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天祥在廣東
引導語:廣東,曾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后期抗元斗爭的主要活動舞臺。他流離困躓,屢蹶屢奮,取義成仁,留下了深深的歷史足跡。下文是相關的信息,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個人信息:
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大臣、文學家。字履善,一字宋端,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中進士第一名,后歷任刑部郎官,知端、贛等州。德佑元年(1275年)后,曾起兵“勤王”,并與張世杰、陸秀夫等配合抗元。宋室南遷廣東后,文天祥亦退入廣東堅持抵抗,開始了他在廣東的抗元斗爭。時宋景炎二年(1277年)春。
(一)
文天祥到廣東,最早是在梅州(今梅縣市),——那是景炎二年(1277年)三月。當時,按文天樣本意,是希望引兵入漳州,直接參與護衛宋室的斗爭。但因為漳州、潮州東南沿海一線道路受阻,影響南遷,才改先入梅,打通道路。
這年一月,元將易正陷梅州,知州錢榮之降元,僉判蔡蒙吉死。文天祥接到消息后,即帶兵向梅州進發。時駐梅元軍不多,聽到文天祥的大軍到來,慌忙棄城西逃。四月,梅州收復。此時,文天祥在梅積極籌劃興復大計,作了深入動員,募集了大量的義兵,并及時展開訓練,兵勢大振。當時,都統王福、錢漢英驕橫跋扈,居功妄為,頑不循法,文天祥下令斬殺以徇,致使軍政一新,民眾擁護,踴躍投天祥軍。準備充分后,天祥于四月又揮戈向江西贛州進軍,誓與元軍戰斗到底。他在梅州,幸運的見到了三年未見的母親曾氏、兄弟和孩子。早在文天祥起兵勤王時,他母親已由其弟文壁(知惠州)、文璋于德佑元年初奉送到惠州居住。由于元軍的南侵,文天祥為南宋皇室效勞,一家離散。只有到了梅州才得以團聚。這給他很大的精神安慰,留下深刻印象。后來在獄中還作詩回憶梅州:“樓角凌風迥,孤城隱霧深;萬事隨轉燭,秋光近青岑。”此后到五坡嶺被執,文天祥全家再沒有相聚過。他在《即事》詩中說:“征夫行未已,游子去何之?正好王師出,崆峒麥熟時。”就是說他在梅州告別母親揮戈北上一事。
(二)
文天祥在空坑兵潰后,于景炎二年十一月收殘兵從福建汀州(今長汀)奔赴廣東循州(今龍川縣),駐南嶺。見黎貴達潛謀降元,天祥下令執殺正法。次年二月進兵惠州、海豐;四月,率余部到麗江浦。此時,端宗皇帝病死,陸秀夫、張世杰擁立趙昺做了皇帝,六月間即將朝廷移至崖山。文天祥聽到消息后,率軍移駐惠州之南的船澳。本來,天祥的軍事策略是要首先集中軍力保衛崖山行朝,確保復興之本。所以他要求赴崖山。但是,當時行朝實際上由陸秀夫、張世杰把持,一切大事由他們獨自決斷。他們擔心文天祥的到來會對自己不利,在考慮國家大事時夾帶進個人感情色彩,而拒絕了文天祥的正確請求。“乞入朝,不許。”(《宋史列傳》)。“請入覲,為張世杰所格(阻止),不得進。”(鄧光薦《文丞相傳》)結果貽害了大局。八月,崖山行朝授天祥少保,封信國公。當時,文天祥的部隊因不適廣東水土、環境,醫療條件又差,病疫流行嚴重,兵士死者數百人,連天祥母親曾氏、十三歲兒子道生亦死去。文天祥也考慮到,崖山是個孤島,潛伏著危險,假若元軍海陸夾攻,必危及行朝。在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十一月,文天祥決定移兵潮陽縣海門鎮,以便積糧治兵,壯大力量,阻擊元兵。他將自己的計劃呈行朝,朝廷詔準。此外,天祥部下鄒、劉子俊亦帶兵自江西入粵,會師潮陽,壯大了軍力。文天祥在路過潮陽縣“張(巡)許(遠)廟”時,曾賦《集杜詩謁雙忠廟沁園春》以吊,內有“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句,表現了他為國家不惜獻身的精神。賦畢,即殺自騎馬以祭,并埋馬廟側,人稱“馬冢”。(《揭陽縣續志卷四藝文》)
