中來感悟和體驗。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情趣,又可以引導學生體驗和理解作品,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鄉愁》以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近趨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郁的鄉關之思,懷親之情,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具有以往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學習本詩,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及審美情趣,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創作小詩,抒發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詩深刻的主題,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近趨完美的形式。
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誦能力、品味語言的能力、自學探究能力及團結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鄉關之思、懷親之情、及更為深沉的愛國情懷,將感情上升到激勵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統一的期盼。
教學重點:
體會意象和構思對表達鄉愁的作用。
教學難點:
對詩中四種意想的體會和把握。
教學過程
(課前3分鐘播放歌曲《想家的時候》,創設氛圍。
一、導入新課。
故鄉,是每個離家的人都魂牽夢繞的地方,它是起點也是終點,是開始也是結束。離開故鄉,有時帶著憧憬、夢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時帶著寂寞惆悵和一份深沉的蒼涼去奔波,但不管怎樣,家鄉總是游子心中最溫柔、最留戀的地方。同學們想家的時候還可以;丶铱纯,可是那些遠離祖國,漂泊異鄉的游子,特別是臺灣同胞,因為海峽的阻隔,親人們長期不得相見,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詩——《鄉愁》,一起走進詩人那濃情似霧的鄉愁世界,一起來傾聽詩人內心的呼喚。板書課題、作者。
二、作者簡介
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作者吧,哪個同學根據你積累的資料,簡要的把你所認識的余光中先生介紹給大家。
。ㄓ喙庵校_灣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詩歌評論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臺灣。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鄉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
三、指導朗誦。
1、聽錄音朗讀,感受一下詩的感情基調和詩的朗讀節奏。(播放課件。學生全神貫注地聽錄音。朗讀深沉、圖文并茂,學生深深地被感染了。)
2、明確感情基調、語速。(深沉中略帶哀傷的,緩慢的。)
3、劃分詩的節奏。詩歌是講究節奏的藝術,節奏是感情的外在體現,“感情動于中而節奏形于外”。朗讀詩歌必須講究節奏,請同學們打開課文,根據課后習題三的提示,邊標出節奏邊小聲朗讀。(生邊小聲試讀邊快速標出朗讀節奏,師來回巡視著,指導有疑難的同學。)
4、老師作示范朗讀。(配上著名音樂家馬思聰的《思鄉曲》。)
5、指名朗讀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 篇8
《鄉愁》
——教學設計
福安市德藝學校初一語文組廖素合
【教材分析】
《鄉愁》是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是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多l愁》以獨特的想象,嚴謹的結構,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
【教學設想】
課前引導學生借助課外閱讀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幫助學生理解詩歌主題。教學時,讓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由淺入深,重閱讀,善啟發,巧設高度,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初步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創設情境,通過多媒體手段,喚醒學生的愛國意識,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品悟,讓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2.培養學生有感情誦讀詩歌的能力。
3.通過情感熏陶,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對詩中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特殊意象的體會把握。
【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過離開家鄉、離開親人的經歷嗎?當時的感覺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談談嗎?(請兩個寄宿生結合自己的經歷發言,教師適當啟發)
對于思鄉之情,離別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詩作表達這種愁思了。你們能舉出一些抒寫“鄉愁”的古詩句嗎?(請兩個學生舉例)
老師也收集了幾句,同學們一起讀一讀。
1、馬致遠的曲《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古人通過這些詩句表達各自濃郁的思鄉之情。下面我們隨著詩人余光中一起走進他的`鄉愁設計。
。ǘ┳髡吆喗
首先請同學們借助課文P100注釋對詩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釋畫下來。生補充簡介:
余光中,臺灣學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臺灣海峽將臺灣和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余光中一首《鄉愁》詩抒發了強烈濃厚的思鄉之情,表達出大多數臺灣人民的心聲。
。ǘ┏踝x感知
1、請同學們一起欣賞《鄉愁》配樂詩朗誦,在音畫中感受詩人的情感。聽完
后說說他讀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錄音——使用語文版配備的錄音帶)
2、通過聽錄音朗讀,同學們一定也融入到了詩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請同
學們一起模仿錄音朗讀。
3、哪一個同學來說一說錄音朗讀讀得好在哪里?(指導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讀準重音、讀出感情)
(1)結合課后思考練習三,劃分詩歌的節奏。(板書:①節奏)劃完的同學可以
再小聲地把這首詩多朗讀幾遍。(出示幻燈片)
。2)除了要注意朗讀節奏,還要注意什么?誰可以說一說?
——重讀(板書:②重音)
(3)誰知道要把詩歌讀得好,還應該注意什么?
