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驛》閱讀答案
導語:金陵驛是文天祥被壓往金陵的途中所作,書寫詩人的亡國之痛。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文學網網小編為您整理的金陵驛的閱讀答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金陵驛>作者是宋代文學家文天祥。其全詩如下: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漂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前言]
<金陵驛二首>是南宋末期詩人文天祥的組詩作品。第一首從景物寫起,運用象征和對比的手法,抒寫詩人的亡國之痛和殉國之志;第二首進一步抒發了自己的黍離之悲,并告誡自己,在生死關頭要以大丈夫自勉。全詩巧妙化用前人成語舊句,描寫婉曲,風格悲壯,用典貼切,語言精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注釋]
⑴金陵:今江蘇南京。驛:古代官辦的交通站,供傳遞公文的人和來往官吏休憩的地方。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由廣州押往元大都路過金陵。
⑵草合:草已長滿。離宮:即行宮,皇帝出巡時臨時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離宮。
⑶舊家燕子: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意。
⑷別卻:離開。
⑸啼鵑帶血:用蜀王死后化為杜鵑鳥啼鵑帶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國,只有魂魄歸來。
⑹金甌:金屬制成的盛酒器,后借喻疆土的完整堅固。
⑺袞衣:袞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繡龍的禮服。
⑻惡:病,情緒不佳。
[翻譯]
夕陽下那被野草覆蓋的行宮,自己的歸宿在哪里啊?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原來沒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異族統治的臣民。滿地的蘆葦花和我一樣老去,人民流離失所,國亡無歸。現在要離開這個熟悉的老地方了,從此以后南歸無望,等我死后讓魂魄歸來吧。
[賞析]
這組詩寫于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徑金陵(今南京)時所作。時值深秋,南宋政權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軍元軍攻破四年之多。詩人戰敗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經過舊地,撫今思昨,觸景生情,留下了這兩首沉郁蒼涼寄托亡國之恨的著名詩篇。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夕陽落照之下,當年金碧輝煌的皇帝行宮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殘狀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卻又不忍離去,因為它是百年故國的遺跡,大宋政權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為之效命的親人,看到了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離宮”與“孤云漂泊”相對,則道出國家與個人的雙重不幸,染下國家存亡與個人命運密切相關的情理基調。“轉夕暉”之“轉”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盡顯狀元宰相的藝術風采:先是用夕陽漸漸西斜、漸漸下落之“動”反襯詩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靜”,進而與“孤云飄泊復何依”相照應,引發出詩人萬里長江般的無限悲恨,無限悵惘。一個處境悲涼空懷“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復國壯志的愛國者的形象隨之躍然紙上。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舊,可短短的四年間,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見。“元無異”“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設置,揭露出戰亂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深重災難,反映出詩人心系天下興亡、情關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懷,將詩作的基調進一步渲染,使詩作的主題更加突出鮮明。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滿地蘆花”猶如遍地哀鴻,他們之所以白花如發和我一樣蒼老,是因為他們心中都深深埋著說不盡的國破恨、家亡仇、飄離苦。原來王謝豪門世家風光不再,燕子尚可“飛入尋常百姓家”,現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們也是巢毀窩壞,到哪里去安身呢?擬人化的傳神描寫,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詩人在哭,整個金陵也在哭,亦使悲涼凄慘的詩人自身形象更加飽滿。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盡管整個金陵城都籠罩在悲涼的氛圍中,我也不愿離她而去,因為她是我的母親,我的摯愛。但元軍不讓我在此久留,肉體留不下,就讓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懷鄉不已的杜鵑鳥歸來伴陪您吧。此聯與詩人<過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謂是異曲同工,旗幟鮮明地表達出詩人視死如歸、以死報國的堅強決心。
【《金陵驛》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金陵驛閱讀答案08-30
金陵驛閱讀及參考閱讀答案07-13
文天祥《金陵驛》閱讀題及答案10-01
文天祥《金陵驛》答案08-10
文天祥金陵驛答案07-24
金陵驛詩歌鑒賞及答案07-08
文天祥《金陵驛》原文翻譯賞析以及閱讀答案09-04
宋詩金陵驛文天祥答案08-15
金陵驛文天祥習題答案10-09
金陵驛文天祥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