在潮陽,文天祥為了南宋的大局,還寫了一封長信,派部下許滸送到崖山。他在信中闡述了在崖山設行朝的弊端,勸張世杰不要死守海上,應作速登陸西上,建立基地,從長計議。從當時形勢出發,這一建議是可取的。可惜又一次被張世杰等人否決。張世杰、陸秀夫輩續繼加強崖山海上防線,準備與元軍在海上決戰,終于鑄成歷史大錯。不然,如實施文天祥的建議,也許會延長南宋的壽命。
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初,張弘范打聽到文天祥在潮陽的消息,視為滅宋的第一障礙。中旬,他親率三萬精兵,從揚州出發,水陸兩路向潮陽奔襲,企圖一舉殲滅文天祥的抗元隊伍。時都統陳懿已降元,授“廣東道都元帥”,并引兵攻潮州,知州劉興以城降。文天祥興兵討伐陳懿、劉興,陳懿逃亡山寨待機,劉興被斬于和平里,人心翕然,軍威稍振。文天祥原準備在這里招集義兵,擴充隊伍,建立抗元基地。但在元軍的威脅下,他不得不改變計劃,決定移屯海豐。十二月十五日,文天樣引兵入海豐北面南嶺,謀結寨據險固守。當時張弘范所率海路元軍尚隔海港,可望不可及,形勢并不險惡。誰知此時陳懿卻秘密接應張弘范,為他提供船只渡海登陸。張弘范一登陸,即令其弟張弘正以輕騎追趕天祥軍。二十日中午,天祥軍經幾天奔命,疲困不堪,停五坡嶺吃午飯。當地群眾報告天祥,陳懿降元后,最近正在這一帶活動,在此停留危險……活猶未完,五坡嶺北面己殺聲掩至——元軍已從西面沖殺過來了,領頭的正是陳懿。宋軍猝不及防,倉猝應戰,混亂不堪,傷亡慘重,文天祥在士兵護衛下,慌忙出走,元軍千戶(宮名)王惟義緊追不放。天祥見不能逃脫,便吞服事先準備的“腦子”(又稱冰片,多服有毒)二兩自殺。眾擁天祥上馬以逃,天祥急索水飲,希求速死。不久又昏眩從馬上掉下來,不幸為元軍所俘。一代英雄,壯志未酬,反陷囹圄。
據元代無名氏《昭忠錄》載,文天祥失利被俘的原因“是時備水道,不慮陸路也”。意指文天祥只注意防備元軍海路進攻,而忽視了對陸路的防備,因而失策失利。而文天祥自己卻自嘆無可奈何,歸咎天命。在《集杜詩》序中,他說:“自國難后,行府白手起兵,展轉患難,東南跋踄萬余里,事不幸不濟。然臣子盡心焉爾矣。成敗天也,獨奈何哉”!
文天祥被俘后,被引至潮陽縣見元軍元帥張弘范。張之左右命天祥下跪,天祥不從,說:我是宋朝丞相,決不下跪。張弘范勸他投降,他也以冷笑回答,只求速死。張弘范不允,將他拘留在船上,嚴加看守。五坡嶺混戰,文天祥部下不少將士都遇難,如鄒自殺,劉子俊假冒天祥被殺,陳龍復、肖資、肖明哲皆死,許滸被執。文天祥對他們都集杜詩哭之,寄托哀思。
(三)
元軍大破天祥軍,實際上是除卻了一支抗元勁旅,因而更加大膽長驅南下,以至進攻崖山行朝。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初六日,文天祥被押送離潮陽,赴西南的崖山。經過六日航行,十三日到達崖山海面。張弘范再次企圖利用文天樣勸降,命副帥李恒逼文天祥給張世杰寫勸降書。文天祥說:“吾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其實,天祥早已視死如歸,決心維護民族氣節而寧死不屈。李恒定要他寫,天祥便手書著名的《過零書丁洋》詩,表明心跡:“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恒持詩告張弘范,張無奈,只好苦笑說:“好人!好詩!”
