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汪曾祺作品《昆明的雨》讀后感(精選7篇)
昆明的雨,我經歷過無數,但是,以它為題的文章我只見過汪曾祺的這一篇。此前,我和許多昆明人一樣,對昆明的雨懷有一種矛盾的心態:當雨無雨之時,盼它;可浸淫太久,又煩它。反倒不如汪曾祺這位外鄉人那樣,對它一往情深。
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聯大中文系,跟著沈從文先生弄文學,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可能是地域的差異和心境的不同罷,他對昆明很有好感。在他眼里,昆明的雨季明亮、豐滿,帶著濃濃的綠色,很舒服,不使人厭煩,還不時地引發出淡淡的鄉愁。不過,讓他如此動情的應該是昆明春夏兩季的雨。如果雨也有品位高下的話,那么它們稱得上是雨中極品。大晴天的,常常不知從哪里飄來幾團云彩,把太陽的臉一遮,你剛覺得后背陣陣清涼,說不定雨珠子跟著就落了下來。有兩次,我站在南屏街的這邊,望著雨水嘩嘩的淋灑在街對面的房子和梧桐樹上,一時間都有些恍惚,分不清自己究竟是置身夢里還是夢外。那情景讓人無法忘懷。小時候若遇到這樣的雨,左鄰右舍的女孩子們總會竄出家門,在雨中邊蹦邊嚷:“又出太陽又下雨,青蛙出來講道理。栽黃秧,吃白米……”瘋上好一陣子。可惜那些詞我沒能夠記全。兩年前我曾碰到過其中的一位,問及那支歌謠,她竟然忘得比我還徹底,殊覺可惜。
到了秋冬兩季,昆明的雨就會顯現出它性格的另一面,讓你有些消受不了。有時,疾風暴雨驟然而降,風橫雨狂,低洼之處頓成汪洋,一些街道水深及膝,連單車都騎不了。每年的這時節,總有幾棵挺拔茂盛的銀樺樹被風連根刮倒,躺在路邊為自己的張揚悔恨不已。記得小時候盤龍江也常在這個季節發大水,人們沿著河岸壘起一兩米高的沙袋防洪。印象中水位最高的時候,水面與南太橋下的拱頂之間只有一臂左右的距離。河水夾著泥沙像一條黃龍,氣兇兇地穿過城區直奔滇池而去。有幾個膽大的弄潮兒從南太橋北端的護欄上一個猛子扎下去,眾人心頭一緊,可沒過多久,他們就被激流卷著從橋下不及半米的空隙中沖到了橋的另一頭。也許汪曾祺沒有遇到這樣的雨天,所以,在他的記憶中只留下了緬桂花的幽香、火炭梅的妖艷和對干巴菌的回味。
《昆明的雨》末尾一段,寫他游蓮花池遇雨,在附近一家小酒店內“濁酒一杯天過午”的情景,讀之如畫,最是動人,讓我心里軟軟的,有點酸。因為我曾經好幾次路過蓮花池,車窗外熙熙攘攘,只見店鋪不見池,真擔心蓮花池也像火炭梅那樣,只剩下一個鮮為人知的名詞。
汪曾祺作品的特點,是既像散文又像小說,界限不甚分明,正如昆明的季節,不溫不火,隨意平和;此外,他不事雕琢,沒有辭藻的堆積和膚淺低俗的時髦。讀他的文章,仿佛在聽一位長者茶余話舊,和風細雨,水波不興,然而于平淡沖和之中蘊含真情,極具張力,有點普洱茶的品性:甘滑淳厚,日久愈香,回味悠長。前人有言:書不可不讀,亦不可盡讀。汪曾祺的文章也一樣,不必盡讀。但對昆明人而言,他那幾篇昆明憶舊的文章卻值得一讀。
【汪曾祺作品《昆明的雨》讀后感】相關文章:
汪曾祺昆明的雨作文(通用21篇)11-25
汪曾祺作品特點08-10
汪曾祺的散文《昆明菜》06-08
汪曾祺談吃 昆明菜05-13
汪曾祺作品《雞鴨名家》賞析08-22
汪曾祺作品的閱讀賞析06-20
汪曾祺作品《端午的鴨蛋》原文賞讀11-11
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簡介及其賞析01-24
汪曾祺作品《撿破爛的老頭》原文賞讀03-24
汪曾祺作品《咸菜茨菇湯》原文賞讀10-26