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韋應物

時間:2024-11-23 21:51:49 韋應物 我要投稿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韋應物

  韋應物的《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是作者由洛水入黃河之際的即景抒懷之作,寄給他從前在洛陽縣丞時的僚友。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①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②。

  寒樹依微遠天外③,夕陽明滅亂流中④。

  孤村幾歲臨伊岸⑤,一雁初晴下朔風⑥。

  為報洛橋游宦侶⑦,扁舟不系與心同⑧。

  【注釋】

  ①鞏:今河南鞏縣。洛:洛水。據(jù)《元和郡縣圖志》卷五河南府鞏縣:“黃河,西自偃師縣界流入。洛水,東經(jīng)洛口,即升谷,北對瑯鄂渚入河,謂之洛口。”這里的鞏洛,即是指鞏縣洛河注入黃河處。

  ②豁:大洞,此指兩山交界處的深谷。大河:指黃河。

  ③依微:依稀,因距離遙遠而模糊不清的樣子。

  ④亂流:指眾多的河流。

  ⑤伊岸:伊水畔。《水經(jīng)注·伊水》:“伊水出南陽縣西蔓渠山,又東北至洛陽縣南,北入于洛。”

  ⑥此句系化鮑照詩《日落望江寄荀丞》:“惟見獨飛鳥,千里一揚音。推其感物情,則知游子心。”

  ⑦洛橋:洛陽洛河上之天津橋。游宦侶:在外地作官的朋友。

  ⑧扁舟:小船。《莊子·列御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游。泛若不系舟,虛而遨游者也。”

  【白話譯文】

  兩岸青山夾著洛水,船順水向東航行,東南方向的山谷開闊,洛水與黃河相通。稀疏的樹木遠在天邊隱約可見,夕陽映照在洶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想起了幾年前出現(xiàn)在伊河邊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霽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風中向南方飛去。我要告訴在洛橋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隨波逐流。

  【創(chuàng)作背景】

  韋應物于大歷八年(773)秋冬之間,曾南下江淮,準備到廣陵(今江蘇揚州)去謀事。在廣陵盤桓了八九個月,一事無成,于大歷九年(774)秋天,懷著悵然若失的心情北歸,在淮水邊上遇見了過去在洛陽耐的同僚李主簿,寫下了這首七律名篇。

  【賞析】

  首聯(lián)寫李主簿隱居的環(huán)境。他結(jié)茅隱居于淮水邊的古渡口,可以臥看淮水奔流。環(huán)境雖然清幽,但從古渡口的廢棄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復返,已暗逗下聯(lián)時不我待、人將衰老之感慨,韋詩運筆的精致細膩,于此可見一斑。

  頷聯(lián)為傳誦千古的警句,人與樹相互映襯:樹已逢秋,人焉得不老?窗里將老之人,面對著門前已衰之樹,想起歲月不居,壯志蹉跎,這將何以為懷。這中間不僅極其傳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頹的形象與凄涼的心境,也寄寓著詩人自己悵然若失的情懷,其表現(xiàn)手法真是高明之至。

  頸聯(lián)寫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落中所見到的景象。粗粗一讀,仿佛棼是隨手拈來,漫不經(jīng)心;細細品味,入深感是賦比結(jié)合,寓意深刻。“寒霈山”切深秋季節(jié),“獨過雁”比況李即主簿的孤獨、蕭索的生活境遇;“暮莖雨”既照應上聯(lián)之人老樹秋,又關(guān)合府下聯(lián)之夕逢歸,“遠來舟”逗引出蓉下聯(lián)的“逢歸客”。真乃細針密線、友情景交融之佳句。

  尾聯(lián)仍從李主簿這邊落筆,不說詩人遇上李主簿,而說李主簿在傍晚時遇上了一位北歸的客人,依然不忘舊情,仍然熱情接待。詩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會面以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詩外,讓讀者自己去想象了。

  通觀全篇,全從客位去描繪抒寫,詩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與感受,而將詩人主觀的感受融化在客體之中。在逢遇一類題材的作品中,是獨具一格的。

  這詩寫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興會標舉,傳神寫意。洛水途中,詩人仿佛在賞景,實則心不在焉,沉于思慮。黃河的開闊景象,似乎驚覺了詩人,使他豁然開通,眺望起來。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卻使他更為無奈而憂傷。遙望前景,蕭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顯示出人民經(jīng)歷過多么深重的災難;朔風一雁,恰似詩人只身東下赴任,知時而奮飛,濟世于無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們的鼓勵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覺得自己終究是個無所求的無能者,濟世之情,奮斗之志,都難以實現(xiàn)。這就是此詩的景中情,畫外意。