從祥興二年一月十三日開始,到二月六日,宋、元兩軍在崖山擺陣大戰,歷時二十四天。元軍層層包圍,輪番進攻,宋軍則擺“鎖鏈陣”,英勇抵抗。元軍久攻不破,只得封鎖宋軍,卡住軍需、糧食、淡水的供應,致使宋年大敗,紛紛跳海自殺,陸秀夫背負帝昺、手懷玉璽投海,張世杰后亦通風復舟死。南宋國祚就這樣結束了。“二六海戰”的情況,明代史學家陳邦瞻在《宋史紀事本末》有載:原有軍船千艘的宋軍,慘敗后,“余舟尚八百,盡為弘范所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萬人。”
文天祥在元軍船上,親睹戰斗慘烈場面,悲痛欲絕,幾次想投海自殺未遂。他在《集杜詩南海》序里說:“崖山之敗,親所目擊,痛苦酷烈,無以勝堪。時日夕謀蹈海(投海自殺),而防閑(被嚴密防守)不可出矣”。文天祥滿懷亡國之痛,南向痛哭,作詩以吊。崖山既破,張弘范置酒大會以賀,“請”文天祥參加。天樣端坐不視、不語、不沾,并再一次以凜然正氣拒絕了張弘范的無恥勸降,在《言志》詩中表示要以身殉國,從容犧牲:“仁人志士所植立,橫絕地維屹天柱。以身殉道不茍生,道在光明照千古”。“平生讀書為誰事?臨難何憂復何懼!已矣夫!易簀不必如曾參,結纓猶當效子路”。張弘范無計可施,只好將情況呈報元世祖。三天后,元世祖下令張弘范將文天祥從廣州押送大都處理。
(四)
文天祥在船上押了約四個月,到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三月十三日,抵達廣州,準備北送。張弘范仍不放棄勸降企圖,對文天祥日益“客氣”,送還他原離散的妾婢仆役,照顧生活。十四日,張弘范置酒船上,會見諸將,又舉酒對文天祥說:
“國亡矣,忠孝之事盡矣。正使(即使)殺身為忠孝,誰復書之?丞相其改心易慮,以事大宋者事大元,大元賢相,非丞相而誰’?公流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貳其心乎?殷之亡也,夷齊不食周粟,亦自盡其義耳,未聞以存亡易心也’。弘范為之改容”。(鄧光薦《文丞相傳》)隨后,文天祥寫了一首詩:”高人名若浼,烈士死如歸。智滅猶吞炭,商亡正采薇,豈因徼后福,其肯蹈危機?萬古春秋義,悠悠雙淚揮”。
四月二十二日,文天祥在都鎮撫石嵩和幾十名元兵的押護下離開廣州北上,五月四日出粵北大庾嶺。一路上文天祥觸景生情,悲憤交集,寫下了不少詩作。其中《英德道中》、《生朝》、《和中甫<端午>韻不依次》、《南華山》、《又呈中齋》、《五月四日出梅嶺至南安軍》等抒懷詩,都表達了愛國忘身、操守氣節的精神。
文天祥出廣東后,由贛江水路直入長江,東下至建康(今南京),八月二十四日渡江。九月初一日至淮安。九月初二日改陸路,從淮安出發,至十月一日晚至燕京(今北京),十月初五日移入獄中。他在獄中度過了三年多后,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被殺害于燕京柴市,年四十有七。臨刑前從容不迫,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并南向再拜。
文天樣為宋室百計興復,憤激攄忠,作出了重大犧牲,包括家庭犧牲:德佑二年(1276年),長女定娘、六女青娘(文天樣共有六女)在廣東河源縣病死;景炎二年(1277年),歐陽夫人,二妾顏氏、黃氏及次子佛生、次女柳娘、三女環娘皆為元軍所俘,北送燕京;祥興元年(1278年),母親曾氏及唯一兒子道生又死于惠州郡治中,四女監娘、五女奉娘則死于潮陽亂兵之中。
(五)
文天祥在廣東一年半,時間是短促的,卻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成為后世的楷模。他見張弘范不拜,為書招降不從,官以宰相不就的事跡,為歷代傳頌。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以他在廣東抗元斗爭史實為題的傳奇戲曲和紀念古跡。
戲劇方面,主要有《崖山烈》、《西臺記》、《冬青樹》、《柴市節》等。傳奇《崖山烈》為明代朱九經作,寫文天祥等力抗元兵,被俘后壯烈殉難的歷史悲劇,表現了文天祥寧死不屜的民族氣節。雜劇《西臺記》為明末清初的陸世廉作,寫文天祥、張世杰孤軍抗元,兵敗后天祥被俘秉義不屈,張世杰死難海上。全劇情調沉痛激昂,民族思想溢于言表。傳奇《冬青樹》為清代蔣士銓作,寫文天樣興兵勤王到兵敗被俘,主要情節都以歷史記載作依據,有鮮明強烈的民族意識。川劇《柴市節》為黃吉安所作,取材于《冬青樹》,寫文天祥被俘后,視死如歸。臨刑前,元人命留夢炎勸降,文天祥義正嚴辭痛斥、諷刺留,最后在柴市從容就義。
幾百年來,廣東有關文天祥的歷史遺跡是不少的,可惜在風雨、火災、戰亂的破壞下,有些已經湮沒了。至今尚存的有關歷史遺跡、摩崖石刻,仍然記錄了這位英烈最后年代的斗爭,吸引了萬千憑吊、拜謁的人們。它們主要有:
(1)蓮花峰:在潮陽縣海門鎮外,為當年文天祥屯軍處。今存“望帝石”、“終南石”、“奇泉古井”、“忠賢祠”等古跡,辟為旅游區。
(2)方飯亭:在海豐縣城北郊五坡嶺。明正德元年(1506年)為紀念文天祥被俘而建。亭中有碑,刻文天祥畫像,兩側有明、清四塊碑記。
