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文天祥 賞析
文天祥的《夜坐》這首詞一掃沉郁悲涼,率直地發出“丈夫壯氣須沖斗”式的吶喊,運用祖逖聞雞起舞這一常典,很好地表達了立志報國,壯心不已的真實情感。
夜坐
文天祥
淡煙楓葉落,細雨蓼花時。
宿雁半江畫,寒蛩四壁詩。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
【注】
①夜坐,此詩寫于起兵勤王之前。
②蛩,蟋蟀。
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彎彎曲曲,連綿不絕,這里是遙遙無期的意思。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全詩沉郁頓挫,頗有杜甫風味。
前兩聯即景抒情,詩人描繪出一幅肅殺凄涼,而又有聲有色的迷蒙秋雨圖。淡煙籠罩著楓葉,細雨飄打著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邊,凄切的蟬鳴回響在四壁,真是可畫可詩。被迫罷官,退居文山的詩人不禁慷慨悲歌,以抒發心中的郁悶和不平。
后半轉入抒情,先化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以抒發遭打擊的怨恨,再訴說壯志難酬的痛苦。尾聯陡起,一掃沉郁悲涼,轉為仰天浩歌,率直地發出“丈夫壯氣須沖斗”式的吶喊,運用祖逖聞雞起舞這一常典,很好地表達了立志報國,壯心不已的真實情感。
逶迤:對蹉跎日月的無限感慨。
尾聯:運用祖逖聞雞起舞這一常典,很好地表達了立志報國,壯心不已的真實情感。
【練習題】
1.這首詩的第二聯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詩人是怎樣描繪這幅面面的?(5分)
2.后兩聯中,作者的心境有何變化?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第二聯描繪了成群的大雁寄宿于半江秋水之上,凄切的蟬鳴回響在四壁,此景可畫可詩,構成了一幅凄寒、肅殺的深秋夜色圖。此聯寫景由遠及近,由靜及動,(或從視覺和聽覺的不同角度),表現秋夜的沉寂。“宿雁半江畫”是遠景、靜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詩”是近景、動景的描寫。(或“宿雁半江畫”“寒蛩四壁詩”分別從視覺角度,從聽覺角度描寫)遠近、動靜、視聽的結合,相映成趣,引出后兩聯作者的慷慨悲歌。
【評分細則】5分,畫面描述準確給2分,手法概括給1分(遠近,動靜,視聽不同角度任答出兩種手法即可),具體分析給2分。
2.后兩聯作者的心境由沉郁悲涼轉為激昂豪邁。第三聯“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化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的詩句,并以“吾道付逶迤”表達因歲華易逝,實現壯志已遙遙無期的喟嘆與痛苦,心境沉郁悲涼。第四聯詩情陡轉,氣宇軒昂。“聞雞坐欲馳”化用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激勵自己,表明白己雖身處逆境,卻不改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壯志雄心,情緒激昂豪邁。
【評分細則】6分,第三聯(沉郁悲涼)和第四聯(激昂豪邁)思想感情概括準確各1分,意思相同即可。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恰當給4分(第三聯、第四聯各2分)
【作者生平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19歲時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中選吉州貢士。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初名云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
二十歲考取進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德祐元年(1275年)聞元兵東下,在贛州組織義軍,入衛臨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軍議和,被扣留。后于鎮江脫險,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元。1278年被俘,后來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監獄關了三年。元軍屢次勸他投降,都被他堅決拒絕了。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終失敗。1276年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1279年被俘,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
【夜坐 文天祥 賞析】相關文章:
文天祥《夜坐》賞析06-02
文天祥《夜坐》原文翻譯賞析07-09
文天祥《夜坐》原文古詩賞析09-07
文天祥《夜坐》答案10-01
文天祥《夜坐》閱讀答案11-20
文天祥《夜坐》詩歌鑒賞07-05
夜坐文天祥原文簡析10-14
夜坐文天祥原文及簡析08-05
文天祥《夜坐》閱讀答案2篇08-18
《夜坐》詩歌賞析及答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