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教材解讀
《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在登上鸛雀樓后根據自己的所見有感而發,寫下的一首名詩。
一、文本解讀
1、了解文本思路。
《登鸛雀樓》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其中,本文的重點是后兩句,但是前兩句的學習是為后兩句服務的,所以,必須先學習前兩句,然后順理成章地引出后兩句,讓這首詩的境界得到升華。
2、感悟文本語言。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在今山西省蒲縣西南,傳說鸛雀經常棲息于此。
王之渙:唐代著名詩人等進行簡單介紹。
這首詩精煉、明確、生動、渾然天成,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被作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銘,遺芳千古。其中的有個別字詞更是千錘百煉,如“依”的選用,作者不用靠也不用貼,用了一個“依”,寫出了當時太陽緊貼著西山而落的壯麗景象。
二、教材處理
理解教材要有深度。
把握教材要有尺度。
感悟教材要有溫度。
教學教材要有角度。
1、這是一首登高望遠詩。寥寥數語,把景色寫得浩瀚壯闊,氣魄雄渾,放眼宇宙之無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詩的兩聯皆用對仗,而且對得順乎自然,氣勢充沛,浩大無邊,渾然天成。“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被作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銘,遺芳千古。這首膾灸人口、老少皆知的唐代邊塞詩人王之渙的五言絕句,也可能是唐人五絕中最好的一首。短短的二十字中,表達出登樓所眺望的山河景色之壯麗,與抒發了內心所涌現的哲思情懷之深邃。全詩由兩個對句形式組成,巧合天成,絲毫沒有任何匠意表現于其中,意境渾圓深遠,并且將景色,理趣,情懷完整地消融統攝于這二十個字字珠璣的五言絕句之中。
2、教學目標,重難點,準備:(1)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學會借助插圖、工具書等途徑學習古詩。(2)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讀誦古詩。(3)教學準備資料書多媒體課件
三、課堂解讀教材
1、圖畫導入,了解詩意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低年級教學中,直觀性原則尤為重要。把看上十分抽象的漢字與相關的實物或圖畫聯系起來理解記憶,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聯想和發展形象思維。
利用小學生喜歡繪畫的特點,上課伊始,以簡筆畫的形式再現了這首古詩的內容:“鸛雀樓、山、人、黃河”,并啟發學生看圖說話,說出詩意,理解這首古詩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遠。圖畫導入既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又發展了思維,使學生了解作者,了解詩意,留下深刻印象,使學生自然進入到古詩的學習中。
2、師生競賽,朗誦古詩
這首古詩要求背誦理解。課前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背誦這首古詩,難點在于有節奏有韻味地背誦,朗讀古詩。可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解讀。3、多種形式,學習生字
本課除背誦古詩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認識生字。在識字環節,1、定位聯想,認識生字。2、學生合作,學習新詞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3、識字游戲:登鸛雀樓。4、登高望遠,想象說話:當全班同學都登上鸛雀樓之后,安排一個想象說話練習: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美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發展思維。4、課堂小結,鼓勵積累。
一個好的課堂小結不僅能點明本課中心,而且能調動學生課后學習的積極性,使本課留下無窮韻味,在學生心中產生深遠影響。小結時,教師指引學生多讀多背古詩,進行激勵。
【《登鸛雀樓》教材解讀】相關文章:
解讀登鸛雀樓 王之渙10-03
古詩《登鸛雀樓》01-05
登鸛雀樓 說課稿08-30
登鸛雀樓作文08-24
登鸛雀樓原文,賞析10-18
登鸛雀樓原文、賞析10-12
登鸛雀樓原文賞析08-21
登鸛雀樓說課稿范文03-08
《登鸛雀樓》詩詞鑒賞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