(3)“和平里”碑刻:文天祥在潮陽縣蠔坪鄉(今和平區)時,為民眾熱烈募軍場面感動而書。碑原立于和平橋頭,今移立于和平區小學操場。
(4)馬冢:在潮陽縣東山。相傳文天祥謁張、許二公廟,殺馬以獻,后埋于廟側而成。
(5)凌風路:在梅縣市。文天祥在燕京獄中回憶梅州時有“樓角凌風迥”句,后人建“凌風樓”紀念,樓毀后襲名取一東西走向的長街為“凌風路”。
(6)文山祠:在興寧縣朝天圍。相傳文天祥抗元時曾在此駐營,望北拜告,并有親筆墨跡“忠廉節孝”四大字。
(7)相公祠、“相國卦竹”:在蕉嶺縣與平遠縣毗鄰處的東石梅子畬。相傳文天祥當年抗元,由梅州北上,經鎮平(今蕉嶺縣)長潭入梅子畬至江西。后附近村寨鄉民立“相公祠”以祀。又:文天祥在梅子畬因思念幼主,咬破指頭,嚼血噴于竹葉上作卦,卜幼主帝昺所在。后來,此處竹葉上皆有朱點,鄉民稱為“相國卦竹”。
(8)御宴潭:在海豐縣麗江口。宋景炎二年文天祥到此,宋端宗賜宴以待。
(9)“壯帝居”石刻:在海豐縣西南山嶺中。除祀帝昺外,旁建輔室恭塑文天祥像以祀。
(10)玉嵒書院:在廣州市東郊蘿崗洞蘿峰山下。原為南宋文人鐘玉嵒少時讀書及晚年講學之所,內保存有文天祥等歷代文人的題刻。
文天祥生平與他的歷史古跡
生平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19歲時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中選吉州貢士。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初名云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
二十歲考取進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德祐元年(1275年)聞元兵東下,在贛州組織義軍,入衛臨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軍議和,被扣留。后于鎮江脫險,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元。1278年被俘,后來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監獄關了三年。元軍屢次勸他投降,都被他堅決拒絕了。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終失敗。1276年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1279年被俘,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
歷史古跡
文山城墻
文天祥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開府聚兵期間留下不少事跡,影響最深的是“文山城墻”。 “文山城墻"位于福建南平市延平區城北茫蕩山的蓮花山,城垣舊址長5000余米、寬4.5米,高3米許,外側利用天然山脊為陡峭工事,部分地段用石頭壘砌而成,更多為夯土所筑,十分壯觀。
遺址后經造林、開路,嚴重受毀,地面大部分已不存在,地下墻基尚存。
文天祥于1276年七月上旬到達南劍州后即著手籌建這一帶城墻。因為元軍南侵陸路必經城北的官道,因此筑城墻成為當務之急。按理說這么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三、五個月才能完工,但文天祥僅用了幾天幾夜就把這10里長墻筑成了。修筑工事,夜以繼日,遠近百姓聞風而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足見當時民眾抗元熱情之高漲。后來人們傳說文丞相抗元氣節驚天地泣鬼神,筑墻如有神鬼相助,遂把這段城墻稱為“鬼城墻”。
江西遺墓
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騖湖大坑之原。
走進墓園,心里為之一怔: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石坊,石坊上鐫刻著“仁至義盡”四個大字,邁過石拱橋,登上石級神道。神道為47米長,寓意為文天祥走過的不平凡的47年人生路程。神道兩旁,翁仲、石獸肅立,青松翠柏成行。文墓的所在,是一座虎形山,從山下仰望墓塋,巍巍然,森森然。文墓的建筑可謂獨具匠心:不左不右,方位正北;最上端是墓塋,呈圓形,往下是菱形石梯,再往下是狹長直立的石臺階,整個造型,如一柄利劍,不偏不倚刺入虎口之中。這一切似乎向人們展示文天祥的浩然正氣和不屈的性格。
文天祥的詩:
【1】: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文天祥《衣帶歌》
【3】: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文天祥《正氣歌》
