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送終》 韋應物
韋應物的《送終》將詩人表面曠達、實質極其哀痛留戀的心情表現得深細婉曲。
送終
奄忽逾時節,日月獲其良。
蕭蕭車馬悲,祖載發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異存亡。
斯須亦何益,終復委山岡。
行出國南門,南望郁蒼蒼。
日入乃云造,慟哭宿風霜。
晨遷俯玄廬,臨決但遑遑。
方當永潛翳,仰視白日光。
俯仰遽終畢,封樹已荒涼。
獨留不得還,欲去結中腸。
童稚知所失,啼號捉我裳。
即事猶倉卒,歲月始難忘!
【賞析】
這首詩并沒有什么驚人之筆,只是質樸地敘寫了整個送葬過程:選定日子,靈柩出發,出了長安南門,遠望墓地郁郁蒼茫,日暮時到達墓地后,詩人失聲痛哭,露宿守靈。次晨封墓完畢,詩人凄凄惶惶與妻子的遺體訣別,孩子們知道從此永遠失去母親,牽著父親的衣裳哀哀哭號而不忍離去。詩人最后說:“葬事雖然辦得十分草率匆忙,但這個日子我是永遠難以忘記的!”
全詩信口而出,不加修飾,不用典故,卻真摯哀婉,凄惻動人。在藝術上,《送終》詩最感人之處在于敘事時筆端充滿感情,“淋漓傾注,宛轉側折”,分不出究竟是在敘事,還是在抒情,情與事已經渾然一體,水乳難分。而敘事時又十分簡凈,抓住典型細節決不作瑣細的現象羅列,這樣寫,既避免了繁冗拖沓,又不至于空泛粗疏。讀了“獨留不得還,欲去結中腸。童稚知所失,啼號捉我裳”這幾句詩,一群孩子牽住一位凄凄惶惶的父親悲啼的情景如在眼前,令人頓灑同情之淚。
此外,這首詩由于能“旁寫曲訴,刺刺不能自休”,因而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如詩中寫到“生平同此居,一旦異存亡”這種生死阻隔的感情時,詩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又進一步寫了兩句心理活動:“斯須亦何益,終復委山岡”。跟妻子的遺體訣別,多延長一刻都是好的;可是轉念一想,暫時的延長也沒有什么用,妻子的遺體最終還是要埋葬在山岡上的。這一“旁寫曲訴”,使詩獲得了豐富的內涵。
拓展閱讀:《春游南亭》韋應物
春游南亭①
川明氣已變,巖寒云尚擁②。
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③動。
景煦④聽禽響,雨余看柳重⑤。
逍遙池館華⑥,益愧專城⑦寵。
【注釋】
①亭:設在路邊供行人停留食宿的處所。
②擁:抱,抱持。
③泉脈:地層中伏流的泉水。因其類似人體的脈絡,故稱“泉脈”。
④景:日光。煦:讀xù。
⑤重:讀chóng。
⑥“逍遙”一句:輕松自在地飽覽物華。
⑦專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長官,此指詩人自己,時任刺史。
【白話譯文】
川谷里明亮起來氣候已變暖,山巖上還籠罩著云彩依然寒冷。南亭的枯草心兒里萌發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動。陽光溫暖聽著鳴禽的啼唱,剛下過雨看到柳枝顯得沉重。在華美富麗的池館中悠閑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寵愛更感到慚愧。
【創作背景】
《春游南亭》作于約建中四年(783)早春,當時作者春游南亭,被南亭風光誘人、生機活潑的春天景象所感染,便寫下了這首詩。南亭究竟在何處,已無從查考。然從詩意看,亭當在水邊,周圍有山,有塘,有館所,可供游憩。
【賞析】
詩的首聯“川明氣已變,崖寒云尚擁”,即景而起,寫春回大地,氣象已變。為遠景描繪,以渲染氣氛。這兩旬起筆清遠,境界開闊,通過江上云霧掃開,河水澄明,但山崖上還殘余著冬天的寒意,還被云氣包裹著,描繪了冬寒漸退,春氣萌動時之景象。詩人抓住了初春時分的景色特點,以渲染環境氛圍方面入手,既渲繪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為下兩聯所寫設置了一個背景。“變”、“擁”煉字精當.不但刻畫景物,同時亦包含了詩人的主觀感受。
頷聯“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寫春草碧綠,春泉歡流,以顯春光明媚,生機無限。“草心綠”、“泉脈動”為攝魂之筆,言“草心”,說明春草是剛剛萌芽不久,新綠初泛;言“脈動”,表示泉水初從冬之禁錮中解放出來,又開始了歡快的流動,淙淙匯入春塘,無不用詞確當,刻寫生動,意象新穎秀獨,著墨不多,然寫出了一派春日氣息。這兩旬抓住景物特征,傳神寫意,詩情畫意地表現了春天剮剮來臨的景色之美,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
頸聯“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繼寫陽和鳥鳴,雨肥柳葉,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鮮。這一聯選取了禽鳥在和暖日光中囀鳴歌唱,好雨過后柳色更增新綠這兩組意象,描繪了在陽光和知時春雨的滋潤哺育下,百鳥爭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聽”和“看”一者訴諸聽覺,一者訴諸視覺,真是有聲有色,寫活了景物。中間這兩聯秀語連出,詞暢意濃,在煉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謝靈運的影響。
尾聯“逍遙池館畢,益愧專城寵”開接牌襟,抒寫內心之感而作結。美景當前,詩人游目騁懷,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臺館閣之地飽覽物華,實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這兩句流露了濤人“處江湖之遠,則憂甚其民”和“愧俸錢”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詩人內心世界之一面。這與他在《寄李儋元錫》一詩中所發出的、曾被朱熹贊嘆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的感慨在內容實質上是一致的。
這首游記詩,寫得簡潔明快,情真意切。“擁”、“動”、“重”、“寵”諸韻腳字,都下得準確、生動,意韻完美,從而被前人視為此詩的主要特色。
【《送終》 韋應物】相關文章:
韋應物的詩10-18
韋應物拼音07-23
韋應物古詩07-02
韋應物《幽居》10-24
韋應物的生平08-05
韋應物作品07-09
韋應物的古詩05-30
韋應物《東郊》賞析08-22
《調笑令》韋應物04-23
韋應物登樓的譯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