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用詩歌描述修煉的故事
中國古文化是一個神傳的文化,其中關于修煉故事的記述可謂是不計其數。就連詩歌中都有許多是描述修煉故事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唐代詩人韋應物所作的《學仙》二首,其內容如下:
昔有道士求神仙,靈真下試心確然。
千鈞巨石一發懸,臥之石下十三年。
存道忘身一試過,名奏玉皇乃升天。
云氣冉冉漸不見,留語弟子但精堅。
石上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豈不見古來三人俱弟兄,結茅深山讀仙經。
上有青冥倚天之絕壁,下有颼飗萬壑之松聲。
仙人變化為白鹿,二弟玩之兄誦讀。
讀多七過可乞言,為子心精得神仙。
可憐二弟仰天泣,一失毫厘千萬年。
這兩首詩文字并不深奧,大家一見即可懂,無須再加講解,然其意義可謂深遠。第一首詩中的修道人在看似極危險的“千鈞巨石一發懸”的環境下,依然一心求道修道,心中毫無恐懼,達到了“存道忘身”的境界,且整整一十三年不動搖,方才最終圓滿。離開人世之前,他“留語弟子但精堅”,告訴弟子們修煉一定要精進、堅定。
第二首詩中描述兄弟三人在山中修煉,“仙人變化為白鹿”對他們進行考驗。倆個弟弟一時為求取安逸之心所動搖,同白鹿玩耍。哥哥卻依舊修煉讀經不為所動,最后哥哥圓滿了,倆個弟弟卻只能留在人間,結果“可憐二弟仰天泣,一失毫厘千萬年”。修煉有的'時候真是看似毫厘之差,實乃人神之別啊,過去修煉真的是極難極難的呀,在一件小事上過不去,都有可能前功盡棄啊!
看過《學仙》詩二首,心中感嘆實良多。恐懼之心不可生,“存道忘身”方為神。貪求安逸失機緣,一時松懈“仰天泣”。
拓展閱讀:韋應物《滁州西澗》賞析
詩作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集評
《唐詩品匯》:
歐陽子云:滁州城西乃是豐山,無西澗,獨城北有一澗水極淺不勝舟,又江潮不到。豈詩人務在佳句而實無此景耶?謝疊山云:“幽草”、“黃鸝”,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春潮帶雨晚來急”,乃季世危難多,如日之已晚,不復光明也。末句謂寬閑寂莫之濱,必有賢人如孤舟之橫渡者,特君不能用耳。此詩人感時多故而作,又何必滁之果如是也。劉云:此語自好,但韋公體出,數字神情又別,故貴知言,不然不免為野人語矣。好詩必是拾得,此絕先得后半,起更難似,故知作者用心。
《批點唐詩正聲》:
沉密中寓意閑雅,如獨坐看山,澹然忘歸,詩之絕佳者。謝公曲意取譬、何必乃爾!
《唐詩箋注》:
閑淡心胸,方能領略此野趣。所難尤在此種筆墨,分明是一幅畫圖。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寫景清切,悠然意遠,絕唱也。
《唐詩評注讀本》:
先以“澗邊幽草”、“深樹黃鸝”引起,寫西澗之景,歷歷如繪。
賞析
倪其心
這是一首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詩寫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縣,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這詩寫春游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與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與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流露出來。但是詩中有無寄托,寄托何意,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它通首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實則各有偏頗。
詩的前二句,在春天繁榮景物中,詩人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而對深樹上鳴聲誘人的黃鶯兒卻表示無意,置之陪襯,以相比照。幽草安貧守節,黃鸝居高媚時,其喻仕宦世態,寓意顯然,清楚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而郊野渡口,本來行人無多,此刻更其無人。因此,連船夫也不在了,只見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橫,由于渡口在郊野,無人問津。倘使在要津,則傍晚雨中潮漲,正是渡船大用之時,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這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里,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在前、后二句中,詩人都用了對比手法,并用“獨憐”、“急”、“橫”這樣醒目的字眼加以強調,應當說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來,這詩是有寄托的。但是,詩人為什么有這樣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寄李儋元錫》),常處于進仕退隱的矛盾。他為中唐政治弊敗而憂慮,為百姓生活貧困而內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進退兩為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莊子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莊子·列御寇》)韋應物對此深有體會,曾明確說自己是“扁舟不系與心同”(《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表示自己雖懷知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無所作為。其實,《滁州西澗》就是抒發這樣的矛盾無奈的處境和心情。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所以詩中表露著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
說有興寄,誠然不錯,但歸結為譏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說偶然賦景,毫無寄托,則割裂詩、人,流于膚淺,都與詩人本意未洽。因此,賞奇析疑,以知人為好。
【韋應物用詩歌描述修煉的故事】相關文章:
韋應物用詩歌描述修煉故事11-07
韋應物詩歌賞析11-18
韋應物詩歌研究11-25
關于韋應物的詩歌鑒賞07-21
韋應物詩歌的黑夜情結05-27
韋應物歌行體詩歌05-31
韋應物的小故事01-03
韋應物詩歌中的佛教思想02-09
韋應物:詩歌中的佛教思想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