——感情(板書:③感情)
請同學們根據以上指導大聲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明確:激憤、昂揚和略帶哀傷。
5.全班同學一起來有感情郎讀全詩。
(四)研讀詩歌,品味意象。
1.在詩人漫長的生活經歷里,鄉愁一直縈繞在詩人的心頭,可以從哪些詞語看出來呢?(板書: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
2.四個時間詞語代表了哪四個人生階段?
(板書: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3.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將思鄉的愁思寄寓在“明月”當中。讀了余光中的這首詩,你覺得詩人在這幾個人生階段是通過什么具體可感的東西來表達鄉愁的?(板書: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4.我們以第一節為例,具體感知意象的創設效果。讀一讀,想一想,郵票如何能表現鄉愁?
。1)請一位同學示范讀第一節
教師指導:朗讀詩歌要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重讀,而將一首詩讀出感情,離不開對詩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須重讀才能凸現其豐富的內涵。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2)郵票如何能表現鄉愁?(學生朗讀體會)
郵票讓人聯想到通信。詩人少年在外求學,思念母親,點點滴滴的眷戀之情,凝聚在這小小的郵票上。郵票雖小,卻蘊涵著詩人的鄉愁。(板書:思念母親)師:為什么選擇郵票呢?如果把郵票改成信紙可以嗎?
師:為什么詩人用小小來形容郵票?(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暢所欲言。)師幫助理解釋疑:
小小不僅用來形容郵票的大小,也用來形容情感的程度。這時的思鄉之情是比較淡的,如輕煙似的,一縷,兩縷。
。3)誦讀第一節。
5.根據第一節的學習方法,分別說說“船票”、“墳墓”、“海峽”是如何表現鄉愁的?(組織形式:以前后桌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派代表發言。)(教師適當引導)
。1)郵票是書信來往,而船票則是兩地奔走的結果,凝結著詩人對新婚妻子的不盡相思,比郵票有著更濃的鄉愁;(板書:夫妻分離)
(2)墳墓將母親和“我”生死隔絕,愁思更是濃的化不開,(板書:母子死別)這些都是詩人的“家愁”。
。3)而海峽則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國愁”。(板書:故鄉之思→家國之情)一灣淺淺海峽,將臺灣和大陸分隔多年,卻割不斷臺灣人民對祖國大陸綿綿的思念。(板書:游子與大陸分離)
6.請同學們跟著伴奏一起誦讀全詩。
(五)課文小結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看起來似乎沒有關連,但卻是詩人對鄉愁的種種感覺: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后的船票——后來的墳墓——現在的海峽。這些詞都是客觀事物,它們有形狀有顏色,具備某種形象。當詩人將它們寫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鄉愁時,它們就成為詩歌的意象。我們學習詩歌要從意象處入手。因為詩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緒隱藏在意象的背后,通過意象將它們暗示出來。理解詩歌的意象,能幫助我們很好地理解詩歌的主題。
【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2.拓展模仿。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鄉愁是
友誼是
母愛是
【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童年郵票家愁
(母子分離)
長大后青年船票
。ǚ蚱薹蛛x)
后來啊中年墳墓
。缸铀绖e)
而現在老年海峽國愁
(游子與大陸分離)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 篇9
一、走近鄉愁(循環播放《橄欖樹》的曲子)
對于背井離鄉、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回家”是他們最大的愿望、最美的夢想。然而,因為種種原因,一些人卻有家不能回、有親不能見,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傳千古、滿載思鄉之情的詩章。今天,我們一起欣賞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大屏幕顯示課題)
二、傾聽鄉愁(循環播放《橄欖樹》的曲子)
1、首先我們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點擊余光中)
余光中,當代著名詩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臺。(大屏幕顯示)雖然,詩人的后半生是在臺灣度過的。但他卻與大陸有割不斷的血脈聯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詩人有家難回,思鄉之情也愈來愈濃!多l愁》就是詩人思鄉的代表作,F在,我們一起傾聽《鄉愁》。
2、多媒體播放《鄉愁》(在聽的過程中,仔細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
3、深情的誦讀,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鄉愁。朗讀是語文的基本功之一,讀詩,更要注意把握節奏和重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這首詩的節奏和重音。斜線表示停頓、著重號表示重音。我先為大家誦讀一遍。
鄉愁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學生齊讀后提示字的讀音。(點擊下一頁)
注意:“這”和“那”都是多音字。在這首詩中,我認為,讀“zhèi”“nèi”在語氣上更舒緩,更易讀出詩的內在感情。(拼音“zhèi”“nèi”換顏色)
4、我們再次傾聽《鄉愁》,同學們可以小聲跟讀。下面分組朗讀,注意感情。(每組推薦一個同學,朗讀可一人獨立完成,也可兩人或三人合作)
三、品味鄉愁
1、詩人借助時空的變化層層推進詩情,請把表示時間變化的詞找出來。
明確:這四個詞分別是: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板書)。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人生的四個階段。而這四個階段,恰恰是詩人的整個一生。
2、整首詩都是圍繞著鄉愁來寫的。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詩人為何有這么多的鄉愁?如果他不曾遠離親人和家鄉,會不會有這么多的愁緒呢?