  拓展閱讀:《淮上喜會梁州故人》韋應物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⑴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⑵。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⑶。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⑷。

  【注釋】

  ⑴淮上:淮水邊,即今江蘇淮陰一帶。梁州:唐州名,在今陜西南鄭縣東。

  ⑵江漢:漢江,流經(jīng)粱州。

  ⑶ “浮云”兩句:意思是說人生聚散無常而時光逝如流水。

  ⑷蕭疏:稀疏。斑:頭發(fā)花白。

  【白話譯文】

  在江漢就曾經(jīng)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盡醉而還。

  離別后如浮云飄流不定,歲月如流水一晃過十年。

  今日相見雖然歡笑如舊,可惜人已蒼老鬢發(fā)斑斑。

  為何我不與故人同歸去?因為淮上有秀美的秋山。

  【創(chuàng)作背景】

  韋應物早年當過唐玄宗的侍衛(wèi),飛橫跋扈,無法無天。后來他發(fā)憤讀書,在江淮一帶做過縣令和刺史。這首詩是詩人在淮上(今江蘇淮陰一帶)喜遇梁州故人時所作的。他和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漢一帶有過交往。

  【賞析】

  此詩題曰“喜會”故人,詩中表現(xiàn)的卻是“此日相逢思舊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樣一種悲喜交集的感情。

  詩的開頭,寫詩人昔日在江漢作客期間與故人相逢時的樂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誼。那時他們經(jīng)常歡聚痛飲,扶醉而歸。詩人寫這段往事,仿佛是試圖從甜蜜的回憶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結(jié)果反而引起歲月蹉跎的悲傷。頷聯(lián)一跌,直接抒發(fā)十年闊別的傷感。頸聯(lián)的出句又回到詩題,寫這次相會的“歡笑”之態(tài)。久別重逢,確有喜的一面。他們也像十年前那樣,有痛飲之事。然而這喜悅,只能說是表面的,或者說是暫時的,所以對句又將筆宕開,寫兩鬢蕭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盡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筆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聯(lián)以反詰作轉(zhuǎn),以景色作結(jié)。為何不歸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詩人《登樓》詩云:“坐厭淮南守,秋山紅樹多。”秋光中的滿山紅樹,正是詩人耽玩留戀之處。這個結(jié)尾給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繪畫藝術(shù)中有所謂“密不通風,疏可走馬”之說。詩歌的表現(xiàn)同樣有疏密的問題,有些東西不是表現(xiàn)的重點,就應從略,使之疏朗;有些東西是表現(xiàn)的中心,就應詳寫,使之細密。疏密相間,詳略適宜,才能突出主體。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是兩人十年闊別的重逢,可寫的東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瑣事絮絮叨叨地說來,不注意疏密詳略,便分不清主次輕重,也就不成其為詩了。這就需要剪裁。詩的首聯(lián)概括了以前的交誼;頸聯(lián)和末聯(lián)抓住久別重逢的情景作為重點和主體,詳加描寫,寫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飲和歡笑,寫出了環(huán)境、形貌和心思,表現(xiàn)得很細密。頷聯(lián)“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表現(xiàn)的時間最長。表現(xiàn)的空間最寬,表現(xiàn)的人事最雜。這里卻只用了十個字,便把這一切表現(xiàn)出來了。這兩句用的是流水對,自然流暢,洗練概括。別后人世滄桑,千種風情,不知從何說起,詩人只在“一別”、“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現(xiàn)出來了。意境空靈,真是“疏可走馬”。“浮云”、“流水”暗用漢代蘇武李陵河梁送別詩意。李陵《與蘇武詩三首》有“仰視浮云馳,奄忽互相逾。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蘇武《詩四首》有“俯觀江漢流,仰視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變幻無常,以“流水”表示歲月如流,年華易逝。詩中“浮云”、“流水”不是寫實,都是虛擬的景物,借以抒發(fā)詩人的主觀感情,表現(xiàn)一別十年的感傷,由此可見詩人的剪裁功夫。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韋應物】相關(guān)文章: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韋應物唐詩鑒賞06-04

韋應物《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原文10-11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_韋應物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7-26

韋應物《西澗即事示盧陟》閱讀答案10-24

韋應物 《采玉行》11-15

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10-11

韋應物《采玉行》原文07-14

韋應物寄李詹元錫08-24

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賞析06-29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