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對芳樹》韋應物

時間:2024-07-16 23:31:24 韋應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芳樹》韋應物

  韋應物的《對芳樹》是一首悼亡詩,作者因看到園中的花樹,依然一片生機,而攀條摘花的人,卻已逝去,生出了物是人非之感。

  對芳樹

  迢迢①芳園樹,列映清池曲②。

  對此傷人心,還如故時綠。

  風條③灑余靄,露葉承新旭④。

  佳人不可攀,下有往來躅⑤。

  【注釋】

  ①迢迢(tiáo):遙遠的樣子。

  ②曲:曲折之處。

  ③風條:受風的枝條。靄:云氣。 余靄:指殘余的霧氣。

  ④新旭(xù);朝陽。

  ⑤躅(zhú):足跡。

  【白話譯文】

  高大美好的園中花樹,排列的倒映在彎彎曲曲的清水池中。芳樹新美,遠枝搖搖,在微風中露水從遠枝風條中拋灑;露葉青翠如碧,迎接著朝陽的升起,承受著旭光的照耀,顯得新美可愛,生機盎然,然而看著這個卻傷人心。不要隨意攀折這芳菲佳樹,樹下有佳人徘徊往返的腳印。

  【創作背景】

  詩人于公元762年(寶應元年)結婚,時年二十六歲。婚后十幾年,夫妻“賓敬如始來”,感情非常融洽。不幸妻子中年病逝,拋下丈夫和兒女。中年喪偶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更何況他們是一對感情深摯的夫妻。詩人異常感傷,寫下悼亡詩十九首,這是其中的一首。

  【賞析】

  首二句是起興兼比喻:“迢迢芳園樹,列映清池曲。”這兩句既是對園中實景的生動描繪,也是對昔日美好夫妻生活的比喻。比喻美好的夫妻,如魚得水之歡欣,如芳林映清池之和諧。但是,妻子故去了,園中之景尚存,怎么不傷人心呢?

  因而引出次二句的慨嘆:“對此傷人心,還如故時綠。”芳樹碧綠,池水清清,美景一如故舊,唯獨不見妻子的倩影。物依舊,人已故。睹物思人,詩人追念之情縷縷傳出。

  頸聯“風條灑余靄,露葉承新旭”,是承“還如故時綠”而來,顯得芳樹新美,遠枝搖搖,生機盎然。然而詩人寫這清景佳趣,并非要抒發“賞心悅目”之思,而是要表達其“坐念綺窗空,翻傷清景好”之慨,抒發的是“空游昨日地,不見昨日人”之悵惘。這里是以樂景寫哀情,借美景反襯內心的傷感。

  詩末直接將芳樹看作故妻:“佳人不可攀,下有往來躅。”視芳樹如故妻,因而不要使其受到半點損傷。自己也需時時在芳樹下徘徊停留,精心地保護她。

  本詩純用比興之體,字面均寫對園中碧樹清池的喜愛、傷、感、依戀之情,而處處流露對故妻的痛悼戀舊之思。這種不即不離的悼亡之作,令人讀來倍感真摯動人。

  拓展閱讀:《送終》韋應物

  送終

  奄忽逾時節,日月獲其良。

  蕭蕭車馬悲,祖載發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異存亡。

  斯須亦何益,終復委山岡。

  行出國南門,南望郁蒼蒼。

  日入乃云造,慟哭宿風霜。

  晨遷俯玄廬,臨決但遑遑。

  方當永潛翳,仰視白日光。

  俯仰遽終畢,封樹已荒涼。

  獨留不得還,欲去結中腸。

  童稚知所失,啼號捉我裳。

  即事猶倉卒,歲月始難忘!

  【賞析】

  這首詩并沒有什么驚人之筆,只是質樸地敘寫了整個送葬過程:選定日子,靈柩出發,出了長安南門,遠望墓地郁郁蒼茫,日暮時到達墓地后,詩人失聲痛哭,露宿守靈。次晨封墓完畢,詩人凄凄惶惶與妻子的遺體訣別,孩子們知道從此永遠失去母親,牽著父親的衣裳哀哀哭號而不忍離去。詩人最后說:“葬事雖然辦得十分草率匆忙,但這個日子我是永遠難以忘記的!”

  全詩信口而出,不加修飾,不用典故,卻真摯哀婉,凄惻動人。在藝術上,《送終》詩最感人之處在于敘事時筆端充滿感情,“淋漓傾注,宛轉側折”,分不出究竟是在敘事,還是在抒情,情與事已經渾然一體,水乳難分。而敘事時又十分簡凈,抓住典型細節決不作瑣細的現象羅列,這樣寫,既避免了繁冗拖沓,又不至于空泛粗疏。讀了“獨留不得還,欲去結中腸。童稚知所失,啼號捉我裳”這幾句詩,一群孩子牽住一位凄凄惶惶的父親悲啼的情景如在眼前,令人頓灑同情之淚。

  此外,這首詩由于能“旁寫曲訴,刺刺不能自休”,因而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如詩中寫到“生平同此居,一旦異存亡”這種生死阻隔的感情時,詩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又進一步寫了兩句心理活動:“斯須亦何益,終復委山岡”。跟妻子的遺體訣別,多延長一刻都是好的;可是轉念一想,暫時的延長也沒有什么用,妻子的遺體最終還是要埋葬在山岡上的。這一“旁寫曲訴”,使詩獲得了豐富的內涵,它將詩人表面曠達、實質極其哀痛留戀的心情表現得深細婉曲。

【《對芳樹》韋應物】相關文章:

《對芳樹》韋應物唐詩鑒賞08-06

李爽《芳樹》閱讀答案11-09

韋應物的詩10-18

韋應物拼音07-23

韋應物古詩07-02

韋應物《幽居》10-24

韋應物的生平08-05

韋應物作品07-09

韋應物的古詩05-30

韋應物《東郊》賞析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