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愁文學評論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鄉愁的文學評論
導語:余光中的《鄉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戀歌,總是讓人一再回味。我們還可以看一下別人對其的評論賞析。
一連串充溢著生活性的意象,一連串樸素無華的傾訴,一連串平淡中透露出深沉情感的喻體......綴成了一連串凄美絕倫的鄉愁。鄉愁是作者成長的足跡,是游子思鄉的行吟,是一段心靈的歷程,是一曲經典而質樸的古箏,是一部沉重的歷史,是風雨滄桑中歷史車輪碾過時留下的一聲呻吟。
鄉愁在作者筆下不只是“月是故鄉明”的清淡,不只是“低頭思故鄉”的憂郁,不只是“夢里不知身是客”的無奈,不只是“鄉音未改鬢毛衰”的嗟傷......鄉愁是一只老船,裝載著傳統的鄉愁鄉情鄉思,也裝載著歷史的血淚,裝載著望夫崖上的沉重和悲壯,也裝載著海峽兩岸的滄桑和風霜。從“郵票”、“船票”到“墳墓”是深沉的情感,而至“海峽”則是主題的升華!鄉愁不再是個人情感的宣泄,而成了群體內心的感思;鄉愁不再是純粹的個體感嘆,而成了民族之情的化身。對國家統一的熱望,對民族團結的期盼,有形無形地融化在詩的字里行間,構成了民族情感積淀下來的厚重和深邃。
于是,鄉愁這個古老的話題在詩人筆下又多了一層內涵,這源于作者明睿的眼力和新穎的立意,更源于作者那高度的民族責任心和深厚的民族情。于是鄉愁那平凡而又傳統的順敘表達蒙多了一層樸素的光輝,那簡單的時間排列披多了一種美妙的靈光,那從“母親”、“新娘”到“大陸”的淺淺訴說變得經典而莊嚴起來。
鄉愁的意境是美的,沒得憂郁而莊重,仿佛一絲苦苦的芬芳,那芬芳來自一支殘荷。鄉愁的構思是簡約的,簡約的就像斷臂維納斯身上的一段白紗。鄉愁的語言是白居易的再現,反復中的平實醞釀著深深的情,回旋中的樸厚流淌著深深的愁。鄉愁那沒有技巧的技巧使鄉情回味無窮,雋永悠長,使全詩既富有流動性,又不乏靜止感。眾人皆知,“看不出化過妝的化妝才是最高妙的”,而詩人的鄉愁就是這樣,那層次化的意境仿佛純純的“天然去雕飾”,那復沓中的敘述好像平平的,質樸而又真淳。
鄉愁自“小小的郵票”流出,因為那郵票載不動歷史的傷痕;鄉愁自“窄窄的船票”溢出,因為那船票帶不完民族的悲哀;鄉愁自“矮矮的墳墓”冒出,因為那是一顆種子,它在發芽、生根、成長,直到枝條連起島陸。鄉愁自淺淺的海峽漲出,因為那是一個泉,它要和源匯成大海,用浪奏鳴《黃河交響樂》,用濤蕩起長江奏鳴曲。鄉愁用反復手法把意象緊密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獨特的歷史畫卷;鄉愁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來,層層深入地展現了群體心態和民族狀態。于是鄉愁既是鄉愁,也不再只是鄉愁;鄉愁成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情結,鄉愁成了島與陸溝通的紐帶。
鄉愁的情調是低沉的,因為有心上秋;鄉愁的節奏是舒緩的,因為有愁中愁;鄉愁的傳情達意是形象而動人的,因為那一唱三嘆是命泉中流出的旋律、心琴上彈奏出的樂曲,有含蓄中的澄明,更有幽邃中的真實。鄉愁是抑郁的,因為愁太重太濃,重得托不起,濃得化不開。但鄉愁又是自然的,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詩中。
鄉愁就這么自然而然地由詩境和神韻中流露出來,語盡而情未了,讓人在故事中忘我地投入,在歷史中回味,鄉愁的無限韻味。
拓展閱讀:鄉愁寫作背景
余光中作為一位生在大陸,成名于港臺的著名詩人,他的詩中充滿了對中華民族和中國傳統文化深深的依戀之情和憂患意識。親情、鄉情、愛國之情成為他詩歌創作的主要方向。
這里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臺灣與大陸本為一體,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但解放后,兩岸關系的不正常,使臺灣孤立于大陸之外,人為地割斷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但它卻割不斷共同走過五千年風風雨雨的兩岸炎黃子孫的血肉之情。
尤其是解放前夕離開大陸的這一代大陸人,這種現實無疑使他們成為有家不能歸,有根不能尋的游子。而作為背負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最富有激情的詩人,其內心的痛苦和渴望回歸與尋根的心情更是無可比擬的。詩人從小就熟讀的“日暮道且遠,游子思故鄉。”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這些思鄉的詩句可以說無時無刻不被眼前的景物所引發,而產生深深的思鄉之情。這種感情在詩人的心中日積月累,長期郁于心中,一旦爆發便如決堤的江河之水一發而不可收拾,詩人喊出了自己心中久藏的一個個愿望:“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一詠三嘆,一個渴望得到祖國文化的熏陶,思鄉愛國的赤子形象躍然紙上。
在詩中,詩人刻意選取的四組意象:“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無一不深深地刻有中華民族的印記,充分體現了詩人的藝術敏感性,對生活感受的深度和傳達感情技巧水平的高超。
【鄉愁的文學評論】相關文章:
鄉愁文學評論06-02
沈從文《邊城》 文學評論06-08
《老人與!肺膶W評論05-05
鄉愁的教學09-22
《鄉愁》的說課稿06-24
《鄉愁》 教案08-27
《鄉愁》的教案10-01
《鄉愁》經典教案08-12
《鄉愁》解題08-06
鄉愁經典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