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溫庭筠 馬嵬驛

時間:2020-08-22 15:58:00 溫庭筠 我要投稿

溫庭筠 馬嵬驛

  溫庭筠的《馬嵬驛》以“馬嵬之變”為題材,著重描寫了事變之后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悲劇結局,寄寓了詩人對這場悲劇的深切同情。

  馬嵬驛

  穆滿曾為物外游,六龍經此暫淹留。

  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成碧草愁。

  香輦卻歸長樂殿,曉鐘還下景陽樓。

  甘泉不復重相見,誰道文成是故侯。

  【賞析】

  馬嵬驛故址在今陜西省興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離長安(今西安)百余里。公元756年夏(唐玄宗天寶十五載六月),安史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與楊國忠、楊貴妃姐妹等倉皇奔蜀,路經馬嵬驛,六軍徘徊、持戟不前,一致要求誅殺楊國忠。接著,隨行郎吏又懇請玄宗以貴妃搪抵天下怨憤。玄宗無奈,只好反袂掩面,讓人縊死楊貴妃。史稱“馬嵬之變”。這首題名《馬嵬驛》的七言律詩是詩人依據這一歷史事件而創作的。

  首聯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話傳說比喻唐玄宗的奔蜀。根據《拾遺記》和《穆天子傳》的記載,周穆王名滿,曾駕號稱為“八龍”的駿馬巡狩天下,到過遠在塵世之外的西王母之邦。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間的仙境。六龍,指周穆王駕馭的駿馬。古代天子之車駕六馬,故用作天子車駕的代稱。這一聯實際上是說,潼關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經過馬嵬驛時,車駕作了短暫的停駐。

  車駕停留的原因是發生了“馬嵬之變”。所以,頷聯承接這一脈絡,敘述了這一事變的直接后果:貴妃已死,猶如青煙消逝,縱有返魂樹也不能使她還魂回生;如今“不見玉顏空死處”,只有貴妃的鮮血化成的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訴說著她的怨恨。《十洲記》載:“聚窟洲有大樹,與楓木相似,花發香聞數百里,名返魂樹。死者在地,聞香即活。”又《莊子》:“萇弘死,藏其血,三年化為碧。”這里化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說明貴妃在馬嵬驛的永逝。詩人省去了馬嵬兵變時六軍駐馬,貴妃與玄宗生離死別的歷史情節,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深寓同情地描寫了貴妃的悲劇結局。作為馬嵬事變的直接受害者,楊貴妃已經死不復生。而頸聯形象地描寫了曾經同貴妃訂立“愿世世為夫婦”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變之后過著的生活狀況。長樂殿,即漢代長樂宮,漢初為朝會之所,其后為太后所居。這里用來借指唐玄宗的住處。《新唐書·宦者傳》載,收復長安后,肅宗不要玄宗再過問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輔國脅迫太上皇(玄宗)從興慶宮遷到西宮中。景陽樓,即南朝陳景陽殿,為陳后主和張妃(麗華)宴樂之所。這里借稱唐玄宗和楊貴妃曾經住過的唐宮。這一聯概括地敘述了唐玄宗在經歷了一場動亂之后,回到長安,看到的是人去樓空,鐘聲依舊的悲切情景,飽含著他對亡妃的無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過的孤獨、寂寞、凄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間的'兩個關聯詞“卻”、“還”用得極妙。“香輦卻歸”道出了馬嵬事變中玄宗與貴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運;“曉鐘還下”寫出了鐘聲依舊人已非的無奈之情。

  死者不可復生,生者長恨不已。陳鴻《長恨歌傳》說,貴妃死后,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尋找貴妃魂魄,方士謊稱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貴妃,并帶回金釵鈿合作為信物。詩人在尾聯卻對這一傳說提出了質疑:一個命歸九泉,一個殘生人間,縱作甘泉宮也不可能招致亡靈再見了,即使是文成將軍也難以被封侯。《史記·孝武本紀》說,漢武帝的寵姬王夫人卒,齊人少翁以方術在夜間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見。于是封少翁為文成將軍,以客禮相待。并作甘泉宮,中為臺室,畫天、地、泰一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過一年多,少翁的方術漸漸失靈,神不至。于是誅文成將軍。這里詩人化用故典,說明了這場悲劇的無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無盡悲哀與懷念。但是就《長恨歌傳》的傳說而言,對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誕,命方士尋找貴妃亡靈的愚蠢作法,詩人不無譏諷之意。

  全篇以敘事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議論。中間二聯貴妃、玄宗交替描寫,在工整的對偶中間以虛字的抑揚,使得率直的敘述變得婉轉而流動。全詩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來敘述,別具詠史詩之一格。

  拓展閱讀:馬嵬驛歷史事件

  公元756年6月反叛唐朝的安祿山軍隊攻入潼關,唐玄宗于7月12日決定攜楊貴妃、宰相楊國忠、太子李亨以及諸皇親國戚、心腹宦官,離開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長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馬嵬驛時,護駕軍士砍殺了禍國殃民的楊國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處決楊貴妃。此時的唐玄宗已72歲,老態龍鐘了,消受不起冰肌雪骨了,縱然一時發抖,還是讓楊貴妃接過帛帶,在一棵梨樹上自縊。一名絕代佳人,就這樣在38歲頭上,結束了生命。在馬嵬黃土下長眠。

  興平縣屬京兆府,據元和郡縣志:“興平縣東至府九十里。”又載:“馬嵬故城在縣西北二十三里。”據此,馬嵬距長安一百一十三里。距金城為二十八里。唐皇帝一行夜半始至金城,第一日行八十五里,大家困憊不堪,第二日的啟程時間,當不可能太早。故大隊抵馬嵬,當在午刻,蓋準備在馬嵬城午飯者,兵變發生的另一促成,當與午飯無著落有關,各有關史料皆言將士既疲且餓。而最值得注意者,當是吐蕃使者群以無食而找楊國忠。則馬嵬之變的時間,可以斷定發生于六月四日午時,再深入一些,時間應在午正以后,至午正或更晚些而午餐尚無著落,外交人員才會找宰相訴說。從楊國忠逃而被追殺,進而戮毀肢體,懸首驛門,其子楊暄及韓國夫人即令同時被殺,但御史大夫魏方進則于楊國忠被殺后出而呵責兵士時被殺;之后,又有韋見素出,被叛兵打傷頭部。在以上的事件之后,才輪到皇帝聞訊,以及由高力士問明情由,陳玄禮要求并殺楊貴妃,李隆基不應,往復幾次,不得已而下令賜死。如此,楊貴妃死后四軍罷亂,計時當近未矣。

【溫庭筠 馬嵬驛】相關文章:

溫庭筠 《馬嵬驛》11-27

《馬嵬驛》溫庭筠11-18

溫庭筠《馬嵬驛》11-05

溫庭筠《馬嵬驛》賞析11-29

楊貴妃命殞馬嵬驛之謎09-04

馬嵬驛迷霧:被縊殺的人不是楊貴妃本人?08-29

讀李商隱《馬嵬》作文11-10

《碧磵驛曉思》 溫庭筠11-27

溫庭筠 《碧磵驛曉思》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