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遠離故土,所以,這濃濃的鄉愁牽動了詩人的一生。
3、鄉愁本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情感,詩人卻用具體可感的事物把鄉愁形象化,請同學們找一找,這首詩用了哪些具體事物表現鄉愁?
明確: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濃濃的鄉愁濃縮在四個具體的事物上: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板書: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4、這些形象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郵票:(返回畫面,女同學讀一節)小時候離家讀書,外出求學的少年思念母親,可路途遙遠,只有讓這枚小小的郵票把心中的思念帶給遠方的母親。真是郵票小小,含情依依。(板書:郵票小小,含情依依)。
船票:(返回畫面,男同學讀第二節)長大后,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鄉,這時候,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惦念。那縷縷的鄉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書: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請同學們結合畫面,仿照前兩節的形式,用自己的話把三四節的內容講給小組里的人聽。(學生發言后,老師可做總結)
墳墓:(教師讀第三節)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后,鄉愁都有所寄托與排遣。可是,當詩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鄉時,卻再也看不見母親慈愛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永遠的隔開了。所以墳墓矮矮,哀痛深深!(板書:墳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峽:(齊讀第四節)而現在,這淺淺的海峽,又把我與祖國隔開。它阻斷了多少親人的團圓夢,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離;這淺淺的海峽之水,是游子的思鄉之淚,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鄉愁之淚!所以海峽淺淺,鄉愁濃濃(板書:海峽淺淺,鄉愁濃濃)到這里,詩人把鄉愁推向極至,暗示了只有祖國統一,心中的鄉愁才得以了結。由個人的思鄉念親推廣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小結:詩人從生活中選取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物象來寄寓情感。郵票雖小,牽系綿長母子情(屏幕顯示:母子情),船票雖窄,負載濃濃夫妻情(屏幕顯示:夫妻情),墳墓雖矮,卻是生死別(屏幕顯示:生死別),海峽雖淺,更使游子鄉愁無盡(屏幕顯示:故鄉情)。看似平常、單純的事物,蘊涵著飽滿的詩情。這就是詩人常用的技巧之一:托物寄情(板書:托物寄情)。這種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把抽象的感情表達的形象、具體。
5、讓我們再一次傾聽《鄉愁》(多媒體播放《鄉愁》)
6、下面,我們帶著感情來背誦這首詩。之后,每組推薦一個代表為大家背誦。(背誦可一人獨立完成,也可兩人或三人合作)
四、感悟鄉愁ザ雜誄諂泊的游子來說,家園的影子最讓人牽絆,鄉愁更是揮之不去,現在,我們再來欣賞幾首相關的鄉愁詩。
、倥_灣詩人舒蘭的《鄉色酒》
②臺灣詩人非馬的《醉漢》
③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四韻》(重點欣賞余光中的《鄉愁四韻》)
小結:我們欣賞的這四首詩,寫法不同,但都表達了同一個主題,即希望家人團聚,渴望祖國統一。愛國詩人聞一多曾將澳門、香港、臺灣和其他四塊與大陸隔離的土地并稱為祖國母親的“七子”,發出“母親,我要回來!”的悲憤吶喊。讓我們一起傾聽熟悉的旋律——《七子之歌》!
結束語:《七子之歌》唱出了海外游子的心聲。雖然,我們的祖國還沒有完全統一,但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1999年12月20日,澳門也回家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臺灣也一定會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那時,濃濃的鄉愁將化為相聚的喜悅,讓我們翹首以待!
