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 《觀田家》
《觀田家》語言平實,客觀真實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與悲哀。
觀田家
朝代:唐代
作者:韋應物
原文: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譯文:
春雨過后,所有的花卉都煥然一新。一聲春雷,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都被驚醒了。
農民沒過幾天悠閑的日子,春耕就開始了。自驚蟄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農活了。
健壯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門口的菜園子收拾收拾,準備種菜了。
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經很晚了,還得把牛牽到村子西邊的溪溝里讓它飲水。
這樣又累又餓,他們自己卻不覺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潤過的禾苗心里就覺得很是歡喜。
可是即使他們整日這樣忙碌,家里也沒有隔夜的糧食,而勞役卻是沒完沒了。
看著這些,我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里,心中深感慚愧。
注釋:
①景常晏:指天晚。
②劬:勞苦。
③膏澤:指雨下到田里。
④閭里:民間、鄉里。
賞析:
這首《觀田家》通過對農民終歲辛勞而不得溫飽的具體描述,深刻揭示了當時賦稅徭役妁繁重和社會制度的不合理。自驚蟄之日起,農民就沒有“幾日閑”,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農活,結果卻家無隔夜糧,勞役沒個完。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里,心中深感慚愧。身為封建官吏能夠這樣自責,確實是難得的。這種思想感情和杜甫等人是相同的,這是唐代田園詩中的一個特點,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優良傳統。
拓展閱讀:五陵少年韋應物
大唐詩人群體中,若論門第出身,韋應物完全可以躋身前列。
韋應物是京兆府人,出身于關中望族。《舊唐書》載:“議者云自唐已來,氏族之盛,無逾于韋氏。”所謂“城南韋杜,去天尺五”,足以說明京兆韋、杜兩氏的榮華鼎盛。《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列韋氏宰相十四人,其中武則天朝時曾任宰相的韋待價是韋應物的曾祖。韋應物的父親韋鑾、伯父韋鑒都是知名畫家。
憑借祖上恩蔭,這個貴胄出身的五陵少年,十五歲時就任職“三衛郎”,擔任唐玄宗的侍衛。
在后來寫的《逢楊開府》一詩中,韋應物對自己任職玄宗侍衛期間狂誕不羈的生活和盤托出。他曾經縱橫街市,橫行霸道;職務之余就去賭博,甚至敢把亡命之徒藏在家中。盡管劣跡斑斑,但是負責捕人的差役也拿他沒有辦法。丑行惡事暴露之后,他照樣可以衣甲鮮明地站立于皇宮的玉階之上。盡管大字不識一個,整天只知道縱酒賭博、胡作非為,但是不管是驪山風雪,還是長楊羽獵,他都能夠扈從玄宗左右,恃寵而驕。
安史之亂后,韋應物流落失職。“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曾經有過的錦衣玉食消失不見,年少輕狂也成為昨日云煙。大唐的繁榮阜盛被滾滾硝煙掩蓋,韋應物也一下子從盛唐跌落中唐,從天寶墜入大歷。痛定思痛,韋應物這才開始折節讀書,還曾一度在太學攻讀,并且學習寫詩。
浪子回頭,韋應物在作詩方面展示了非凡的才華,其詩作清雅閑遠、沖淡平和,自成一體,宋代的嚴羽稱之為“韋應物體”,后人也多以“王孟韋柳”并稱。
而且,他的性格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所居之處焚香掃地而坐,清心寡欲,只與顧況、劉長卿、皎然等人酬唱往來。天寶時期的任俠負氣、壯志慷慨已然遁去,取而代之的是閑靜蕭散、看破世情的無奈自適。也正是因為這份平心靜氣,才使得他的詩歌如蘇軾評價的那樣:“發纖濃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
從二十七歲到他去世前,韋應物大多數時間在地方任職。任滁州刺史時,他在寫給好友李儋的詩中如此表達心跡:“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多病之身一度讓他萌生歸隱田園的念想,但是,看到百姓因為貧窮而流離失所,又心生愧疚。清代詩人沈德潛讀罷也由衷感嘆為“不負心語”。他任蘇州刺史,被稱為“韋蘇州”,蘇州有四賢堂,他居其一。據說他在蘇州任職期滿后,竟然沒有川資回京候選。未幾即逝。
最能夠表明他的心跡的,也能夠反映一個王朝盛衰巨變的,應該是他最負盛名的兩句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 《觀田家》】相關文章:
韋應物:《觀田家》賞析10-12
韋應物《觀田家》的賞析07-22
韋應物觀田家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9
《觀田家》閱讀答案及賞析09-25
韋應物的詩10-18
韋應物拼音07-23
韋應物古詩07-02
韋應物《幽居》10-24
韋應物的生平08-05
韋應物作品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