【4】: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6】: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聽--文天祥
【7】:以身殉道不茍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文天祥
【8】: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 --文天祥
【9】: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10】:云散天仍在,風休水自清。 --文天祥《遇異人指示作五言三句》
【11】:知已肝膽相照--文天祥
【12】: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文天祥《過零丁洋》
【13】: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義也。賴天之靈,宗廟之福,修我戈矛,從王于師,以為前驅,雪九廟之恥,復高祖之業,所謂誓不與賊俱生,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后已,亦義也。 --文天祥《指南錄后續》
【14】: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15】: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
【16】:人間事,何堪說。 --文天祥《滿江紅》
【17】: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文天祥《指南錄》
【18】: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19】:但令身未死,隨力報乾坤。 --文天祥
【20】:男兒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文天祥
【21】: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文天祥《除夜》
【22】:知己肝膽相照--文天祥
【23】:蒙沖兩岸夾長川,鼠伏孤蓬棹向前。七里江邊驚一喝,天教潮退閣巡船。 --文天祥《上江難》
【24】: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錐,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文天祥《正氣歌》
【25】:求仁而得仁,寧怨填溝壑。 --文天祥
【26】: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文天祥《除夕》
讀文天祥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關于文天祥的愛國故事,文中的故事情節讓我深受感動。
南宋末年,朝廷已經十腐敗。蒙古貴族的元朝舉兵南侵,宋朝的文臣武將個個膽小如鼠,不是不戰而降,就是棄城而逃。一時之間,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文天祥毫不猶豫地變賣了自己全部家產,充作軍費,招募義軍,文天祥帶領他的軍隊抗擊元軍。然而蒙古族的士兵個個武藝高強,驍勇善戰,把文天祥的軍隊打敗了,文天祥被俘。面對元軍的糖衣炮彈,軟磨硬泡,文天祥寧死不屈,在又臭又小的土牢里關押了四年之久,最后被執行死刑。
讀到這里我不禁想問:為什么別人選擇逃跑,選擇投降,選擇去元朝做高官,去過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卻選擇變賣自己的家產,招兵買馬與元軍抗爭?那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國的心。
文天祥為了祖國寧死不屈的精神讓我想起了劉胡蘭,劉胡蘭為了國家,和那些傷病員,寧死也不告訴日本人傷病員在哪兒。面對敵人的屠刀,她面不改色心不跳,昂首走向敵人的屠刀被敵人殺害了。她的血染紅了天空和大地,那年她年僅15歲。
15歲,這是個多么驚心動魄的數字啊!對我們來說是多么美好的年齡呀!小小年紀的劉胡蘭,從哪來的勇氣,毅然志向斷頭臺的?我想這時劉胡蘭一定這么想的:“如果我一個人犧牲了可以換來別人的生命,死而無憾!”小小年紀居然有這樣的愛國精神,真是了不起啊!
我們一定要向愛國英雄學習,保衛國家,建設中國!
【文天祥在廣東】相關文章:
文天祥介紹04-19
文天祥除夜07-04
文天祥的介紹11-10
文天祥的影響04-15
文天祥的作者04-16
文天祥的生平01-25
文天祥 除夜08-30
[經典]文天祥的詩03-26
文天祥人生簡介 文天祥祠在哪里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