五:作業:
1、熟讀、背誦余光中的《鄉愁》。
2、搜集并整理思念家鄉的古詩詞。
鄉愁教案教學設計【3】
知識儲備點:
1、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人的情感。
2、了解詩歌的寫作順序和感情線索。
能力培養點:
1、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反復誦讀,使學生掌握誦讀詩歌的要領和技巧。
3、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體驗點:
使學生增強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學習,以報效祖國。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人對祖國真摯的熱愛之情。
2、分析本詩獨創的意象和精巧的構思。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探究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ǔ鍪就队捌阂晃恢心耆,坐在床前抬頭凝望窗外明月)同學們,看這幅畫,你們會想到誰的詩句呢?這首詩是表達怎樣的情感呢?(學生回答)對,這首詩是著名的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家鄉是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當我們一旦離開它,總會生起或多或少的鄉愁。今天我們再一起來學習臺灣著名學者余光中的〈〈鄉愁〉〉,體會其中的情意好嗎?
二、板書課題,作者簡介:
余光中,臺灣學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臺灣,是當代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
一、研習新課:
。ㄒ唬┞犠x,整體感知。
1、播放〈〈鄉愁〉〉配樂詩朗誦錄音。
2、同學們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請說出來大家討論。
3、教師適當評點后,范讀課文,讓學生再次體會詩中悲憤而激昂的感情基調。
(二)品讀,體會詩的音樂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請同學代表讀課文,集體糾音。
2、結合練習三劃分全詩節奏。
3、全班齊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ㄈ┙庾x,品味詩的意象和情感。
。ǔ鍪就队捌中〗M探究下列問題:)
1、在詩人漫長的生活經歷里,鄉愁一直縈繞在詩人心頭,可以從哪些詞語看出來呢?(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
2、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東西,但很多詩人卻把它寄托在具體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過“明月”寄托鄉愁,那么這首詩是通過什么來表達鄉愁的?
。ㄠ]票、船票、墳墓、海峽)
3、結合上文,說說你由“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產生的聯想,它們是如何表現鄉愁的?
。ㄋ模┱n堂互動。
。▽W生針對本課不懂的問題發問,由學生來回答,老師適當點撥。)
(五)延伸拓展,深化積累。
1、“鄉愁”從古到今都困擾著羈旅他鄉的游子們,因而也成為文學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我們學過的作品中還有哪些是反映這個主題的?你能背出來嗎?
。▽W生背誦,肯定學生課外的學習和積累。)
2、在〈〈鄉愁〉〉一詩中,作者把鄉愁比喻成“郵票”、“船票”等,請你也仿照這個句式說一、二句話
。ɡ蠋焼l,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并及時給予中肯評價)
(六)再次朗讀課文,然后課堂小結。
1、全班再次誦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課堂小結:
同學們,人們常說:“甜不甜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正因為如此,文學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發“鄉愁”名作,那么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做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呢?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歌曲〈〈誰不說俺家鄉美〉〉邊想出答案。
(七)布置作業;
1、背誦《鄉愁》
2、以愛家鄉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現代詩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提高閱讀水平。學習借物抒情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維護祖國統一的思想意識。教學重點:
1、朗讀,把握節奏,重音,體會詩歌的意境與情感。
2、探討詩歌的主題。
3、品味詩歌的感情,學習抒發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深層理解文本,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的具體含義。
教具安排:ppt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思鄉歌曲,創設情境:
導言:同學們,每到周五,你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將來你遠離故鄉,遠離親人,在遙遠的異地工作生活,最容易產生一種什么感情?
。ㄋ监l之情)
“游子思鄉”是中國詩歌一個永恒的話題,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騷客抒發過這種美好的情愫。那么,請同學們回顧你曾經學過或讀過的作品,說出有關描寫鄉愁的詩,詞,曲。
是!游子思鄉,故土難忘。抹不去的相思,揮不走的.鄉愁,牽動著多少游子的心!風流少帥張學良,困居臺灣幾十年,有多少離愁別恨,客死他鄉,團聚夢難圓?多少年來,由于歷史的原因,臺灣人民與大陸兩地相隔,飽受相思之苦,因而對鄉愁有著其他任何時代不可比擬的深刻的理解。其鄉愁詩也是異彩分呈。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
二、分析本詩的寫作特點。
1、比喻新奇,把這種難以言盡的抽象的鄉愁寄托在四個具體形象上。(借物抒情)
2、結構整齊,且成功運用反復手法(鄉愁是在這頭在那頭)和疊音詞(小小的,窄窄的),使詩歌富有音樂美,好讀易背。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稿】相關文章:
市級公開課 《鄉愁》教學設計07-28
《鄉愁》優質教學設計稿05-29
鄉愁教學設計10-24
《鄉愁》課文教學設計稿10-20
鄉愁課堂教學設計稿06-04
鄉愁公開課教學案08-15
《鄉愁》教學思路設計08-04
鄉愁教學流程設計10-08
鄉愁詩教學設計09-19
鄉愁的優秀教學設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