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王之渙寫的涼州詞

時間:2024-10-02 21:32:58 王之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王之渙寫的涼州詞

  著名的愛國詩人王之渙所寫的《涼州詞》全文是怎樣的呢?《涼州詞》既抒發了戍邊戰士思鄉的情感,也反映了唐朝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關系。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王之渙所寫的涼州詞,歡迎閱讀!

  《涼州詞·其一》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

  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云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詩詞鑒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行,明代的楊慎認為其含有諷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詩話》中言:“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作者寫那里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于不顧。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具體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涼州詞·其二》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注釋】

  單于:古代對匈奴君長的稱呼,此指突厥首領

  拂云堆:祠廟名,在今內蒙古五原

  來:語助詞,無義

  【翻譯】

  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后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鑒賞】

  這首詩反映了唐朝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關系,詩中牽涉到唐玄宗對待突厥問題的一些歷史事件。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突厥首領小殺曾乞與玄宗為子,玄宗許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賜而不許和親。后小殺問唐使袁振,袁振說:“可汗既與皇帝為子,父子豈合為婚姻?”后小殺遣其大臣頡利發入朝貢獻,頡利發與玄宗射獵,時有兔起于御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發獲之。頡利發下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絕,人間無也。”后來玄宗為其設宴,厚賜而遣之,最終不許和親。詩中的后兩句通過突厥首領心理活動的微妙變化贊頌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說明其威勢足以震懾周邊少數民族,對于他們的無理要求堅決按原則辦事,決不肯對之妥協以求茍安。

  這首詩,從側面贊頌了唐朝在處理少數民族關系上的有理有節,借突厥首領求和親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強大,充滿了民族自豪感。

【王之渙寫的涼州詞】相關文章:

《涼州詞》王之渙08-13

涼州詞王之渙10-11

涼州詞 王之渙的譯文08-19

涼州詞王之渙譯文07-27

涼州詞 王之渙譯文07-11

涼州詞的詩意王之渙11-25

王之渙涼州詞的譯文10-09

王之渙的涼州詞譯文08-07

涼州詞唐王之渙08-24

涼州詞王之渙原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