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寶函溫庭筠賞析
溫庭筠精通音律。其詩辭藻華麗,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僅少數(shù)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下面是菩薩蠻·寶函溫庭筠賞析,歡迎參考閱讀!
〖宋詞〗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
寶函鈿雀金鸂鶒,沉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譯文
華麗的香枕上裝飾著漂亮的鈿雀和金鸂鵣,在這個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經起床梳妝一新。她來到了沉香樓閣上正看見遠處隱隱的吳地青山,如絲的楊柳枝條又泛起青色,在春風中裊裊飄蕩,而驛橋上已經開始飄起了絲絲蒙蒙的細雨。
在畫樓上看見那江南岸邊春草萋萋,女子暗嘆心中的那個人竟一去未歸,音訊全無,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鸞鏡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滿腹的心事又有誰知道呢?
注釋
①菩薩蠻:詞牌名。
②寶函:一說指枕函,即枕套;一說指梳妝盒。此處似以梳妝盒解更優(yōu)。
③鈿(tián)雀:有雀鳥裝飾的釵。
④金鸂(xī)鶒(chì):亦指釵上所飾。
⑤沉香閣:沉香木制的樓閣。
⑥吳山:一說泛指吳地之山;一說為屏風上所繪的吳地山川風景。
⑦驛橋:驛站附近的橋。
⑧畫樓:即雕梁畫棟之樓,也是對樓的美稱。
⑨鸞(luán)鏡:背上鐫刻有鸞鳳圖案的鏡子。
⑩花枝:女子對鏡照見自己所簪戴的花。此處借指這位女子。(浦江清)“枝”與“知”諧音。
賞析
《花間集》收溫庭筠的《菩薩蠻》詞十四首,都是寫女子相思離別之情,這是其中的第十首。
這首詞起句寫人妝飾之美。“寶函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妝圖:一位女子春晨妝梳,打開妝盒,手拈金釵。映入眼簾的是一對鏤金的紫鴛鴦。次句寫人登臨所見春山之美。“沉香閣上吳山碧”,亦“泰日凝妝上翠樓”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閣,伊憑欄遠望。江南的綠水青山,十分可愛,古詩大全《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楊柳”兩句承上,寫春水之美,仿佛畫境。曉來登高騁望,觸目春山春水,視線難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楊柳又如絲”,一個“又”字,透露了女子內心的躍動,能傳驚嘆之神,且見相別之久,相憶之深。這個“又”字,還使得下一句“驛橋春雨時”,這個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緊密無間。這兩句寫柳絲撥動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個春雨瀟瀟的日子,曾經和情人在驛外橋邊折柳送別,依依惜別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時離人不知在何處。這就利用時空的交替,創(chuàng)造出耐人尋味的意境,這是溫詞凝煉、深密的典型筆法。
上片的結句回憶驛橋送別,下片接寫別后。“畫樓音信斷”,說明人去信斷。“芳草江南岸”,抒發(fā)了春歸人不歸的隱痛。末兩句,自傷苦憶之情,無人得知。“鸞鏡與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艷如花之人,而獨處凄寂,可見其幽怨之深。“此情誰得知”,千回百轉,哀思洋溢。這個結句是全詞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詞的高潮。
這首詞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憶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亂不連,實則脈絡暗通,婉轉綿密,情韻悠然,這些正是溫詞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一個顯著特色。
【菩薩蠻·寶函溫庭筠賞析】相關文章:
溫庭筠《菩薩蠻》賞析07-06
溫庭筠的《菩薩蠻》賞析11-12
溫庭筠《菩薩蠻》賞析11-04
菩薩蠻溫庭筠的原文及賞析01-22
溫庭筠《菩薩蠻》賞析推薦03-04
菩薩蠻溫庭筠的原文及賞析10-24
[合集]溫庭筠《菩薩蠻》賞析07-05
(集合)溫庭筠《菩薩蠻》賞析07-08
(必備)溫庭筠《菩薩蠻》賞析07-12
溫庭筠的《菩薩蠻》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