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碧磵驛曉思鑒賞
溫庭筠的《碧磵驛曉思》用倒裝手法,寫出作者夜宿碧磵驛中于翌日清晨初醒時的瞬間感觸與情思。
碧磵驛曉思⑴
香燈伴殘夢⑵, 楚國在天涯⑶。
月落子規(guī)歇⑷, 滿庭山杏花⑸。
【注釋】
⑴碧磵(jiàn)驛:驛站名,具體所在未詳。磵:同“澗”。
⑵香燈:燃香膏的照明燈。殘夢:謂零亂不全之夢。唐李賀《同沈駙馬賦得御溝水》詩:“別館驚殘夢,停杯泛小觴。”
⑶楚國:指作者的舊鄉(xiāng)吳中。
⑷子規(guī):杜鵑鳥的別名。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釋鳥》:“杜鵑,一名子規(guī)。”唐杜甫《子規(guī)》詩:“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guī)啼。”歇:停止啼叫。
⑸山杏:山中野杏。唐白居易《西省對花因寄題東樓》詩:“最憶東坡紅爛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白話譯文】
孤燈伴著我沒有做完的夢,楚國千里迢迢還遠在天涯。
月兒落下杜鵑也不再啼叫,只見庭院里開滿了山杏花。
【創(chuàng)作背景】
碧磵驛當是離詩人所往的吳中舊鄉(xiāng)尚很遙遠的一處山中驛站。作者遠赴吳中,夜宿驛中,次日清晨頓生羈旅之感,因作此詩。
【鑒賞】
在五、七言絕句中,五絕較為近古;前人論五絕,也每以“調(diào)古”為上乘。溫庭筠這首五絕,卻和崇尚真切、渾樸、古澹的“調(diào)古”之作迥然有別。它的意境和風格都更接近于詞,甚至不妨說它就是一種詞化的小詩。
碧磵驛所在不詳,據(jù)次句可知,是和詩人懷想的“楚國”相隔遙遠的一所山間驛舍。詩中所寫的,全是清晨夢醒以后瞬間的情思和感受。
首句寫旅宿者清晨剛醒時恍忽迷離的情景。乍醒時,思緒還停留在剛剛消逝的夢境中,仿佛還在繼續(xù)著昨夜的殘夢。在恍忽迷離中,看到孤燈熒熒,明滅不定,更增添了這種恍在夢中的感覺。“殘夢”,正點題內(nèi)“曉”字,并且透出一種迷惘的意緒。不用“孤燈”而用“香燈”這種綺麗的字面,固然和詩人的喜作綺語有關(guān),但在這里,似有暗示夢境的內(nèi)容性質(zhì)的意味,且與全詩柔婉的格調(diào)取得統(tǒng)一。“香燈”與“殘夢”之間,著一“伴”字,不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無伴,而且將夜夢時間無形中延長了,使讀者從“伴殘夢”的'瞬間自然聯(lián)想到整個夢魂縈繞、孤燈相伴的長夜。
次句忽然宕開,寫到“楚國在天涯”,似乎跳躍很大。實際上這一句并非一般的敘述語,而是剛醒來的旅人此刻心中所想,而這種懷想又和夜來的夢境有密切關(guān)系。原來旅人夜來夢魂縈繞的地方就是遠隔天涯的“楚國”。而一覺醒來,惟見空室孤燈,頓悟此身仍在山驛,“楚國”仍遠在天涯,不覺悵然若失。這真是山驛夢回楚國遠了。溫庭筠是太原人,但在江南日久,儼然以“楚國”為故鄉(xiāng)。這首詩正是抒寫思楚之情的。
“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三、四兩句,又由心之所系的天涯故國,轉(zhuǎn)回到碧磵驛的眼前景物:月亮已經(jīng)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規(guī)也停止了凄清的鳴叫聲;在曉色朦朧中,驛舍的庭院正開滿了繁茂的山杏花。這兩句情寓景中,寫得非常含蓄。子規(guī)鳥又叫思歸、催歸,鳴聲有如“不如歸去”。特別是在空山月夜,啼聲更顯得凄清。這里說“月落子規(guī)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詩人獨宿山驛,在子規(guī)的哀鳴聲中翻動著羈愁歸思的情景。這時,子規(guī)之聲終于停歇,一直為它所牽引的歸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趨平靜。就在這種情境下,詩人忽然瞥見滿庭盛開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觸。全詩也就在這但書即目所見與若有所感中悠然收住。對這景物所引起的感觸、聯(lián)想和記憶,則不著一字,任憑讀者去尋味。這境界是美的,但似乎帶有一點寂寞和憂傷。其中蘊含著一種愁思稍趨平靜時目遇美好景物而引起的淡淡喜悅,又好像在欣喜中仍不免有身處異鄉(xiāng)的陌生感和孤孑感。碧磵驛此刻已經(jīng)是山杏盛開,遠隔天涯的“楚國”,想必也是滿目春色、繁花似錦了。詩人當日目接神遇之際,其感受與聯(lián)想可能本來就是渾淪一片,不甚分明,因此筆之于紙,也就和盤托出,不加點醒,構(gòu)成一種朦朧淡遠的境界。這種表現(xiàn)手法,在溫詞中運用得非常普遍而且成功,像《菩薩蠻》詞的“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花落子規(guī)啼,綠窗殘夢迷”“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等句,都是顯例。對照之下,可以發(fā)現(xiàn)“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兩句,無論意境、情調(diào)、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都與詞非常接近。
這首詩幾乎通篇寫景(第二句從抒情主人公心中所想的角度去理解,也是寫景,而非敘事),沒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也沒有多少敘事成分。圖景與圖景之間沒有勾連過渡,似續(xù)似斷,中間的空白比一般的詩要大得多。語言則比一般的詩要柔婉綺麗,這些,都更接近詞的作風。溫庭筠的小詩近詞,倒主要不是表明詞對詩的影響,而是反映出詩向詞演化的跡象。
拓展閱讀:溫庭筠簡介
溫庭筠(yún)(約812年-866年),是唐代詩人,又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詞風濃綺艷麗,語言工煉,格調(diào)清俊,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有“溫李”之稱,但其成就無論從思想內(nèi)容上還是藝術(shù)形式上來說,都不如李商隱。他當時與李商隱、段成式文筆齊名,號稱“三十六體”。
溫庭筠的先世溫彥博雖是宰相,而溫庭筠是溫彥博的裔孫。可是,到了溫庭筠的時候,其家世已衰微。溫庭筠與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經(jīng)常出入于相府。同時與段成式兩家頗睦,互通詩文,輯為《漢上題襟集》,溫庭筠遂將女兒嫁給了段成式之子段安節(jié)。
溫庭筠詩風上承南北朝齊、梁、陳宮體的余風,下啟花間派的艷體,是民間詞轉(zhuǎn)為文人詞的重要標志。溫庭筠作為詞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蘭》、詞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現(xiàn)存的《花間集》收集了66闋他的詞作、列為篇首。溫庭筠詞風婉麗、情致含蘊、辭藻濃艷,今存310余首,后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彥、吳文英等多受他影響。
【溫庭筠碧磵驛曉思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溫庭筠《碧磵驛曉思》鑒賞05-08
《碧磵驛曉思》 溫庭筠11-27
溫庭筠 《碧磵驛曉思》11-27
溫庭筠《碧磵驛曉思》11-25
《碧磵驛曉思》溫庭筠11-17
溫庭筠《碧磵驛曉思》原文11-30
溫庭筠《碧磵驛曉思 / 碧澗驛曉思》詩詞譯文及賞析10-31
碧磵驛曉思 / 碧澗驛曉思原文及賞析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